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血清AGEs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研究血清AGEs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裴斐[1]2014年在《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抵抗伴有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导致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种慢性代谢性异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为世界各国致死、致残并造成医疗开支增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长期的高血糖可使一些组织或器官发生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导致多系统损害和各种并发症的产生。诸如心脏、血管、肾脏、神经、视网膜、周围神经、脑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在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0-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DN (Heerspink and de Zeeuw,2011)。目前DN为我国终末期肾衰的第二大病因。DN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肾脏高滤过高灌注等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肾小管的肥大,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和基质的沉积。逐渐发展成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功能逐渐减退(Dronavalli et al.,2008; Wolf et al.,2004; Kanwar et al.,2008)。DN的病理生理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总的来说是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易感性,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沉积,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迄今为止,针对DN防治手段仍然集中于代谢危险因素的控制(如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戒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等。然而上述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阻断DN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阻止或延缓DN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开发研制新型药物,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关注并加强对DN的干预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根皮苷是一种天然酚类物质,分子式为C21H24O10,可由苹果树的根、皮、茎、嫩叶及果实中提取获得。早在1835年,法国化学家从苹果树皮中提取了根皮苷。研究资料表明,苹果树体内酚类物质总含量中,根皮苷占到95%。根皮苷具有多种潜在的功效,包括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根皮苷抑制内皮粘附分子和血小板激活,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除此之外,根皮苷还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调节血压,保护心脏及清除体内自由基等。然而,根皮苷对糖尿病肾病是否有保护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根皮苷能够减轻db/db鼠的大血管并发症,主要通过其抗糖基化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Shen et al.,2012)。虽然有报道根皮苷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但是在预防和治疗DN方面的作用还有待研究。本实验以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给予根皮苷干预,观察根皮苷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讨论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DN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研究目的1.观察根皮苷对db/db小鼠空腹血糖、甘油叁酯、胆固醇、糖基化终末产物、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和24小时尿蛋白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的机制。2.观察db/db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以及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损害的影响。研究方法7周龄雄性C57BLKs/J db/m小鼠8只,以及7周龄雄性C57BLKs/J db/db小鼠16只,饮水不限,均给与饲喂颗粒饲料,经过1周观察进入实验。16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根皮苷干预组(DMT)8只,每日给予根皮苷(20mg/kg/d)生理盐水溶液灌胃;糖尿病组(DM)8只,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对照组(CC)db/m小鼠8只,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0周。实验期间每周定期测量体重(body weight,BW)并记录。于10周末,代谢笼收集叁组小鼠24小时尿,测定24h尿蛋白定量。所有小鼠空腹过夜,10%水合氯醛麻醉后(350mg/kg),腹主动脉取血处死。留取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甘油叁酯(triglyceride, 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creatinine, Cr)、尿酸(uric acid, UA)。留取的肾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部分肾组织分离后迅速存于液氮,-80℃保存,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研究结果1.一般观察CC组小鼠生长以及精神状况良好,活跃,毛发光顺。DM组小鼠实验进程中,逐渐表现为污秽无泽,被毛蓬松,少动,明显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快速增加。DMT组小鼠上述表现有所减轻。2.根皮苷对db/db小鼠体重变化影响实验开始时,DM组和DMT组基础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CC组(P<0.05)。自实验第2周开始,DM组小鼠体重逐渐增加,该趋势一直持续至第10周实验结束。然而,DMT组小鼠在实验的第2、4、6、8、10周体重均明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根皮苷能够显着改善DM小鼠的体重。3.根皮苷对db/db小鼠FBG、TC、TG、AGEs的影响实验开始时DM组与DMT组间的FBG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与CC组比较,两组FB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给予根皮苷干预10周后,DM组小鼠FBG、TC、TG、AGEs均明显高于CC组(p<0.05),DMT组小鼠的FBG、TC、TG、AGEs水平均显着低于DM组(p<0.05)。表明根皮苷显着降低了db/db小鼠的FBG、TC、TG、AGEs的水平。4.根皮苷对db/db小鼠24小时尿蛋白总量、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10周后,DM组小鼠表现为持续性尿蛋白增多,与CC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DMT组尿蛋白排出明显减少,与DM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DM组小鼠BUN、Cr和UA水平与CC组相比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MT组治疗后与DM组相比,BUN和Cr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A水平轻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影响CC组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CM)无明显增生,毛细血管腔开放良好。DM组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DMT组肾小球体积增大及系膜细胞增生情况较DM组明显减轻,细胞外基质增多情况较DM组明显改善。表明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有保护作用。6.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电镜下DM组系膜细胞插入,基底膜(GBM)增厚,足细胞(FP)数量减少,胞质空化,足突细胞形态异常,足突细胞融合。DMT组的GBM厚度及足细胞数量与C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根皮苷能够有效减轻db/db小鼠体重,降低小鼠的FBG、TC、TG、AGEs水平,减少24小时尿蛋白量,降低BUN、Cr,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与其降糖、调脂、降低AGEs水平,抗氧化作用有关。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第二部分根皮苷保护db/db小鼠肾脏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研究背景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蛋白质才是主要的生命活动载体和功能执行者。因此对蛋白质组学研究也逐渐成为后基因组研究中的核心内容。蛋白质组学最大的应用前景是在药物研发领域。对细胞、组织、体液中蛋白质的研究在药物研发中有重要作用。蛋白质组学不但能证实已有的药物靶点进一步阐明药物作用的机制,并能发现新的药物作用位点,还可用来分析分子信号传导过程的应答和调节。精确鉴定及定量整个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称为定量蛋白质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的重点是定性定量地分析整个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动态变化,从而反映细胞功能、过程、机制等综合信息。它是功能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内容。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即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正逐渐成为定量研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iTRAQ是2004年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推出的一种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可以对相同实验条件下4个样本进行定量研究,作为一种新的蛋白质定量技术,相对于其它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可以对样本中的几乎所有蛋白进行标记,因此可以对磷酸化蛋白,糖基化蛋白等翻译后修饰蛋白进行定量定性研究,从中可以获得更为详尽的样品信息。标记过程更简单,在室温条件下1小时即可完成,质谱检测更为灵敏。因此iTRAQ技术可以为多个不同时间段的样品分析、膜蛋白研究、疾病标志物的发现与鉴定提供定量信息,并可为感兴趣的目标蛋白进行绝对定量。其已经在探讨疾病发生机制、疾病标志物的寻找和不同时段或者不同状态的多样本定量分析等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研究第一部分实验发现根皮苷对于db/db小鼠肾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是迄今为止,根皮苷是通过何种机制发挥对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的的保护作用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讨根皮苷对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靶点,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公认的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小鼠——db/db小鼠为研究对象,对正常对照组(CC组),db/db小鼠组(DM组)与db/db小鼠根皮苷治疗组(DMT组)肾脏应用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差异表达蛋白,旨在揭示根皮苷对于db/db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机制,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寻求更为有效的药物提供候选靶点。研究目的1.应用iTRAQ技术结合质谱分析,研究db/db小鼠肾脏组织的全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情况,了解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的蛋白质组学改变。2.研究db/db小鼠经根皮苷治疗后肾脏组织的差异蛋白表达,筛选药物治疗靶点,分析分子信号传播过程的应答和调节,进一步揭示根皮苷对于糖尿病肾脏的保护机制。研究方法选取CC组、DM组与DMT组叁组小鼠各4只,处死动物,分离肾脏组织。根据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要求的样本制备标准技术流程,对肾脏组织进行预处理。经过对肾组织切碎、研磨、超声破碎、蛋白酶裂解等过程提取肾脏组织的总蛋白,应用Bradford蛋白质定量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将样品保存于-80℃备用。提取肾脏总蛋白后,各组上样20ug样品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各组之间电泳后蛋白点迁移平行度。各组肾脏总蛋白采用FASP酶解得到相应肽段。各组取60ug肽段,按照ABI公司说明书操作与标记酶解后的各组肽段,依次分别为114标记CC组,116标记DMT组,115则标记DM组。标记结束后利用ABI4800MALDI-TOF/TOF质谱仪各组均随机选取一定数量肽段,并检测其二级质谱图中低分子量端是否存在相应质量标记试剂,确定标记成功。将叁组标记的肽段混合后用Agilent HPLC1200强阳离子交换柱(strong cation exchange, SCX)进行分离分级,然后用C18Cartridge (Sigma)脱盐,不同报告基团离子强度的差异就代表了它所标记的多肽的相对丰度。进行下一步液相质谱-串联质谱分析(LC-ESI-MS/MS),应用Thermo Finnigan LTQ Velos质谱仪进行。质谱仪在线配备0.15mm*150mm C-18反相色谱柱(RP-C18Column Technology Inc),液相A液为0.1%甲酸水溶液,B液为0.1%甲酸乙腈水溶液(乙腈为84%),采用微毛细管上样,温度为200度,检测方式为正离子,扫描后收集5个碎片图谱来获得多肽碎片的质/荷比(m/z比)。原始文件(raw file)用iTRAQ Result Multiple File Distiller分析定量数据,并用SEQUEST软件鉴定多肽分子。最后,使用Identified iTRAQ Statistic Builder软件将定量及鉴定结果进行合并处理,得到定量和鉴定结果。采用软件计算的ratio_biweight值作为蛋白质定量结果,以114标记为内参。搜索使用的数据库为IPI mouse (international protein index, version3.72)蛋白数据库。应用EXPASY蛋白质组学工具分析等电点、分子量等。采用GO分类工具(http://www. geneontology.org, VERSION1.8)和KOGnitor (eukaryotic orthologous groups)(http://www.ncbi.nlm.nih.gov/COG/grace/kognitor.html)分析对经鉴定的肾脏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定位分类与功能分析。应用Ingenuity Pathways Analysis(IPA)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1. db/db小鼠肾脏组织总蛋白SDS-PAGE结果电泳结果显示3组肾组织SDS-PAGE蛋白质点迁移条带清晰,各组间平行度较好,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2. iTRAQ标记统计学验证对照组是114标记的正常对照组小鼠肾脏组织的蛋白样品,115标记的db/db组小鼠和116标记的根皮苷治疗组小鼠肾组织蛋白样品分别与对照组的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蛋白标记实验均一性好,10%的蛋白差异有显着性,符合统计学的规律。3.质谱数据解析结果本研究中,以114标记的正常组小鼠肾组织蛋白样品做为对照,将115标记的糖尿病组小鼠和116标记的根皮苷治疗组小鼠肾脏蛋白样品与对照的比值进行统计分析。比值大于1.5或小于0.67的蛋白即为根皮苷治疗后表达明显上调或者下调的肾脏组织蛋白。应用iTRAQ联合LC-MS/MS,我们分析了db/db小鼠根皮苷干预后肾脏蛋白质组学的变化情况。本研究经质谱鉴定得到的唯一肽段14894条,2842种蛋白质,其中有定量信息的蛋白有2820种。经质谱鉴定糖尿病小鼠经根皮苷治疗后肾脏组织有121个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水平恢复。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42个,经根皮苷治疗后这42个蛋白的表达都出现了回调;表达下调的蛋白79个,经根皮苷治疗后这79个蛋白的表达都出现了回调。4.根皮苷干预后肾组织差异蛋白质的定位分析应用UniProt蛋白数据库(http://www.uniprot.org)的GO分析以及相关文献,对质谱鉴定出的121个差异蛋白点分析进行定位分类。5.根皮苷干预后肾组织差异蛋白质的IPA分析应用IPA软件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PATHWAY分析,分别绘制出了经质谱鉴定的某些差异表达蛋白在肾脏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参与位点,这些代谢通路包括了脂质代谢、自由基清除和分子转运等。这些通路有利于更好的理解糖尿病肾脏损害的分子机制及根皮苷的干预靶点。结论1.作为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新技术iTRAQ具有高灵敏性、高通量的特点,可以对多组样本同时进行比较,可以获得更好的蛋白质组覆盖率和可靠的各组差异表达蛋白。因此,iTRAQ可用于研究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寻找药物靶点。为进一步阐明根皮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应用LC-ESI-MS/MS鉴定DM组和CC组小鼠肾脏差异表达蛋白2842个,经根皮苷治疗后回调的蛋白121个。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中有42个经根皮苷治疗后表达都出现了回调;表达下调的蛋白中有79个经根皮苷治疗后表达都出现了回调。这些蛋白质的功能涉及脂质代谢、自由基清除和分子转运,提示这些过程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王慎田[2]2009年在《护骨素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糖尿病所致的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梗塞、外周动脉硬化等,以及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防治糖尿病所致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领域的主要任务,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非酶蛋白糖化、多元醇通道途径激活、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免疫因素等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但上述因素并不能解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全部机制。是否还存在其它机制仍是目前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是1997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受体家族新成员,它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分化、存活并诱导其凋亡,对于骨代谢有重要意义。近来研究发现,OPG亦是一重要的血管调节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相关联,可能在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国外许多学者研究了血清OPG水平与冠心病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发现血清OPG水平不仅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显着相关,而且与其严重程度有明显关系,高血清OPG水平是发生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是否OPG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关?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国外的报道亦较少,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或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OPG水平升高,因此OPG可能与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有关。本课题主要系统研究OPG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为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目的:第一部分:应用ELISA法检测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OPG水平,同时应用PCR-RELP测定OPG 950T-C基因多态性。以其探讨(1)血清OPG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2)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OPG水平与FPG、2hPG、HbA1c、血脂、胰岛素抵抗及hsCRP等指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3)OPG 950T-C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通过以上研究了解OPG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及意义。第二部分:应用ELISA法测定2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的血清OPG水平,同时对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肾活检,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OPG在糖尿病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其探讨(1)血清OPG与2型糖尿病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2)OPG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3)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OPG水平与血糖控制、炎性指标、血脂、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第叁部分:应用ELISA法测定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OPG水平。以其探讨:(1)血清OPG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与血清OPG水平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1.病例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州医院内分泌科、心内科和神经内科住院和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86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82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2.标本留取:所有个体空腹12h后次晨抽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70℃保存,集中测定血OPG水平。抽取静脉血肝素抗凝,-70℃保存,集中行OPG基因多态性的测定。3.试验方法(1)血清OPG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IR)计算。HbA1c采用NycoCard ReaderⅡ金标定量检测仪测定。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指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OPG 950T-C基因多态性的测定:①DNA的提取:引物的设计:上游序列:5'-CCCAGGGGCCAGACACCAC-3',下游序列:5'-GCGCGCAGCACAGCAACTT-3',目的片段长度330bp。②PCR扩增:PCR反应体系:模板2ul;10×PCR Buffer5ul;25mM MgCL_2 4ul;4×dNTP 1ul;上游引物P1 0.5ul;下游引物P2 0.5ul;Taq酶2U;超纯水36ul;液体石蜡30ul。PCR反应结束后,取10μl反应产物于1.2%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紫外线透射仪上观察结果,拍照或扫描保存。③PCR产物的酶切:应用HincⅡ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HincⅡ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体系:PCR产物15μl:10×buffer 2μl;HincⅡ1.5μl;超纯水1.5μl。37℃水浴反应4h,取10μl于1.0%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4.统计学处理:结果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有差异者进行两两比较。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2.0。第二部分:1.病例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州医院内分泌科、肾内科住院和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36例。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2.标本留取:所有个体空腹12h后次晨抽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70℃保存,集中测定血OPG水平。所有患者留取24小时尿,记录尿量,混匀后取2 ml送检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肾活检标本的采集:微量蛋白尿及大量蛋白尿组的部分患者经病人及家属同意,签订肾活检协议书。局麻、B超引导下,应用肾活检针,采集肾组织2-4条,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3.试验方法(1)血清OPG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HOMA-IR计算。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采用NycoCard ReaderⅡ金标定量检测仪测定。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指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肾活检组织OPG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即用型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一抗:兔抗人OPG多克隆抗体;二抗:亲和纯化抗体,山羊抗兔IgG。结果判定以染色呈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表达,染色结果根据阳性细胞显色深浅及阳性细胞百分率分级分别进行评分,根据相加得分判定表达强弱。4.统计学处理:结果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有差异者进行两两比较。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12.0。第叁部分:1.病例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州医院内分泌科、眼科住院和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据有无眼底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眼底病变组38例,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30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30例。2.标本的留取与检测:所有个体空腹12h后次晨抽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70℃保存,集中测定血OPG水平。血清OPG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其它血清指标的检测同第一部分。3.统计学处理:结果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有差异者进行两两比较。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清OPG水平(4.16±0.65)ng/L显着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2.75±0.59)ng/L与对照组(2.29±0.37)ng/L,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无大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2.2型糖尿病患者血OPG与FPG(r=0.243,p<0.01)、2hPG(r=0.237,p<0.01)、HbA1C(r=0.361,p<0.001)、HOMA-IR(r=0.252,p<0.01)、hsCRP(r=0.585,p<0.001)呈明显正相关,与年龄、BMI、腰围、腰臀比、SBP、DBP、TG、TC、LDL-C、HDL-C和Fins无明显相关性。3.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OPG基因型CC频率(24.4%),显着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11.0%)(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有显着性差异,大血管病变组C等位基因频率(40.7%)显着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29.9%)(P<0.05)。4.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OPG基因型TT、TC和CC的年龄、BMI、腰围、腰臀比、SBP、DDP、FPG、2hPG、HbA1c、Fins、HOMA-IR、TG、TC、LDL-C、HDL-C和hsCRP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CC基因型的血浆OPG水平(3.96±0.85)显着高于TT基因型(3.36±0.93)和TC基因型者(3.37±0.94)(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PG水平和OPG基因型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1.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OPG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29±0.37)ng/L,而且大量白蛋白尿组(4.45±0.76)ng/L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62±0.70)ng/L与正常白蛋白尿组(2.77±0.78)ng/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显着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2.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OPG与FPG(r=0.223,p<0.05)、2hPG(r=0.298,p<0.01)、HbA1C(r=0.520,p<0.001)、hsCRP(r=0.360,p<0.001)、HOMA-IR(r=0.257,p<0.01)及UAER(r=0.639,p<0.001)呈明显正相关,与年龄、BMI、腰围、腰臀比、SBP、DBP、TG、TC、LDL-C、HDL-C和Fins无明显相关性。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水平是2型糖尿病UAER的独立影响因素。4.肾活检组织的OP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微量白蛋白尿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所有活检病例的肾小球组织,包括轻微病理改变、弥漫性硬化和局灶节段性硬化的肾小球均未见OPG的阳性表达。OPG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组织,主要表达部位是肾小管细胞的胞浆内。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肾小管OPG阳性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叁部分:1.2型糖尿病无眼底病变患者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眼底检查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瘤伴有硬性或软性渗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眼底检查主要表现为新生血管的形成,或伴有纤维增殖和玻璃体出血。2.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OPG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29±0.37)ng/L。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4.07±1.08)ng/L高于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3.57±0.96)ng/L与无病变组(2.77±0.78)ng/L(P<0.01),而且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显着高于无病变组(P<0.01)。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护骨素与FPG(r=0.263,p<0.01)、2hPG(r=0.305,p<0.01)、HbA1C(r=0.377,p<0.001)、hsCRP(r=0.453,p<0.001)及HOMA-IR(r=0.324,p<0.001)呈明显正相关,与年龄、BMI、腰围、腰臀比、SBP、DBP、TG、TC、LDL-C、HDL-C和Fins无明显相关性。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护骨素水平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并肾病、并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显着高于无并发症者,且与严重程度有关;血清OPG水平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说明血清OPG水平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关,OPG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血清OPG水平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标志物。2.2型糖尿病并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FPG、2hPG、HbA1C、HOMA-IR、hsCRP呈明显正相关,表明血清护骨素水平的升高与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有关。3.OPG 950T-C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相关联,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可能通过升高血清OPG水平来实现。4.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组织无OPG的阳性表达,但肾小管细胞OPG表达明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血清OPG升高的原因之一。

韩爽[3]2017年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病理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比较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索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临床预测因子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接受肾穿刺活检术,且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有显性白蛋白尿的146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对象符合入选标准,且具有完整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按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组(DG组,n=30例),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组(ADRD组,n=6例),非糖尿病肾病组(NDRD组,n=110),分析比较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组、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之间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临床预测因子,同时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计算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鉴别NDRD的临床因子预测价值进行评估。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我院2010年11月至2016年10月行肾穿刺活检术,且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有显性白蛋白尿的146例患者,非糖尿病肾病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中占比75.3%,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多,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2、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组较非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多、分期高,收缩压、平均动脉压高,eGFR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相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多、分期高,血清Cys-C水平低,高血压发生率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阳性率67.7%,非糖尿病肾病组中阳性率为22.8%,非糖尿病肾病组以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4、糖尿病病程<5年、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尿、eGFR≥60 ml/min/1.73m~2对鉴别诊断非糖尿病肾病有预测价值,其中糖尿病病程<5年预测价值最大。结论:1、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和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组较非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多、分期高。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较非糖尿病肾病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高,eGFR低。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病组与非糖尿病肾病组相比较,高血压发生率小。2、非糖尿病肾病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中占比较大(75.3%),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多,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3、糖尿病病程<5年、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尿、eGFR≥60ml/min/1.73m~2对鉴别诊断非糖尿病肾病有预测价值,其中糖尿病病程<5年预测价值最大。

邹玉婷[4]2008年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血清铁蛋白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与背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s)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旨在探索其病因以及导致其发生发展的机制。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是人体内含铁最丰富的蛋白,能够反映体内铁的储存总量,是判断铁缺乏及铁超载的有效指标。国外最近很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铁代谢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铁储存的增加预示着2型糖尿病的发生,铁诱导的损伤还会影响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本课题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情况、SF水平和其他相关代谢指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SF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和方法对象:选取我院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和体检中心的性别、年龄与糖尿病组匹配的100例健康体检者。标本采集:空腹8~12小时测定SF、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同时收集患者24小时尿,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FINS(mIU/L)×FBG(mmol╱L)/22.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SF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血糖未控制组SF水平显着高于血糖基本控制组(p<0.05)和对照组(p<0.01);血糖基本控制组SF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3.临床蛋白尿组血清SF水平显着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和正常蛋白尿组(p<0.05);微量蛋白尿组显着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蛋白尿各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4.颈动脉病变组SF水平显着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和对照组(p<0.05)。5.相关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患者SF与FINS、UAER/24h、HbAlc、HOMA-IR呈显着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F是参与FINS、UAER/24h、HOMA-IR的独立变量。结论SF的升高可能预示着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展。高铁蛋白血症者需注意排除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或是糖尿病。深入研究铁代谢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明确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适当减少铁负荷,对于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品[5]2015年在《RAGE Gly82Se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sRAGE水平与2型糖尿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与背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既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也是B淀粉样肽的配体,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RAGE G82S基因多态性及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sRAGE)与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67位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82人符合MCI诊断标准,85位相匹配的正常认知对照组。使用多维度神经学量表评估受试者认知功能;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RAGE Gly82Ser基因多态性,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浓度。结果:(1)与认知正常组相比较,认知障碍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斑块,糖尿病肾病,冠心病风险更高(p<0.05)。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组血尿酸水平略高于正常组(289.91±90.63 vs. 254.45±71.04, umol/L, p<0.05),sRAGE浓度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087±0.35 vs.1.05±0.52, ng/ml, p<0.05); (2) 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显示尿酸,冠心病,sRAGE下降是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其中sRAGE每增高0.67ng/mL会减少糖尿病认知障碍42%的发病风险(OR 0.58[95% CI 0.39-0.86], p=0.007); (3) RAGE Gly82Ser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及非认知障碍组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但sRAGE水平在认知障碍组尤其是Gly/Ser杂合子组明显降低(p<0.05):(4)在MCI组,不同RAGE等位基因型组间认知量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GE参与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并起到保护性作用;RAGE Gly82Ser基因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郑妮[6]2014年在《杨桃根环己二酮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障碍所导致的糖、脂质、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体力劳动减少以及人口肥胖率的增加等多种因素,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现成为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并列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叁大疾病之一。因此,寻找一些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的防治糖尿病的方法变的十分紧迫。杨桃根,作为酢浆草科植物Averrhoa carambola L.的根。作为一种中药材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用于治疗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2-十二烷基-6-甲氧基-2,5-二烯-1,4-环己二酮(2-dodecyl-6-methoxycyclohexa-2,5-diene-1,4-dione,DMDD)是从杨桃根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活性成分。目的:研究DMDD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的血糖血脂,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以及对于由糖基化终产物所介导的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证明其对于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KKAy小鼠给予DMDD(12.5,25,50毫克/公斤体重/天)或氨基胍(200毫克/公斤体重/天)灌胃8周。记录体重,死亡,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I,apoB),游离脂肪酸(FFA),总脂质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然后,将小鼠处死,将其肾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RAGE,NF-κBβκ,TGF-β1,CML)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KKAy小鼠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TC,LDL-C,ApoB和FFA均显着高于C57BL/6J小鼠,而HDL-C、ApoAI水平则明显降低。DMDD显着降低血糖, TG,TC,LDL-C,ApoB的含量,增加HDL-C、ApoAI水平。DMDD增加糖尿病小鼠的肝脏糖原含量,而降低FFA、TG水平。DMDD升高SOD活性和降低MDA,显着降低FFA,而增加脂联素水平与总脂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DMDD显着降低肾脏AGES和相关蛋白的表达,如AGE受体,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1,NF-κBβκ。进行8周的治疗后DMDD显着改善了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系膜基肿胀。KKAy小鼠肾脏减少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也在DMDD治疗后有了显着提高。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DMDD可抑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理学良好药物。

聂静晓[7]2017年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医证型与代谢指标相关性探讨》文中认为1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及中医证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学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提供一定的依据。2方法:本研究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T≥-1),骨量减少组(-2.5<T<-1),骨质疏松组(T≤-2.5)。探索叁组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并分析叁组间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糖、骨代谢等相关指标,探索它们与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3结果:①共收集到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其中合并骨质疏松症有46例,骨量减少有54例,骨量正常有56例,占总数比例分别为29.5%、34.6%、35.9%。在骨质疏松组中,气滞血瘀证明显多于其他证型,在骨量减少组中,气滞血瘀证多于其他证型,而在骨量正常组中,肝肾亏损证所占比例最高,在证型分布上,叁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骨质疏松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高;③骨质疏松组年龄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④骨质疏松组BMI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ALP、iPTH、β-CTX、BGP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UA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24HMA、24h-uTP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⑤叁组证型BMI、HBA1c、FPG、P、VITD-T、Ca、TG、CHO、HDL、ALP、β-CTX、BGP、UA、24h-u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24HMA、iPTH水平高于肝肾亏损证(P<0.05);气滞血瘀证全髋BMD小于肝肾亏损证(P<0.05)。4结论:①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者气滞血瘀证最多,合并骨量减少者气滞血瘀证最多,骨量正常者肝肾亏损证最多。气滞血瘀证全髋BMD较低;②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流失与性别及年龄有关,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报道相一致;③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BMI较低;④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ALP、iPTH、β-CTX、BGP较高;⑤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UA较低;⑥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尿蛋白较高。

姜燕[8]2009年在《AGE-RAGE系统与早期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AGE-RAGE系统与早期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2008年3月-2008年9月收集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140例,辩证分为血瘀证组34例,非血瘀证组106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等。观察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糖脂代谢指标、炎症指标(hs-CRP)、N~ε-羧甲基赖氨酸(CML)和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其中hs-CRP、CML及sRAGE均采用ELISA法检测,hs-CRP、sRAGE的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CML的试剂盒由中美合资Uscnlife公司提供。结果:①血瘀证组HDL-C显着低于非血瘀证组(1.16±0.25VS1.32±0.33,P<0.01),CML显着高于非血瘀证组(418.52±83.36VS368.66±93.22,P<0.01),尿m-Alb亦显着高于非血瘀证组(41.47±14.57VS13.04±6.74,P<0.01)。②所有病例分析显示CML与尿m-Alb呈显着正相关(r=0.17,p<0.05);sRAGE与TC呈显着正相关(r=0.18,p<0.05),与腰围(Wc)及ln(hs-CRP)呈显着负相关(r=-0.22,p<0.05;r=-0.18,p<0.05)。③血瘀证组CML与DBP、sRAGE呈显着正相关(r=0.36,p<0.05;r=0.35,p<0.05);sRAGE与SBP呈显着负相关(r=-0.36,p<0.05),与HDL-C呈显着正相关(r=0.35,p<0.05)。结论:1.血瘀证组CML和尿m-Alb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提示非酶糖基化反应可能为糖尿病血瘀证的病理机制之一,尿m-Alb和血清CML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客观指标。2.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ML与尿m-Alb呈显着正相关,提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早期糖尿病血管病变并参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CML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预测价值。3.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RAGE与ln(hs-CRP)呈显着负相关,提示sRAGE作为一种保护因子,可能有一定的延缓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4.血瘀证组血清CML与sRAGE呈显着正相关,而该组尿m-Alb显着高于非血瘀证组,提示该组患者已存在早期微血管病变,因此可以认为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随着CML的增高,sRAGE作为一种保护因子可能会代偿性地增高,从而延缓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于民民[9]2009年在《RANTES、TNF-α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RANTES、TNF-α水平和尿白蛋白水平,以了解RANTES、TNF-α在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01/2007-10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受试者蛋白尿情况,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叁组,即正常蛋白尿组(D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N_1组);临床蛋白尿组(DN_2组)。对照组(NC组)为体检正常,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与糖尿病组相匹配的健康成人20例。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RANTES、TNF-α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参与试验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 2型DM各组血清RANTES、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DN_1组和DN_2组血清RANTES、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均为P<0.01);DN_2组血清RANTES、TNF-α水平显著高于DN_1组(P<0.01)。(2) RANTES和TNF-α均与UAER呈显着正相关(P<0.05)(3)RANTES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青岛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ANTES、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且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可能有关,故血清RANTES、TNF-α浓度的检测对判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价值。

赵艳艳[10]2014年在《郑州地区城市居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SIRT1和FOXO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研究》文中认为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超越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河南地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本省城市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快速增长。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2型糖尿病易合并多器官病变,如: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2型糖尿病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2型糖尿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生活方式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为此,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然而,不同种族、不同地理环境所造成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在不同地区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也有所差异。郑州作为河南这个人口大省的省会,探讨其2型糖尿病新近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对于我省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的完善和补充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鉴于糖尿病家族史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显着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有必要探讨家族史相关生活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目的明确郑州地区T2DM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结合T2DM患者家族史情况,分析家族史相关生活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应用本课题组承担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的“REACTIONSTUDY”河南部分的横断面现场调查数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地区郑州市六个社区,年龄在30岁以上常住居民(居住年限≥5年)10011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行为危险因素、体力活动、饮食情况、体重变化、情绪状况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等。对郑州地区30岁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上述研究对象中选取122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8455例非T2DM人群作为NC组,按照有无糖尿病家族史,进一步将病例组及对照组分为家族史阳性组和家族史阴性组,对家族史对相关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不同家族史群体对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无不同进行研究。资料经EpiData3.1软件双人双录入库,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郑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分布郑州地区3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不考虑抽样权重的患病率为12.72%,经郑州地区2012年人口构成调整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01%。其中男性为12.62%,女性为12.73%,男女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少数民族患病率分别为12.79%及9.45%。汉族与少数民族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2型糖尿病患病率,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12,P=0.000),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有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不同职业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研究对象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3, P=0.000),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有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2.郑州地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其它研究因素影响后,糖尿病家族史(OR=2.396,95%CI:1.840,3.120)、收缩压水平(OR=1.535,95%CI:1.190,1.979)、腰臀比(OR=1.632,95%CI:1.343,1.984)、文化程度(OR=1.121,95%CI:1.012,1.241)、薯类摄入频率(OR=1.339,95%CI:1.115,1.994)是郑州地区男性罹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家族史(OR=2.132,95%CI:1.783,2.550)、年龄(OR=1.278,95%CI:1.124,1.784)、饮酒(OR=1.260,95%CI:1.077,1.476)、收缩压水平(OR=1.840,95%CI:1.526,2.220)、腰臀比(OR=1.968,95%CI:1.648,2.350)、文化程度(OR=1.154,95%CI:1.075,1.240)、过度薯类摄入(OR=1.264,95%CI:1.107,1.517)则是郑州地区女性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水果摄入频率(OR=0.839,95%CI:0.735,0.957)则是郑州地区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保护性因素。3.糖尿病家族史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DM家族史阳性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要显着早于家族史阴性者。调整年龄及性别后,DFH(+)及DFH(-)组中生活方式与T2DM的关系分析表明:家族史阳性组中T2DM相关的危险因素要少于家族史阴性组,无论家族史阳性还是阴性人群都有几个共同的危险因素如薯类摄入>100g/天、高血压、WHR(女性)>0.85,但是对于所有糖尿病家族史阴性的研究对象,可以看到T2DM常见的吸烟、饮酒、肥胖依然为其危险因素,而在家族史阳性人群中这些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与T2DM基本无关,但是被动吸烟、食用腌菜等这些相对来说比较隐蔽的因素却是T2DM的危险因素。同时,并没有发现高血压和薯类摄入等危险因素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的ORs值在家族史阳性组更低,有些ORs值甚至比家族史阴性组的更高。经常摄入鲜榨果蔬菜汁,则无论对DFH(+)人群还是对DFH(-)人群,都是2型糖尿病的保护性因素,其OR值和95%CI分别为(OR=0.48,95%CI:0.29,0.79)和(OR=0.46,95%CI:0.36,0.60)。结论1.郑州地区30岁以上人群T2DM患病率较高,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且发展速度快,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了近3倍。2.2型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水平、腰臀比、文化程度和过度薯类摄入是郑州地区男性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因素。2型糖尿病家族史、饮酒、收缩压水平、腰臀比、文化程度、高薯类摄入频率是郑州地区女性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因素,而高果蔬类饮食则是郑州地区女性2型糖尿病的保护性因素。3. DM家族史阳性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要显着早于家族史阴性者;家族史阳性组中T2DM相关的危险因素要少于家族史阴性组中;高血压及过度薯类膳食是家族史阳性及阴性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而经常摄入鲜榨果蔬菜汁则是共同的保护因素;而且,高血压和薯类摄入等危险因素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的ORs并没有发现在家族史阳性组更低,说明2型糖尿病家族史对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家族史阳性群体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自身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易感性。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美国,每年由糖尿病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约占全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40%,在我国也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第二大原因。然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尚不明了的的未知因素。传统的代谢性因素如血糖和或血压控制不良,并不能解释所有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即使是那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同样也能发生糖尿病肾病。此外,糖尿病肾病在不同种族间发病率显着不同,且具有典型的家族聚集性,以上种种现象均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SIRT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2homolog1)一种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去乙酰化而调节组蛋白及大量的包括FOXO1(forkheadbox protein O1)在内的非组蛋白转录因子的功能,从而参与调节体内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凋亡,线粒体合成,炎症,糖脂代谢,自噬及对抗应激等。既往的研究表明,SIRT1和FOXO1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也证实,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随着MDA含量、肾小球胶原和纤连蛋白水平的显着增高,FOXO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以白藜芦醇上调SIRT1基因表达后,可以再次上调FOXO1的活性,因此推测SIRT1/FOXO1通路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治疗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迄今为止,有关SIR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研究甚少,仅Maeda等于2011年首次报道SIRT1的4个SNPs与日本人群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相关。而FOXO1SNPs是否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SIRT1基因、FOXO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基因-环境危险因素与河南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type2Diabetic nephropathy,T2DN)的关联,为早期筛选糖尿病肾病高危人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选取来自河南地区几家叁级甲等医院的10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以65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n=654),412例2型糖尿病程10年以上,无视网膜病变,无糖尿病肾病(UAER<30mg/24h或<20μg/min)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n=412)。并根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一步将糖尿病肾病组分为叁个亚组:1)DN3组:早期肾病组,30mg/24h≤UAER<300mg/24h或20μg/min≤UAER<200μg/min,n=212;2)DN4组:临床肾病组,UAER300mg/24h或200μg/min,n=150;3)DN5组:肾功能不全组(GFR<90ml/min),n=292,其中包含18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SIRT1基因叁个标签SNPs位点(rs3818292, rs4746720, rs10823108)和FOXO1基因的两个标签位点(rs2721068,rs17446614)的基因分型,探讨SIRT1和FOXO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河南地区汉族人群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利用SPSS17.0软件对样本的一般特征进行描述,对五位点基因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在线SHEsis软件进行哈温平衡、连锁不平衡和两位点单体型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比较各环境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频率的差异,利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及Logistic回归法分析基因-基因、基因-环境对糖尿病肾病的交互作用。结果1. SIRT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单位点分析表明,SIRT1基因rs10823108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患T2DN的发病风险是AA基因型携带者的1.5倍,(OR=1.5,95%CI:1.03-2.66);GG+AG基因型携带者患T2DN的发病风险是AA基因型携带者的1.59倍,(OR=1.59,95%CI:1.11-2.78);而且,将DN3组、DN4组与Control组相比时,这种差异依然存在,说明SIRT1基因rs10823108位点GG基因型为T2DN的易感基因。在DN4组与对照组相比时发现,rs3818292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患T2DN的发病风险是AA基因型携带者的0.21倍,(OR=0.21,95%CI:0.07-0.71);GG基因型携带者患T2DN的发病风险是(AA+AG)基因型携带者的0.22倍(OR=0.22,95%CI:0.07-0.72),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N的发病风险是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0.64倍,(OR=0.64,95%CI:0.43-0.96),说明SIRT1基因rs3818292位点的GG基因型,G等位基因可能为T2DN的易感基因,尤其可能参与了T2DN的病情进展;未发现SIRT1基因rs4746720位点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各病例亚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有统计学差异。未发现SIRT1基因单体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显着性差异。2.FOXO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在DN组与Control组,DN各亚组与Control组比较时,均发现FOXO1基因rs17446614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与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可以降低T2DN的发病风险;GA基因型携带者与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可以降低T2DN的发病风险;等位基因G携带者与等位基因A携带者相比,可以降低T2DN的发病风险(具体结果见文中详述),说明该位点是T2DN的易感基因,并参与其发生发展始终。未发现rs2721068在DN组和Control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单体型分析发现:由FOXO1rs17446614位点和rs2721068位点组成的GT、GC单体型可以显着降低T2DM患者合并DN的风险,OR及95%CI分别为0.77(0.63-0.93)和0.78(0.65-0.93)。3. SIRT1和FOXO1的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FOXO1rs17446614位点和高血压之间形成最优交互作用模型,显着增加DN的患病风险(OR:2.85,95%CI:2.16,3.78)。4.多因素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高血压,HbA1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T2DN之间有统计学关联,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46(1.07-1.98),p<0.01;2.08(1.6-2.68),p=0.02;1.06(1.02-1.10),P<0.01;1.21(1.11-1.33),p <0.01;0.48(0.33-0.69),p <0.01;未发现患者年龄,性别,BMI,饮酒,血清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家族史等因素与DN的发生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SIRT1基因、FOXO1基因可能是河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的遗传易感基因,其中SIRT1基因的rs10823108位点GG基因型、(GG+AG)基因型,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SIRT1基因rs3818292位点突变基因型GG、等位基因G和FOXO1基因rs17446614位点GG基因型、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由FOXO1rs17446614位点和rs2721068位点组成的GT、GC单体型可以显着降低T2DM患者合并DN的风险。FOXO1基因rs17446614位点和高血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显着增加T2DN的发病风险。吸烟,高血压,高TC及高Hb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较高,而具有较高HDL水平的T2DM患者发生T2DN的风险较低。

参考文献:

[1]. 根皮苷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裴斐. 山东大学. 2014

[2]. 护骨素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D]. 王慎田. 山东大学. 2009

[3]. 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病理比较[D]. 韩爽. 吉林大学. 2017

[4].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血清铁蛋白关系的研究[D]. 邹玉婷. 浙江大学. 2008

[5]. RAGE Gly82Se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sRAGE水平与2型糖尿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D]. 王品. 东南大学. 2015

[6]. 杨桃根环己二酮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郑妮. 广西医科大学. 2014

[7].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医证型与代谢指标相关性探讨[D]. 聂静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8]. AGE-RAGE系统与早期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D]. 姜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9]. RANTES、TNF-α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D]. 于民民. 青岛大学. 2009

[10]. 郑州地区城市居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SIRT1和FOXO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联研究[D]. 赵艳艳. 郑州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研究血清AGEs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