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要素论文_张康,牧振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力要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力,分形,数值,重力坝,要素,模型,损失。

水力要素论文文献综述

张康,牧振伟[1](2019)在《水垫塘底板稳定水力要素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已实施sk拱坝为研究背景,通过模型试验从泄水建筑出口体型优化的角度对影响水垫塘底板稳定的水力要素冲击压力P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泄水建筑出口体型,可以使入射水舌在空间更加分散,从而达到减小消能塘底板压力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对水垫塘底板压力分布及允许值、失稳位置进行研究,物模试验和数模分析均表明最不利板通常位于水舌落点之后,由于表底孔全开联合泄洪,底孔泄流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表孔泄流对于底板的冲击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高剑民[2](2019)在《畦灌液施不同水力要素对水氮空间分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畦灌是我国灌溉面积占比较大的灌溉方式之一,存在水肥浪费、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开展畦灌灌水技术参数优化组合研究对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短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豫北地区夏玉米和冬小麦连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施肥灌溉,设计3种不同的畦田规格和施肥参数,畦宽(1.5,2.3,3.2 m)相对应的单宽流量6,3.9,2.8 L/(m·s)、畦长(40,60,80 m)和液施施肥时机(全程液施,前半程液施,后半程液施),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畦灌灌水参数组合下的水氮空间分布和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探求较优的畦灌液施参数组合,在兼顾高产的前提下提高灌溉施肥质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为畦灌的灌溉制度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试验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研究作物,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灌水施肥2 d后的土壤水分和硝态氮集中分布在作物根系层中,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氮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土壤水氮的增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减少趋势。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受单宽流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的水分沿畦长空间的高低分布区域有相似性;硝态氮空间分布受单宽流量和施肥时机的共同影响,前半程液施的处理积累量在畦田上游较高,后半程液施的处理下的累积量在中下游。(2)土壤体积含水率和硝态氮含量沿畦长方向的变异系数受灌前土壤水氮分布状况影响较大,部分处理变异系数增加;灌水施肥2 d后,不同处理对沿畦长方向土壤体积含水率的空间分布变异系数的影响不显着,对硝态氮的空间分布变异系数有显着影响;而沿深度方向的变异系数则显着降低,不同处理的大部分深度空间变异系数都小于0.1,整体表现为弱变异性。(3)灌水施肥2 d后,土壤中水氮储存效率相差较小,沿畦长方向分布的水分均匀度略高于氮素。其中各因素都对灌溉施肥质量有所影响,但对于土壤水分的储存率影响不显着,而显着影响氮素的储存率。(4)不同处理下作物生理指标之间差异性不显着,各因素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SPAD值和干物质累积量等有影响,但影响不显着。冬小麦扬花期到成熟期的穗部占干物质总量的比例由22.7%提高到50%,穗部占比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夏玉米抽穗期到成熟期的穗部占比从51.3%增加到63.9%,成熟期穗部占比在不同处理之间有显着差异。(5)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都有显着差异,畦宽和畦长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液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撒施处理;畦宽因素还显着影响冬小麦的千粒重和夏玉米的百粒重,作物产量随畦宽增加而增加,而较小畦宽下水分利用效率则较高。总体来说,液施灌溉可以降低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的变异系数,提高灌溉施肥质量。在豫北土壤质地为壤土、畦田坡度为2‰的情况下,畦宽、畦长和施肥时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作物的各项指标,兼顾各指标和各因素的较高水平,以达到较高的水肥均匀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单宽流量为2.9 L/(m·s)、畦长为60 m、施肥时机为前半程液施的组合能够形成较高的土壤水氮空间分布均匀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王普庆,刘刚森,王晖[3](2018)在《冰坝溃决时水力要素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河道冰坝形成后,一方面改变了河道的过流形态,另一方面冰坝以上河段水位逐渐抬升,同时下游河段的流态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当冰块和水量集聚达到一定程度时,终将造成溃坝。试验结果表明:冰坝高度不同,溃决时形成的水流速度不同,坝体越高,溃坝流速越大。研究冰坝溃决时水力要素变化特征,对于凌情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8年12期)

张晓朋,赵涛[4](2018)在《不同水力要素对人工渠道糙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不同粗糙壁面的人工渠道中的均匀流,选取弗劳德数Fr、底坡比降i、雷诺数Re、流量Q、渠道平均水深h为参数,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确定这些因素对糙率系数的影响程度,分析各要素间的主次关系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对糙率影响较大的水力要素排序依次为弗劳德数Fr、渠道平均水深h和底坡比降i,糙率与流量、雷诺数无关。(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8年10期)

倪志辉,李明伟,吴立春[5](2016)在《长江上游河道剖面分维数与通航水力要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向家坝坝下宜宾—朱沱河段建立一维及二维非恒定-分形数学模型,研究该河段及局部滩段水流条件,利用累计和变维分形方法,得到河道纵剖面河流长度分形维数和河道横剖面河流宽度分形维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河道纵剖面分维数和河道横剖面分维数与通航水力指标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宜宾—朱沱河段中,随着河道纵剖面分维数的减小,横剖面分维数逐渐变小。2)在满足最低通航流量要求情况下,宜宾—泸州段的纵剖面分维数的取值范围为-1.297~-1.049,泸州—朱沱段的纵剖面分维数的取值范围为-1.305~-1.032。3)在宜宾—朱沱河段中,某一流量下横剖面分维数值反映的是某断面的地形与该级流量的相关度,而滩段横剖面分维数反映的是全河段地形与流量过程的相关度。(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王炜[6](2015)在《用Mathcad计算重力坝的水力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MathCad(数学辅助设计软件)是一种交互式数值计算系统,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技术和教育领域,深受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具有初等代数、高等代数、函数、矩阵、微积分、符号计算、2D和3D图表、动画、程序编写、逻辑运算、变量与单位的定义和计算等运算功能。本文简要介绍用MathCad对某水利工程重力坝的水力要素的计算过程,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5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6-27)

王正伟,刘艳艳,赵潇然,毛中宇,张苏平[7](2015)在《水力机械转轮流固耦合特性分析与设计要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力机械种类繁多、流动复杂,转轮流固耦合动力特性及如何考虑设计要素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极为重要。论文基于现代水力机械流动分析技术及流固耦合特性分析方法,对转轮的关键设计要素进行探讨,并展示了本课题组在转轮内部流动物理现象如漩涡、空化、压力脉动、含沙水流运动等的模拟、分析、预测方面的技术方法及成果,以及转轮共振和疲劳破坏的流固耦合动力特性分析案例,并对新电站机组选型设计、老电站改造、新型机组研发方面的工程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展望了多场计算技术、转轮寿命预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等方面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刘亚博[8](2015)在《坝下长河段河道纵横剖面分形与通航水力要素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在获取发电效益的同时,枢纽下泄的非恒定流不但对下游城市防洪和河道的河床演变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航道的通航。研究枢纽下泄非恒定流的传播规律及运动特性对航运和城市防洪等工程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由于非恒定流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故提出采用分形维数以替代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从分形标度来研究河道的非恒定流运动特性。而河道的形态及其分形特征均受到研究尺度的影响,不同的研究尺度对河道的形态和分形特征的描述不尽相同。因此从河相关系理论角度,构建非恒定-分形数学模型,探求河道纵、横剖面的分形机制。通常我们认为,分形维数是描述分形结构的自相似程度的定量参数。本文针对枢纽日调节下泄非恒定流,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等方法,取得以下成果:(1)对长江干流水富~朱沱段建立一维非恒定-分形数学模型,以岷江、沱江汇流口将研究河段分作叁段,分别计算其河道纵剖面分维数。通过计算分析得,纵剖面分维数呈二阶分维特性,且整体分维数小于分段分维数;左岸分维数大于右岸分维数;纵剖面分维数随流量的增大不断减小;各分段河道纵比降随纵剖面分形维数的变化呈类似简谐波形状。(2)以研究河段内局部碍航滩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二维非恒定-分形数学模型统计满足最低维护水深的航道宽度,计算得河道横剖面河流宽度分维数,呈一阶分维特性。河流宽度分维数和水深的关系与所在河段、所在断面的地形有很大关系,一般浅滩呈现分维数随水深增大的趋势。横剖面分维数整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即随着流速的增大横剖面分维数逐渐变小。除过兵滩外,其余滩段横剖面分维数虽有起伏变化但整体上随纵剖面分维数的减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对比同一河流分段内各滩分维数的大小,在上游流量相同时,河道横断面地形越平顺横剖面分维数越小。(3)参照以往研究确定的长江叙渝段通航水力指标,结合剖面分维数与水力要素的关系,粗略拟定水富~朱沱段剖面分维数与通航水力指标的相应关系。并讨论栈桥滩和杨柳碛滩等具体滩段剖面分维数与通航水力指标的响应。(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5-06-09)

廖庭庭[9](2015)在《闸孔出流与平面冲击射流的水力要素对边界变形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界与工程技术中,流动的边界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变形。精细模拟边界变形过程;研究流动特征量对边界变形的响应是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闸孔出流与平面冲击射流是水利、交通等领域存在的一种实际流动,虽然迄今为止人们已通过实验、数值计算等对其进行过众多的研究,但研究成果要么只关心边界变形过程;要么仅关注流场特征,尚未对边界变形过程中流动水力要素的相应调整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以前人对闸孔出流与平面冲击射流的系列实验成果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研究,所得主要成果如下:(1)以明渠流总流机械能方程为基础,提出了闸孔出流急变流段及随后渐变流段的总流机械能损失计算方法。(2)采用雷诺应力模式封闭雷诺时均方程;采用壁函数修正反映边界变形段散粒体对流动的作用,运用以上技术对闸孔出流进行了精细模拟。根据计算成果分别分析了急变流与渐变流段的时均流速、时均压强、紊动能、壁面时均切应力等水力要素的变化特点;获得了闸孔淹没出流过程中流量、总流机械能损失等特征量对边界变形的相应特性,研究成果表明:1)流量对边界变形的响应很微弱,但随着边界的变形总流的机械能损失是逐渐减小的;2)重汇点与最大冲深点的水平距离均随冲刷时间的变化同步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3)采用前述模拟方法对平面垂向冲击射流进行了精细模拟,分析了冲击面上的时均压强、射流外缘卷吸流量、射流轴线上机械能等对边界变形的响应。研究成果表明:1)随着边界的变形,时均压强逐渐减小,射流轴线上的机械能损失同步增大并趋于稳定;2)在边界变形过程中,在射流前端射流卷吸流量与自由射流相似,在离冲刷坑较近时射流卷吸流量将急剧减小。(4)采用前述模拟方法对平面斜向冲击射流进行了精细模拟,分析了冲击面上的时均压强、壁面时均切应力等对边界变形和入射角度变化的响应。研究成果表明:1)冲击点附近的时均压强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不断增大,且在垂向冲击射流时为最大值;2)冲击点附近的壁面时均切应力极值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也在垂向冲击射流时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5-05-01)

吕宜卫[10](2015)在《模型试验中管洞沿程阻力偏差的水力要素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工管道模型试验中,经常因试验管道糙率和管长与原型不能满足相似条件而引起水力要素偏差,根据水流能量守恒和连续性原理,充分利用局部阻力观测结果和沿程阻力的理论分析成果,有机地将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提出了模型管长和糙率偏差2种工况分别对应同流量下修正水位与压力、给定作用水头下修正流速与流量及压力的公式,并指出了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5年03期)

水力要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畦灌是我国灌溉面积占比较大的灌溉方式之一,存在水肥浪费、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开展畦灌灌水技术参数优化组合研究对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短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豫北地区夏玉米和冬小麦连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施肥灌溉,设计3种不同的畦田规格和施肥参数,畦宽(1.5,2.3,3.2 m)相对应的单宽流量6,3.9,2.8 L/(m·s)、畦长(40,60,80 m)和液施施肥时机(全程液施,前半程液施,后半程液施),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畦灌灌水参数组合下的水氮空间分布和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探求较优的畦灌液施参数组合,在兼顾高产的前提下提高灌溉施肥质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为畦灌的灌溉制度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试验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研究作物,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灌水施肥2 d后的土壤水分和硝态氮集中分布在作物根系层中,根系层以下的土壤水氮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土壤水氮的增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减少趋势。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受单宽流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的水分沿畦长空间的高低分布区域有相似性;硝态氮空间分布受单宽流量和施肥时机的共同影响,前半程液施的处理积累量在畦田上游较高,后半程液施的处理下的累积量在中下游。(2)土壤体积含水率和硝态氮含量沿畦长方向的变异系数受灌前土壤水氮分布状况影响较大,部分处理变异系数增加;灌水施肥2 d后,不同处理对沿畦长方向土壤体积含水率的空间分布变异系数的影响不显着,对硝态氮的空间分布变异系数有显着影响;而沿深度方向的变异系数则显着降低,不同处理的大部分深度空间变异系数都小于0.1,整体表现为弱变异性。(3)灌水施肥2 d后,土壤中水氮储存效率相差较小,沿畦长方向分布的水分均匀度略高于氮素。其中各因素都对灌溉施肥质量有所影响,但对于土壤水分的储存率影响不显着,而显着影响氮素的储存率。(4)不同处理下作物生理指标之间差异性不显着,各因素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SPAD值和干物质累积量等有影响,但影响不显着。冬小麦扬花期到成熟期的穗部占干物质总量的比例由22.7%提高到50%,穗部占比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夏玉米抽穗期到成熟期的穗部占比从51.3%增加到63.9%,成熟期穗部占比在不同处理之间有显着差异。(5)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都有显着差异,畦宽和畦长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液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撒施处理;畦宽因素还显着影响冬小麦的千粒重和夏玉米的百粒重,作物产量随畦宽增加而增加,而较小畦宽下水分利用效率则较高。总体来说,液施灌溉可以降低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的变异系数,提高灌溉施肥质量。在豫北土壤质地为壤土、畦田坡度为2‰的情况下,畦宽、畦长和施肥时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作物的各项指标,兼顾各指标和各因素的较高水平,以达到较高的水肥均匀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单宽流量为2.9 L/(m·s)、畦长为60 m、施肥时机为前半程液施的组合能够形成较高的土壤水氮空间分布均匀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力要素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康,牧振伟.水垫塘底板稳定水力要素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

[2].高剑民.畦灌液施不同水力要素对水氮空间分布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3].王普庆,刘刚森,王晖.冰坝溃决时水力要素变化特征[J].人民黄河.2018

[4].张晓朋,赵涛.不同水力要素对人工渠道糙率影响的主次关系[J].人民黄河.2018

[5].倪志辉,李明伟,吴立春.长江上游河道剖面分维数与通航水力要素的关系[J].水运工程.2016

[6].王炜.用Mathcad计算重力坝的水力要素[C].2015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7].王正伟,刘艳艳,赵潇然,毛中宇,张苏平.水力机械转轮流固耦合特性分析与设计要素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5

[8].刘亚博.坝下长河段河道纵横剖面分形与通航水力要素响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9].廖庭庭.闸孔出流与平面冲击射流的水力要素对边界变形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5

[10].吕宜卫.模型试验中管洞沿程阻力偏差的水力要素修正[J].人民黄河.2015

论文知识图

界面截图一n水力要素最大值计算结果显示下游坝前水位129 m方案1通航水力要静水力要素计算界面水力要素量测-压力量测仪器示意图(a...梯形断面渠道水力要素计算表得...

标签:;  ;  ;  ;  ;  ;  ;  

水力要素论文_张康,牧振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