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词性论文_张昀,徐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谓词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谓词,语义,结构,成语,句法,句式,现代汉语。

谓词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昀,徐杰[1](2019)在《截省句中谓词性空位成分的特点与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特指问句中除疑问代词以外的其他所有句子成分皆被删略这类截省现象可以用"谓词性空位成分"来解释。截省句中省略的成分是"[_(CP)WH[_(IP)EC_p]]"结构中的IP部分,即除了那个在逻辑式中前置了的疑问代词以外的小句形式,而这个IP小句形式就是一个谓词性空位成分。此类句子在逻辑式层面发生了"移位"和"拷贝"前后两步隐性的句法操作。其中"移位"将疑问代词移至IP之前的句首位置,而"拷贝"则是根据"等同条件"将先行语的内容在预定的句法位置上将其复制出来,从而建构出截省句完整的逻辑表达式,实现其语义解读。跟英语截省句一样,汉语截省句也是一种包含谓词性空位成分的句法格式,两种语言的差别主要在于推导过程的不同和句法操作层面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汪辽洋[2](2019)在《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谓词性成语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成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汉语学习者在高级阶段词汇学习和文化理解方面的重点和难点,谓词性成语是最常用的成语,占成语总体约90%,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能否有效准确运用谓词性成语对学习者自身、教师教学乃至教材编写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六级》为依据,通过研究《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Ⅰ&Ⅱ》两册教材中的谓词性成语,借助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山大学中介语语料库搜集语料,并通过课堂观察、实时语料收集等方法,分析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谓词性成语时出现的偏误并找出偏误成因,试图从教材、教师、学习者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可行性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汉语谓词性成语,主要是对成语本体的研究,从成语语法角度对谓词性成语进行分析,指出谓词性成语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时的诸多限制。第二章统计分析《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六级》以及《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Ⅰ&Ⅱ》中的谓词性成语。第叁章分析搜集到的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谓词性成语时出现的偏误句,将偏误类型分为形式偏误、句法偏误、语义偏误、语用偏误。第四章结合教材、大纲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者的访谈等,从成语自身特点的复杂性、教材编写的影响、课堂教学的影响、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偏误成因。第五章针对偏误成因,对教材编写和教师课堂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主要包括教材方面:改进教材中的成语注释、增加成语练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合理分布各课成语新词数量;教师方面:重视成语形式的训练、重视语素教学、重视成语中的文化因素、重视近义成语辨析、突出教学中成语练习的多样性。学习者自身文化背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也是影响谓词性成语使用率和偏误率的原因之一,但是由于这方面的因素不可控,建议依旧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后指导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希望本文能够对汉语教学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谓词性成语教学,尤其是使用《发展汉语》系列教材的学习者的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希望论文提出的建议能够给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胡为飞[3](2018)在《汉语“小+谓词性X”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小+谓词性X”结构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口语表达式,表现为说话人对主体动作行为或属性特征的主观弱化。本文从多角度考察和研究“小+谓词性X”结构。首先,本文对“小+谓词性X”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认知语义分析,即分析“小+谓词性X”结构的组成成分的语义特征。从语义和谐和认知凸显两个方面探讨“小+谓词性X”结构的语义浮现机制。研究表明“小+谓词性X”结构的语义生成是人们认知过程结构化的结果,认知加工过程中谓词性X的语义成分(动量、时量、程度和规模等)得以凸显,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其语义认知模式。其次,本文从句法特征和表达效用出发,对“小+谓词性X”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句法语用分析。一方面,从句法功能和句法环境两个角度考察“小+谓词性X”结构的句法特征;另一方面,从话语功能和语用特征两个角度分析“小+谓词性X”结构的表达效用。考察显示“小+谓词性X”结构在话语功能上表现为描写和评价话语信息、提供和说明评价理据以及放大和缩小评述信息叁个方面;在语用特征上表现为礼貌性、经济性和动态性叁个方面。最后,本文立足于构式语法,对“小+谓词性X”结构进行构式分析,并探讨其形成的机制和动因。分析显示“小+谓词性X”结构整体语义具有不可预测性,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小+谓词性X”结构作为一个基本层次构式,有着相应的上位构式和下位构式,存在于一个复杂的构式网络当中。研究结果表明,“小+谓词性X”结构的形成是其内部机制和外部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机制为类推模因的认知作用与语义基础,外部动因为社会因素中的社会进步、文化心理和使用环境,以及个人因素中的年龄和心理差异。(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张恒君[4](2017)在《论“各种+谓词性成分”的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量词"个"在句法功能上形成互补:"种"多与述谓性词语相关联组合,具有使这些成分体词化的效用。"这(那)种"和"各种"都能使谓词性成分指称化,但后者指称能力较弱,这是由于"这(那)"是定指性标记,而"各"因分述没有明确的对象为不定指标记。"各种+谓词性成分"主要用于主观表达,具有态度立场功能,倾向出现于主观语体中,该结构式泛化的深层动因主要在于汉语中抽象名词的不足与交际表达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邓雅[5](2017)在《副词“有点”与谓词性结构不同组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副词"有点"与谓词性结构组合的两种句式:["X+‘有点’+Y"]和["‘有点’+X+Y"],由于搭配不同的谓词性结构,"有点"在句中所处的句法位置也会产生差异,对于主谓短语来说,能进入前一句式的结构类型多于后一句式;对于状中短语来说,能进入两种句式的结构类型相当;对于中补短语、动宾短语和兼语短语来说,能进入后一句式的结构类型多于前一句式。两种句式的基本语法意义都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程度之微,但它们的结构层次有所不同,即使结构层次相同的情况,也会有不同的语义指向。如果某些谓词性结构能同时进入两种句式,这时同一语料的出现频率却是前一句式多于后一句式,并且形成互相转换的关系,转换后两种句式并不完全等值,在语义偏向上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倩[6](2017)在《现代汉语新兴流行构式“小+谓词性X”形成动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谓词性X"构式可分为叁种次类构式:"小+V_单""小+V_双""小+A"。从历时发展的角度看,叁者的语用功能及语法功能逐渐发生演变,叁种次类构式之间是核心典型向外围非典型逐渐辐射扩展的关系。语言中新兴流行结构的产生固然有经济原则等语用要求的作用,但这仅是外因,其产生与发展必然有与之对应的更为具体的语言内因的作用。"小+A"的产生即源于使用者受类推能力的作用对语言中旧有结构(模因)形式及功能的复制模仿,是认知动因与语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拷贝副本"小A"与模型之间并不是完全复制关系,会在类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7年02期)

邓雅[7](2017)在《副词“有点”与谓词性结构组合的两种句式分布差异及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副词"有点"与谓词性结构的组合,可以形成两种句式(用"X+Y"代表谓词性结构):"X+‘有点’+Y"和"‘有点’+X+Y"。由于搭配不同的谓词性结构,"有点"在句中所处的句法位置也会产生差异,对于主谓短语来说,能进入前一句式的结构类型多于后一句式;对于状中短语来说,能进入两种句式的结构类型相当;对于中补短语、动宾短语和兼语短语来说,能进入后一句式的结构类型多于前一句式。如果某些谓词性结构能同时进入两种句式,这时同一语料的出现频率却是前一句式多于后一句式,并且形成互相转换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郭锐[8](2015)在《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有两种:(一)内部参照:以句中的后续动作发生的时间为参照。(二)外部参照:以外部世界的自然时间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为参照。外部参照使句子表示的状况在现实世界中定位,而内部参照只显示句子内部多个状况之间的时间关系,与现实世界的时间无关。从时间参照角度可以解释"了、着、过"的语义功能,带"了1""着""过1"的VP之所以不能结句,是因为缺乏外部参照。带"了1""着""过1"的VP要站得住,需添加给它提供时间参照的成分,如后续的VP、数量短语,或者添加外部时间参照的"了2""呢"。现代汉语小说中的叙述句有"了1"结句的情况,这种用法的"了1"正在演变为过去时的标记。(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5年04期)

胡斌彬[9](2015)在《现代汉语一价谓词性成语功能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现代汉语一价谓词性成语构成的句法格式、论元语义,以及成语的功能跟结构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一价谓词性成语构成的句型比较单纯,语义功能有[+述处][+述人][+述物][+述动][+述事]这几类,各类的谓词性成语对其配价成分的语义限制宽严不一,其配价成分的语义格主要有施事、系事、感事、位事四类。谓词性成语的句法语义功能一般要受制于其内部结构,但也有部分成语的整体功能发生了衰减和变异。(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唐巧娟,谢建红[10](2015)在《论黔东苗语谓词性形后名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就黔东苗语"谓词性形后名"的结构类型诸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认为该结构中的"形"与"名"之间既不是述宾说中的支配关系,也不是谓主说中的陈述说明关系,从该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类型学特征来看,二者应当是补充说明关系,将该结构分析为中补结构更符合苗语语法现实。(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谓词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成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汉语学习者在高级阶段词汇学习和文化理解方面的重点和难点,谓词性成语是最常用的成语,占成语总体约90%,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能否有效准确运用谓词性成语对学习者自身、教师教学乃至教材编写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六级》为依据,通过研究《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Ⅰ&Ⅱ》两册教材中的谓词性成语,借助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山大学中介语语料库搜集语料,并通过课堂观察、实时语料收集等方法,分析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谓词性成语时出现的偏误并找出偏误成因,试图从教材、教师、学习者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可行性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汉语谓词性成语,主要是对成语本体的研究,从成语语法角度对谓词性成语进行分析,指出谓词性成语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时的诸多限制。第二章统计分析《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六级》以及《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Ⅰ&Ⅱ》中的谓词性成语。第叁章分析搜集到的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谓词性成语时出现的偏误句,将偏误类型分为形式偏误、句法偏误、语义偏误、语用偏误。第四章结合教材、大纲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者的访谈等,从成语自身特点的复杂性、教材编写的影响、课堂教学的影响、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偏误成因。第五章针对偏误成因,对教材编写和教师课堂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主要包括教材方面:改进教材中的成语注释、增加成语练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合理分布各课成语新词数量;教师方面:重视成语形式的训练、重视语素教学、重视成语中的文化因素、重视近义成语辨析、突出教学中成语练习的多样性。学习者自身文化背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也是影响谓词性成语使用率和偏误率的原因之一,但是由于这方面的因素不可控,建议依旧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后指导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希望本文能够对汉语教学中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谓词性成语教学,尤其是使用《发展汉语》系列教材的学习者的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希望论文提出的建议能够给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谓词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昀,徐杰.截省句中谓词性空位成分的特点与性质[J].语言研究.2019

[2].汪辽洋.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谓词性成语偏误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9

[3].胡为飞.汉语“小+谓词性X”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4].张恒君.论“各种+谓词性成分”的泛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5].邓雅.副词“有点”与谓词性结构不同组合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

[6].王倩.现代汉语新兴流行构式“小+谓词性X”形成动因研究[J].中国语文.2017

[7].邓雅.副词“有点”与谓词性结构组合的两种句式分布差异及规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

[8].郭锐.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J].世界汉语教学.2015

[9].胡斌彬.现代汉语一价谓词性成语功能考察[J].国际汉语学报.2015

[10].唐巧娟,谢建红.论黔东苗语谓词性形后名结构[J].凯里学院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在推测性选择和列举性选择中A、B句法结...一15FORS系统中的同义词列表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范畴化网络能”。“相应于表述功型、11型中共有的高频双字动词分布句法分析示例

标签:;  ;  ;  ;  ;  ;  ;  

谓词性论文_张昀,徐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