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型重构论文_吴明阳,孟庆鑫,谭光宇,刘美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槽型重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铣刀,重构,算法,温度场,参数,力场,波形。

槽型重构论文文献综述

吴明阳,孟庆鑫,谭光宇,刘美娟[1](2007)在《基于温度场的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的槽型重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维复杂槽型温度场做了分析,建立了基于ANSYS的铣刀片有限元模型,确定了边界条件。对于给定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出了关键热源点上的温度值。分析了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并优化了参数选择,在此基础上,做了槽型优化和重构,并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吴明阳[2](2007)在《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分析及槽型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主要针对可转位铣刀片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在对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耦合场分析,并针对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的非稳态特性,开发了波形刃铣刀片模糊综合评判系统,基于温度场分析和温度场的评价准则进行槽型重构。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叁维复杂槽型车铣刀片自组织优化设计的研究”。在综述了刀具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铣刀片的发展概况基础上,对有关铣刀片的铣削机理、刀具开发设计技术和槽型CAD/CAM技术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综述。论文首先对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对平前刀面铣刀片和波形刃铣刀片的铣削温度和铣削力同时进行了测量,得到了铣刀片各个测温点的温度以及前刀面刀-屑接触区的平均温度与时间之间的试验方程式,利用MATLAB软件,对采集到的力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了波形刃铣刀片和平前刀面铣刀片X、Y、Z叁向铣削力与时间之间的试验方程式。从试验角度比较出了两种槽型铣刀铣削温度和铣削力的大小。所得到的温度与力对时间的方程式,为铣刀片受热密度函数、受力密度函数的建立,为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分析打下了基础。其次对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及耦合进行了研究。基于传热学理论,利用热源法建立了铣刀片受热密度函数,可以得到任意槽型参数已知的铣刀片受热密度函数的模型和表面受热密度函数。对铣刀片的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确定温度场分析的边界条件,对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五种不同槽型的铣刀片进行了不同切削参数的试验,建立了平前刀面铣刀片和波形刃铣刀片的表面受力密度函数。给出了波形刃铣刀片波形参数设计思想和受力密度函数的曲线及曲面模拟。选取切削过程中的任意时刻进行了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波形刃铣刀片和平前刀面铣刀片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受力变形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多场耦合的分析功能,把温度场的分析结果作为体载荷,分别对波形刃铣刀片和平前刀面铣刀片进行了热应力分析,得出了两种铣刀片热应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在热应力计算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对热应力与机械应力进行了耦合分析,得出了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后的综合结果。通过对平前刀面铣刀片和波形刃铣刀片热力耦合物理场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从耦合场层面上说明了带有槽型刀具切削性能的优越性。再次对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预测及模糊评判进行了研究。针对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的非稳态特性,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采用BP神经网络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预测模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根据加工要求和专家分析,在VC++环境下,实现了对波形刃铣刀片模糊综合评判系统的开发。通过该系统可对多因素作用下的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和耦合场的优劣进行评判,为铣刀片槽型参数的优化提供了评判依据。最后完成了可转位铣刀片的槽型重构设计。主要是基于温度场分析和温度场的评价准则进行槽型重构。建立槽型参数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了固定切削参数和给定约束下的优化槽型参数,槽型优化后的铣刀片耦合场明显优于其它槽型参数下的铣刀片耦合场。在Pro/E环境下,创建了波形刃铣刀片模型,利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工具,采用异步模式完成了槽型参数化重构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利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输入槽型设计参数来控制铣刀片复杂槽型生成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7-09-01)

刘强,谭光宇,冯新敏,孙顺龙[3](2006)在《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槽型参数化重构系统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槽型铣刀片的槽型实时重构问题,在Pro/E环境下,创建了波形刃铣刀片模型;利用Pro/TOOLK IT二次开发工具,在VC环境下,采用异步模式完成了槽型参数化重构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利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输入槽型设计参数来控制铣刀片复杂槽型生成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6年12期)

刘强[4](2006)在《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槽型设计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复杂槽型可转位铣刀片具有优于平前刀面铣刀片的切削性能,具有逐渐替代平前刀面铣刀片的趋势。但目前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的种类较少,并且其槽型也多由经验定型,缺乏理论依据。为了得到切削性能更优良的槽型,从而获得更好的耦合场,本文对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不规则面热源受热密度函数、温度场和应力场的预测、复杂槽型的评判、槽型参数的优化和槽型重构系统的开发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1.基于传热学理论,利用热源法建立了不规则面热源作用下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的受热密度函数,可以得到任意槽型参数已知的铣刀片受热密度函数的模型和表面受热密度函数,为铣刀片槽型重构建立了目标函数,为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建立了边界条件。2.针对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的非稳态特性,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采用BP神经网络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预测模型,为复杂槽型的评判和槽型参数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3.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根据加工要求和专家分析,在VC++环境下,实现了对波形刃铣刀片模糊综合评判系统的开发。通过该系统可对多因素作用下的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和耦合场的优劣进行评判,为铣刀片槽型参数的优化提供了评判依据。4.建立了槽型参数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了固定切削参数和给定约束下的优化槽型参数,槽型优化后的铣刀片耦合场明显优于其它槽型参数下的铣刀片耦合场。5.在Pro/E环境下,创建了波形刃铣刀片模型;利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工具,在VC++环境下,采用异步模式完成了槽型参数化重构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利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输入槽型设计参数来控制铣刀片复杂槽型生成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6-03-01)

李广慧,刘广军,谭光宇,李振加,融亦鸣[5](2005)在《基于遗传算法的铣刀片叁维复杂槽型重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切削性能更优良的可转位铣刀片槽型,从而改善铣刀片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的测温试验、叁维温度场分析及其模糊综合评判。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以受热密度函数为目标函数,以温度场模糊综合评判为驱动的铣刀片叁维复杂槽型的重构算法,获得了新的波形槽型。实例验证表明,新槽型较重构前的槽型在温度场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利用该方法同样可以构造拟合其他类型叁维复杂槽型。(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李广慧,田静[6](2004)在《波形刃铣刀片槽型重构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复杂槽型铣刀片槽型实时重构的问题,以波形刃铣刀片为例,对复杂槽型的重构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遗传算法,利用OpenGL技术设计了槽型重构系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刘美娟[7](2003)在《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温度场分析及槽型重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转位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的铣削机理和CAD/CAM技术是复杂槽型铣刀片的研究重点。本文对复杂槽型铣刀片非稳态温度场和槽型的重构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ANSYS的内部开发语言APDL和UIDL建立了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的参数化模型,为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实体模型。其次,对该铣刀片的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确定边界条件,进行非稳态温度场分析,并对铣削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得到铣刀片切削过程不同时刻的温度分布规律,为探讨刀具破损的原因和槽型重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以上基础上,分析了复杂槽型铣刀片铣削45钢时,切削参数和刀具几何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并以切削温度作为优化目标,同时考虑生产率和刀具的寿命,在给定的参数范围内,对刀具的几何参数进行相对优化。提出了铣刀片叁维复杂槽型的重构方法。把铣刀片前刀面上的叁维槽型曲面沿着横剖面分成若干条槽型截面线,由建立的温度场评价准则,优化槽型截面线上关键点的坐标值,用MATLAB语言对散乱数据点进行曲线拟合,然后由这些槽型截面线重构铣刀片前面的槽型曲面,同时考虑曲线、曲面光顺性,从而得到铣刀片的新槽型。对新槽型铣刀片进行有限元分析,证明其性能的优越性,为复杂槽型铣刀片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法。以上研究为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温度场的研究和槽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3-03-01)

槽型重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主要针对可转位铣刀片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在对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耦合场分析,并针对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的非稳态特性,开发了波形刃铣刀片模糊综合评判系统,基于温度场分析和温度场的评价准则进行槽型重构。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叁维复杂槽型车铣刀片自组织优化设计的研究”。在综述了刀具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铣刀片的发展概况基础上,对有关铣刀片的铣削机理、刀具开发设计技术和槽型CAD/CAM技术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综述。论文首先对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对平前刀面铣刀片和波形刃铣刀片的铣削温度和铣削力同时进行了测量,得到了铣刀片各个测温点的温度以及前刀面刀-屑接触区的平均温度与时间之间的试验方程式,利用MATLAB软件,对采集到的力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了波形刃铣刀片和平前刀面铣刀片X、Y、Z叁向铣削力与时间之间的试验方程式。从试验角度比较出了两种槽型铣刀铣削温度和铣削力的大小。所得到的温度与力对时间的方程式,为铣刀片受热密度函数、受力密度函数的建立,为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分析打下了基础。其次对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及耦合进行了研究。基于传热学理论,利用热源法建立了铣刀片受热密度函数,可以得到任意槽型参数已知的铣刀片受热密度函数的模型和表面受热密度函数。对铣刀片的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确定温度场分析的边界条件,对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五种不同槽型的铣刀片进行了不同切削参数的试验,建立了平前刀面铣刀片和波形刃铣刀片的表面受力密度函数。给出了波形刃铣刀片波形参数设计思想和受力密度函数的曲线及曲面模拟。选取切削过程中的任意时刻进行了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波形刃铣刀片和平前刀面铣刀片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受力变形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多场耦合的分析功能,把温度场的分析结果作为体载荷,分别对波形刃铣刀片和平前刀面铣刀片进行了热应力分析,得出了两种铣刀片热应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在热应力计算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对热应力与机械应力进行了耦合分析,得出了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后的综合结果。通过对平前刀面铣刀片和波形刃铣刀片热力耦合物理场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从耦合场层面上说明了带有槽型刀具切削性能的优越性。再次对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预测及模糊评判进行了研究。针对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的非稳态特性,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采用BP神经网络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了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温度场和应力场预测模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根据加工要求和专家分析,在VC++环境下,实现了对波形刃铣刀片模糊综合评判系统的开发。通过该系统可对多因素作用下的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和耦合场的优劣进行评判,为铣刀片槽型参数的优化提供了评判依据。最后完成了可转位铣刀片的槽型重构设计。主要是基于温度场分析和温度场的评价准则进行槽型重构。建立槽型参数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了固定切削参数和给定约束下的优化槽型参数,槽型优化后的铣刀片耦合场明显优于其它槽型参数下的铣刀片耦合场。在Pro/E环境下,创建了波形刃铣刀片模型,利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工具,采用异步模式完成了槽型参数化重构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利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输入槽型设计参数来控制铣刀片复杂槽型生成的关键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槽型重构论文参考文献

[1].吴明阳,孟庆鑫,谭光宇,刘美娟.基于温度场的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的槽型重构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

[2].吴明阳.可转位铣刀片温度场、应力场分析及槽型重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刘强,谭光宇,冯新敏,孙顺龙.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槽型参数化重构系统的开发[J].机床与液压.2006

[4].刘强.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槽型设计与重构[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5].李广慧,刘广军,谭光宇,李振加,融亦鸣.基于遗传算法的铣刀片叁维复杂槽型重构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05

[6].李广慧,田静.波形刃铣刀片槽型重构系统的构建[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

[7].刘美娟.叁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温度场分析及槽型重构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开发的用户界面}秒时温度场的云图5.19涂抹之后的对比图参数输入界面将基类设置为静态库Fig.6-12Setting...5.12基于“弧”型开槽谐振器的16b...

标签:;  ;  ;  ;  ;  ;  ;  

槽型重构论文_吴明阳,孟庆鑫,谭光宇,刘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