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经营现状及竞争战略

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经营现状及竞争战略

张达[1]2004年在《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经营现状及竞争战略》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的出口额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可是,进一步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我国出口的商品绝大部分是无品牌,或者贴国外知名品牌的商品,自主品牌的商品极少,世界知名品牌更是基本没有。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商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和国家整体形象。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价值就成了当务之急。 文章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品牌经营现状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章认为,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价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不可一拥而上、操之过急,应该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一些实力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不应该盲目地创品牌,而应该先踏踏实实地替国外知名企业贴牌生产,积累自己的实力;而一些实力比较雄厚、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则要大胆地走出去,创出口品牌。在出口创牌过程中,企业要采取适当的策略,而同时,国家应该给企业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并且采取各种方法,提升国家形象,打出国家品牌,以利于企业的出口创牌。

薛蕾[2]2010年在《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处在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特别是对于致力于发展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面对着更加多变和迥异的消费市场。我国企业在出口商品的同时,也应当牢记出口的不仅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品牌。品牌无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还是作为一门科学,都已经远远超越其保证产品品质和服务,象征身价和财富的范畴,品牌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无形资产和力量。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国家来说,品牌反映的内容已近突破了商品的界限,上升到国家形象和国家竞争力的层面,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真正被世界所认同的国际知名品牌。虽然我国的一些优秀大企业在借鉴了国外品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自身经营过程中的摸索后在品牌营销策略和品牌管理技术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和规模,但是整体看来,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还是将重心放在了企业规模和短期盈利上,企业理念仍然是产品出口而非品牌出口。面对国际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开拓发展自己的名牌产品。企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够为一个国家和国民创造财富,继而影响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建设的成就关系到了国家总体的经济实力,而企业的品牌建设更是企业的核心任务。在国际市场上,产品同质化越发明显,没有品牌的产品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注重品牌,才能够增强自身活力,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胜,对于国家来说,才能实现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地发展。本文总体分为叁个板块,前面部分分析了中国出口品牌的发展现状,比较了国外的品牌经营情况,介绍了对中国出口两种主要方式——贴牌出口和自主品牌的出口,对两种出口品牌的方式做了优劣势的比较分析,重点叙述两种方式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从而文章建议企业整合各种出口方式,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和周围政治经济环境,以企业出口自主品牌为最终目的。中间部分文章从一般的企业品牌经营战略特点入手,再分析产品的研发、产品的宣传营销、产品的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品牌建设重要因素。后面部分首先借鉴了国外品牌建设的精华,其次对中国的出口品牌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从增强政府的引领作用、行业以及政策的支持作用、企业自身重视培育有自主品牌能力的队伍叁方面具体论述。

徐文燕[3]2004年在《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世界各国的高关税壁垒相应大大削弱,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对于绿色食品而言,国际市场容量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产品就有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一方面,遭遇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中国绿色食品企业缺乏国际营销理念和对国际市场有针对性的分析,导致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失衡。 中国绿色食品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根据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绿色食品出口国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分析、制定准确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并选择适合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以增强绿色食品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 本文提出了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理论、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理论和绿色食品国际市场进入理论,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文设计了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的总体框架。针对绿色食品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持久的竞争优势是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的基础。指出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认为绿色食品国际市场环境因素(机遇与威胁)和绿色食品产业的系统因素(优势与劣势)是绿色食品出口战略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绿色食品SWOT分析矩阵,以此为依据提出绿色食品增强型战略构想,指出其战略取向是高附加值产品战略、均衡市场战略和市场进入战略。 对绿色食品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市场环境的详细分析是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本文研究指出绿色食品国际市场准入制度具有完善性、严格性特点,绿色食品国际市场需求具有总量大、层次高特点,绿色食品消费群体层次复杂,国际市场营销手段先进、营销渠道灵活。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为绿色食品准确定位、市场细分和选择市场进入方式提供了实证依据。 对中国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进行重点分析,是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质量管理制度、市场结构、产业集群、安全与环保角度,深入阐述了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提出“金字塔型”质量管理模式,指出绿色食品供应链综合质量管理是保证绿色食品质量、发挥绿色食品制度优势的关键因素;认为绿色食品企业规模的合理发展以及产品的差别化是改变绿色食品生产规模过小、消除市场无序竞争状态、优化绿色食品市场结构、发挥绿色食品企业与产品优势的必然选择;揭示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要依靠各种因素的关键f生作用,如:自然资源、规模经济、相关产业的支持、吸引外资、企业家精神和政策环境等因素;拓展了绿色食品国际竞争力概念的内涵,指出绿色食品的安全优势和环保优势是绿色食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产品竞争力概念的内涵,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企业从发展和全面的视角重视产品竞争力的培育。 本文提出了绿色食品增强型战略的实施途径,指出其主要策略应侧重产品和市场两个方面。从微观角度提出产品开发和品牌经营策略,从宏观角度提出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策略,从应用性角度提出国际市场进入的具体方式。为了增强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了有关对策建议的综合研究,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具体对策,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可供借鉴的决策参考。 此外,本文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进行了实证研究。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取向,即出口导向的发展思路、外向型基地建设、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详细分析并阐述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拓国际市场的具体方式。

周琛影[4]2005年在《比较优势利润原则及其实现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也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为代表,其基础是比较优势。第二个发展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这一时期,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基本上可以归于以下四大类型:一是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二是产业内贸易理论;叁是内生国际贸易理论;四是竞争优势理论。各个阶段的比较优势理论有其时代特点,但一个共同点是:比较优势始于成本差异,并一直没有突破成本差异,而不考虑产品的附加值。即认为贸易利益来源于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的源泉又在于相对低的生产成本,对产品的附加值视而不见。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核心知识产权等原因,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是源于廉价劳动成本带来的比较优势。按照现存的理论,要继续扩大出口,就要不断地降低优势产业的生产成本。但是我国出口存在一系列问题,直接或间接地说明我国仅仅依靠压低生产成本来获取比较优势的空间已经很小。对此,学者们提出的对策建议,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什么游离于比较优势理论之外的内容却是问题的解决之策?这是否意味着比较优势理论遗漏了重要的因素呢?贸易利益除了来源于生产成本的节约之外,还可能来源于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因而本文提出,产品的附加值也可以是比较优势的来源之一:产品的相对附加值越大,比较优势就越突出。本文共分七章,除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并归纳总结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外,其余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的演进。比较优势理论发端于古典经济时代,最初是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静态分析。随着新贸易现象层出不穷,理论解释乏力。新的贸易理论以更新、更现实的角度考察比较优势,或是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分析基础,或是加入时间因素进行理论动态化,或两者皆有,从而增强了理论的解释力。将比较优势从各种理论中剥离出来,理出其发展主线,可以看到比较优势的发展是从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的静态分析,走到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静态分析,最后到达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动态分析这样一个过程。由于这些理论都是从生产成本上寻求优势的内生化,因此可把现存的比较优势理

洪伟[5]2007年在《福建T专业外贸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福建T国有专业外贸公司曾经是福建外向型经济的最主要力量,在对外贸易中承担着重任。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不断改革,福建国有专业外贸公司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目前只有T公司一家仍然保留着国有控股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当前福建国有外贸公司的经营环境正面临深刻的变化,T公司要想在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充分认识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和发挥已有的优势,理清思路,正确定位,采取积极的战略措施,促进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是针对T外贸公司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在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认同的今天,要使T外贸公司保持长远而稳定的发展,务必将该公司的出口竞争战略从价格竞争转向以品牌竞争为主的非价格竞争。本文从T外贸公司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该公司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匹配状况,发现T公司的竞争优势所在恰恰就是信誉,这个品牌的灵魂。并据此做出了以“叁位一体”为指导思想的品牌战略定位。这个战略定位与该公司以往以产品品牌为主的定位有所区别,也不同于一般生产性外向型企业的品牌定位,因此,本文在为T公司制定品牌战略时,是根据其行业特点,从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对T外贸公司的品牌战略实施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使T公司的品牌战略不再是企业的“形象工程”,而是能真正帮助T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事求是地靠品牌建设走出困境并获得有价值的成长。

陈平[6]2006年在《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素有“衣冠之国”的美称,也是目前世界服装产量和出口量第一的大国,但我国还不是纺织服装的强国,因为至今还没有真正的国际品牌。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量大,主要不是靠品牌,而是靠成本低廉、劳动力丰富和大规模生产。所以在名牌称雄的国际市场,我国服装的出口主要靠替国际名牌完成生产环节:定牌或贴牌生产,换取低廉的加工费。但服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世界级品牌不断压低成本,因而留给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而一些欠发达国家凭借其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有取代我国内地加工基地的趋势。同时,许多企业由于专注于定牌生产而忽视了自有品牌的发展,加之入世后国际品牌的猛烈冲击,使得很多“中国名牌”危在旦夕,我国服装品牌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综合经济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凤毛麟角。加入“WTO”之后,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然而,对于国内大多数服装品牌企业来说,面对“WTO”的机遇,面对国际市场强大竞争对手的重压,它们在服装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面都相对处于劣势。可喜的是,在纺织服装业大规模产业调整过程中,有相当多企业茁壮成长起来,并且多元化发展开来。国内已有相当着名的服装品牌正着手实施国际化战略,比如,“杉杉”、“雅戈尔”、“鹿王”、“鄂尔多斯”等等,都已经开始迈向国际,使品牌国际化。虽然都仅属于刚刚起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个好兆头。当新形势到来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应该更远,我国要成为世界服装强国,就必须“走出去”,走国际化之路。 缺乏有效竞争战略是我国服装企业落后的关键原因之一。目前最适合中小型服装企业的战略是目标集中的差异化战略,所以实力不大的中小企业往往始于目标集中的差异化战略。其中所谓的目标集中就是集中诉求特定的某一、二个目标市场,设计和销售适合该市场的独特产品,企业争取以此为支点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随着差异化实力的增强,企业逐个拓展目标市场,推出一系列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目标宽广的差异化。 品牌是企业的战略资产,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建树国际品牌是我国服装企业摆脱落后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难以满足发达国家市场对品牌差异化的要求、在国内形成的品牌价值无法复制到国外、缺乏有效的战略性品牌管理,已成为弱势地

何娟[7]2005年在《品牌资本运营论》文中研究指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全球企业界经历了一个从产品经营到品牌打造、品牌资产价值资本化的品牌资本运营阶段,从而进入了全新的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成为资本价值和市场竞争经济的“原子核”。与此同时,国际资本流动也伴随着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品牌为核心的品牌资本输出,替代了传统的产品输出。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品牌输出成为一场无所不在的激烈竞赛,21世纪的中国也被带入这场没有国界和终结的品牌竞争之中。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更多的国外经营组织、产品纷沓而至,国际品牌在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叁重市场空间中阻击国内企业与产品的生存与发展。虽然,在过去二十多年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转转中的中国企业品牌从无到有,产生了象海尔、联想、长虹、红塔山、TCL等一批知名品牌,除了这些知名品牌外,其余稍有知名度的品牌在国际强势品牌的竞争冲击下,不是被强注商标,就是被挤垮,而更多的是被收购、蚕食。由此目前国内的民族品牌、各类经营组织暂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在国际市场上还无法与国际竞争者对垒。 为此,中国的企业品牌如何应对国际化的品牌竞争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竞争生存和发展、中国国内市场是否会成为新一轮品牌资本输出的“加工厂”等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中国品牌能否做大做强,中国品牌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化并在国际上成长壮大,也是关系到我国的国际综合竞争实力的问题。因而研究品牌资本营运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有关品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名牌战略层面,而对品牌资本的研究还比较分散和零碎,缺乏系统性,大多仅局限在经验性、案例性(知名企业实践经验描述)与单科性的研究水平上,

陈上达[8]2008年在《中国出口企业品牌战略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开放和竞争的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品牌的世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品牌可谓是市场的灵魂。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我国出口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重视并实行品牌战略。本文从对我国出口企业品牌在全球的地位和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论文选题的动机。结合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和特征,对中国出口企业品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中国出口企业品牌战略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从而引出中国出口企业品牌战略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第叁章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节探讨了哪些出口企业适合实行品牌战略,第二节探讨了如何规划并逐步实施品牌战略,第叁节通过对国内企业品牌扩张的典型模式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出口企业品牌扩张模式的选择和调整,第四节探讨了我国政府在出口品牌建设中的作用。第四章通过一个中小出口企业实行品牌战略的具体例子探讨了品牌战略的运用及其启发意义。最后第五章阐述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不足。

白清[9]2012年在《品牌战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的发展,知识经济成为当今国际贸易新的竞争优势。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6207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其中出口规模增长4.9倍,进口规模增长4.7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叁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然而我国巨大的出口额是建立在低劳动成本和低技术含量基础上,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额所占比重不到15%。今年来我国外贸企业贸易出口额的不断增长,但由于出口商品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引发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品牌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和文化进步的无形资产,它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拥有知名产品和服务品牌的比重成为衡量一国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打造中国品牌,发展品牌战略提升我国出口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当今我国外贸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外学者对品牌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与营销学,把品牌战略作为出口贸易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不多。本文将知识产权优势作为第叁优势,以我国出口贸易为背景,通过构建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品牌战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可行性。本文的分析方法采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与品牌战略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品牌作为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的可行性。以中国外贸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前我国出口企业独特的发展环境,从中国出口贸易的具体数据和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及调研资料,如实提出我国出口企业发展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客观进行国内外知名品牌战略对比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提高中国出口贸易核心竞争力,减少贸易摩擦、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品牌战略的基本理论;第叁部分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中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国际知名企业品牌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五部分是研究总结和对策建议。

郝丽娟[10]2008年在《中国作为贸易强国的现实差距及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都必须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如何面对一个全新的、强手如林的外部环境,如何在国际全球化的竞争中茁壮成长,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从事经济研究的人应该思考的。另外,中国已经发展为贸易大国,这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关于我国如何由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的讨论也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本文选择“中国作为贸易强国的现实差距及路径选择”作为研究对象,正是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探索。本文从战略视角的贸易理论的演变态势出发,着重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立足于我国的经贸现状,本文介绍了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崛起的历程以及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但是我国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所以紧接着分析了我国作为贸易大国与世界典型的贸易强国如美国、日本和德国之间在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条件、对外贸易竞争力以及对外贸易风险性方面所存在的现实差距,并找出了存在这种现实差距的具体原因。在文章的最后对我国当前的贸易战略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指出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不断减弱,综述了学术界不同学者对我国未来贸易战略调整的不同看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当前需要国家竞争优势战略作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以及我国从贸易大国跨入贸易强国的具体对策选择。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和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二章对贸易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探讨。首先简单介绍了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内涵、类型及其选择,紧接着论述了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理论的演变,在此过程中着重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叁章介绍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崛起历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所以在本章首先介绍了我国成为贸易大国的历程,紧接着分析了我国作为贸易大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第四章介绍了我国与世界贸易强国存在的现实差距,主要分析了在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条件、对外贸易竞争力和对外贸易风险性方面存在着的现实差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第五章介绍了我国从贸易大国跨越到贸易强国的战略路径选择。在分析和反思我国当前对外贸易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入的战略和对策选择。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以及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中国作为贸易强国的现实差距及路径选择”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目的是通过这一研究对中国贸易理论以及实践做出一点贡献,促进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顺利转变,从而实现我国新时期贸易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经营现状及竞争战略[D]. 张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2]. 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建设研究[D]. 薛蕾. 安徽大学. 2010

[3]. 中国绿色食品出口战略研究[D]. 徐文燕. 东北林业大学. 2004

[4]. 比较优势利润原则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 周琛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5

[5]. 福建T专业外贸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D]. 洪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6]. 我国服装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D]. 陈平. 东华大学. 2006

[7]. 品牌资本运营论[D]. 何娟. 四川大学. 2005

[8]. 中国出口企业品牌战略初探[D]. 陈上达. 厦门大学. 2008

[9]. 品牌战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研究[D]. 白清. 山西财经大学. 2012

[10]. 中国作为贸易强国的现实差距及路径选择[D]. 郝丽娟.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牌经营现状及竞争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