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改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流程的应用

PDCA循环在改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流程的应用

史文秀田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用于改进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排药流程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分析排药流程的现状,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原因、确定预期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8个过程实施改进。结果:排药流程工作效率提高了56%,排药差错率由0.047‰下降为0.016‰,停止医嘱捡错差错率由0.13‰下降为0.06‰。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排药环节差错的发生率,保证药品配置质量。

关键词:PDCA循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改进流程

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1]。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近年来PDCA循环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在临床医疗、护理、药学等方面的质量管理中取得良好成效[2-4]。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为解决排药流程任务重、压力大、差错多等问题,引入PDCA循环管理理论改进排药工作流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

所有原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内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项工作记录,包括每日总工作量、停止医嘱数量、各环节差错数量、人员工作班次安排等,统计并对比应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各项数据变化。

2方法

2.1计划阶段

2.1.1收集资料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用药医嘱分为1、2、3、4、空包五个批次,其中1批、2批、空包需在用药前一日排药,这部分用药医嘱占每日配置总量的84.5%,其中停止医嘱量占排药量9.75%,排药流程的改进是针对这一部分进行的。收集实施PDCA循环前排药及相关环节记录的数据,首先计算排药流程所需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长,得出排药人员14人,平均排药时长为2h;再统计循环前12个月各环节差错,总数为187例,排药环节的差错为72例,由排药差错引起的出中心差错为4例,出中心差错可能导致严重药害事件和医疗纠纷,因此要从源头排药环节减少差错,同时加强其他环节的核对,才能杜绝这类差错的发生。

2.1.2分析存在问题针对排药流程存在工作时间长、停止医嘱数量大、排药差错多等问题。经过反复研究找到一个重大的流程设计缺陷,就是用药医嘱标签输出过早。中心两个医嘱标签输出时段正是医生医嘱修改和新入院患者医嘱下达的高峰期,因此停止医嘱数量大,捡退药及退药回放工作量大、新医嘱排药差错增多。除此之外,病区医嘱标签输出是按照患者用药排序,粘贴输液标签时经常换输液的品种、规格容易出现输液贴错;输液和药品摆放时一篮一袋,排药重复工作多,排好的药占用空间大;细核人员多、场地密集,排药车、排药箱、排药篮和垃圾袋布局混乱等环境因素都影响排药环节的准确性。

2.1.3制定整改目标制定了三个整改目标:(1)调整医嘱标签输出时段减少停止医嘱数量,杜绝新医嘱产生;(2)改变排药方式,合并用药品种相似的病区为同一科室组,合并同一病区内药品品种、支数相同的用药医嘱,减少排药工作量和人员配置;(3)优化微机系统,医嘱标签输出顺序先按照输液的品种、规格,再按照药品排序,特殊药品可分类输出,降低输液以及高危药品排错风险。

2.1.4计划实施计划先优化微机操作系统,增加药品分类选项,输液标签输出的二次排序,合并用药相似的病区组建科室组,然后调整工作人员、工勤人员的工作及作息班次;最后重新制定改后工作流程、各班次工作分工、新流程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2.2实施阶段

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带队实施排药流程改进,采取定点监督、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解决。根据中心工作流程顺序,依次介绍相应的改进措施。

2.2.1打签工作调整打签时间改为15:00-16:00时段,分为整药、特殊药、零药三个部分输出,其中整药是每日药品消耗量排名占前20的品种,这部分约占每日配置量的50%,输液标签按照药品输出;特殊药分为化疗药、青霉素、抗菌药、低温储存药,这部分高危药品、易失效药品应单独处理,输液标签按照分类输出;零药是除以上两个部分的药品,输液标签按照科室、批次输出。停止医嘱标签输出的时间在细核工作完成后。

2.2.2药品出库调整提前预出整药,预出数量依据前一日药品消耗量取整,拆除外包装、核对数量后,根据当日实际出库单各药品的数量增减,特殊药、零药分别根据当日实际出库单出库。

2.2.3整排工作调整整药和特殊药品不需整排,零药由4名工作人员调剂5个科室组的药品即可,不需再细化到病区。

2.2.4细核工作调整细核是这次改进流程的重点,具体调整措施有:(1)人员安排:由14人缩减到6人,2人负责全部整药和相应科室的部分零药的排药任务,1人负责特殊药品、3人负责其余零药;(2)输液的粘贴和摆放:整药的医嘱标签是按照单个药品输出的,同一药品的输液可10袋一篮,零药的医嘱标签按照病区、批次输出的,顺序是先按照输液的品种、规格排序,相同输液的情况下再按照药品排序,遇到同一药品、用药支数相同的输液可放在同一篮内;(3)药品的摆放:整药不需与其输液对应,直接入进配置舱中,零药不能合并的药品一篮一袋排,相同品种、规格、用药支数的药品计算总数,药品对应摆放在其输液下层。

2.2.5药品配置工作调整药品配置方式不变,一袋一配置,不可交叉配置,整药和被合并的药品可放置在操作台中间,由操作者自取,要求数量准确,不同品种的药品不可交叉放置。

2.3检查阶段

管理者轮流、不定期检查整改工作完成情况和各项工作记录,中心骨干每天监控各流程进展情况,重点检查用药医嘱标签输出的开始时间,拆除外包装整药数量的再次核对,细核时输液每个品种、数量的再次核对,药品及输液的对应摆放,配置环节时是否存在交叉配置等违规操作。

对比实施PDCA循环前后12个月改进排药流程的效果,见表1。

以排药量3800袋为例,工作效率=总工作量/排药耗时*排药人员,实施前为135袋/h*人,实施后为211袋/h*人,工作效率提高了56%。

2.4处理阶段分为标准化和处理遗留问题两个部分,标准化是将改进后的各项流程操作及注意事项都纳入中心的规章制度中,出现新类型的用药差错要及时分类、归入中心差错报告制度和人员奖惩制度中,人员工作安排相对固定,减少改动,在工作区域张贴工作岗位的分工和流程,做到目视管理,这些措施都是给工作人员的任何活动提供标准化的准则。随着改进流程的实施,出现了整药数量与实际配置药品数量不符的情况,针对这个遗留问题,管理者需要再进行一次PDCA循环管理来解决。

3讨论

中心经过PDCA循环管理改进排药流程,有效地、合理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环节差错的发生率,提高药品配置质量。PDCA循环管理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不但可以用于排药流程的改进,还可以应用在中心其他各项工作的管理上,但是仅凭单个循环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遗留的问题要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才能提高管理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开展可持续性提高的管理活动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关键[5],PDCA循环管理在质量管理上的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荣.PDCA循环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6):429-432.

[2]张霞,肖昕.PDCA循环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5,41(2):142.

[3]刘艳丽,任梦薇.PDCA循环在我国护理管理领域应用中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6):44-46.

[4]余志刚,程培秀.PDCA循环在医院特殊药品管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业,2015,24(6):58-60.

[5]侯疏影.持续质量改进用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质量管理的成效[J].中国药业,2014,23(8):38-39.

标签:;  ;  ;  

PDCA循环在改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流程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