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总行业务系统安全平台设计与实现

农业银行总行业务系统安全平台设计与实现

刘光辉[1]2003年在《农业银行总行业务系统安全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本文具体分析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背景、功能以及应用环境,基于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的需求,结合相关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支撑综合业务系统应用的安全平台的总体安全策略,并从高可用性、系统级安全、应用系统安全、业务逻辑安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设计,给出了安全综合设计方案。这个方案根据中国农业银行数据大集中的要求,按照系统安全设计整体考虑,技术 上分层次实现,对重点安全问题重点分析解决,各个业务处理系统进行了整体部署,减少了重复的安全校验,增加了对应用系统间安全缝隙的安全防范,使整个系统的安全防范更加完善。 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一些下一步的实施建议。

艾民[2]2010年在《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作为在金融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商业银行,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处于核心地位。而银行业信息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商业银行日常运营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金融数据从来都是经济研究的主要信息来源,经营管理也更依赖数据分析对风险状况做出判断。对信息的配置、整合和利用能力的无限提升,是金融业信息化工程无限拓展的方向。在银行的IT系统中核心业务系统是负责处理和管理“核心”银行产品的生产系统。所谓的“核心”银行产品指的是银行向其客户提供的存款、贷款汇款、支付等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都是最主要的、最常使用的银行产品,所以核心业务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强且能支持大数据量任务处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商业银行日常运作的基础,核心业务系统的先进程度对整个银行的运作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开发项目,它是一个涉及到银行内部管理体制、业务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等方方面面内容的系统工程。本文设计了一套由先进的后台业务系统,优良的前端渠道整合产品,可靠的服务器逻辑上的数据大集中组成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从而形成了从平台基础到核心系统,再到前端渠道的完整的系统形态,完成了对银行数据集中,渠道整合以及业务统一的工作。本文通过设计分析核心业务系统在商业银行业的实施及应用,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旨在提高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可用性与稳定性,提升银行信息数据的运行方式、整合能力与价值实现,促进建立长期、优质、高效、以人为本的核心系统来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刘杰[3]2015年在《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债作为一种新的财政收入形式为中国近代政府所长期使用。晚清政府以“息借商款”形式为财政筹募资金开创了中国近代政府发行公债的滥觞。此后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更是多次以公债作为调节财政收支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近代政府公债的运行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撑。由于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特别是完备的金融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迟滞,政府大多数时候摒弃“公募法”,采取间接募集法由金融机构特别是华资银行业来负责公债的发行、承募及偿还。以近代金融史长时段演变轨迹来管窥近代公债的发行历程,银行业与公债演进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关系。近代政府公债无论是对于政府财政本身功能的拓展还是对银行的经营与制度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是“公债”本身所呈现的问题,“就债论债”居多且多以政府层面和财政角度出发去阐释,对于“公债与金融”这一主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本文更加关注于近代公债“观念”——“行为实践”——“制度变迁”的演进轨迹,力图通过“经营公债”的视角窥视近代银行业在公债发行、整理、政策调整之中的具体行为以及引起的制度变迁。具体则是通过银行业经营公债分析,从银行业视角,来进一步观察公债政策乃至制度的建立与调适的过程。通过银行业经营公债角度继而审视近代银政关系以及近代国家信用构建的历史镜像。从“公债”知识传播与观念源流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公债及其制度内涵自清末西学传播热潮之中传入中国。“公债”知识经历了古今词义转换与中外对接历史过程。公债知识在中国的引介、传播对晚清政商界人士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近代公债与金融演变轨迹上看,外债与外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均早于内债与华资银行。在这一独特背景下,清末政府举借外债进一步刺激了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随着晚清政府公债的实践与新式华资银行的成立,早期华资银行正式启动了对政府公债的经营。近代华资银行业经营公债的具体实践受到了国家公债政策、银政制度安排以及近代证券交易市场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公债制度以及金融环境的改善,华资银行业在民国时期政府公债承销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债对银行业的影响可以从其对银行业的发展作用角度进行考察。实证分析证明公债对近代银行业资力以及盈利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对银行数量的变动并不构成直接影响。在具体经营过程之中,华资银行在政治、市场与行业利益之上与政府展开了复合型博弈。同时经营公债对其本身业务制度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近代商业性质银行相对应的是,近代中央银行的建立、发展与政府公债亦存在密切的关联。公债成为了国家创立中央银行重要的原始资本来源。中央银行亦获得政府授权经理公债、公开买卖公债以及参与对公债的保管等具体事务。受限于近代中国特殊的金融发展环境,从效应上看,近代中央银行以公债调控金融市场的具体实效较为有限。公债风险是近代华资银行经营公债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计量实证进一步表明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面临着市场与政治的双重风险。银行业对公债经营的风险应对主要是从投资的选择以及内控制度的构建着手。为合理规避公债风险,银行业在调整自身经营、对政府债务政策发声、谋求信用保障之余,其自身亦进行了多层组织搭建与制度设计。近代华资银行业在经营公债之中还积极参与了政府叁次公债整理。其中银行公会是公债整理的重要力量,银行公会积极协助银行业与政府进行交涉、同时联络商人团体共同参与公债整理并谋划公债基金的稳固,在公债整理之中发挥着联动作用。从制度变迁角度看,近代华资银行在经营公债过程中直接促进了近代公债法制建设以及国家公债基金制度的建立与演进。银行与政府协商博弈建立了新的公债管理组织,在制度创新上集中体现在银政“债权共同体”的构建。从债权信用角度上看,银行经营公债与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存在紧密关系,对推进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的构建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自始终在于对信用秩序的追求。而在其具体经营公债过程之中推进了中国近代国家信用的构建与金融制度的变迁。

李勇[4]2008年在《新一代农业银行信息技术平台架构的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对外资开放,我国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正在改变着我国银行的发展和竞争方式,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银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必然。银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当前国内各家银行都具备了广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形成了贯穿所有业务、所有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数量众多、价值巨大的电子设备和机具,开发出适应竞争需要、品种繁多的金融产品,信息技术在同业竞争和市场拓展中发挥出决定性作用。因此,中国金融业必须将银行与IT连成一体,打造属于自己的具有良好IT架构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使业务与信息技术能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银行面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客户需求的日趋多样和消费观念逐渐趋于理性化、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更加激烈的同业竞争等新形势的严峻挑战时,应该架构怎样的信息技术平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索适合农业银行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架构,试图使信息技术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践中为农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所用,提高农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业银行在日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的综述,梳理了信息技术平台架构的理论依据;分析农业银行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在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借鉴国内外银行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试图根据农业银行的特点,整合农业银行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从农业银行信息技术平台架构的基本思路、实施步骤、目标架构及主要任务,来试图构建新一代农业银行信息技术的实践平台。在平台的架构中尤其是金融服务系统、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本文的亮点。本研究期望为国内银行业信息技术平台架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费伦苏[5]2008年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各类操作风险事件频发充分暴露出中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的严峻考验。而国内商业银行实务界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还比较缺乏,许多理论学者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也大多拘泥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关于操作风险的阐述。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所发生操作风险的具体实际原因及其传导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实证分析找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各种特征,阐述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沿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涵——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估——传导——资本计量——实证分析——预警与全面管理机制这一逻辑主线,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等研究成果,剖析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传导载体与路径、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统计特征,构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预警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风险传导的商业银行全业务流程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全文具体框架如下:第1章分析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目的与意义,深入阐述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作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第2章从委托代理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介绍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新理念——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3章介绍与总结了国内外诸多机构与学者对操作风险的内涵界定,阐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般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第4章阐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方法、识别途径及其评估要素与方法;第5章论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传导的传导载体与传导路径,并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传导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分析;第6章阐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包括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记分卡法等;第7章以2000-2006国内商业银行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件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统计特征,估算出了国内商业银行抵御操作风险所需的资本额度;第8章研究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性与定量预警指标,并分别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人员、技术、业务流程、风险转嫁等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全面管理机制;第9章为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赵鑫[6]2015年在《包商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业务流程再造作为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的关注。尤其是国外商业银行已经纷纷通过重新构造业务流程和组织方式,创新风险控制模式、整合信息科技系统,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造,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国外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本文以包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包商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战略愿景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好银行,发展目标是立足百姓创业,立志国际品牌,做最好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集成商。可是近些年,该行在业务流程上还一直沿袭“网点全功能,柜员全流程”的作业模式。随着该行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客户对银行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银行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种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显,具体表现为网点作业成本高,服务效率低下,风险高度扩散,银行正常运作越来越难以为继续。银行通过柜面业务体系来履行对客户和他们自身的资产托管、账务处理、资金清算、现金管理、信息管理等基本职能。想要改进柜面业务管理机制,其核心就在于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造。因此,包商银行想要实现战略愿景并不断保持生命力,就应当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再造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在对业务流程再造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以及在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利用理论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包商银行柜面业务流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包商银行开展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性。并结合该行的经营发展状况,提出了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具体方法。柜面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再造成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措施。通过对包商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可以看出包商银行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案就是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会计业务集中化处理,建立前、中、后台分离的集中业务管理体系。将原来“网点全功能,柜员全流程”模式转变为前台受理业务、后台集中处理的高效业务处理模式,达到简化柜面操作、节约运营成本、防控柜面操作风险、提高柜面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能力、提升柜面竞争优势的目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加快业务制度和信息科技化建设,防范业务风险,关注人员队伍建设,使业务流程再造得以稳健实施。通过对包商银行业务流程再造设计方案的研究,希望能为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打造现代柜面业务体系的实践起到启发和指导作用。

王波[7]2007年在《网上银行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业务不仅突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组织服务结构和运行方式,为银行客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方便的资金结算渠道,而且创新了服务理念,更新了服务内涵,代表着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家商业银行为培植潜在客户群体,抢占未来金融市场,纷纷加强了网上银行等电子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营销力度,并成为时下金融业竞争的焦点。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农业银行扬州市分行新设立了电子银行部机构,负责全辖区网上银行等电子产品的开发、营销和服务。但是在业务营销上,并没有根据网上银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而是沿用了传统的银行业务营销模式,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逐步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网上银行等金融电子产品的发展、特点以及风险控制程序,阐述了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扬州市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环境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对现有的市场营销机制进行评价,指出存在弊端。其次,作者根据网上银行的产品特点,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建立新的市场营销综合管理模型,制定出新的市场营销方案,并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其中的流程改造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简要介绍了实施营销方案的配套措施。

黄文平[8]2005年在《银行电子化系统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我国银行必须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根据市场和环境变化重新整合银行现有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以适应市场和创造市场, 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益。银行业务系统一体化整合是实现人才和技术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速实现金融电子化系统整合,全面提升核心业务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以应对金融市场激烈竞争中对核心竞争力的挑战。商业银行电子化整合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核心业务、渠道业务、组织形式、风险管理等深层次因素。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的管理、经营和核心业务,提出了商业银行实施业务系统一体化整合的BPR 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对商业银行电子化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系统一体化整合后产生的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系统整合内容以及实现整合必需的技术管理、项目管理、数据管理、风险管理等措施。文中以JS 银行重庆市分行为例,对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整合总体框架作了较完善分析和设计,对业务处理流程的再造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对省市一级分行实施业务系统整合、实现全国数据区域性集中的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最后,对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一体化整合后科技运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在论述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强调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整合的可操作性,对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整合的目标、需求、流程重组和计划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实话策略和步骤。本文适当略去了涉及商业银行专业性和信息技术性较强的部分内容,但并不影响本文主体结构和方法的阐述。

于尚兵[9]2012年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继上市,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竞争日益激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如何充分利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最大限度的挖掘客户需求、降低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是当前商业银行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的关键。信息不对称、信息质量不高、数据挖掘不充分等问题一直是中国建设银行信贷信息管理的难点,也是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从“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五个阶段分析了信贷管理的业务流程;从“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发布”五个方面分析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以“满足外部监管、引导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目标,从信息共享、信息质量、数据挖掘叁个方面分析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对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管理、数据质量检核、信息应用平台等叁大功能模块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实现,并在功能模块设计中体现了信息共享、信息质量、数据挖掘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体现了两大创新点:研究思想体现管理导向、系统设计贴近业务需求。研究思想体现管理导向具体体现在本文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为主线,首先分析信贷管理的业务流程,在确定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时充分考虑高管层的管理要求,体现了管理导向;而现有研究多是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主线,侧重技术实现方式的研究。系统设计贴近业务需求具体体现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强调系统与业务的融合,把业务流程改造作为系统优化的基础;另外,在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的具体措施中考虑到了叁个办法一个指引、新资本协议等最新的商业银行监管要求,并在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确立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

王洋[10]2008年在《CRM系统在中国农业银行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它融入于企业分析、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要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之中。随着市场的开放,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与国外银行相比,国内银行最大的差距在于服务。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国外银行已有近2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银行业长期对客户实行无差别服务策略,不能够抓住真正的赢利客户,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本文论述了CRM的理念、系统基本功能,说明了CRM在银行中的作用,并分析了银行实施CRM系统应注意的问题和策略。银行的数据库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但是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数据挖掘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管理,银行就很难将各种各样的客户信息统一起来,不能有效地为业务部门和领导决策层提供快速准确的帮助。建立并发展客户关系管理是提升国内银行业核心竞争力,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平台的论述,以作者所在的鞍山市农业银行为例,对大型国有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分析设计进行了应用研究,包括作为支撑CRM系统的数据仓库平台建设和系统的改进方案;作者根据实际运行的项目经验分析该银行CRM系统的建设各阶段,运用数据模型与方法在CRM系统中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试。为提高银行业务部门效率及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总结出一些建设适合银行的高效率CRM系统可供借鉴的经验,可供国内银行在CRM系统建设时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农业银行总行业务系统安全平台设计与实现[D]. 刘光辉. 四川大学. 2003

[2]. 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艾民.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D]. 刘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 新一代农业银行信息技术平台架构的研究[D]. 李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5].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理论与实证研究[D]. 费伦苏.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6]. 包商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赵鑫.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5

[7]. 网上银行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波.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8]. 银行电子化系统整合研究[D]. 黄文平. 重庆大学. 2005

[9].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 于尚兵. 山东大学. 2012

[10]. CRM系统在中国农业银行的研究与应用[D]. 王洋. 辽宁科技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  

农业银行总行业务系统安全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