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的归宿——服务于生活

科学教育的归宿——服务于生活

金文怡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一中学325000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近年来,西方国家在重新强调理科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日本强调其未来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他们的课程改革加强了理科课程同社会的联系,更加重视理科课程生活化,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生活教育。

一、化学与生活的教学策略

1.利用化学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等无一不紧密联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这一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介绍这些,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巩固和深略化了课内基础知识,同时,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

2.利用化学知识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宇宙科学等前沿科学当中。有人认为,在21世纪化学将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化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一切机会、条件去启发、诱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思考所面对的问题。讲到食品安全的,可引用某报曾报道这样一条消息“熏白了馒头,熏倒了自己”,说的是一个卖馒头的人,做馒头时,常用硫黄熏白馒头,结果自己也中毒。由此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化学道理等等。生活中有的问题可能很复杂,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对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态度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3.利用化学知识的开放性,介绍科学发展的新信息、新成就,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时代气息、具有新颖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也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如讲到水污染时,介绍为减少环境污染而正推广使用的无磷洗涤品等。通过这些新信息,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4.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提高学生生活、生产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其中充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方法。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其作用不仅仅是通过生动、直观的现象使学生感知充分的、可信的事实材料,达到掌握基础化学知识的目的,或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中的每个步骤,甚至一个细微的操作,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提高学生生活、生产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

二、化学与社会生活整合的教学方法

1.努力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联系生活实际,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而且是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的重要途径。如讲到平衡原理时,于净水结合;讲到乙醇、乙酸,联系讲酒精、食醋的酿造等;在讲解有毒气体的知识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目:液氯泄露,若你身处此地,你应该如何应对?教师不用讲,学生的兴趣很高涨,教学效果极佳。

2.结合课内学习内容、社会热点,布置课外学习题目。

学生对刚学到的新知识往往兴趣很浓,结合课内学习内容适时布置课外学习题目,是课外学习的延续,同时,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学完水的净化后,布置课外的学习题目:了解市售漂白粉的包装、规格、成分、作用、用途、价格等;学完碘的化合物后,布置的课外学习题目:加碘食盐的碘来自何种物质+炒菜时,如何科学使用加碘食盐+等等。布置课外学习题目,学生不必定时定量地完成,而是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条件去学习,因此,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甚至干活、聊天都有机会学习到化学知识,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就能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增长知识。

3.创设兴趣实验,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关己的实验设计,很多同学也表现了浓厚兴趣,我们共同讨论确定了实验方案,进行了探索。如有个学生,想探究我们用的粉笔的主要成分到底是碳酸钙,还是其他什么。他提出了自己、化学与社会生活整合的教学方法遇到的问题;如用醋酸去除热水瓶瓶胆内的水垢,用纯碱、小苏打、牙膏、草木灰等祛除茶杯上厚厚的茶渍,用明矾净化水质等;指导学生进行废物利用,从干电池中提取锌等等。例子很多,举不胜举。通过实践,学以致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总之,当前的课程改革已明确提出要增强知识的应用性,要把学习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向能力发展。

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贴近生活,这是根,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思考、感悟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使之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中人文性因素应该不断加强。只有学科只是与实用性、人文性统一,化学教学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注重化学教学的生活化、人文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标签:;  ;  ;  

科学教育的归宿——服务于生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