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孔隙结构论文_张祖豪,贺振华,贺锡雷,林凯,刘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架孔隙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隙,骨架,结构,指数,碎石,波速,水泥。

骨架孔隙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祖豪,贺振华,贺锡雷,林凯,刘乐[1](2018)在《基于岩石骨架统一模型的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参数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孔隙度和孔隙结构是描述油气藏储层特征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在含流体岩层的岩性识别和油气预测中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利用基于岩石骨架统一模型的含孔隙结构参数的扩展Gassmann方程反演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参数,同时分析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对储层特性的影响。利用四川某地区的资料进行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参数计算。孔隙度反演结果与测井孔隙度基本一致,证明反演方法的可靠有效。对孔隙结构参数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地区岩石受压实程度较强,储层的储集空间以裂缝-孔隙为主,与储层特性相吻合。(本文来源于《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期刊2018-04-24)

张清泉[2](2011)在《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与性能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以将渗入路面结构内部的水迅速排除路面外,以减少水分对路面结构的损害从而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并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排水基层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性能,因此研究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及性能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组成设计方法、力学性能、排水性能,抗冻性能和疲劳性能。首先从材料组成设计指标、材料级配理论、混合料成型方式、外掺剂等四个方面对材料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其次分别研究不同水泥剂量、不同SBR乳液掺量、不同粉煤灰掺量的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空隙率和渗透系数,并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最后对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水泥剂量、不同SBR乳液掺量、不同粉煤灰掺量的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变化规律、抗冻性变化规律、疲劳寿命,并从水泥剂量、聚灰比、粉灰比叁个方面分析产生该规律的原因。通过对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及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适宜的材料设计方法,分析了水泥剂量的变化和外掺剂对混合料排水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外掺剂对于提高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冻性能和疲劳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06-25)

蔡升勇,习俊通[3](2009)在《基于形函数控制的组织工程骨架孔隙结构实体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工程支架在组织工程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为特定的细胞提供结构支撑作用,而且能引导组织再生和控制组织结构。从几何建模的角度,寻找一种通用的组织工程骨架实体建模方法:采用有限元中六面体单元对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剖分;利用有限元中的八结点六面体形函数将参数域中的基本孔隙单元映射为空间域中各种不规则孔隙几何单元。利用布尔并运算构建实体的造孔单元。再与整个实体轮廓模型(CT/MRI)进行逻辑差运算,就可以得到组织工程骨架模型。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元单元剖分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组织工程骨架孔隙体元的分布计算等技术问题,相对随机几何方法,具有很好的技术操作性和高效性。通过剖分单元约束和孔隙体元变形构型方法的应用,可大大提高骨组织孔隙形状的自然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胡力群,沙爱民,翁优灵[4](2006)在《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配比设计及路用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骨架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粗、细集料级配范围、混合料各组成部分配比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所需相关参数测试方法。据此设计了骨架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利用振动法成型了水泥含量分别为6%、8%、10%的试件进行相应性能测试,试验中还与水泥含量为6%的悬浮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在保证一定孔隙率的前提下能够满足目前规范对基层材料要求。(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06年06期)

张金钟[5](1990)在《纵横波速度比、骨架岩性指数及孔隙结构指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粒间孔隙岩石的纵横波速度比、骨架岩性指数及孔隙结构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这叁种岩性参数在许多方面是密切相关的。(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0年02期)

张金钟[6](1989)在《多孔地层的骨架岩性指数和孔隙结构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最近(1986)提出的声波地层因素公式和传统的电阻率地层因素公式,利用美国岩心分析家协会新近(1988)公布的实验数据和其它文献上发表的数据,分析对比了粒间孔隙地层的骨架岩性指数和孔隙结构指数的关系,其中包括岩性、频率、压力、温度、及岩石的各向异性等因素对两指数m的影响,发现这两种指数总是正相关的。这表明,在粒间孔隙地层中声波的传播和电流的传导确实是可类比的。(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9年04期)

骨架孔隙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以将渗入路面结构内部的水迅速排除路面外,以减少水分对路面结构的损害从而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并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排水基层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性能,因此研究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及性能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组成设计方法、力学性能、排水性能,抗冻性能和疲劳性能。首先从材料组成设计指标、材料级配理论、混合料成型方式、外掺剂等四个方面对材料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其次分别研究不同水泥剂量、不同SBR乳液掺量、不同粉煤灰掺量的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空隙率和渗透系数,并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最后对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水泥剂量、不同SBR乳液掺量、不同粉煤灰掺量的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变化规律、抗冻性变化规律、疲劳寿命,并从水泥剂量、聚灰比、粉灰比叁个方面分析产生该规律的原因。通过对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及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适宜的材料设计方法,分析了水泥剂量的变化和外掺剂对混合料排水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外掺剂对于提高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冻性能和疲劳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架孔隙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祖豪,贺振华,贺锡雷,林凯,刘乐.基于岩石骨架统一模型的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参数反演[C].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2018

[2].张清泉.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与性能变化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1

[3].蔡升勇,习俊通.基于形函数控制的组织工程骨架孔隙结构实体建模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9

[4].胡力群,沙爱民,翁优灵.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配比设计及路用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2006

[5].张金钟.纵横波速度比、骨架岩性指数及孔隙结构指数的关系[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6].张金钟.多孔地层的骨架岩性指数和孔隙结构指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

论文知识图

深度20m镶嵌接触凝块状胶结结构深度10m镶嵌接触絮凝状胶结结构草炭土的细观结构(透射光实体显微镜...骨架孔隙结构骨架孔隙结构骨架孔隙结构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

标签:;  ;  ;  ;  ;  ;  ;  

骨架孔隙结构论文_张祖豪,贺振华,贺锡雷,林凯,刘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