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研究

延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研究

全勇旭[1]2004年在《延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区域间的竞争取决于以信息流、物质流、技术流为主体的流量经济的规模与流速,而会展经济正为这些要素的迅速聚集与疏散提供了作用的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仅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从多方面带动和促进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功能和作用是综合性和全方位的,规范发展的会展经济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延边具有较为发达的旅游业、药业、林业,有较为完善的通讯、宾馆等硬件设施,具有发展会展经济的条件。延边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发展会展经济,通过其产业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尤其是第叁产业的发展。通过会展,逐步提升延边各城市的功能,强化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提高延边的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本文以会展经济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延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延边会展经济现状,指出延边发展会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而提出延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的对策建议,以及延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的战略。

徐菲菲[2]2012年在《延边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会展经济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近年来延边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延边会展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延边会展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延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的对策建议。延边的旅游业、林业、药业、矿产资源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有较为完善的通讯、交通、餐饮、住宿等硬件条件作支撑,再加上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国家优惠政策,延边完全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条件。发展会展经济,对提高延边各县市的功能,强化中心城市对外辐射能力,改善延边投资环境,提高国内外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以会展理论为依据,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近年来我州会展业发展情况作比较,分析我州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归纳总结法(通过对我州会展业发展现状整理,总结经验教训)、因果分析法(针对我州会展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对策性研究),来阐述我的论文主题。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与选题相关的研究动态以及本章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会展经济相关理论。主要阐述了会展的起源、发展、功能、国内外发展情况等;第叁章延边州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一节是通过对2007年至2011年延边举办的所有展会活动进行分析,第二节阐述了延边本土品牌展会“图洽会”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以及延边赴外地参展取得的成果,第叁节提出了延边会展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多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化不够,展会呈现小而杂的特点以及展品档次有待提升等问题,第四节对会展业存在各种问题的根源进行了阐述;第四章加快延边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主要针对以上提出的延边会展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要加强政府宏观上的调控,转变政府职能,走市场化道路;要加强会展特色建设,打造以延边优势产业为特色的会展品牌,要开展会展经济理论研究,培养专业的会展人才,抓住国家批复《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加快会展业向更高更好的层次上发展。

任立冉[3]2018年在《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特殊的国家体制,朝鲜在冷战结束后一直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长期执着于核武器与远程导弹的研发,使朝鲜不断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国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然而,朝鲜经济始终没有出现许多西方国家预期的崩溃,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说明其经济体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内在的成长动力。尽管朝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但对外经济合作依然对朝鲜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对于朝鲜半岛事务和朝鲜问题的研究中,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鲜“与世隔绝”的封闭体制造成无法获得具体的资料、数据。相当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得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朝鲜。本文试图结合朝鲜式社会主义建设理念和西方经济学理论,梳理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历程,分析其呈现的整体特征、采取的主要合作方式、涉及的产业领域,并以中朝罗先经贸区和开城工业园区这两大经济特区为例,对朝鲜对外经济合作进行整体评估和前景展望。从理论上看,“主体思想”、“先军政治”和“金日成金正日主义”是朝鲜独特的国家发展指导思想,也是朝鲜经济与对外经济合作的核心指导理念。“主体思想”明确要求朝鲜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对外经济合作也更多地需要落实对于朝鲜“自立的民族经济”的支持作用。“先军政治”要求优先发展国防经济,以“苦难行军”的精神来发展经济,对外经济合作也优先服务于军事。“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延续了“主体思想”和“先军政治”的精神,朝鲜政府据此提出了经济建设与“核武力”并行的路线,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比较之下,西方经济学理论在解释朝鲜对外经济合作时,存在着先天不足。因为朝鲜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严格封锁的经济数据,限制了以市场为前提的主流经济学的解释力。所以,从朝鲜式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角度去考量,能够更深入理解朝鲜对外经济合作运行的逻辑。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为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研究提供比较性的视角,从国际视野审视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局限性。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冷战时期的朝鲜对外经济合作(1948-1991),主要指在东西方对立的背景下,朝鲜与中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极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易货贸易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朝的援助构成了对外经济合作的主体内容;冷战后初期的朝鲜对外经济合作(1992-2000),主要指的是朝鲜在苏联解体、金日成去世以及连年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对外经济合作严重萎缩,被迫开展多元化的贸易方式应对各种挑战;度过“苦难行军”时期后的朝鲜对外经济合作(2001-2011),主要指在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朝鲜愈加重视对外经济合作,尤其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开启了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的探索;在金正恩执政之后(2012-今),朝鲜继续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力度和广度,继续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采取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并实现了连续数年的增长,但由于核导问题不断激化,国际制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后朝鲜对外经济合作渐趋陷入困境。从整个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演变历程来看,其呈现出“具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性质”、“高度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和“长期受国际经济制裁影响”叁大特征。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方式主要涉及对外贸易、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国际援助等相关内容。其中,对外贸易是构成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主体内容,是朝鲜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并打开了朝鲜对外交往的局面。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是朝鲜一直希望打破国内经济困局的重要方式,外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朝鲜的经济结构和质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但由于朝鲜自身经济基础薄弱、政治体制僵化加之不断的核武器、导弹试验和随之而来的国际制裁,未能实现重大突破。对朝国际援助同样受制于严厉的国际制裁,主要集中在人道主义方面,缺少能够促进其经济成长的发展性援助,其效果也仅限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朝鲜居民的生存状况、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出口加工业、国际旅游业、劳务输出业以及新开发的会展经济等领域。其中,采矿业是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支柱产业,矿石出口的收入占朝鲜外汇收入总额的比例最高。但受制于国内开采技术和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国际制裁的因素,矿石出口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出口加工业是朝鲜与外部交流最多元化的产业,不仅涉及产品出口,更包含了技术、设备、人员和管理经验的引进,能较全面地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国际旅游业是朝鲜新兴的对外经济合作产业,朝鲜政府新开辟了4个旅游经济开发区,兴建了一大批旅游工程,推出了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但由于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严重滞后,旅游线路和从业观念过于陈旧,再加上国际形象的恶化,导致吸引游客人数有限,创汇效果不明显。劳务输出业则凭借朝鲜相对廉价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朝鲜对外经济的优势产业,多年来呈稳定发展状态,但也开始受到国际制裁的冲击。另外,朝鲜近年来还积极举办各类国际商品展览,希望借此推动国际贸易的开展,加强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朝鲜还尝试了多种对外经济合作的模式,最典型的即为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和朝韩开城工业园区。罗先经贸区开创性地采取了两国政府共同开发共同管理的模式,在中朝合署办公的共同管理委员的平台下,中方企业以资金、技术、设备等,朝方以土地、资源、设施和各类特许经营权等共同参与合作开发。经贸区的开发为朝鲜引入了具有显着影响的市场经济理念和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为罗先地区的发展、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开展带来相当积极的影响。开城工业园区的建设则提供了一种政企合作的模式,朝鲜政府和韩国现代集团共同建设运营,吸引韩国中小企入驻。开城工业园区的运营,促进了朝鲜的就业与经济发展,盘活了朝韩间的经济合作,并成为朝韩关系的一种象征。此外,金正恩上台后,推出了新一轮多达23个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计划,希望藉此推动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开展和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虽然多数仍然处于“纸面阶段”,但开启了朝鲜式经济开发区模式的探索之路。整体来看,朝鲜对外经济合作是朝鲜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构成要素之一,为朝鲜获取了外汇、能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朝鲜国内经济的整合与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政策的改善,使市场经济的理念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为朝鲜经济提供了内生的增长动力。但是由于日益严厉的国际制裁,导致朝鲜对外经济合作几乎处于中断、停滞状态,对朝鲜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也就限制了其持续有效的发展。如果朝鲜核导问题的解决取得积极进展,国际社会解除或部分解除对朝制裁,朝鲜经济将进入新的阶段,对外经济合作的前景将会更加明朗。朝鲜在拓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参与跨国基础设施与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实现中俄朝韩经济走廊建设方面,都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戴月[4]2013年在《延吉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建议》文中认为服务业作为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就越突出。服务业由于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以及高附加值等特点而成为各国着力发展的重点行业。总之,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减少经济增长中的资源能源消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同时也是缓解就业压力和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所以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延吉市的服务业也迎来了发展和提升的新机遇。从近两年延吉市服务业的相关经济数据变化上来看,延吉市服务业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但是延吉市服务业的发展本身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现在延吉市的服务业内部产值不均衡,结构层次也偏低,并且内部结构的发展不稳定等。可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给予了延边州服务业巨大的革新优化与发展提升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延吉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服务业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延吉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对现代物流、旅游、商务服务、商业会展、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领域对延吉市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发展建议。本文在实践应用价值上,对延边州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为本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发挥服务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建立延边州和图们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开发建设,促进和提高延边州服务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扩大增强服务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与经济实力,为延边州和图们江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白婷婷[5]2010年在《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渗透领域越来越广,以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最快,使得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领域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并具有形成现代服务业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但是在整体上还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使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传统服务业的位置,从而调整和优化延边地区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延边地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提高延边地区综合竞争力,也可以增强延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促进延边地区社会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分类及作用的叙述,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延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分析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从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产业效益和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剖析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和研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拟提出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石旭光[6]2007年在《基于顾客价值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纺织服装专业会展作为促进技术进步和贸易交流的重要手段,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了专业人士的普遍赞同和认可,已经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产业,并得到迅猛发展。但是,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何尽快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的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纺织服装专业会展以为顾客提供服务为主,具有与有形性产品不同的特性,从而决定了顾客价值成为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的生命线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因此,本文从顾客价值角度研究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的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以国际、国内会展为背景,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同时提出本文预期目标、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2章:相关文献理论研究。系统阐述了纺织服装会展经济与竞争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顾客价值的基本概念、构成、驱动因素及实质变量关系及国际、国内顾客价值的研究成果与发展现状。第3章: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经济学研究。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专业会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的外贸推动效应及产业带动性;然后从微观角度对交易成本比较、会展渠道选择、纺织服装专业会展中顾客价值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纺织服装专业会展专业观众、参展商的双重身份顾客价值利益传达与顾客价值需求,并辅以实证研究,从而得到了基于顾客价值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模型的理论基础。第4章:基于顾客价值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研究。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通过对基于顾客价值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评价与竞争力分析图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顾客价值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研究模型构架与主要构成维度间的研究假设。实证研究:利用调研数据与深度访谈,首先“运用结构方程建模(SEM)”技术,分别对专业观众与参展商的基于顾客价值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研究模型假设进行验证,并得到了基于顾客价值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研究模型的结构关系;再利用“重要性/差异性矩阵(SDM)”工具,分析专业观众与参展商双重身份顾客价值维度要素的重要性与差异性,得到“竞争优势要素”、“竞争特色要素”、“待分析要素”和“无战略重要性要素”等双重身份顾客价值的具体维度要素。第5章: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双重身份顾客价值利益传递、双重身份的顾客价值需求达成度、顾客价值角度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评价、顾客价值角度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分析图、顾客价值角度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结构模型与模型假设等理论;通过LISREL8.7软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与“重要性/差异性矩阵”工具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处理,得到了基于顾客价值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研究模型的结构关系、模型假设验证结果与专业观众与参展商双重身份顾客价值的具体维度要素。本文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金勇虎[7]2012年在《延边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这就需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把各种物品运用多种渠道送达需求者的手里,因此物流占据了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真正出现现代物流的时间较短,无论是在专业学术行业还是在社会生产关系中,还处于萌芽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因国际物流的需要,总处在被动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要素和工业进程的环节中起到无可替代的服务性角色,其发展程度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非常关注,中央经贸会、交通部、外贸部、民用航空总局等部门提出了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八条意见。国务院在09年出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提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近期,吉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发展规划,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图们江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及实际建设过程中,延边位于不可替代的地理位置,延边物流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起最要的作用。立足延边物流发展实际,倡导发展思想适度超前,力求物流发展规划在较长时间内指导城市物流业发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数量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物流的含义和作用、现代物流产业的定义和内容,以及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作用进行了叙述;再运用数量研究方法及调查研究方法对延边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的进行了分析,根据近几年来延边物流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商贸流通业物流现状的分析,对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居民消费品物流、对外贸易运输、涉农物流等载体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调查收集,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指出目前延边州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且,还采取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指出优化生产制造企业物流运营模式、发展第叁方物流、大力推进商贸物流配送业务、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加快服务业物流体系建设、提高涉农物流体系建设等有效措施,力求在对基本情况和材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一定理论层次的分析性结论。

金红莲[8]2014年在《延边州服务业经济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服务业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对我国工业、农业效率进行过测算研究,但是对服务业效率研究方面内容却极少。服务业作为产业链的利润高端,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新的资本转移方式。而提高服务业技术效率是促进服务业深度发展的关键因素。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边州的服务业发展问题引发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但是大部分研究只停留在服务业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各行业效率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考虑到服务业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随机前沿模型中的技术非效率技术测算方法,测算出服务业内部14个行业的效率数据,找出可能影响延边州服务业效率的因素,并分析高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的发展特点、可能存在的问题、服务业结构特点,并提出有关提高效率方面的相关对策。对延边州服务业各行业进行效率测算的结果表明: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和邮政、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属于高效率行业;而房地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租凭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属于低效率行业。说明尽管延边州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看还是以传统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以及常规行业如居民服务、教育、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为主,而其他行业效率低。所以,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合理配置财政支出、提高市场化程度、提高城市化魅力、加强相关制度、加以重视需求性服务业因素等几个方面提出有关提高延边州服务业效率方面对策,希望进一步了解延边州服务业发展状况提高参考。

张宝宗[9]2012年在《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刺激消费、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从而带动区域内全要素生产力提高等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越一些传统产业,文化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2006年以来保持了年均23%的增速,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万亿元,2011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从我国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区域间产业竞争与合作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吉林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主导文化产业成长性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增长速度快,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大,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文化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从总量和规模上看,文化产业接近成为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已呈现出专业化、区域化和特色化的布局特征,区域产业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同时,吉林省文化产业布局还存在严重的城乡失衡问题,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距甚大,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在有的地方还是空白。通过对吉林省文化产业现实发展状态和规律的总结、认识,笔者提出构建“一轴两核叁带”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区域中心文化产业集聚区,实现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的战略,增进区域内互补与合作相互带动,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实施,以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为轴向,发挥长春、吉林、延吉叁市文化产业聚集、辐射效应,带动长吉图文化产业发展轴上长吉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图们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核心区一主一副两个核心区;在长吉图以外地区形成叁个次区域文化产业战略增长极,一是以通化、白山、长白山保护区管委会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地区)为核心,建设长白山森林生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二是以松原、白城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西部湿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叁是以四平、辽源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辽河流域满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随着长吉图战略的实施和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吉林省与东北亚区域内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必将进一步加深,规划吉林省的“一轴两核叁带”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对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必将产生积极的辐射影响。十一五时期吉林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还存在规划认识上的误区,已建或在建园区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盲目发展、定位雷同、重复建设、同区域同质化恶性竞争等。十二五时期吉林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强化集聚功能,促进文化产业园区科学定位,加大审核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合理布局。吉林省文化产业还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领军人才匮乏、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集聚效应差、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还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甚至云南等文化产业发达省份比较,也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才资源匮乏、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支持政策不配套等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吉林省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国家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战略、长吉图战略的实施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主要机遇,文化产业亮点多,报刊印刷、影视、文艺娱乐、动漫等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跨越式发展潜力巨大。选择吉林省为区域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最终目的是为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符合实际的可行的发展对策。结合吉林省目前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实施总量扩张战略、产业结构升级战略、人才兴业战略、特色文化产业战略、“走出去”战略、扩大消费战略等战略对策,实施文化产业提速计划,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盘活文化资源存量,引导投资拉动、实现增量扩张,大力发展内容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加大优势产业扶植力度,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动全行业跨越式赶超。

王明清[10]2016年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自19世纪末现代地缘政治思想诞生以来,地理环境与国际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受世人瞩目。随着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发展,国际社会对地缘经济问题的关注也愈发明显。区域经济合作首先是基于地缘关系的合作,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等因素,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缘关系,这种关系己由过去的地缘对抗而转变为今天的地缘合作,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目前,中俄关系已经成为双方各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中俄两国都高度重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战略合作。两国元首于2009年正式批准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同年8月,吉林省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被纳入国家地区战略。当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的推进,中俄两国之间的利益交融与合作领域进一步加深,这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国都面临制订共赢的发展战略,这是双方都难得的机遇。然而,多年来两国地缘关系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关系的发展很不协调,其地缘经济关系一直落后于地缘政治关系的发展。自2003年中央确定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扩大对外开放与大力发展同俄、朝等东北亚国家的关系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机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支持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但多年来,东北地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地位一直处于弱势。同时,作为东北亚中、俄、朝交界的图们江地区,多年来国际合作开发进展缓慢,其“次区域”合作的尺度差异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都局限于“形势一片大好——前景一片光明——如何加强合作”的规范研究范式,现有文献未能对这些问题给予充分的解释。本研究旨在以实证主义的研究思维,从“存在问题”中分析问题、正视障碍因素、寻求克服方案,以微观的(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视角透视宏观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着眼地缘关系的时空性、结构性和区域差异性,立足从地缘障碍因素的角度分析问题。论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地缘经济理论和空间结构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归纳一演绎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缘经济关系内涵与外延的理论分析,客观地梳理与考证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形成发展演化的时空过程,通过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格局(重点考察对外经贸关系格局)的实证分析,揭示两国次区域地缘经济关系发展的障碍因素其内在机理;最后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提出发展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的战略取向、发展路径模式及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绪论中主要剖析了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及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同时客观评述了问题的国内及国外研究情况,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突破点,并对研究内容的框架逻辑、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等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第二章:地缘经济关系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首先,立足于地缘关系在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的新发展,从内涵上分析了地缘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相互作用关系,从外延上探讨了地缘关系的空间内涵,明确了次区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的问题导向,并对对地缘关系的特征、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探讨了地缘经济关系的交往关系与地缘经济关系的空间结构问题,并对地缘经济关系空间结构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地缘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叁章: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的演变过程。由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演变深受毗邻苏(俄)这一地缘区位的影响,因此,这一部分主要以几个时间节点,梳理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形成发展的演变过程,包括:近代历史上两国地缘经济关系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时期的中俄地缘经济关系;战后与冷战时期两国地缘经济关系的变化;冷战结束以后两国地缘经济关系的变化等。第四章: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的格局分析。本部分实证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东北亚经济格局下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合作的比较优势。进而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经贸关系的格局进行了分析。第叁节进一步分析了两个地区地方经贸合作的强劲动力,包括中国东北中俄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东北边境口岸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两个地区能源合作的进展等。第四节进一步分析了两个地区次区域合作的战略进程。第五章:中国东北发展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的障碍因素分析。影响两个地区地缘经济关系发展的因素众多,包括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方面,但本章重点在揭示根本性的障碍因素,即由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地区所处的“边缘地域”的特殊区位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边缘地域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本文也客观剖析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排斥因素和中国东北地区方面的问题。第六章:发展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的对策建议。在前面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提出发展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缘经济关系的战略取向、发展路径模式与应对措施。第七章:对论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和创新点进行了梳理总结,客观的指出论文的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延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研究[D]. 全勇旭. 延边大学. 2004

[2]. 延边会展经济发展研究[D]. 徐菲菲. 延边大学. 2012

[3].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研究[D]. 任立冉. 吉林大学. 2018

[4]. 延吉市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建议[D]. 戴月. 延边大学. 2013

[5]. 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 白婷婷. 延边大学. 2010

[6]. 基于顾客价值的纺织服装专业会展竞争力研究[D]. 石旭光. 东华大学. 2007

[7]. 延边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 金勇虎. 延边大学. 2012

[8]. 延边州服务业经济效率研究[D]. 金红莲. 延边大学. 2014

[9]. 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张宝宗. 吉林大学. 2012

[10].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 王明清.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延边地区发展会展经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