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李敏(聊城大学在职研究生山东聊城252000;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在日常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日常交际都是在具体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不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轻则会造成彼此误解,互相留下不好的印象,重则会损害双方的关系,造成合作失败。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双管齐下。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言实践的教学,它一般应与实践课同步进行,而不能脱离实践另搞一套。换言之,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与课文讲解相结合

讲解课文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蕴涵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2单元A课文为例,文章从事业和情感两方面简述了CharlieChaplin的生平。单纯从语言角度看,文章没有太难的语法知识,但要充分理解文章中一些句子的内涵,学生就必须了解CharlieChaplin的一些生活经历和英国作家Dickens的相关著作。比如课文第1段提到“DickensmighthavecreatedCharlieChaplin’schildhood”(狄更斯或许会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这句话的翻译不难,但是学生理解时可能会出现偏差:狄更斯在卓别林出生时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此时教师在讲解时应加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卓别林1岁时父母分居,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发疯,很小就和同母异父的兄弟流落街头,生活凄惨,这些卓别林早年的生活经历与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的OliverTwist很相似,因此才有了文章中的那句话。

二、比较法

比较法是评判人与人或事与事之间相同或相异的程度,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或不同点。比较法是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是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比较,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说明,引起学生重视,做到知己知彼。

第一,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做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

比如,每天早晨,当老师和学生见面时,我们习惯于“Goodmorning,teacher”这样的称呼,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之处。然而,在英语中“teacher”一词不能用作称呼语,仅是表示某种职业的名词。在英语国家中,学生称呼老师常用“Mr/Miss/Mrs+姓”来称呼。如一个叫KateBrown的女教师,学生通常这样跟她打招呼:“Goodmorning,MissBrown.”或只需说“Morning”。但汉语中的称谓比较严格,对长辈一般不可直呼其名,不然会被认为是不尊重长辈。碰上熟人或朋友,中国人除了说“你早”、“你好”之外,还可以说“你来了”、“上哪”或“吃了吗”,而英美人会说“Hello”、“Howareyou”等问候语。如果用英语“Whereareyougoing”(你去哪)、“Whathaveyoubought”(买了啥),英美人会认为你干涉了他们的私事,使他们窘迫尴尬,影响到交谈的正常进行。

第二,比较相同的词汇概念,不同的文化内涵。

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无不在词汇中得以体现,词汇语言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其语义和搭配都深深地打上了该语言文化的烙印。英语中有些词的概念意义与中文一致,但文化含义迥异。如,中国人历来把“龙”(dragon)视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因而我们的语言里就有了“龙飞凤舞”、“望子成龙”等成语。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龙”却被看做穷凶极恶的怪兽(monster),在俗语中还被认为是“凶狠的人”。

三、观察法

采用观察法在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怎么样体现呢?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洞察能力。语言不仅能传达文字内容,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社会信息,一个人使用语言的风格常常会流露出这个人的社会背景、文化水准、家庭出身背景等各种情况。其次,可通过观看反映英语文化的体态语的电影,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众所周知,体态语是一种非语言行为,但它作为一种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方式,不仅仅是一种非语言符号系统,同时也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形态,也具有语言交际功能。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氛围,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空间,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中国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重视伦理道德、等级制度和群体取向;而西方国家由于受平行或平等社会格局的影响,强调个人取向。所以,在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反映出深厚的文化根源,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性。而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观察法来解决。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本科用)(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标签:;  ;  ;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