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病基因论文-石菡,李艳芳,袁媛,贾志华,纪风兵

抗病毒病基因论文-石菡,李艳芳,袁媛,贾志华,纪风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毒病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汉族,HLA-DP基因,基因多态性

抗病毒病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石菡,李艳芳,袁媛,贾志华,纪风兵[1](2019)在《HLA-DP基因多态性与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HLA-DP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HCV汉族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8周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 IFNα)+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并于停药后接受为期24周的随访。记录其年龄、体质量、HCV-RNA基线水平等一般资料,并采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HLA-DP基因rs3077、rs2395309位点的分型。根据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组(SVR)和未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SVR),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HCV-RNA基线水平以及基因多态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rs3077位点CC、CT、TT型频率分别为40.6%、35.8%、23.6%,rs2395309位点GG、GA、AA型频率分别为50.0%、39.6%、10.4%,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SVR组患者80例,N-SVR组患者26例;SVR组患者的年龄、rs3077位点CT、TT型以及rs2395309位点GA、AA型比例均显着低于N-SVR组,rs3077位点CC型以及rs2395309位点GG型比例均显着高于N-SVR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HCV-RNA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HCV-RNA基线水平,rs3077位点CC型、rs2395309位点GG型与其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不显着相关(P>0.05),而年龄、rs3077位点CT和TT型、rs2395309位点GA和AA型与其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显着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1.135、1.766、1.283、1.218、1.103,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017,1.267)、(1.007,3.100)、(1.038,1.585)、(1.011,1.467)、(1.038,1.172),P<0.05]。结论:年龄以及HLA-DP基因rs3077、rs2395309位点多态性与HCV汉族患者PEG IFNα+RBV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相关,其中低龄患者可能获得较高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率,而T、A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则可能获得更低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2期)

张迎明,申爽,田飞,孙园园[2](2019)在《IFNL4和IL-28B基因多态性检测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检测血干扰素λ4(IFNL4)和白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应答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CHB患者140例,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2个月。应用市售试剂盒检测外周血IFNL4和IL-28B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治疗结束时,在140例CHB患者中,108例(77.1%)获得应答,32例(22.9%)无应答;应答组IL-28Brsrs8099917位点基因TT型占比为88.9%,显着高于无应答组的68.8%(P<0.05);应答组血清AL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35.4±3.2) U/L、(38.6±2.1) U/L和(3.8±2.1) lg copies/ml,均显着低于无应答组的(61.5±4.8) U/L、(73.5±3.0) U/L和(5.2±3.1)lg copies/ml (P<0.05);125例IFNL4 TT/TT型患者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47.1±2.5) U/L、(49.1±1.6) U/L和(4.5±1.2) lg copies/ml,与15例TT/△G型患者的(48.0±2.1) U/L、(59.4±1.5) U/L和(4.7±1.3)lg copies/ml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118例IL-28B TT型患者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36.4±2.1) U/L、(38.9±2.7) U/L和(4.0±1.7) lg copies/ml,显着低于22例TG型患者[分别为(59.0±1.4) U/L、(72.1±1.1) U/L和(6.0±2.1) lg copies/ml(P<0.05)。结论 CHB患者IFNL4rs368234815位点基因以TT/TT型和IL-28Brs8099917位点基因以TT型居多,检测IFNL4基因多态性可能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无明显指导意义,而检测IL-28B基因多态性可能对抗病毒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缪礼锋,沈月兰,苏斌,程晓莉,吴建军[3](2019)在《安徽省485例抗病毒治疗失败艾滋病患者耐药基因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体内病毒的耐药突变位点,为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2014年收集的487例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在治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巢式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HIV-1聚合酶(pol)基因区,经DNA测序后与国际耐药数据库比对,确定HIV-1基因亚型,分析耐药突变位点。结果成功获得pol区序列485条,以B亚型为主,有313例(64.5%),其次是CRF01_AE亚型116例(23.9%);突变率排在前叁位的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基因突变分别是A71T(30.4%)、A71V(24.1%)、L10I(10.7%);突变率排在前叁位的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相关基因分别是M184V(31.1%)、T215Y(5.2%)和M41L(4.4%);突变率排在前叁位的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相关基因分别是K103N(14.8%)、Y181C(8.9%)和G190A(6.1%)。结论安徽省治疗人群仍以B亚型为主;发生了针对PIs、NRTIs和NNRTIs的不同耐药突变株,了解耐药位点特征对预防和控制耐药株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李健健,潘小满,张米,刘家法,杨翠先[4](2019)在《云南省2014-2016年抗病毒失败HIV/AIDS基因型耐药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云南省16个州市2014-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变异、耐药程度及突变位点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患者耐药相关流行病学信息。通过In-house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患者HIV-1 pol基因序列,测序后进行比对分析,阐明叁类抗病毒药物耐药情况。结果 2014-2016年全省发生耐药突变1 368(58.8%)例。粗略估计HIV-1总体耐药率为1.6%(1 368/84 146)。16个地市均有耐药毒株出现,总体耐药率以昭通市最高为4.5%,治疗失败人群耐药率最高为德宏,达到72.9%(100/145)。核苷类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非核苷类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NRTIs)以及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 PIs)的耐药率分别为51.1%(699/1 368)、91.2%(1 248/1 368)和9.6%(132/1 368);叁类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突变位点依次为NRTIs-M184V(71.1%)、NNRTIs-K103N(43.7%)和PIs-K20I(24.2%)。结论目前云南省的HIV-1耐药呈现低流行水平,耐药率在各地市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叁类药物中以NNRTIs和NRTIs耐药为主,全省总体耐药情况与2008-2012年结果比较变化明显。我们应加强抗病毒治疗的管理和基因型耐药的检测,以降低耐药发生率,控制耐药毒株发生和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杨馥宁,贺小宁,吴晶[5](2019)在《基于Markov模型对新型抗病毒药物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国初治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新型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相关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药物经济学证据。方法根据慢性丙型肝炎疾病自然史构建Markov模型,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分别模拟非肝硬化和代偿性肝硬化丙肝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和所花费的直接医疗成本,并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模型循环周期为1年,模拟时限设定为终身(100岁),健康产出和成本均按5%进行贴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在主分析中,对于所有初治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而言,与不接受治疗方案和传统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PR)方案相比较,6个DAAs方案均增加了QALYs而节省了成本,为绝对优势方案;在所有的DAAs方案中,奥比帕利+达塞布韦±利巴韦林方案最具成本-效果优势。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主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论在所有治疗方案中,奥比帕利+达塞布韦±利巴韦林方案治疗中国初治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最具成本-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谭文敏,赖庭文,韩锋[6](2019)在《IL-28B基因多态性对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CHC患者16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AA治疗,并于治疗前检测IL-28B基因多态性。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后入院复查,根据其有无病毒学应答,分为有应答组、无应答组。比较两组IL-28B基因多态性,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L-28B基因多态性是否为CHC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69例CHC患者中,有135例(79.88%)存在病毒学应答,34例(20.12%)无应答。有应答组无脂肪肝、Child肝功能A级、rs8099917 TT、rs12979860CC占比分别为94.81%、40.00%、89.63%、88.15%,显着高于无应答组的73.53%、26.47%、44.12%、47.06%(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脂肪肝、Child肝功能C级、rs8099917TG、rs12979860CT是患者抗病毒治疗无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C患者DAA治疗疗效与IL-28B的rs8099917TG、rs12979860CT位点基因表达存在关联,临床可将二者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此外,DAA疗效还会受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7期)

张贝,郝文文,耿立英,彭永东,张传生[7](2019)在《IFITM和IFIT家族基因的抗病毒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扰素诱导的跨膜(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IFITM)蛋白家族和干扰素诱导(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IFIT)蛋白家族作为受干扰素所诱导的,执行抗病功能的家族,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IFIT5是家禽体内存在唯一的IFIT家族成员。IFITM通过抑制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抑制病毒的入侵;而IFIT则是抑制病毒的转录与复制,阻断病毒繁殖,从而抑制病毒的感染。两者在生物体内协同发挥抗病毒功能,清除病毒,保护宿主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数万年的进化中,病毒也进化出相应的机制来逃避免疫蛋白的抑制。文章就IFITM和IFIT基因家族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14期)

HU,Z,DONG,Z,DONG,F,白艳敏[8](2019)在《家蚕PP2A基因对BmNPV抗病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PP2A)是2型蛋白磷酸酶之一,该酶是许多细胞内生理过程和病原菌感染所必需的。然而,PP2A在家蚕体内的功能尚不清楚。在本文中,西南大学的HU等人克隆并鉴定了Bm PP2A,是一种来自家蚕的PP2A基因,其具有两个HEAT结构域并且与来自其他生物的PP2A具有高度相似性。结果表明,Bm PP2A定位于家蚕细胞质中,在家蚕表皮和中肠中均有高表达,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可诱导Bm PP2A表达下调。除此之外,通过过表达上调Bm PP2A可显着抑制BmNPV的增殖。相反,通过RNA干扰和PP2A抑制剂治疗下调Bm PP2A,可增加BmNPV的复制。这是PP2A在家蚕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首次报道,为深入了解Bm PP2A的功能和潜在的抗BmNPV机制以及为可能的家蚕抗性品系育种目标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广西蚕业》期刊2019年02期)

肖湘君,肖义军[9](2019)在《植物抗病毒机制与转基因番木瓜》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除了依靠表面的角质层、蜡质层及细胞壁对病毒产生物理屏障外,也能以RNA介导的病毒基因沉默机制或R基因介导的防御反应等方式进行自我保护。我国第一个批准种植的、对番木瓜环斑病毒具有良好抗性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番木瓜"华农一号",就是利用转录后基因沉默的现象,将番木瓜最主要的病害——环斑病毒的复制酶基因转入番木瓜基因组中培育成的。(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姗姗[10](2019)在《利用GmNH23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植物对其广谱抗病毒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中克隆得到的抗病(resistance,R)基因大多数编码NBS-LRR类蛋白。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从大豆中克隆得到了一个NBS-LRR家族抗病毒蛋白编码基因GmNH23,对TMV(tobacco mosaic virus,烟草花叶病毒)和 SMV(soybean mosaic virus,大豆花叶病毒)具有抗性。前期研究中我们只做了GmNH23基因的瞬时表达及抗性研究,而未进行稳定表达及其功能验证。为了验证GmNH23稳定表达后的抗性,并验证其是否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本论文以马铃薯敏感品种夏波蒂为材料,得到了过表达GmNH23转基因马铃薯,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效的马铃薯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转化体系如下:马铃薯叶片预培养、共培养培养基为MS+1.6%葡萄糖+5 mg/L NAA+0.1 mg/L 6-BA;愈伤组织芽诱导培养基为MS+1.6%葡萄糖+0.02 mg/L NAA+0.02 mg/L GA_3+2.0 mg/L ZTR;农杆菌菌液侵染浓度OD_(600)=0.7,侵染时间为15 min,共培养2 d;特美汀和头孢曲松钠作为脱菌剂,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500 mg/L;由于遗传转化所用的两种重组载体骨架上分别具有潮霉素(Hyg)和卡那霉素(Kan)标记基因,故采用两者进行抗性筛选,在芽诱导及生根阶段的浓度分别为4 mg/L和50 mg/L。经愈伤组织再分化与抗生素筛选后获得多株马铃薯转化幼苗,经基因组PCR技术鉴定到了21个阳性植株,经RT-PCR进一步检测发现16株转基因株系成功表达了GmNH23基因,Western blot实验也证明了GmNH23蛋白的表达。PVY(potato virus Y,马铃薯Y病毒)是一种马铃薯的严重病害,且与SMV同属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利用PVY对GmNH23过表达马铃薯幼苗进行侵染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的症状明显减轻;同时对前期实验室获得的过表达本氏烟草幼苗进行PVX、PVY侵染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的症状明显减轻,在野生型本氏烟草中瞬时表达GmNH23后侵染两种病毒,也均出现超敏反应,说明GmNH23对PVX、PVY均具有抗性。本研究同时获得了GmNH23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烟草,对其T3代经基因组PCR检测发现阳性检出率为100%,经RT-PCR进一步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0%。利用TMV-GFP对GmNH23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烟草进行侵染,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烟草的病毒扩散率降低了约5倍,说明GmNH23在烟草中的稳定表达也表现对TMV的抗性。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结果表明从大豆中克隆得到的GmNH23基因不仅对SMV具有抗性,同时还对PVX、PVY和TMV具有抗性,说明其具有广谱抗病毒特征。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利用GmNH23改良作物对病毒的抗性打下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5)

抗病毒病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检测血干扰素λ4(IFNL4)和白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应答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CHB患者140例,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2个月。应用市售试剂盒检测外周血IFNL4和IL-28B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治疗结束时,在140例CHB患者中,108例(77.1%)获得应答,32例(22.9%)无应答;应答组IL-28Brsrs8099917位点基因TT型占比为88.9%,显着高于无应答组的68.8%(P<0.05);应答组血清AL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35.4±3.2) U/L、(38.6±2.1) U/L和(3.8±2.1) lg copies/ml,均显着低于无应答组的(61.5±4.8) U/L、(73.5±3.0) U/L和(5.2±3.1)lg copies/ml (P<0.05);125例IFNL4 TT/TT型患者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47.1±2.5) U/L、(49.1±1.6) U/L和(4.5±1.2) lg copies/ml,与15例TT/△G型患者的(48.0±2.1) U/L、(59.4±1.5) U/L和(4.7±1.3)lg copies/ml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118例IL-28B TT型患者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36.4±2.1) U/L、(38.9±2.7) U/L和(4.0±1.7) lg copies/ml,显着低于22例TG型患者[分别为(59.0±1.4) U/L、(72.1±1.1) U/L和(6.0±2.1) lg copies/ml(P<0.05)。结论 CHB患者IFNL4rs368234815位点基因以TT/TT型和IL-28Brs8099917位点基因以TT型居多,检测IFNL4基因多态性可能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无明显指导意义,而检测IL-28B基因多态性可能对抗病毒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毒病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石菡,李艳芳,袁媛,贾志华,纪风兵.HLA-DP基因多态性与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9

[2].张迎明,申爽,田飞,孙园园.IFNL4和IL-28B基因多态性检测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3].缪礼锋,沈月兰,苏斌,程晓莉,吴建军.安徽省485例抗病毒治疗失败艾滋病患者耐药基因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4].李健健,潘小满,张米,刘家法,杨翠先.云南省2014-2016年抗病毒失败HIV/AIDS基因型耐药情况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5].杨馥宁,贺小宁,吴晶.基于Markov模型对新型抗病毒药物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19

[6].谭文敏,赖庭文,韩锋.IL-28B基因多态性对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J].肝脏.2019

[7].张贝,郝文文,耿立英,彭永东,张传生.IFITM和IFIT家族基因的抗病毒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9

[8].HU,Z,DONG,Z,DONG,F,白艳敏.家蚕PP2A基因对BmNPV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广西蚕业.2019

[9].肖湘君,肖义军.植物抗病毒机制与转基因番木瓜[J].生物学教学.2019

[10].李姗姗.利用GmNH23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植物对其广谱抗病毒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标签:;  ;  ;  ;  

抗病毒病基因论文-石菡,李艳芳,袁媛,贾志华,纪风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