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管论文_朱惠,刘晶晶,曾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区共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共管,社区,垃圾,自然保护区,白河,垃圾桶,竹林。

社区共管论文文献综述

朱惠,刘晶晶,曾鹏[1](2019)在《汉阳垃圾分类社区覆盖率超七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行垃圾分类,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2018年3月,在武汉市作风巡查第四组指导下,汉阳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已覆盖11个街道的82个社区,社区覆盖率超七成。据悉,2018年,汉阳生活垃圾(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9-11-19)

方素菊[2](2019)在《物业社区共管 建设幸福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记者来到邯郸市复兴区石化街道办事处酒务楼社区,只见左边是绿意盎然的小游园,右边是图文并茂展示社区前后变化的文化墙,左前方则是外墙才被粉刷一新的八栋六层住宅楼。放眼望去,整个社区干净、整洁、雅致,充满了文化韵味,让人很难想象这就是那个过去在人们眼中“(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9-09-24)

王冬梅[3](2019)在《齐抓共管 整合资源 推动发展——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少工委工作调研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少先队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普陀区少工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少先队改革步伐,积极推动各街道镇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少工委,取得明显成效;普陀区各街道镇能发挥社区少工委主导作用,整合社区特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促进了少先队员综合素质的发展。结合本次调研的情况,提出普陀区社区少工委建设的几点改进建议: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区和校外少先队工作现场交流会提出的要求,继续做好社区少先队工作;二是跟随时代步伐,提升社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叁是以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探索社区少工委的经验,推动社区少工委建设朝着更加科学、有序、规范、专业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少先队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玉梅,苏英豪,张丽,赖丽萍[4](2019)在《糖尿病患者实施医院联合社区共管模式的干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医院联合社区协调共管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福田区益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施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的196例糖尿病专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医院联合社区协调共管模式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总胆固醇、叁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叁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医院联合社区协调共管模式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血脂水平,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期刊2019年08期)

李林颖[5](2019)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通过社区共管,引入公众参与红树林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缺乏系统、长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导致公众参与红树林保护效果不佳。然而,国内外公众参与红树林保护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公众参与红树林保护的理论框架、参与层次的描述、参与渠道、参与制度和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缺乏对红树林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系统化研究。如何构建系统、长效的红树林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仍然是理论和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尝试从公众参与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方面,对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选取了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参与式治理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研读与红树林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相关的文献形成国内外综述研究,在对各相关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尝试提出了完善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机制的对策。本文的主要观点: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应包括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运行机制以及反馈机制四个方面。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机制在动力机制方面存在参与自主性低,被动参与,缺乏参与型的文化氛围的问题;在公众参与保障机制方面体存在现有法律文件模糊,缺乏相关制度保障,没有以集体为依托,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在公众参与运行机制方面存在参与运行主体地位缺失,参与范围狭窄,公众参与途径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多数公众依赖政府组织参与途径,参与过程未持续,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在公众参与反馈机制方面存在滞后性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政府主导型”文化制约与管理理念滞后;红树林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和组织保障不健全;政府一元保护模式的制约;政府回应性低与缺乏沟通交流平台等。为此,应通过以下策略和措施,完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一是营造红树林保护的参与式治理理念与氛围;二是夯实红树林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法律制度与组织基础;叁是完善公众参与运行机制,重视公众参与运行机制中的主客体参与选择,减少公众参与成本,拓宽低成本的参与途径等;四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反馈机制。系统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是红树林保护与管理的有力保障。研究成果可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优化社区共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涛,冯水园,陈娅,王纳,刘红彩[6](2019)在《佛坪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助力扶贫工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了佛坪县岳坝镇社区经济和扶贫现状的基础上,从介入商业机制、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可持续利用能源和社区参与保护区建设等5个方面探讨了社区共管助力扶贫工作,以期促进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刘嘉炜[7](2019)在《社区共管模式下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备抵御洪水、调节径流、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对周边区域还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对湿地公园中自然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强,我国实行了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在保护湿地公园中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使得湿地公园内外社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致使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到湿地公园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居民生存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河南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研究,利用文献分析,多学科整合,参与性乡村评估(PRA)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中的生态资源和社区基本情况展开研究分析,采用生态旅游动力型社区共管模式,以此为理念对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为实现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推动我国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方法的剖析,选择问卷调查法与PRA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样本社区进行深入调查;基于调查所得数据,分析不同典型社区基本特征,研究社区居民对湿地公园的认知程度以及保护支持意愿,提出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与湿地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对策。(2)分析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结合生态旅游规划理念,提出不同社区和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策略。构建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动力型社区共管模式。(3)基于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型社区共管模式,将湿地公园范围内的社区及周边社区一并纳入湿地公园管理体系当中,在此基础上对湿地公园进行系统性规划,制定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根据资源状况,分布特征以及公园管理需要,将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四个功能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根据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管理,促进湿地公园和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孟德轩[8](2019)在《“共管共治”破解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私家车堵塞居民小区消防通道已经成为常见问题,虽然《消防法》中明确规定了堵塞消防通道的惩处措施,但是此类情况仍然屡禁不止,很多违停车主也是屡教不改,给消防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4月20日,国务院安委会第五考核巡查组进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报》期刊2019-04-24)

徐海燕[9](2019)在《社区协议共管模式在玛可河林区成效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西南部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库,生态价值显着,保护任务重,需跟进时代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适合本林区的发展模式,社区协议共管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通过协议保护模式,促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成为生态保护的有效主体,强化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10期)

许海龙,刀莉[10](2019)在《勐腊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成效分析与管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勐腊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的矛盾和关系,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及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了勐腊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并进行社区共管成效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经济发展、生产生活都与保护区的保护存在矛盾和利益关系,勐腊保护区自2008年开展社区共管示范村工作以来,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得到了保护和可持续、合理利用,改善了社区村寨的生产生活条件,初步达到了既要保护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又使社区经济得到发展的目的,缓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06期)

社区共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记者来到邯郸市复兴区石化街道办事处酒务楼社区,只见左边是绿意盎然的小游园,右边是图文并茂展示社区前后变化的文化墙,左前方则是外墙才被粉刷一新的八栋六层住宅楼。放眼望去,整个社区干净、整洁、雅致,充满了文化韵味,让人很难想象这就是那个过去在人们眼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区共管论文参考文献

[1].朱惠,刘晶晶,曾鹏.汉阳垃圾分类社区覆盖率超七成[N].湖北日报.2019

[2].方素菊.物业社区共管建设幸福家园[N].河北日报.2019

[3].王冬梅.齐抓共管整合资源推动发展——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少工委工作调研报告[J].少先队研究.2019

[4].李玉梅,苏英豪,张丽,赖丽萍.糖尿病患者实施医院联合社区共管模式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

[5].李林颖.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9

[6].李涛,冯水园,陈娅,王纳,刘红彩.佛坪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助力扶贫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

[7].刘嘉炜.社区共管模式下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8].孟德轩.“共管共治”破解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难题[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

[9].徐海燕.社区协议共管模式在玛可河林区成效调查报告[J].科技资讯.2019

[10].许海龙,刀莉.勐腊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成效分析与管理对策[J].现代园艺.2019

论文知识图

海珠区果树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影响居民参与社区共管主要因素图森林资源社区共管组织形式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与共生...社区共管的状态(仿CarlssonL.,...调查对象社区共管认识状况图

标签:;  ;  ;  ;  ;  ;  ;  

社区共管论文_朱惠,刘晶晶,曾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