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对大陆地区校本教材开发的启示

“港台”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对大陆地区校本教材开发的启示

束富强

摘要:本文对港台课程标准和母语教材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大陆地区校本教材编撰者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文化反思;终身学习;个性

作者简介:束富强,苏州大学2007级教育硕士,现任教于苏州第四中学。

香港、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属“汉语文化圈”,况且港台与外界交流也比中国大陆早,与外来文化的交融经历的时间已逾百年。因此,想通过对最新港台课程标准、母语教材的研读,来供大陆地区校本教材编撰者一点启示。

一、“港台”汉语课标及教材特点介绍

1.台湾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介绍

台湾则在2004年公布了《普通高级中学国文课程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并从2006年开始实施。在《纲要》中,明确地指出了本科目“具有语文教育、文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性质”。

在选修科目“区域文学选读”方面,要求“启迪多元文化之理念,尊重各族群、各地方的文学表现,促进整体社会之和谐与发展”;在“论孟选读”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社会伦理之意识及淑世爱人之精神”;在“语文表达及应用”选修科目方面,要求“培养学生语文表达及应用之基本能力,包括:观察、模仿、思考、分析、归纳、联想、想像、综合、应用、鉴赏、创作等。培养学生因应各种不同需要灵活表达及应用语文之能力。指导学生体认自我定位,明了群己关系,拥有正确之处世态度及良好之人际关系”。

在选材方面,强调“教材内容应具时代意义、前瞻视野,反映在地经验或普世价值”,同时还强调“应与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或其他有关学科之教材与议题配合,相辅相成,使教育成效更为彰显”。

在编写校本教材方面,要求选文规划“适合当地文化、社会整体发展之文学内涵。必须与当地文化、文学之学习结合,并能与社区互动,符合实际需求。应尊重各族群之主体地位,必要时应向当地耆老及相关专长人士请益,以充实选材内容”。当然,“市面已刊行之文学读本与当地关系密切而适当者可以选用。各校亦可由国文科教学研究会或任课教师自编教材,经教学研究会审查后送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采用”。

从台湾的语文课程目标里,我们可以发现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教材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育看成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适应与改善生活环境的历程”。主张通过“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人性化、生活化、适性化、统整化、现代化的语文学习领域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并能进行终身学习的健全国民,以适应21世纪社会的要求。

2.香港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介绍

香港“中国语文新课程”设计理念是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他的目标是:“21世纪作为一个学习的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将向每一个学习者都传播着新的教育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主要教育改革建议:从强调知识的灌输转为着重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从偏重学术转为多元化的全人发展;从固有的科目框框转而推行整合性的学习;从以课本主导的学习模式,转移到多元化的教材;社会支援教育,教学跑出课室;从学校的传统的上课时间表观念,转变为综合而富弹性地编排学习时间;取消过早分流,为学生提供索取性向和潜质的机会。

中国语文教育领域整体构架:语文与跨学科组合。香港“中国语文教育课程”是由学习领域、共通能力以及价值观和态度这三个有关联的部分组成。其学习内容包括九个学习范畴的知识、能力、兴趣、态度和习惯。

香港“中国语文课程”宗旨: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加强对社群的责任感;体认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

高中阶段学习目标:(1)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及独立思考、批判、创造的能力;(2)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建立品德,了解个人能力、性向,以筹画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加强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责任感;(3)养成好学精神、积极的态度及正面价值观;拓宽国际视野。

九种共通能力包括: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研习能力。在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主要透过听说读写和语文自学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研习能力,透过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

中国语文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希望透过品德情意的培养,以及文学和中华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培养积极的态度。

在校本教材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兴趣与需要出发。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大多数学校教材的开发者由教师来承担,还有一些是由公益团体参与编撰发行。例如由吴凤平博士、钟岭崇博士编著,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经济日报出版社合作出版,港大人文基金赞助的《梁醒波传》,作为新高中课程校本教材计划,向香港所有中学进行推介。《梁醒波传》是一代杰出艺人的传记,以生动而优雅的文笔,描写波叔的演艺生涯奋斗故事,透视香港的娱乐文化以至社会变迁,实为语文综合学习的理想材料。学生可从波叔奋发精进、迎难而上的精神,培养正面的品德情意;亦可从波叔的丰盛演艺生涯,特别是粤剧成就,了解本土以至中华文化。

2009年,新高中课程正式推行,这类外界专业人士编撰的校本教材引进,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并加强学生从多角度作出批判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还有一类校本教材,不是选用单篇的范文组织单元,而是采用一本本的原著或丛书作为范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同一篇作品中学习多种不同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教师也可以运用同一篇作品,训练学生不同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和思维能力)。

二、“港台”母语教材对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启迪

1.培养公民意识,兼重个性发展

教材内容反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程度不同地体现出国家意志。强调道德的规范作用,重视学生人格的养成。相对而言,港台地区,受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较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同时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政治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比较接近西方,因此教材则偏重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教育。由于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已经30多年了,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资讯也很发达,学生的心智相对内地孩子来说,成熟得早。所以,目前的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2.注重校本教材的乡土化和民族性,又兼容并蓄多元文化

强调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以本民族的文化优势争得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母语教材作为媒介为民族文化传统的传递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所以各地区教材选文都特别注重有关本地区和本民族文化的内容,例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总在首选之列,在教材中注意突出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但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族群关系在上述地区比较敏感,“港台”教材都注意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体现了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中华民族包含了五十六个民族,在我们教材里,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比较淡漠。进入新世纪以来,民族问题在国内也暗波涌动。我们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化,但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我们内地沿海地区的学生则接触得太少。民族之间的融合,不仅仅是单向的,更需要的是“双向、多向交流”。而最容易做到的就要体现在文化的交融上。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港台语文教材有生活化的倾向,十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形式。有不少种教材以生活主题来选编课文,组织单元,给学生提供言语活动环境,这些对我们编撰校本教材提示作用。目前,我们的语文校本教材相对来说,内容上尚不能与时代完全合拍,某种程度上还有“滞后”之嫌。因此,大陆地区的语文教材编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应注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是教材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有利于开展综合性学习及多种多样的体验性活动。更重要的是教材编撰者应该编写出向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中心转变的新教材。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是哦那个去,这也符合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4.跨界知识的融合,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教材内容注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介绍,将科学融于语言和文学教育中,注意各学科内容的统整,强调语言学习必须与不同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并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语言学习。例如在台湾语文课标里,强调国文“应与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或其他有关学科之教材与议题配合,相辅相成,使教育成效更为彰显”。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生命教育”、“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生涯规划”等课程。而这些有关人文方面的内容大陆语文教材要么很少的散见于语文教材细致末节中,要么避而不谈。但有些社会问题不可能视而不见。例如台湾国中新教材中,写入了包括教导国中学生何谓安全性行为、性自主观念及规范、尊重同性倾向(同性恋)等在内的新鲜内容。这在大陆方面还是个禁区,有关这方面的文学作品绝不可能在教材中出现;有关科学伦理方面,大陆教材编撰者的思想更新速度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实际上,我们国内的教材编撰者也应该与时俱进,应该将“科技与伦理”方面的知识补充到国编省编教材中,如果觉得步子迈得太大,也可编写进校本教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校本教材的设计思路多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展开,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交融,有利于知识能力的整体推进,有利于加强实践环节,有利于多元学习目标的体现。目前大陆课程标准很笼而统之带到这些要素,没有港台课标这么细化,反映在校本教材方面,学科内容就比较单一。

因此,校本教材的编撰者们在遵循中国大陆地区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基础上,结合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吸收港台教材中的某些优秀元素,逐步实施某些措施到当地的语文校本教材中。

参考文献:

[1]郑玉财.我国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与新加坡中学华文教材比较研究[EB/OL].http://www.tzsy.cn/eduarticle/xuejiao/jcfx/200807/18-133867.html

[2]韩艳梅.《语文课程标准》与台湾《语文课程纲要》之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03(3).

[3]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①苏州大学2007级教育硕士215000;②苏州第四中学215000

RevelationofSeniorHighSchoolChineseCurriculumStandardandTextbookinHongkongandTAIwanonDevelopingSchool-basedTextbookinMainlandChina

SHUFuqiang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curriculumstandardandnativetextbookinHongkongandTaiwan,hopingtosupplysomerevelationforeditorsofschool-basedtextbookinmainlandChina.

Keywords:culturereflection;life-longlearning;personality

标签:;  ;  ;  

“港台”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对大陆地区校本教材开发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