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评价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评价

周超(贵州省务川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务川5643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65岁以上的骨颈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进行1-3年的术后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总时间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具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优良率达到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良好,手术风险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9-0230-01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其发病率会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而增高[1]。本文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65岁以上的骨颈骨折患者58例,作为本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的疗效评价对象,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65岁以上的骨颈骨折患者58例,均确定为新鲜骨折,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69.3±6.1)岁,其中左侧骨折15例,右侧骨折14例,Garden分型包括Ⅱ型13例,Ⅲ型11例,Ⅳ型5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69.8±6.8)岁,其中左侧骨折16例,右侧骨折13例,Garden分型包括Ⅱ型12例,Ⅲ型12例,Ⅳ型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29例患者采取内固定术治疗。先进行消毒、麻醉等术前准备措施,然后在牵引床闭合复位,以等腰三角形平行打入三枚导针,对长度进行测量之后,在导针处拧入三枚空心加压螺钉进行固定,最后闭合手术切口。

治疗组29例患者例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2]。首先进行消毒、麻醉等术前准备措施,然后对患者进行机体外侧切口,按次序分离后,切开患者关节囊、截骨、取出患者的股骨头,同髋臼锉将关节软骨去掉,以术前设计方案设计,选择适合患者机体尺寸的髋臼假体植入患者体内,对患者机体进行扩髓,根据术前设计,选择适合患者的股骨假体植入患者体内,将患者关节进行复位,将两侧的下肢进行对比,让其等长,并以冲洗枪对其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最后进行手术切口闭合。

1.3评价标准以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后的髋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价,Harris评分主要是针对患者机体的疼痛情况、活动度、形态以及行走、入座、上楼等能力的评估。

评分达到90分以上为优秀;评分在80到80分之间为良好;70到80分之间为一般;70分以下为较差。优良评价为良好和优秀的总值。

1.4统计学方法研究以上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对比:对照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91.3±13.1)min,术中出血量(320.9±123.5)ml,住院总时间(18.0±2.1)d;治疗组29例患者,手术时间(58.7±15.6)min,术中出血量(212.4±71.7)ml,住院总时间(18.0±1.8)d。根据统计学计算分析可已得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总时间差异不大,T=9.75,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手术时间(T=6.57)和术中出血量(T=0.012)明显低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居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术后Harris评分比较:治疗组29例患者破满意度,优秀22(75.9%)例,良好5(17.2%)例,一般2(6.9%)例,较差2(6.9%)例;对照组29例患者破满意度,优秀13(44.9%)例,良好7(24.1%)例,一般7(24.1%)例,较差2(6.9%)例。

治疗组的优良率达到93.1%,明显与对照组的69.0%,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股骨颈骨折已成为目前医学界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股骨颈骨折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治疗中存在的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两种情况。因此,该病症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格外慎重[3]。股骨颈骨折不仅会给老人带来身体上的疼痛,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髋部常有自发疼痛,且在移动患肢时疼痛会更为明显,但在外观上局部很少存在肿胀现象[4]。

一般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站立和走路不适,就需要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本次研究表明,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同时提高其Harris评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生理上的痛苦,提高其疗效水平和手术安全度,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病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周世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评定[D].吉林大学,2014.[2]吕宁.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3]冯国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4]吴广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26例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标签:;  ;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