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性评价论文_倪志勇,刘娜,张海燕,郭忠军,刘鹏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旱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旱性,苗期,干旱,玉米,紫云英,灰色,华北。

抗旱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倪志勇,刘娜,张海燕,郭忠军,刘鹏鹏[1](2019)在《棉花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评价及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棉花是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频繁的极端天气等威胁,以及粮棉争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对棉花耐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使棉花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导致棉株减产甚至死亡。干旱对植物造成的损失在所有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特别在棉花主产区新疆,干旱仍是限制其产量的主要因素。但由于棉花的抗旱性十分复杂,抗旱机理尚不清楚,这给棉花抗旱育种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尚缺乏可以在干旱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抗旱品种,因此,研究棉花抗旱机制,发掘抗逆优异基因资源,创制抗逆新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材料与方法】选择37个棉花品种设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成熟期考查与抗旱性相关的农艺性状,采用综合抗旱系数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品种抗旱性进行分级评价;采用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对干旱胁迫0 h、12 h、24 h、48 h和72 h的抗旱性强的棉花品种"KK1543"叶片,干旱胁迫0 h和24 h的抗旱强的棉花品种"KK1543"和敏旱棉花品种"新陆早26"根进行差异表达蛋白分析;采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编码基因GhHSP70-26和GhVHA-A在干旱胁迫应答中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根据抗旱性量度值(D值)的聚类结果,将供试棉花品种划分为3个大类,其中1级抗旱型32份,2级3份,3级1份;1级中又分为4个小类,其中强抗2份、抗5份、中抗23份、弱抗2份;在干旱胁迫0 h、12 h、24 h、48 h和72 h的抗旱性强的棉花品种"KK1543"叶片中获得了113个在干旱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通过质谱分析鉴定了102个蛋白点,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细胞防御、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细胞加工、分子伴侣等过程。在干旱胁迫0 h和24 h的抗旱性强的棉花品种"KK1543"和敏旱棉花品种"新陆早26"根中获得了差异表达的蛋白质110个,通过质谱分析鉴定了56个蛋白质,这些蛋白与代谢(46.4%),抗氧化(14.2%),转运和细胞结构(23.2%)相关;在干旱胁迫下,利用VIGS技术沉默Gh HSP70-26或Gh VHA-A的棉花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离体叶片水分丧失快、叶片MDA含量和电导率增大,叶绿素含量和总抗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过表达GhHSP70-26或GhVHA-A的烟草相比野生型存活率高,叶片水分丧失慢,细胞膜受损和受ROS氧化胁迫的伤害程度低;【结论】对37个棉花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的抗旱性分级评价,从抗旱性强的棉花品种"KK1543"和敏旱棉花品种"新陆早26"中鉴定了差异表达蛋白,并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GhHSP70和GhVHA-A基因能够提高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李鸿博,蔡伟俊,谢雨彤,邓权清,陈健文[2](2019)在《甘蔗新品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干旱是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培育和推广抗旱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为探明华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室和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培育的10个优良甘蔗新品系的抗旱性能,为抗旱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我国主栽耐旱甘蔗品种ROC22为对照,在人工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两种处理下测定甘蔗伸长初期的根系活力,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及MDA含量等8项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蔗伸长初期的抗旱性。【结果】甘蔗伸长初期干旱胁迫后,甘蔗的根系活力呈降低的趋势,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及CAT活性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聚类分析将包括对照品种ROC22在内的11个甘蔗品种(系)分成抗旱性强、中度抗旱和抗旱性弱叁类。抗旱性强的甘蔗新品系(品种):A13-1396、A6-13722、ROC22,中度抗旱的甘蔗新品系:A6-13115、A3-13120,抗旱性弱的甘蔗新品系:A6-13111、A11-1390、A1-1305、A7-13120、A7-13104、A4-1316。【结论】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提高甘蔗抗旱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本研究中,甘蔗新品系A13-1396、A6-13722抗旱性强。(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徐芳,张亚红,刘敏,张倩,杨瑞卿[3](2019)在《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植物的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温室盆栽的方式,研究了干旱胁迫对7种观赏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植物叶片含水量和株高明显降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片含水量、相对株高降低率、水分亏缺率、临时萎蔫系数、永久萎蔫系数、CAT活性相对变化率可以作为7种观赏植物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锦带花[Weigela florida(Bunge) A. DC.]、牡荆(Vitex negundo L.)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 L.)的抗旱能力高于其他植物的,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 L.)和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 Lindl.)的抗旱性居后2位,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ntha)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的抗旱能力为中等。(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泽东,李亦然,周晓莹,张如明,程甜甜[4](2019)在《3种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树种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3种华北石质山区常用造林树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的试验方法,测定2年生白蜡、麻栎、皂荚幼苗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的光合参数、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一系列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比较各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加剧,白蜡和皂荚在T3时限制其光合作用的因素从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 3树种的MDA、细胞膜透性和SOD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麻栎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白蜡和皂荚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皂荚脯氨酸含量大幅上升,白蜡和麻栎的脯氨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用隶属函数法对3树种进行综合抗旱性排序,无论是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3树种的抗旱性排序都表现为:麻栎>皂荚>白蜡;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SOD活性与3树种的抗旱性关联较密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与抗旱性关联较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延波,唐艳彦,王肖行,赵志军,孙西玉[5](2019)在《河南夏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河南夏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建立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体系。以18个河南夏玉米品种(浚单20等)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控水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其苗期干旱胁迫处理下苗高、叶面积、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筛选玉米苗期抗旱性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根鲜重、根干重、根总吸收面积等指标与玉米苗期抗旱性关系较为密切,而苗干重等指标与抗旱性关联度最小。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法发现隆平206、浚单29和豫禾988等玉米品种抗旱性较强而蠡玉16抗旱性最弱。(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9期)

田星,张锦梅,樊军锋[6](2019)在《11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杨树抗旱性的机理,采用石蜡切片法对1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叶片解剖结构观测。通过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其叶片厚度、中脉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厚度、下层栅栏组织厚度、CTR等7项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大小依次为:南抗杨>美洲黑杨2号>美洲黑杨3号>08H4-5>08H2-16>03S4-1>69杨>08H11-11>美洲黑杨1号>陕林3号>08H1-6。此外,上下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等指标与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旱性关联度最高。该研究可为美洲黑杨无性系的遗传育种和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彩玲,何春梅,王飞,王利民,李清华[7](2019)在《PEG胁迫下不同紫云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置不同PEG-6000浓度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不同紫云英品种(系)的萌发特性以及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PEG-6000对紫云英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2)紫云英种子的发芽率、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活力指数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3)低胁迫浓度促进紫云英胚根的伸长,高胁迫浓度则抑制其伸长;(4)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紫云英种质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其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升钟>848711>宁波大桥>信阳>弋江籽。(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毅,韩玉娥,张银乐,王建林[8](2019)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3个青稞品种的萌发特性及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春干旱已成为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采用质量分数为5%~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3个青稞品种各活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发芽率、苗(芽)长、根(胚)鲜质量、发芽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且当PEG-6000胁迫浓度超过10%时,各指标出现急剧下降趋势;发芽势对胁迫响应下降趋势最小,根(胚)长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冠比随胁迫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对干旱胁迫更敏感;发芽指数和苗(芽)鲜质量能较为全面地评价青稞的抗旱能力。综合各项指标,3个青稞品种的抗旱强弱顺序为喜拉22﹥喜拉19﹥山青9号。(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贾晓艳,赵永锋,王亚卿,祝丽英[9](2019)在《基于生理生化指标的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北省推广种植的20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苗期采用沙培培养方法,以15%PEG-6000溶液对幼苗进行模拟水分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苗期SOD、POD、APX等7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采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品种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先玉688为高抗旱品种,可用于抗旱性育种和栽培。金秋963、蠡玉37为中等抗旱品种,其它品种为不抗旱品种。(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8期)

朱世杨,张小玲,刘庆,罗天宽,唐征[10](2019)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花椰菜种质资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和筛选花椰菜耐旱种质资源,以12个花椰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PEG[0(CK)、100、150和200 g·L~(-1)]模拟干旱胁迫对花椰菜的相对发芽率(RGP)、相对发芽势(RGR)、相对发芽指数(RGI)、相对活力指数(RVI)、相对苗高(RSH)和相对根长(RRL)等6个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0 g·L~(-1)PEG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150~200 g·L~(-1)PEG胁迫则显着抑制花椰菜种子萌发。100~150 g·L~(-1)PEG胁迫对RRL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150~200 g·L~(-1)PEG胁迫则会明显抑制RSH,表明150~200 g·L~(-1)PEG可作为花椰菜萌发期抗旱性筛选的适宜浓度。基于RGP、RGR、RGI、RVI、RSH和RRL 6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12个花椰菜材料的抗旱性依次表现为P3>P6>A1>P8>P7>P2>P1>P4>P5>A2>A3>P9。本研究结果为花椰菜抗旱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抗旱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干旱是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培育和推广抗旱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为探明华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室和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培育的10个优良甘蔗新品系的抗旱性能,为抗旱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我国主栽耐旱甘蔗品种ROC22为对照,在人工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两种处理下测定甘蔗伸长初期的根系活力,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及MDA含量等8项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蔗伸长初期的抗旱性。【结果】甘蔗伸长初期干旱胁迫后,甘蔗的根系活力呈降低的趋势,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及CAT活性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聚类分析将包括对照品种ROC22在内的11个甘蔗品种(系)分成抗旱性强、中度抗旱和抗旱性弱叁类。抗旱性强的甘蔗新品系(品种):A13-1396、A6-13722、ROC22,中度抗旱的甘蔗新品系:A6-13115、A3-13120,抗旱性弱的甘蔗新品系:A6-13111、A11-1390、A1-1305、A7-13120、A7-13104、A4-1316。【结论】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提高甘蔗抗旱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本研究中,甘蔗新品系A13-1396、A6-13722抗旱性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旱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倪志勇,刘娜,张海燕,郭忠军,刘鹏鹏.棉花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评价及蛋白质组学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李鸿博,蔡伟俊,谢雨彤,邓权清,陈健文.甘蔗新品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徐芳,张亚红,刘敏,张倩,杨瑞卿.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植物的抗旱性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9

[4].李泽东,李亦然,周晓莹,张如明,程甜甜.3种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树种抗旱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5].刘延波,唐艳彦,王肖行,赵志军,孙西玉.河南夏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体系的建立[J].种子.2019

[6].田星,张锦梅,樊军锋.11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7].刘彩玲,何春梅,王飞,王利民,李清华.PEG胁迫下不同紫云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9

[8].张毅,韩玉娥,张银乐,王建林.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3个青稞品种的萌发特性及抗旱性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9

[9].贾晓艳,赵永锋,王亚卿,祝丽英.基于生理生化指标的玉米杂交种苗期抗旱性评价[J].种子.2019

[10].朱世杨,张小玲,刘庆,罗天宽,唐征.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花椰菜种质资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评价[J].核农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野生沙地柏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o 玉米品种抗旱性评价体系研究干旱胁迫对沙芦草幼根的影响杂雌沙棘果产量与6因子综合指数关系转基因烟草的抗旱性评价注:WT:野...

标签:;  ;  ;  ;  ;  ;  ;  

抗旱性评价论文_倪志勇,刘娜,张海燕,郭忠军,刘鹏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