聚合性能论文_周金娣,陆炳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性能,木质素,络合物,可见光,流化床,载波。

聚合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周金娣,陆炳宇[1](2020)在《4-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阳离子单体光聚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实时红外光谱研究了4-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TTA22)单体的光聚合性能。分别考察了光引发剂浓度、光源、光强及增感剂浓度对其光聚合性能的影响。选用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TTA21)作为参照,比较了不同单体的光固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以及光强的增加,环氧基转化率及转化速率随之增加。LED光源下单体的转化率和转化速率低于UV汞灯。对TTA22和TTA21光固化后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TA21的热稳定性优于TTA22的。(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20年01期)

王亚辉[2](2019)在《基于索引效率的分布式数据库聚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在分析和应用方面的聚合性能较低,很难适用于大规模的商业智能和社交网络数据。因此,提出基于索引效率的分布式数据库聚合性能优化方法,通过选择片键字段、片键类型确定数据集群分布、删除片键的索引从而提升分布式数据库聚合性能。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硬件的资源,提高索引的效率,进而提升聚合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11期)

王晶,薛静,王鸣,李文博[3](2019)在《低共熔溶剂改性对光敏复合树脂聚合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针对低共熔溶剂改性的具有抗菌性能的齿科修复用复合树脂,探讨其在光引发聚合时低共熔溶剂含量对双键聚合转化率的影响,为树脂类齿科用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叁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氨基甲酸酯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聚合单体,加入樟脑醌(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刘富龙[4](2019)在《Cr/SiO_2催化剂的活化方法及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烯(PE)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产量居于3大聚烯烃材料之首。聚烯烃行业的发展主要得力于新型聚乙烯催化剂的研发。Phillips铬系催化剂作为叁大聚乙烯催化剂之一,具有催化活性高,生产工艺简单,无需添加任何助催化剂即可实现乙烯聚合,且其产品的分子量分布宽,具有长支链等特点,成为聚乙烯行业不可替代的催化剂。铬系催化剂需在流化床中经高温焙烧活化处理才具有活性,传统的流化床存在流化气消耗大,催化剂损失比较严重,操作复杂等缺陷。为此,本课题组研发了一种间歇脉冲式流化的催化剂焙烧活化方式,能够显着降低流化气用量,有效减少催化剂流失,达到很好的活化效果,且操作方便,整个实验过程无需手套箱。用自制的脉冲式流化床反应器对以碱式醋酸铬为铬源的前驱体进行活化,制备出Phillips铬系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乙烯均聚及乙烯-己烯-1共聚的性能。研究了活化过程中,催化剂填装量、脉冲流化气速、升温速率、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催化剂前驱体制备过程中浸渍溶剂和浸渍液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脉冲式流化床反应器适宜的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用脉冲流化的方式能达到良好的催化剂活化效果;增加反应器内物料填充量,减小脉冲流化气的流速,会降低催化剂的Cr(Ⅵ)含量和聚合活性。该脉冲流化床反应器适宜的活化条件为:催化剂填装质量为3 g,脉冲流化气速为9 mL/s。提高催化剂活化过程的升温速率,会使催化剂载体的破损量增加,催化剂的Cr(Ⅵ)含量及聚合活性降低,对催化剂的孔结构没有显着影响。升高活化温度,会使催化剂载体的孔径减小,破损量增加,Cr(Ⅵ)含量上升、催化活性及均聚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增大。延长活化保持时间,未对催化剂形貌、孔结构及Cr(Ⅵ)含量产生影响,但能够增加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及均聚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催化剂的理论铬负载量,会使催化剂的Cr(Ⅵ)含量上升。但经高温活化后,催化剂的Cr(Ⅵ)含量存在最大值。当活化温度为700℃时,最大Cr(Ⅵ)的负载量为1.14wt%。当理论铬载量为1.5 wt%时,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和产品的熔体流动速率最大,聚合活性为19.2 g_(PE)/g_(Cat)·h~(-1),聚合产品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32 g/10min。用水等极性液体作浸渍溶剂,制得的催化剂中Cr(Ⅵ)含量不随着溶剂种类变化而变化,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高而稳定。用己烷等非极性液体作浸渍溶剂,制得的催化剂中Cr(Ⅵ)含量较低,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较差。(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5)

杨珍珍[5](2019)在《不同分子量木质素基可聚单体的制备及其聚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生物基高分子聚合物替代石油基高分子材料己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木质素富含芳环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来源丰富、可生物降解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合成生物基高分子单体。开发木质素基高分子聚合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Indulin AT木质素为原料,通过溶解分级中的有机溶剂法、有机溶剂-凝胶色谱结合法对木质素原料进行分级,获得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木质素组分。然后以分级木质素组分为原料与碳酸乙烯亚乙酯进行反应,向木质素中引入可自由基聚合的双键官能团,制备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木质素基可聚单体,考察了木质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引入双键的影响。最后将获得的木质素基可聚单体进行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聚合,明确了木质素基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聚合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出工业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其应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通过有机溶剂法成功分离出丙酮溶木质素、沉淀物(Ⅰ)、沉淀物(Ⅱ)、沉淀物(Ⅲ)四种木质素组分,得率分别为42%、5.8%、14.3%、17.2%。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排序,沉淀物(Ⅰ)>Indulin AT>沉淀物(Ⅱ)>丙酮溶木质素>沉淀物(Ⅲ)。分级后的木质素组分相比于Indulin AT木质素具有更高的含碳量和更低的含氧量,其中沉淀物(Ⅲ)的含碳量高达68.15%,含氧量为21.94%。分级前后木质素结构未发生变化。分级后叁种沉淀物的脂肪族羟基含量由2.02 mmol/g降至1.52 mmol/g,酚羟基的含量由2.88 mmol/g升至3.85 mmol/g。木质素的热稳定性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有关:与木质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木质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残炭率越高。此外,中压快速制备系统(有机溶剂-凝胶色谱法),具有操作简单,分离出木质素的更加均一、可重复性强的优点,且分离出各组分结构不变,为木质素分级的工业应用提供可行技术方案。但由于分离出的木质素组分过多,不利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因此后续实验以有机溶剂法分离出来的组分为反应物。分级分离的木质素组分与碳酸乙烯亚乙酯反应的合适条件为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h。元素分析表明反应后各组分的含碳量增加、含氧量降低。红外谱图结果表明成功向木质素分子中引入双键可聚单元双键。相较于Indulin AT木质素,分级后的木质素分子具有更高的双键接枝率;对比沉淀物(Ⅰ)、沉淀物(Ⅱ)、沉淀物(Ⅲ),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木质素组分,由于空间位阻较小双键接枝反应效率越高,引入的醇羟基越多。除了Indulin AT木质素引入双键后降低了木质素的热稳定性,其他各组分在引入双键后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木质素的热稳定性,而且木质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在引入双键后对木质素的热稳定性影响越大。以沉淀物(Ⅲ)/VEC为原料,考察了不同的单体/链转移剂/引发剂的配比对聚合的影响,确定50:1:1为合适的单体/链转移剂/引发剂的配比。对于分子量较大的IndulinAT/VEC、沉淀物(Ⅰ)/VEC,由于空间位阻的作用聚合效果不明显;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丙酮木质素/VEC、沉淀物(Ⅱ)/VEC、沉淀物(Ⅲ)/VEC等叁种木质素基可聚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其中可聚单体沉淀物(Ⅲ)VEC的聚合效果最显着,聚合物分子量明显增大,这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木质素基可聚单体,空间位阻越小,聚合反应越容易发生。热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沉淀物(Ⅲ)/VEC可聚单体发生聚合后,所得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单体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对于Indulin AT木质素,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左右组分具有更高的总羟基、酚羟基含量,接枝后引入羟基更多、接枝率更大,可聚性也较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俊,李洪鹏,施伟光,王斯晗,王力搏[6](2019)在《丁醇与BF_3络合物结构及其催化1-癸烯聚合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BF_3与正丁醇络合物在催化1-癸烯聚合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BF_3·正丁醇络合物结构随BF_3在正丁醇中质量分数的不同而不同。以BF_3与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含有不同w(BF_3)的BF_3·正丁醇络合物。采用~1H NMR、IR与~(19)F NMR对不同w(BF_3)的BF_3·正丁醇络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不同w(BF_3)的BF_3·正丁醇络合物的催化1-癸烯的聚合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w(BF_3)=5%~33%,络合物主要是BF_3·(n-BuOH)_2,且其质量分数为9%~89%;w(BF_3)>33%,络合物中产生BF_3·n-BuOH,且w (BF_3·nBuOH)随着w (BF_3)的增加而增加,w (BF_3)=45%,w(BF_3·n-BuOH)=92%。然而w(BF_3)=5%~33%,络合物无催化活性。w(BF_3)=45%,其1-癸烯聚合转化率为27.32%,且选择性为11.13%(二聚体)、12.08%(叁聚体)与4.11%(四聚体),并确定了BF_3·正丁醇络合物中催化1-癸烯聚合的有效催化结构为BF_3·n-BuOH,该研究结果为以BF_3·正丁醇络合物为催化剂,催化1-癸烯聚合合成聚α-烯烃(PAO)工业提供理论指导,为可控工艺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李明凯,熊国荣,王竞,姜涛,李健[7](2018)在《两相乳化法制备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影响因素及其催化丙烯聚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相乳化法制备球形Ziegler-Natta(简称Z-N)催化剂,考察脂肪醇种类、醇镁物质的量比、程序升温速率、氯代烃种类对Z-N催化剂形貌及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SEM、激光粒度仪等对形态和粒度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催化丙烯聚合的性能.研究表明:两相乳化法体系内以异辛醇为脂肪醇,醇镁物质的量比设定为2.5,以1–氯丁烷作为卤代烃,程序升温速率0.20℃/min时所制备出催化剂的球形度高且粒径分布窄.聚合评价结果表明其活性高且产物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宁春花,韩俊,金圣,俞洲弘[8](2018)在《含罗丹明B树枝状可见光引发剂光聚合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二胺(EDA)、叁羟甲基丙烷叁丙烯酸酯(TMPTA)和罗丹明B(RHDB)为原料,合成了含罗丹明B树枝状聚(胺-酯)(PAE-RHDB)。研究PAE-RHDB的可见光引发聚合。结果表明,PAE-RHDB可引发丙烯酸类单体,如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当单体∶引发剂∶助引发剂的质量比分别为50∶1∶3,50∶2∶10和50∶2∶20时,引发60 min,AM、MMA和AA的转化率和黏均分子量最高,分别为62.71%,40.03%,38.22%和2.17×105,8.52×105,1.28×105。增大AM与引发剂的质量比,AM交联成凝胶。当单体∶引发剂∶助引发剂质量比为500∶1∶3时,凝胶性能最优,成胶率为42.37%,吸水率为764.92%。(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8期)

彭方生,王立学,李源[9](2018)在《一种评估LTE载波聚合性能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载波聚合技术通过聚合多个成员载波为一个终端提供数据传输,能有效提高下行传输速率,实现更高的用户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从而进一步提升4G网络的能力和容量。文章通过测试及KPI指标统计,验证了载波聚合技术在实际网络中各方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7期)

陈志康,毛远洪,曹育才,梁胜彪,宋莎[10](2018)在《茂金属催化剂体系及其丙烯聚合性能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聚丙烯的生产基本上使用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国外已经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聚丙烯提升了产品性能,市场需求份额逐年增加,国内需要开发茂金属催化剂并拓展工业应用.茂金属催化剂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相比,结构类型丰富,反应调控能力强,可以催化生成结构多样的聚丙烯.以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为主线,探讨催化剂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体系中多种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浓度、助剂等对反应活性的调控;讨论催化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11期)

聚合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在分析和应用方面的聚合性能较低,很难适用于大规模的商业智能和社交网络数据。因此,提出基于索引效率的分布式数据库聚合性能优化方法,通过选择片键字段、片键类型确定数据集群分布、删除片键的索引从而提升分布式数据库聚合性能。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硬件的资源,提高索引的效率,进而提升聚合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周金娣,陆炳宇.4-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阳离子单体光聚合性能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

[2].王亚辉.基于索引效率的分布式数据库聚合性能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3].王晶,薛静,王鸣,李文博.低共熔溶剂改性对光敏复合树脂聚合性能的影响[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刘富龙.Cr/SiO_2催化剂的活化方法及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5].杨珍珍.不同分子量木质素基可聚单体的制备及其聚合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9

[6].王俊,李洪鹏,施伟光,王斯晗,王力搏.丁醇与BF_3络合物结构及其催化1-癸烯聚合性能[J].化工科技.2019

[7].李明凯,熊国荣,王竞,姜涛,李健.两相乳化法制备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影响因素及其催化丙烯聚合性能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8

[8].宁春花,韩俊,金圣,俞洲弘.含罗丹明B树枝状可见光引发剂光聚合性能[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9].彭方生,王立学,李源.一种评估LTE载波聚合性能的方法[J].信息通信.2018

[10].陈志康,毛远洪,曹育才,梁胜彪,宋莎.茂金属催化剂体系及其丙烯聚合性能调控[J].有机化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干粉涂料成膜的表面及内部SEM图像资源分类图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分子内链转...酞菁铜分子结构膜在80oC条件下的500小时电...不同比例PU/PEGMA交联纤维膜的应力-应...

标签:;  ;  ;  ;  ;  ;  ;  

聚合性能论文_周金娣,陆炳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