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李湘鸣[1]2003年在《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 近十几年来,在许多国家均发现男性生殖健康已经退化。在90年代,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均发现正常男性精液质量有所下降,其明显特征是当精液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精子的活动度及正常精子的百分率下降。比利时学者对健康捐献者的精子分析表明,精子数量和运动能力均较20年前为低。中国也有报告显示,1981年至1996年间,正常男子精子的质量有所降低,虽然其质量较西方国家高,但其下降速度较快。总之,纵观过去50年,人类精子的数量下降了约50%。 另外,在此期间,睾丸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在许多国家睾丸癌已成为年青人的常见肿瘤。例如,在丹麦终生患睾丸癌风险已接近1%。同样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也较普遍。该两种生殖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与国之间有较大的差别,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睾丸癌和前列腺癌发病较少。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许多国家,与性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乳腺癌已成为女性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例如,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796000人发病,最高的发病国家是美国,年龄标化发病率为80-100/10万。卵巢癌虽然为中等发病水平,但是病死率在妇科肿瘤处于首位。在美国死于常见肿瘤的妇女中,卵巢癌的死亡人数处于第四位,前叁位分别是肺癌、乳腺癌和直肠癌。美国每年约有26000被确诊为卵巢癌,其中14000人死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这两种女性生殖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对3-12岁的女孩调查发现,乳房与阴毛的发育较标准明显11扬州大学博士论文提前,更有甚者,发现有3岁女孩月经来潮。 由此可见,出生前的某些不利因素的作用,可能会对成人后的精子生成能力产生影响,所以我们提出假说:某些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化合物在起作用,特别是胚胎发育期过度地暴露于这些化合物是主要危险因素。 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污染物或某些天然化学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人体,但是,饮食是主要作用途径,所以我们特别关注食物方面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有关食物的研究,为保护和促进人类生殖健康提供线索。【材料与方法】1.生态学研究 用42个国家(地区)的肇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病与饮食结构进行相关分析。肿瘤发病数据库来自国际肿瘤研究所(IARC,1 988一92)食物供给数据库来自联合国粮农织织(FAO,1961一90)。用于出生死亡队列研究的年龄别死亡人数及人口数,来自日本文部省发表的‘旧本死亡统计数据库”。将所有的有关资料输人计算机,用SPSSS.O进行统计计算分析,显着性水平设为0.05。 从梁丸癌的年龄发病规律来看,发病高峰为20一29岁,所以用20一39岁的年龄截缩标化发病率来研究与食物的相关关系;另外,前列腺癌在55岁后为发病高峰,所以用50岁以上年龄截缩标化发病率与有关食物进行相关评价。乳腺癌和卵巢癌与食物的相关研究与以上雷同。截缩发病率用世界标准人口进行标化。2.动物实验研究 根据FDA标准,选用wistar大鼠进行两代繁殖实验。在进行动物实验前,首先对牛奶中的雌激素和IGF一1进行测定。雌激素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检测,IGF一l用ELISA法测定。李湘鸣: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1.生态学研究结果 肇丸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国与国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我国与美国和日本相比,这两种肿瘤的发病率较低,这可能是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结构与美、日有较大不同之故。在所分析的食物中,奶酪与20一39岁的翠丸癌发病率较密切,其次是动物性脂肪和牛奶。1961一65年间(此观察人群正处于胚胎发育期或青春发育前期)奶酪消费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804),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奶酪消费量(1961一65)对翠丸癌发病率的影响最大,复相关系数(R)为0.920。就前列腺癌而言,牛奶与其发病率最密切 (r=0.7ll),其次是肉类和咖啡,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牛奶、肉类、黄油和咖啡对前列腺癌发病率的贡献最大(R=0.993)。 与男性生殖肿瘤相似,乳腺癌45岁以上年龄截缩标化发病率与动物性食物呈线性相关,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八叫是动物性脂肪(:二0.651,对数),牛奶(r二0.6 18)和肉类(r二0.573)。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牛奶对乳腺癌发病率的影响最明显,R=0.597(P=0.015)。这些关系说明应进一步开展乳腺癌与有关食物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 将卵巢癌45岁以上年龄截缩标化发病率与有关食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动物性食物与发病率多呈正相关关系。在所分析的动物性食物中,相关系数较大的是鸡蛋(:二0.503),其次是肉类(:二0.456)和动物性油脂(:=0.412)。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牛奶、植物性脂肪和肉类的消费量(1961一65年)对回归方程的影响最大,R为0.648(P、0)。 出生队列研究发现,出生越晚,生殖肿瘤的死亡率越高。在1945年左右出生的人群中,生殖肿瘤死亡率最高,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由此可见,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牛奶及其制品,在生殖肿?

李湘鸣, Davaasambuu, Ganmaa, 秦立强, 刘秀梵, Akio, Sato[2]2003年在《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和睾丸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方法 :利用世界五大洲肿瘤发病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数据库 ,对 42个国家 (地区 )前列腺癌和睾丸癌发病率 ( 1988~ 1992 )与相应的食物消费量资料 ( 1961~ 1990 )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标准 ,选用Wistar大鼠 ,进行两代繁殖实验 ,主要研究牛奶中雌激素化合物对生殖器官的影响。 结果 :在所分析的食物中 ,前列腺癌与牛奶消费量的关系最密切(r =0 .711) ,其次是肉类与咖啡 ;奶酪与 2 0~ 3 9岁的睾丸癌标化发病率关系最密切 (r =0 .80 4) ,其次是动物性脂肪和牛奶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 ,大鼠经长期、大量地饮用牛奶后 ,未发现生殖器官明显减轻的现象。 结论 :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李湘鸣, 秦立强, 王培玉, 刘秀梵[3]2003年在《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 ,按美国FDA方法 ,进行 2代繁殖实验 ,研究牛奶中雌激素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血浆及牛奶中的IGF 1选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结果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 ,卵巢及子宫重量未发现明显的减轻或增重现象。在F0 代 ,牛奶组和对照组大鼠 2侧卵巢平均重量分别为 0 3 9和 0 3 7g kg ,子宫平均重量分别为 2 98和 2 90g kg。在F1 代 ,2侧卵巢平均重量分别为 0 3 7和 0 3 8g kg ,牛奶组子宫平均重量为 2 67g kg ,而对照组为 2 74g kg。就血浆中IGF 1而言 ,牛奶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着性。结论 就所观察指标而言 ,未发现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大鼠卵巢及子宫有明显的影响

高强[4]2009年在《市售牛奶对ICR小鼠生殖系统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通过长期给予ICR小鼠不同剂量的牛奶干预进行2代繁殖实验,观察不同剂量牛奶对小鼠一般生长情况及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21天)96只,雌雄各半。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第Ⅰ组为5ml牛奶组,第Ⅱ组为10ml牛奶组,第Ⅲ组为15ml牛奶组,第Ⅳ组为对照组。小鼠在给予牛奶12周后进行组内雌雄1:1同笼配对繁殖,同笼6天后处死亲代雄鼠,待子代小鼠断奶后处死亲代雌鼠,选取同组子代小鼠重复亲代实验过程进行二代繁殖实验。喂饲期观察ICR小鼠一般情况、体重、饲料摄入量、交配率、怀孕率,喂饲结束后处死小鼠,观察以下指标:精囊腺、附睾、睾丸、子宫、卵巢的湿重与组织学观察,精子计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雌叁醇、睾酮浓度。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结果:1一般情况两代繁殖实验过程中ICR小鼠生长状况良好,活动正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见死亡。2体重变化在观察体重变化过程中发现亲代雄鼠Ⅰ组、Ⅱ组的体重增长较快,与Ⅳ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之间及Ⅰ、Ⅱ、Ⅲ组之间的体重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代小鼠其它组别之间的体重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小鼠各组间的体重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饲料摄入量亲代雄鼠Ⅰ、Ⅱ、Ⅲ组的饲料摄入量较低,与Ⅳ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Ⅰ、Ⅱ、Ⅲ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代雌鼠Ⅱ、Ⅲ组的饲料摄入量较低,与Ⅳ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组与Ⅰ、Ⅱ、Ⅲ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雄鼠Ⅰ、Ⅱ、Ⅲ组的饲料摄入量较低,与Ⅳ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雌鼠Ⅱ、Ⅲ组的饲料摄入量较低,与Ⅳ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组与Ⅰ、Ⅱ、Ⅲ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ICR小鼠生殖器官湿重与相对重量亲代小鼠及子代雌鼠的生殖器官湿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雄鼠Ⅰ、Ⅱ、Ⅲ组的睾丸湿重较低,与Ⅳ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雄鼠睾丸重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雄鼠Ⅱ组的睾丸相对重量较低,与Ⅳ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雄鼠睾丸相对重量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雄鼠Ⅱ、Ⅲ组的附睾湿重较低,与Ⅳ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组及Ⅰ、Ⅱ、Ⅲ组之间的附睾湿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 ICR小鼠生殖器官组织学观察亲代及子代雄鼠睾丸、附睾组织学观察未见异常。亲代及子代雌鼠均可见有子宫内膜呈增殖状态的现象,卵巢组织学观察未见异常。6精子计数亲代雄鼠Ⅰ、Ⅱ、Ⅲ、Ⅳ组精子计数结果,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子代雄鼠Ⅰ、Ⅱ、Ⅲ、Ⅳ组精子计数结果,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交配率、怀孕率亲代雄鼠Ⅰ、Ⅱ、Ⅲ、Ⅳ组的交配率、怀孕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子代雄鼠Ⅰ、Ⅱ、Ⅲ、Ⅳ组的交配率、怀孕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血清中激素水平检测亲代中,无论雄鼠还是雌鼠,各组血清中雌二醇、雌叁醇和睾酮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雌鼠Ⅰ、Ⅱ、Ⅲ组血清中雌叁醇浓度较低,与Ⅳ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之间的血清中雌叁醇浓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代雄鼠Ⅰ、Ⅱ、Ⅲ组血清中睾酮浓度较低,与Ⅳ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之间的血清中睾酮浓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长期大量饮用牛奶,对亲代ICR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较小,但可导致子代雄鼠血清中睾酮水平的降低。2目前尚不能排除牛奶对雄性ICR小鼠生殖系统存在负面影响,市售牛奶中雌激素与生殖健康的关系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徐丽[5]2014年在《牛初乳中激素水平对大鼠生殖发育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以牛乳为基本成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目前已普遍成为母乳的替代品,但仍然存在一些营养缺失问题无法解决。若将牛初乳应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可以弥补生物活性成分缺失问题,但目前并未得到相关法规的许可,主要是担心牛初乳中含有的一些动物源性激素会影响婴幼儿健康,特别是生殖健康。然而目前未见与此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报道。本研究目的意在了解牛初乳和母乳初乳中激素组分和含量差异的基础上,利用第1天牛初乳制成的脱脂牛初乳粉作为受试物,采用两代繁殖实验讨论长期摄入脱脂牛初乳对SD大鼠生殖发育的持续影响,且进一步分析了两代大鼠体内与生殖发育相关的内分泌激素水平与生殖器内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为牛初乳的安全性提供基础科学论据。采用LC/MS-MS方法分析牛初乳和母乳初乳中类固醇激素组分及含量表明,牛初乳中的可的松、睾酮、雄烯二酮和雌酮含量显着低于母乳初乳(P<0.05),牛初乳中还含有未在母乳初乳中发现的雌二醇。泌乳时间和分娩次数可影响牛初乳和母乳初乳中激素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牛初乳和母乳初乳激素组分构成比例不同,牛初乳中以孕酮为主,占被检测到的总类固醇激素含量的40%,其次为可的松占20%;而母乳初乳中以可的松为主,占被检测到的总类固醇激素含量的70%。以牛初乳粉作为受试物,基础饲料和牛乳饲料为对照,采用两代繁殖实验研究牛初乳粉对SD大鼠生殖发育的长期影响的研究表明,牛初乳粉的摄入使两代雌鼠生长过程中的体重、雌鼠孕期体重和仔鼠出生后体重均表现正常的增加,仅发现对亲代雄鼠的体重增长有显着的促进效果;对两代雌雄鼠各器官重量的观察也仅发现亲代雄鼠左储精囊脏体比显着降低,但其生殖能力表现正常;本研究表明子一代和子二代雌雄鼠生殖器官发育正常,亲代和子一代雌雄鼠的生殖器官组织结构也未发生病理现像。对两代雌雄鼠血清激素水平检测分析表明,与基础饲料组相比,牛初乳粉饲料的摄入没有使亲代和子代雄鼠血清激素水平发生显着变化。尽管使亲代雌鼠血清中LH、催乳素和孕酮含量显着降低(P<0.05),这种现象并未延续到子代雌鼠,子代雌鼠血清中LH和孕酮与基础饲料组水平接近,仅催乳素水平显着高于基础饲料组(P<0.05),不能据此推断牛初乳粉的摄入影响了雌鼠内分泌。对两代雌雄鼠生殖器官内激素受体定植和表达分析表明,牛初乳粉饲料组的两代雌鼠子宫内ERα和ERβ的定植表现正常,其表达量也与基础饲料组和牛乳饲料组无统计差异(P>0.05);牛初乳粉饲料的摄入也使ERα和ERβ在两代雄鼠睾丸内的定植表现正常,其表达也与基础饲料组和牛乳饲料组接近,无统计差异(P>0.05)。两代雄鼠生殖器官内雄激素定植分析表明,雄激素受体在睾丸内的定植与基础饲料组和牛乳组接近,无明显差异;在附睾内的定植与基础饲料组和牛乳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牛初乳粉没有影响两代鼠的生殖发育和生殖能力。

付红娜[6]2016年在《乳制品中环境雌激素的新型样品预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牛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爆出,牛奶及奶制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雌激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干扰生物体正常的内分泌,危害生物体健康。环境雌激素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累积,这也就意味着牛奶及奶制品中可能存在环境雌激素超标的问题。因此,检测乳制品中的环境雌激素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建立了两种新型样品预处理方法,用于乳制品中环境雌激素的检测。本文共分为3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简要介绍了环境雌激素的危害、环境雌激素检测中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第2章:采用盐析辅助液液萃取-低温冷冻纯化技术(SALLE-LTP)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HPLC-MS/MS)测定了牛奶和婴儿奶粉中的双酚A、辛基酚、壬基酚、己烯雌酚和17β-雌二醇。首先利用盐析辅助液液萃取使乙腈相与水相分离,将目标物萃取至乙腈相;再利用低温冷冻纯化技术除去样品萃取液中的脂肪及乙腈相中的水;最后利用中性氧化铝除去样品基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考察了盐的种类及用量、样品溶液与萃取剂的体积比、冷冻时间和冷冻温度、吸附剂用量等条件对待测物萃取效率的影响,并对方法做了系统评价。5种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3.50-119.23%,相对标准偏差为1.97-8.15%,相关系数(R2)大于0.9950,检出限(S/N=3)为0.03-0.23 ng/mL。日内精密度为4.53-8.97%,日间精密度为2.68-6.01%。所建立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七种市售牛奶和两种婴儿奶粉的检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有机溶剂用量少等优点。第3章:采用磁性固相微萃取(MSPME)技术结合HPLC/UV测定乳制品中的苯甲酸雌二醇(EB)。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Fe3O4-COOH磁性纳米粒子,经表征后,作为吸附剂吸附乳制品中的苯甲酸雌二醇。实验采用的Fe3O4-COOH磁性纳米粒子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省时,对乳制品的预处理时间总计不超过20 min。实验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吸附和解吸附时间、解吸剂种类和体积、溶液p H等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所建立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纯牛奶、酸牛奶和乳饮料中苯甲酸雌二醇的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80.36-103.24%,相对标准偏差为0.90-8.31%,LOD为1.6 ng/mL,LOQ为5.4 ng/mL,线性范围为0.008-0.4μg/mL,相关系数(R2)为0.9998。据我们所知,本文所建立的方法是首次用于乳制品中苯甲酸雌二醇的测定,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消耗低等优点。

杨梅[7]2015年在《乙草胺对斑马鱼的发育和生殖内分泌干扰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是我国使用最多的叁大除草剂之一,它通过抑制杂草体内蛋白质合成而起到除草作用。由于其具有中等到较高的水溶性,相对较低的土壤吸附性,因而施用到农田后容易通过渗透转移到浅层地下水或者随雨水径流进入地表水,在环境中多次被检出。EPA已将乙草胺列为B-2类致癌物。因此,乙草胺的毒理学研究对生态风险评估具有有者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为受试对象,从甲状腺轴、性腺轴及抗氧化酶系等角度,研究乙草胺对斑马鱼内分泌系统的干扰效应,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QuEChERS和HLB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乙草胺和16种类固醇激素UHPLC-MS/MS检测方法。通过实验优化了仪器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方法,如SPE柱,淋洗剂、pH等。17种化合物在鱼肉组织和水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3.0~118.8%和70.3~117.1%,LOD分别为0.03~9.04 ng/g和0.01~0.98 ng/mL。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准确度及精密度,为本文进一步探索乙草胺对斑马鱼类固醇激素的干扰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乙草胺对斑马鱼成鱼急性毒性、胚胎急性毒性和致畸效应以及生物富集实验表明:乙草胺对斑马鱼成鱼96-hLC50为2.90mg/L,属于中等毒性,在性腺中有检出,但无富集;胚胎120-h LCso为5.09 mg/L,较成鱼不敏感。乙草胺对斑马鱼胚胎6-120dph的曝露使胚胎存活率、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增加,引起包括身体弯曲和心包水肿等致畸现象。研究了窗口期曝露乙草胺对斑马鱼的甲状腺系统内分泌干扰效应。乙草胺(0、1、3、10、30、100和300μg/L)对斑马鱼仔鱼7-21 dpf窗口曝露,高浓度组(30、100和300μg/L)致使T3水平显着下降,T4水平显着上升,体重增加。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中tsh,tra,tpo,slc5a上调和dio1,ugt1ab,ttr下调,基因变化与阳性对照T3曝露相似,表明乙草胺浓度的升高对斑马鱼甲状腺系统产生了显着的类似于T3的生长促进效应,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乙草胺与T3竞争性结合使受体TRa上调干扰体内T4/T3激素平衡,导致斑马鱼生长过速,进而对下丘脑和垂体反馈调节增加,同时过度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加速了T4/T3的合成,并对甲状腺器官功能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了短期曝露乙草胺对斑马鱼性腺系统的影响。乙草胺(0、0.03和0.3 mg/L)染毒14天后,雌鱼的性腺、肝腺指数与对照组不存在显着差异;卵巢中有乙草胺检出,且随之曝露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类固醇激素T、E2、ASD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显着下降,而17-OHP含量显着升高。在基因转录水平上,乙草胺曝露使era、cyp17a1、vtg Ⅰ和vtgⅡ显着上调,ar、apgr、cypl9a、cypl9b、17bhsdl和17bhsd3显着下调。这些激素和基因变化与阳性对照E2曝露的结果相似。研究表明,乙草胺可能通过抑制17p-羟类固醇脱氢酶和芳香化酶CYP19活性,使雄烯二酮(ASD)转化为睾酮(T)和雌二醇(E2)的过程受到抑制,降低了体内尤其是性腺中性激素T和E2的水平,同时通过竞争性抑制雄激素受体与T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抗雄激素效应或类雌激素效应。研究了短期曝露乙草胺对斑马鱼抗氧化酶系和能量代谢酶的影响。结果显示乙草胺(0、0.03和0.3 mg/L)14天曝露使斑马鱼雌鱼肝脏中的SOD、CAT、POD、GST活性和GSH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而上升;ATP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随胁迫程度增加均表现为抑制。表明外源污染物乙草胺对斑马鱼的氧化酶系和代谢酶具有氧化胁迫作用,其可能的作用形式:在肝脏中因代谢乙草胺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基,低浓度时促使氧化酶系包括SOD、CAT、POD和GST活性受到诱导,逐渐达到最高水平;同时,大量消耗能量(ATP)、进而抑制ATP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力。随曝露时间和药剂处理浓度的增加,大量的自由基无法被处在已饱和状态的氧化酶系所催化,使得自由基开始攻击如氨基酸、酶等,致使酶活性降低。另一方面,大量的自由基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增强,使MDA不断累积,导致斑马鱼细胞膜脂质体、蛋白质和DNA的发生氧化损伤和内分泌平衡进一步紊乱。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抗氧化酶系等多角度较为系统的评价了乙草胺对斑马鱼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并初步探讨了其干扰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中的乙草胺可能通过干扰甲状腺素平衡、类固醇激素的关键酶以及受体同时对鱼体的发育与生殖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危害,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故对该农药的使用需要严格管理。

杨兴东[8]2015年在《己烯雌酚残留免疫学快速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属于非甾体雌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动物瘦肉率等作用,曾经被当作促生长剂普遍应用于畜禽生产中,因其对人类有很强的致畸、致癌等毒副作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明确规定禁止在畜牧养殖中使用DES。为了降低动物生产成本,不规范使用己烯雌酚的现象仍然存在。传统的理化检测技术虽然能够监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DES残留,但其存在用时长、、程序繁琐费用高等不足,因此急需建立一种迅速、简便、灵敏、准确、成本低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应用已制备的免疫原DES-BSA和己烯雌酚单克隆抗体(DES McAb)制备了间接竞争ELISA(ci-ELISA)试剂盒(DES-Kit)和免疫胶体金标记快速检测试纸条(DES-Strip),并用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质联用法(GC-MS)对DES-Kit和DES-Strip的性能进行验证。1.在分析DES分子结构和免疫原性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在DES苯环的羟基(-OH)位点上引入活性基团羧基(-COOH),合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己烯雌酚-单-羧基丙基-醚(DES-MCPE),利用活性酯法使DES-MCP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发生偶联,合成免疫原DES-BSA, DES-MCPE与鸡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包被抗原DES-OVA。利用紫外扫描(UV)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初步鉴定,实验结果显示,DES-BSA紫外扫描图的最大吸收峰发生偏移,DES-BSA的泳动率小于BSA,判定DES-BSA偶联成功,并测得DES与BSA分子结合比为12.8:1。用免疫原DES-BSA免疫3只BALB/c小鼠,5次免疫后获得了抗DES多克隆抗体(DES pAb),用间接ELISA检测DES pAb的效价均大于1:1.0×104,用cz-ELISA检测DESpA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其中测定结果最好的2号小鼠的IC50为18.221 μg/L,与己烷雌酚(HEX)和双烯雌酚的(DIEN)交叉反应率(CR%)分别为8.09%、3.63%与其他竞争物没有交叉反应(CR)。获得了灵敏、特异、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2.利用ELISA筛选细胞融合鼠,应用融合剂聚乙二醇(PEG4000)使SP2/0瘤细胞与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发生融合,生成的杂交瘤细胞进一步筛选、克隆和扩大培养后,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生产己烯雌酚单克隆抗体(DES McAb),选取4株敏感性和选择性均好的抗DES杂家瘤细胞:1B8 DES McAb、2 C4DES McAb、4 Al DES McAb、4 C7 DES McAb,其细胞上清效价分别为:1:2.56×102、1:4.0×102、1:1.2×102、1:8.0 × 102,腹水效价分别为:1:2.0×105、1:2.56×105、1:128×105、1:5.12×105,亲和常数(Ka)分别为:3.38×109、9.27×109、2.30×109、1.87×1010 L/moL,单抗亚型分别为:]gG2a/κ、IgGl/κ、IgG2a/κ、IgG2a/K。ci-ELISA测定亲和力最高的4C7株的IC50为0.49μg/L,与HEX和DIEN的CR%分别为7.66%、3.83%,与其他竞争物没有CR。3.以DES McAb为基础,优化了ci-ELISA最佳实验条件。DES-OVA的包被浓度为0.5μg/mL, DES McAb的工作浓度为1:6.4×104;酶标二抗(GaMIgG-HRP)的稀释浓度为1:1×103;最佳包被条件为37℃,包被原DES-OVA孵育120min,37℃,5%的猪血清封闭60min;室温条件下,显色时间为TMB显色液作用10min。绘制出的ci-ELISA DES-Kit的标准曲线显示为典型的S型,与4参数logit曲线拟合相符,IC50为0.49ng/mL,检测限为0.5 ng/mL;阴性的鲫鱼肉、猪肉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3%和81.63%,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9.28%、8.70%,平均批内CV分别为9.7%、9.3%,平均批间CV分别为7.6%、7.0%,平均批内CV和平均批间CV均小于10%;与HEX和DIEN的CR%分别为6.53%、3.42%,与其他竞争物没有CR;在4℃、避光条件下,DES-Kit可存放6个月。4.建立了胶体金的制备条件:以柠檬酸叁钠(Na3C6H5O7·2H2O)作为还原剂,1.0%的氯金酸与1.0%的Na3c6H5O7·2H2O最佳的作用剂量比为1mL:1.7 mL,金颗粒直径为25 nm;胶体金标记DES McAb的最佳标记浓度为7.2 μg/ml。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原理和获得的DES McAb制备DES-Strip, DES-Strip的标准曲线显示为典型的S型,机读检测限为0.25 μg/L,目测检测限为2.0μg/L,10min内即可完成测定,与其类似物没有CR,在4℃干燥条件下DES-Strip的保存期为9个月。5. HPLC的确证检测显示,DES-Kit与HPLC的差异为2.7%~4.3%,DES-Strip与HPLC的差异为1.5%-4.9%;GC-MS的确证检测显示,DES-Kit与GC-MS的差异为1.4%~4.1%,DES-Strip与GC-MS的差异为1.0%-4.6%,实验结果表明,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测定结果基本相同。

张娟[9]2011年在《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类雌激素样作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 BBP)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之一,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BBP作为增塑剂、软化剂、载体及添加剂,广泛用于塑料、汽车、润滑剂、化妆品、服装、农药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BBP并未与这些PVC共价牢固结合,随着塑料的大量使用、废弃,而使该化合物逐渐释放入环境中,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人类BBP暴露的最重要途径就是食品,主要来源是PVC食品包装材料。近年来,BBP的毒性逐渐受到关注。据估计,成年人的BBP暴露量为平均8μg/kg/d,最高可达20μg/kg/d,而婴儿和儿童的暴露大约是成人的3倍。另有研究发现,Puerto Rico大学的Ivelisse Colon应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测定了波多黎各岛41名性早熟女童与35名发育正常女童的血液样品,发现性早熟女童血液中BBP、DMP、DEP、DBP、DEH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前提下,推测PAEs可能与当地女童早熟有关。众多学者研究认为,BBP作为一类雌激素类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与相应的激素受体结合,干扰体内正常水平激素的维持,从而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如人体长期、慢性接触BBP,可导致内分泌紊乱、生殖机能失常等。BBP还可通过胎盘和授乳产生跨代影响。本室以往研究发现,母鼠妊娠期和哺乳期接触BBP,F1代大鼠脑组织CREST、BDNF、spinophilin mRNA表达均降低,且对雄性仔鼠学习记忆能力造成损害。综上所述,BBP的毒性作用不容忽视。以往对于BBP的污染以及危害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对其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为模型,研究BBP对SH-SY5Y细胞类雌激素样作用的影响,将为进一步了解BBP的神经毒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BBP对SH-SY5Y细胞毒性作用一、BBP对SH-SY5Y细胞活性的影响目的:探讨BBP对SH-SY5Y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1)确定染毒时间为24 h,E2染毒剂量为0.1μ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剂量为1μmol/L;(2)0.01、0.1μmol/L的BBP和0.1μmol/L E2对SH-SY5Y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3.10 %、114.76 %和115.45 %,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300μmol /L BBP组SH-SY5Y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BBP、E2可促进SH-SY5Y细胞增殖作用,而ICI182,780可逆转BBP、E2的细胞增值作用。结论:低剂量与高剂量BBP对SH-SY5Y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BBP的毒性作用可能是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二、BBP对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目的:研究BBP对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BB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PI-Annexin V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1)100、300 ?mol/L BBP组SH-SY5Y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01、0.1 ?mol/L BBP和0.1 ?mol/L E2可显着降低SH-SY5Y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ICI182,780预处理可逆转0.1μmol/L BBP和E2促进SH-SY5Y细胞凋亡率的升高作用。结论:低剂量BBP促进SH-SY5Y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率降低;高剂量BBP抑制SH-SY5Y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 ICI182,780可以诱导BBP和E2引起的细胞凋亡。第二部分BBP对SH-SY5Y细胞分泌雌激素的影响目的:探讨BBP对SH-SY5Y细胞分泌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BBP对SH-SY5Y细胞培养上清中雌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1)0.01、0.1、10μmol/LBBP组SH-SY5Y细胞分泌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其他剂量BBP组SH-SY5Y细胞雌激素水平未见变化;(3)ICI182,780预处理可逆转0.1μmol/LBBP的雌激素水平升高作用。结论:低剂量组BBP可诱导SH-SY5Y细胞雌激素的分泌,并可能与ER有关。第叁部分BBP对SH-SY5Y细胞芳香化酶的影响目的:探讨BBP对SH-SY5Y细胞芳香化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ELISA法检测BBP对SH-SY5Y细胞芳香化酶活性的影响;免疫荧光化学法、流式细胞术间接标记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芳香化酶的表达。结果:(1)0.01、0.1μmol/L BBP组SH-SY5Y细胞芳香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182,780预处理可抑制0.1μmol/L BBP诱导SH-SY5Y细胞芳香化酶活性的升高作用;(2)免疫荧光化学法得到芳香化酶主要表达在SH-SY5Y的细胞浆中;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0.1、1μmol/L BBP组SH-SY5Y细胞芳香化酶的表达升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0.01、0.1、30μmol/L的BBP组SH-SY5Y细胞芳香化酶蛋白显着升高;0.01、0.1、30μmol/L BBP组SH-SY5Y细胞芳香化酶mRNA表达增加;(3)ICI182,780预处理可逆转0.1μmol/L BBP对SH-SY5Y细胞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结论:低剂量的BBP上调SH-SY5Y细胞芳香化酶的活性和表达,ICI182,780预处理可逆转芳香化酶活性和表达的变化,提示BBP对SH-SY5Y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是ER介导的。第四部分BBP对SH-SY5Y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BBP对SH-SY5Y细胞ER表达的影响。方法:Real time-PCR法测定SH-SY5Y细胞中ERα及ER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0.01μmol/L BBP组SH-SY5Y细胞ERβmRNA表达降低,与E2作用效应一致;(2)0.1、1、10μmol/L组SH-SY5Y细胞ERβmRNA表达未见变化;(3)30、100、300μmol/L BBP组ERβ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未检测出ERα的基因表达。结论:不同剂量BBP对SH-SY5Y细胞ERβmRNA表达的影响不同,提示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第五部分BBP对SH-SY5Y细胞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BBP对SH-SY5Y细胞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SH-SY5Y细胞中CREB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1)0.01、0.1、30、100μmol/L的BBP上调SH-SY5Y细胞CREB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I182,780可逆转0.1μmol/L BBP促进CREB表达的升高作用。结论:BBP对SH-SY5Y细胞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芳香化酶的影响一致,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张励倩[10]2013年在《邻苯二甲酸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旧的]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289名女性(115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74名对照)的基本信息、女性健康史、对PAEs增塑剂的了解程度和日常生活暴露情况;②测定310名女性(134名病例和176名对照)血清中PAEs水平并分析其与患病、性激素水平、PAE日常暴露情况等因素间的相关性;③测定291名女性(133名病例和158名对照)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水平并分析其与患病、性激素水平、暴露情况等因素间的相关性;④测定130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理组织中PAEs水平并分析其与性激素水平、暴露情况等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女性健康史、对PAEs增塑剂的了解程度和日常生活暴露情况;②结合液液萃取、SPE小柱固相萃取、中性氧化铝层析净化等前处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检测血、尿及病理组织中PAEs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③采用SPSS13.0对女性人群体内PAEs水平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BMI指数、吸烟、饮酒、压力、作息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病例组的文化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未生育、有流产史、有避孕药服用史、有妇科疾病家族史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的PAEs日常暴露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对照组和病例组人群都对PAEs相关知识非常缺乏了解,病例组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稍优于对照组;②病例组血清中DBP检出率98.5%高于对照组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中DBP、DEH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304mg/L vs0.171mg/L,0.200mg/L vs0.163mg/L,P均<0.01),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纳入其它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后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0.327mg/L vs0.167mg/L,0.192mg/L vs0.165mg/L, P均<0.05);血清DEP、DBP与DEHP含量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血清中PAEs含量与性激素水平间均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0.05);大专及以上人群血清DEP水平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66mg/L vs0.051mg/L, P<0.05);血清DEP、DBP和DEHP水平与年龄、BMI及日常PAEs暴露因素间未发现有显着相关性(P>0.05);③病例组肌酐校正后尿中MMP、MEHP、MCMHP、∑DEHP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0μg/gCr vs38.66μg/gCr,98.79μg/gCr vs9.02μg/gCr,27.86μg/gCr vs14.89μg/gCr,223.39μg/gCr vs95.48μg/gCr,P均<0.05),而MiBP. MnBP、MEOHP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96μg/gCr vs42.50μg/gCr,24.74μg/gCr vs38.86μg/gCr,2.63μg/gCr vs4.63μg/gCr,P均<0.05);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纳入其它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后,病例组肌酐校正后尿中MMP、 MEHP、MCMHP、Σ DEHP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52.40μg/gCr vs38.51μg/gCr,110.72μg/gCr vs8.41μg/gCr,32.01μg/gCr vs13.59μg/gCr,250.64μg/gCrvs87.97μg/gCr,P均<0.05),而MiBP、MnBP、MEOHP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消失(30.42μg/gCr vs36.86μg/gCr,30.2Oμg/gCr vs32.98μg/gCr,3.48μg/gCr vs3.82μg/gCr,P均>0.05);尿中PAEs各代谢物水平间多数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尿中PAEs各代谢物水平与血清PAEs水平多数未显示出显着的正相关;尿中PAEs各代谢产物与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纳入其它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尿中MEP、MnBP、MiBP、MEHP、MEOHP、MEHHP、MECPP、ΣDEHP水平高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25μg/gCr vs17.36μg/gCr,54.65μg/gCr vs26.98μg/gCr,55.65μg/gCr vs24.19μg/gCr,32.49μg/gCr vs22.00μg/gCr,8.17μg/gCr vs2.49μg/gCr,22.60μg/gCr vs11.61μg/gCr,30.39μg/gCr vs15.83μg/gCr,201.95μg/gCr vs113.41μg/gCr,P均<0.05);作息不规律人群的尿中MEHHP水平高于作息规律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30μg/gCr vs13.41μg/gCr, P<0.05);有妇科疾病家族史人群尿中MEOHP水平高于无妇科疾病家族史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1μg/gCr vs3.14μg/gCr, P<0.05);有使用指甲油习惯人群尿中MEHHP水平高于很少或从不使用指甲油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94μg/gCr vs12.52μg/gCr, P<0.05);其余暴露因素均未显示与尿PAEs各代谢产物水平有显着相关性(P>0.05);④1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理组织中均未检出DEP, DBP和DEHP检出率分别为90.0%和99.2%,中位数分别为0.72gg/g和2.57gg/g;病理组织中DBP含量与病理组织中DEHP含量呈正相关(r=0.210,P=0.017);病理组织中DBP含量与血清中DBP含量呈负相关(r=-0.275,P=0.002);病理组织中PAEs含量与尿样中PAEs代谢产物水平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均>0.05);病理组织中的DBP含量与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水平间呈显着正相关(r=0.216, P=0.029; r=0.210, p=0.034);病理组织中DBP、DEHP含量与年龄、BMI、PAEs日常暴露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显示仅个别存在弱相关,多数未见显着相关性。[结论]①病例组的文化程度较对照组高;病例组中未生育、有流产史、有避孕药服用史、有妇科疾病家族史的比例较对照组高;无论是对照组还是病例组人群都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相关知识非常缺乏了解;②病例组血清中DBP、DEH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③病例组肌酐校正后尿样中MMP、MEHP、MCMHP、ΣDEH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④病理组织中DBP和DEHP检出率较高;⑤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暴露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D]. 李湘鸣. 扬州大学. 2003

[2]. 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和睾丸的影响[J]. 李湘鸣, Davaasambuu, Ganmaa, 秦立强, 刘秀梵, Akio, Sato. 中华男科学. 2003

[3]. 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J]. 李湘鸣, 秦立强, 王培玉, 刘秀梵. 卫生毒理学杂志. 2003

[4]. 市售牛奶对ICR小鼠生殖系统影响[D]. 高强. 河北医科大学. 2009

[5]. 牛初乳中激素水平对大鼠生殖发育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D]. 徐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6]. 乳制品中环境雌激素的新型样品预处理方法研究[D]. 付红娜. 河北大学. 2016

[7]. 乙草胺对斑马鱼的发育和生殖内分泌干扰机制研究[D]. 杨梅. 浙江大学. 2015

[8]. 己烯雌酚残留免疫学快速检测研究[D]. 杨兴东. 四川农业大学. 2015

[9].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类雌激素样作用的影响[D]. 张娟.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0]. 邻苯二甲酸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D]. 张励倩. 复旦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牛奶中雌激素类化合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