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状态数据库论文_许刚,王展,臧大伟,安学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链路状态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链路,状态,数据库,路由器,拓扑,网络,网关。

链路状态数据库论文文献综述

许刚,王展,臧大伟,安学军[1](2018)在《基于链路状态数据库的数据中心网络异常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IDC数据中心内部由于网络攻击或网络配置等原因路由会经常变化,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软件,路由异常、路由抖动难以发现,故障难以定位.数据中心业务出现网络故障时无法确认故障点导致修复时间延长、用户体验降低和运营收入减少等问题.分析了当前主流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通信协议和路由计算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的数据中心网络异常检测方法 LSAP,该方法通过搜集LSDB,使用改进路由算法计算全网路由形成路由择域信息库(routing information base,RIB),根据LSDB快照和RIB快照比对准确关联链路变化和路由变化,发现链路异常、路由异常,能够定位故障.LSAP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计算路由表,能够实现秒级处理上亿条路由信息,满足当前数据中心对于分析速率的要求.通过在数据中心网络中部署试用,LSAP能够快速发现拓扑变化、复原路由表,统计分析所有路由变化,先于业务发现路由异常、路由攻击,且对网络改动很少,被动搜集数据不影响网络自身稳定性,适用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数据中心部署.(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8年04期)

倪勇,史怀洲,朱培栋[2](2009)在《基于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构建网络拓扑》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局域网拓扑在网络行为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以利用OSPF协议构建局域网拓扑结构为目标,对目前几种构建局域网拓扑结构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比较指出利用OSPF协议构建局域网拓扑结构的优点,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OSPF协议链路状态数据库进行局域网拓扑构造算法。该算法在对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OSP Fdatabase表和OSPF database network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这两个表中的数据构建网络拓扑。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显示局域网拓扑结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09年03期)

高建军[3](2005)在《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大型IP网络多选用IS-IS或OSPF作为域内选路协议,两者都被称为链路状态协议,都有着可靠性高,收敛速度快,协议开销小的特点。虽然在一些具体环节上不尽相同,但这两种协议在原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IS-IS和OSPF都可以把网络划分成若干小的区域(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信息》期刊2005年08期)

贺雪飞[4](2005)在《OSPFv3协议链路状态数据库溢出控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于1988 年提出的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它是用于IPv4 网络自治系统内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随着IPv6 协议的发展和使用,出现了OSPFv3。它是主要用于解决IPv6 数据包的路由问题而提出的新版本路由协议,它的基本原理仍然沿用了OSPF 的机制,如洪泛、DR 选举、区域支持等都和OSPF 相同中的相同。但是为了满足IPv6 本身的特点,原理细节上也有了相应的区别之处。本文主要是对OSPFv3 链路状态数据库溢出问题的研究。首先介绍了OSPFv3的基本原理以及它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相关的知识。接下来分析了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时,由于路由器链路状态数据库尺寸的增大会引起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溢出问题,对此提出了动态解决方法,并在LINUX 系统下进行扩展实现。最后使用SNMPv3 协议和SMUX 协议实现了对数据库溢出进行网络管理的模块实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5-04-01)

林琴强[5](2003)在《OSPF剖析及其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的一种,最初是为替代RIP协议开发的,目前已成为构建大型网络最常用的路由选择协议。本文较细致、全面地讨论了Internet路由选择的内部工作机制,包括路由器的工作原理、IP编址、路由表、Internet路由选择体系结构,以及两种主要的路由选择技术—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算法。此外,重点剖析了OSPF的组成要素,如LSA、链路状态数据库以及用这些链路状态数据库进行路由选择计算等等。并且,以C++代码形式实现了OSPF中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操作,并且在迈普MP3600路由器中得到应用。最后,简要介绍了OSPF的几种扩展机制,且对目前单播路由选择协议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5-01)

谭海平[6](2002)在《OSPF协议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于1988年提出的OSPF是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协议的基本思路如下:在自治系统(AS)中每一台运行OSPF的路由器收集各自的接口/邻接信息称为链路状态(Link State),通过Flooding算法在整个系统广播自己的链路状态,使得在整个系统内部维护一个同步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根据这一数据库,路由器计算出以自己为根,其它网络节点为叶的一根最短的路径树,从而计算出自己到达系统内部可达的最佳路由。OSPF是一类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它处理在一个自治系统中的路由信息。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OSPF协议的基本概念、一些协议用到的基本算法和一些主要的报文结构。由于链路状态在OSPF中非常重要,接着介绍了与链路状态相关的一些知识,如各种链路状态的产生、发布、扩散、更新等等,以及非常重要的SPF算法的细节描述,和路由表计算。最后介绍本OSPF协议软件的总体框架和本人在其中所完成的工作,说明测试情况并做出相应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2-06-01)

链路状态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构建局域网拓扑在网络行为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以利用OSPF协议构建局域网拓扑结构为目标,对目前几种构建局域网拓扑结构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比较指出利用OSPF协议构建局域网拓扑结构的优点,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OSPF协议链路状态数据库进行局域网拓扑构造算法。该算法在对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OSP Fdatabase表和OSPF database network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这两个表中的数据构建网络拓扑。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显示局域网拓扑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链路状态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

[1].许刚,王展,臧大伟,安学军.基于链路状态数据库的数据中心网络异常检测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8

[2].倪勇,史怀洲,朱培栋.基于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构建网络拓扑[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

[3].高建军.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新机制[J].广播电视信息.2005

[4].贺雪飞.OSPFv3协议链路状态数据库溢出控制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

[5].林琴强.OSPF剖析及其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实现[D].四川大学.2003

[6].谭海平.OSPF协议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链路状态数据库、路由表和FSM溢出前路由表项当继续引入外部路由时...链路状态数据库十六进制数据仿...表示与图6-56对应的链路状态数据一2OSPF协议的运作过程链路状态数据库条目-路由层数关...

标签:;  ;  ;  ;  ;  ;  ;  

链路状态数据库论文_许刚,王展,臧大伟,安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