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活性聚合物论文_闫慧君,徐华北,谢巍,张小善,姜艳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活性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活性,光学,手性,阴离子,自由基,丙烯酰胺。

光学活性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闫慧君,徐华北,谢巍,张小善,姜艳丽[1](2018)在《光学活性甲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两步反应合成新的手性烯类单体N-(S)-(苯甘氨酸乙酯)甲基丙烯酰胺(S-OCB)。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新型手性单体S-OCB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不同条件获得具有不同性质的二嵌锻聚合物,且用IR、GPC和DSC来表征聚合物的具体性质。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和单体SOCB的浓度呈线性关系,通过GPC曲线得出聚合物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分布。以聚合物P2、P3和P5制备了涂敷型高效液相色谱用手性固定相CSP-2、CSP-3和CSP-5,结果表明该类固定相对叁(乙酰丙酮)钴具有显着的手性识别能力。(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宋辞[2](2018)在《悬浮聚合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微球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微球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小尺寸效应,高扩散性与流动性以及形貌多样等特征,近一二十年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重点的关注,并将其应用于众多领域。取代聚乙炔作为一类具有奇特螺旋形主链的聚合物,具备优异的光学活性,再加之螺旋共轭主链与功能化侧基之间会产生协同效应,使得此类聚合物在螺旋记忆性、不对称催化、手性识别、手性控释、对映体选择性诱导结晶等方面具备潜在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将两个热点概念“聚合物微球”和“螺旋结构”相结合,制备新型螺旋聚合物微球对于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手性材料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基于悬浮聚合的手段,制备了由螺旋取代聚乙炔构筑的光学活性聚合物微球,系统考察了不同助溶剂对制备螺旋聚合物微球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微球的手性识别性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首先,将手性取代炔与带有双键的功能性取代炔单体进行共聚得到螺旋大分子单体,然后以环糊精衍生物为交联剂,PVA为稳定剂,将其与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丁酯进行悬浮聚合,得到微米级别的螺旋聚合物微球。通过FT-IR、NMR、电镜、CD以及UV-vis等技术,对微球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随后对其吸油能力进行了考察,发现在测试条件下微球对CHCl3的吸收最高可达68.7 g·g-1,之后还用D/L-薄荷醇等作为手性拆分对象,探究了螺旋聚合物微球的手性识别/控释性能,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分别用 THF、DMF、DMSO、DCM、CHC13 和 CYC 等六种助溶剂,研究了其对悬浮聚合制备螺旋聚合物微球的影响。发现DCM、CHCl3和CYC叁种油溶性助溶剂的加入,可促使形成微米级微球,并且随着助溶剂极性的增加,制得微球粒径变小。而THF、DMF和DMSO叁种水溶性助溶剂可使液体单体聚合成球,成球规律与油溶性单体相同。(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6)

白建伟,张玉男,尹红研[3](2017)在《甲基丙烯酰胺型光学活性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具有光学活性的甲基丙烯酰胺类单体RR-PEBM、RS-PEBM和R-PMBM,利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获得了它们相应的聚合物P(RR-PEBM)s、P(RS-PEBM)s和P(R-PMBM)s。单体的手性基团对聚合物的形成过程和聚合物的光学活性起了显着的作用。聚合溶剂的改变对聚合物P(RR-PEBM)的光学活性随聚合条件的改变具有较大的影响,且聚合物P(RR-PEBM)在聚合过程中主链形成了一定的二级结构。单体RR-PEBM在甲苯中形成的聚合物的Cotton效应明显大于在甲醇中形成的聚合物的Cotton效应,这可能是由于溶剂甲醇与单体的酰胺基在聚合过程中形成氢键,从而破坏了单体内部构型导致的。单体之间的氢键在聚合物螺旋构象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随着温度的变化,聚合物P(RR-PEBM)的螺旋构象较为稳定,但甲醇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陶胜云[4](2017)在《具有光学活性手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手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设计并合成具有不同功能基团的新型手性聚合物一直是高分子领域研究热点。获得手性聚合物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手性单体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制备出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聚合物;另外就是利用非手性单体在手性引发剂或者手性添加剂下引发聚合得到手性聚合物。基于此,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型带有手性侧基的二丙炔芴衍生物并对其进行聚合研究,获得了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高分子;另外还尝试了利用叁种青蒿素衍生物作为手性自由基引发剂引发非手性单体的聚合来制备手性聚合物。具体内容如下:(1)合成了一类新型的侧基含恶唑啉的二丙炔芴单体:(S)-2-(9-二丙炔-芴-2-基)-4-异丙基-4,5-二氢恶唑啉[(S)-1],(R)-2-(9-二丙炔-芴-2-基)-4-异丙基-4,5-二氢恶唑啉[(R)-1],(S)-2-(9-二丙炔-芴-2-基)-4-叔丁基-4,5-二氢恶唑啉[(S)-2],(S)-2-(9-二丙炔-芴-2-基)-4-苄基-4,5-二氢恶唑啉[(S)-3]。(2)以[Rh(nbd)Cl]_2为催化剂,研究不同溶剂下手性单体的聚合反应和聚合物手性性质。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均能顺利进行;产率较低和数均分子量(Mn)较低;13C-NMR显示聚合物主链主要形成了六元环结构;圆二色谱(CD)表明poly-(S)-2和poly-(S)-3的主链可能具有单手性手螺旋构像。(3)采用CuCl-TMEAD催化体系,对(1)单体进行不对称氧化偶联聚合。得到较好的产率和数均分子量。1H NMR显示聚合物具有很高的立构规整性;CD和XRD表明聚合物主链具有手性螺旋特征,而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显示poly-(S)-2-2为右手螺旋结构;变温CD表明,poly-(S)-2-3的螺旋结构在溶液中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特性。poly-(S)-2-2的圆偏振荧光(CPL)表明聚合物的不对称发光因子glum=-1.1×10-3。(4)利用含过氧键的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作为自由基聚合手性引发剂,研究N-取代基衣康酰亚胺(N-RII)和N-乙烯基咔唑的不对称聚合行为。结果表明,叁种引发剂均能成功引发单体得到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聚合物,产率和数均分子量较高;研究表明聚合物的旋光活性并不是由引发剂基团残留在聚合链上引起;而可能是手性引发剂诱导聚合物主链产生了不对称的手性诱导效应。(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5-28)

邓雪生,邓建平[5](2016)在《基于硼酸-儿茶酚胺络合作用的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微球及凝胶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含有功能性基团的聚合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含有硼酸基团的聚合物是制备响应型材料的理想来源。当外界环境pH为碱性时,硼酸基团可以与邻位的羟基发生络合,生成可逆的五元或者六元环酯~([1])。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因其独特的二级结构在诱导结晶~([2]),手性控释~([3])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中,我们将硼酸基团与手性的优点集于一体,制备了含有硼酸功能性侧基的取代炔丙酰胺单体,分别采用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的方法成功(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白建伟[6](2015)在《新型甲基丙烯酰胺类光学活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手性单体:N-(S)-((N-(S)-1-苯乙酰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SS-PEBM)。以AIBN为引发剂和CDB为链转移剂对该单体进行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RAFT)聚合。通过改变单体浓度来获得分子量和光学活性不同的均聚物,且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和单体与链转移剂(CDB)的比例呈线性关系。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对聚合物的阴离子识别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与Cl-,Br-,HSO4-和NO3-相比,聚合物对Ac O-和H2PO4-有微弱的识别能力,但对F-的识别能力最强。另外,聚合物表现出比单体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能力。利用单体SS-PEBM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探讨了聚合物对不同阴离子识别的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1-06)

白建伟,刘立佳,张春红,徐晓冬,刘文彬[7](2015)在《新型甲基丙烯酰胺类光学活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手性单体:N-(S)-((N-(S)-1-苯乙酰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SS-PEBM)。以AIBN为引发剂和CDB为链转移剂对该单体进行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RAFT)聚合。通过改变单体浓度来获得分子量和光学活性不同的均聚物,且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和单体与链转移剂(CDB)的比例呈线性关系。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对聚合物的阴离子识别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与Cl-,Br-,HSO-4和NO-3相比,聚合物对Ac O-和H2PO-4有微弱的识别能力,但对F-的识别能力最强。另外,聚合物表现出比单体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能力。利用单体SS-PEBM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探讨了聚合物对不同阴离子识别的机理。(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期刊2015-10-17)

陈春妮[8](2015)在《基于取代聚乙炔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粒子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在具有单手螺旋的二级结构时可表现出显着的光学活性,这一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具有螺旋结构的聚合物还表现出有趣的“手性放大效应”。螺旋结构聚合物因上述独特的性质而在手性对映体分离以及手性不对称催化等领域有很大应用价值。本文将具有手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胆酸与取代聚乙炔结合,基于配位聚合的方式,通过沉淀聚合法在THF/n-heptane体系中制备了光学活性微米级聚合物粒子。仅通过调节沉淀聚合温度的方法,在不添加致孔剂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了微米级的多孔聚合物粒子。圆二色谱和旋光的表征共同说明通过这种方式制备的粒子具有明显光学活性。将聚合物粒子应用于丙氨酸对映体和BOC-丙氨酸对映体的诱导结晶,成功将D-丙氨酸和BOC-L-丙氨酸从相应的对映体中分离出来,并通过圆二色谱、旋光和XRD表征了分离产物的光学活性和微观形貌,证明了分离所得产物纯度高,与直接生产所得的氨基酸没有明显差异。通过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光学活性聚合物纳米粒子。通过圆二色谱和紫外光谱的分别对共聚物的乳液和溶液进行表征,发现随着手性单体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光学活性明显增强,且手性单体的对映体分别与非手性单体共聚时,共聚物表现出相反的光学活性,证明该共聚体系遵循“长官与士兵规则”。(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27)

范瑞[9](2014)在《光学活性酰胺类可聚合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N-长链酰基氨基酸盐在80年代初已研制开发,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合成试剂等,此类化合物绿色环保,如安全性、可生物降解性等,已被广泛用于配制清洁剂和化妆品等领域。通过对其化学反应和生物特性的研究,发现许多的N-长链酰基氨基酸本身也具有药理活作用、杀菌性和手性拆分性能,因而N-长链酰基氨基酸的制备研究逐渐被重视。本文主要以氨基酸为手性源,以不饱和酰氯为酰化试剂,以有机溶剂-水两元混合体系为反应溶剂,在低温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多种高纯度光学活性的N-长链酰基氨基酸单体。单体的结构和性质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熔点仪、自动旋光仪进行了鉴定与测试。然后以普通溶液聚合法和离子液体法成功制备了相应的具有光学活性均聚物,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聚合物的结构,采用自动旋光仪、差式扫描量热仪测试其性能。最后,选用N-丙烯酰胺基-L(D)-丙氨酸为单体成功制备了水凝胶,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了它们对手性单体的手性选择性;选用N-丙烯酰基-L(D)-苯丙氨酸为功能单体,L(D)-苯丙氨酸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几种分子印迹手性聚合物,采用配备手性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手性拆分能力。(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8)

白建伟[10](2014)在《甲基丙烯酰胺型光学活性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活性聚合物拥有其他聚合物所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质,例如手性识别、对映体拆分、不对称催化以及手性记忆等等,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近年来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分子设计,科学家们合成出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新型光学活性聚合物,它们在手性分离材料、液晶材料、光电传感器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侧链带有手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酰胺型光学活性聚合物,并分别把该类聚合物制备成高效液相色谱用手性固定相和化学类识别器来考察其手性拆分能力和阴离子识别能力。通过两步酰胺化反应合成了具有光学活性的甲基丙烯酰胺类单体N-(R)-((N-(R)-1-苯乙酰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RR-PEBM)、N-(R)-((N-(S)-1-苯乙酰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RS-PEBM)和N-(R)-苯甲酰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R-PMBM),利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获得了它们相应的聚合物P(RR-PEBM)s、P(RS-PEBM)s和P(R-PMBM)s。其中,单体侧链远离双键的手性基团对聚合物的形成过程和聚合物的光学活性起了显着的作用。聚合溶剂的改变分别对聚合物P(RS-PEBM)和P(R-PMBM)的光学活性影响较小,但聚合物P(RR-PEBM)的光学活性随聚合条件的改变具有较大的变化。另外,聚合物P(RR-PEBM)具有与其对应单体方向完全相反的比旋光度值,这说明聚合物P(RR-PEBM)的光学活性不完全是由其侧基的手性单元引起的,而在聚合过程中其主链也形成了一定的二级结构,聚合物比旋光度值是它们二者共同作用所得。单体RR-PEBM在甲苯中形成的聚合物的Cotton效应明显大于在甲醇中形成的聚合物的Cotton效应,这可能是由于溶剂甲醇与单体的酰胺基在聚合过程中形成氢键,从而破坏了单体内部构型导致的。这些结果表明单体之间的氢键在聚合物螺旋构象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另外,随着温度的变化,聚合物P(RR-PEBM)的螺旋构象较为稳定,但甲醇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对手性单体RR-PEBM和RS-PEBM进行聚合,并系统的考察了聚合条件(如聚合溶剂、路易斯酸的种类及路易斯酸的浓度)的改变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金属的叁氟甲磺酸盐对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有较大的影响,如叁氟甲磺酸盐的加入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聚合物全同立构的比例,同时,比旋光度和圆二色光谱也表明聚合物的光学活性也受到叁氟甲磺酸盐的影响。另外,单体RR-PEB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不同的溶剂中反应24小时所得具有不同性质的共聚物。利用GPC、旋光仪和DSC对共聚物的性质进行分析。随着手性单体组分的不断增加,共聚物与其的光学活性完全相反,这表明共聚物的主链形成了一定的二级结构。另外,共聚物组分和聚合溶剂都对共聚物的性质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在甲苯形成的共聚物与在甲醇中得到共聚物的性质有一定的不同,这说明分子间氢键对共聚物的形成过程起了明显的作用。利用酰胺化和酯交换反应合成了新型手性单体N-[(R)-α-叔丁氧基羰基苄基]甲基丙烯酰胺(R-BCBMAM),通过自由基聚合法获得相应的光学活性聚合物P(R-BCBMAM),并以叁氟乙酸为水解催化剂除去叔丁基而得到P(R-CBMAM)。利用红外、核磁、圆二色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条件的改变对所得聚合物P(R-BCBMAM)的光学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P(R-BCBMAM)水解后光学活性有较大的改变。以P(R-BCBMAM)和P(R-CBMAM)制备的两种涂敷型高效液相色谱用手性固定相,它们对部分对映体具有一定的手性拆分能力。利用1H-NMR技术研究了上述两种聚合物与1,1'-联-2-萘酚(BINOL)的相互作用,它们对BINOL都具有良好的手性识别能力。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对手性单体N-(S)-((N-(S)-1-苯乙酰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SS-PEBM)和RR-PEBM进行聚合,其中考察了单体浓度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和单体与链转移剂(CDB)的比例呈线性关系,通过GPC曲线得出分子量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保持一致,且聚合物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分布(Mw/Mn=1.15~1.23)。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对聚合物的阴离子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Cl-,Br-,HSO4-,AcO-,NO3(and H2PO4-相比,此类聚合物对F-表现出了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而且聚合物也表现出比单体有更高的选择能力。总的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传感器来对F-进行检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5-01)

光学活性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合物微球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小尺寸效应,高扩散性与流动性以及形貌多样等特征,近一二十年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重点的关注,并将其应用于众多领域。取代聚乙炔作为一类具有奇特螺旋形主链的聚合物,具备优异的光学活性,再加之螺旋共轭主链与功能化侧基之间会产生协同效应,使得此类聚合物在螺旋记忆性、不对称催化、手性识别、手性控释、对映体选择性诱导结晶等方面具备潜在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将两个热点概念“聚合物微球”和“螺旋结构”相结合,制备新型螺旋聚合物微球对于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手性材料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基于悬浮聚合的手段,制备了由螺旋取代聚乙炔构筑的光学活性聚合物微球,系统考察了不同助溶剂对制备螺旋聚合物微球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微球的手性识别性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首先,将手性取代炔与带有双键的功能性取代炔单体进行共聚得到螺旋大分子单体,然后以环糊精衍生物为交联剂,PVA为稳定剂,将其与丙烯酸十八酯和丙烯酸丁酯进行悬浮聚合,得到微米级别的螺旋聚合物微球。通过FT-IR、NMR、电镜、CD以及UV-vis等技术,对微球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随后对其吸油能力进行了考察,发现在测试条件下微球对CHCl3的吸收最高可达68.7 g·g-1,之后还用D/L-薄荷醇等作为手性拆分对象,探究了螺旋聚合物微球的手性识别/控释性能,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分别用 THF、DMF、DMSO、DCM、CHC13 和 CYC 等六种助溶剂,研究了其对悬浮聚合制备螺旋聚合物微球的影响。发现DCM、CHCl3和CYC叁种油溶性助溶剂的加入,可促使形成微米级微球,并且随着助溶剂极性的增加,制得微球粒径变小。而THF、DMF和DMSO叁种水溶性助溶剂可使液体单体聚合成球,成球规律与油溶性单体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活性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闫慧君,徐华北,谢巍,张小善,姜艳丽.光学活性甲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8

[2].宋辞.悬浮聚合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微球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3].白建伟,张玉男,尹红研.甲基丙烯酰胺型光学活性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4].陶胜云.具有光学活性手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手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7

[5].邓雪生,邓建平.基于硼酸-儿茶酚胺络合作用的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微球及凝胶的制备与应用[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6].白建伟.新型甲基丙烯酰胺类光学活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7].白建伟,刘立佳,张春红,徐晓冬,刘文彬.新型甲基丙烯酰胺类光学活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015

[8].陈春妮.基于取代聚乙炔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粒子及其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

[9].范瑞.光学活性酰胺类可聚合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齐鲁工业大学.2014

[10].白建伟.甲基丙烯酰胺型光学活性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含有金鸡纳碱侧基的光学活性聚合物一n光学活性聚合物3纳米粒子的合...聚异银酸醋在液晶相中2.14(a)alanine溶液没...

标签:;  ;  ;  ;  ;  ;  ;  

光学活性聚合物论文_闫慧君,徐华北,谢巍,张小善,姜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