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建筑论文-臧倩

公共文化建筑论文-臧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文化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设计,南京市利济巷城市空间文化项目,构件深化设计

公共文化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臧倩[1](2019)在《南京市利济巷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装配式建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逐渐发展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因其在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能,尤其是可塑性上的优秀表现,迅速得到建筑师的喜爱。然而,随之城市化进程的减慢,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慢慢暴露出一些弊端,建筑材料的浪费、拆除产生的无法回收建筑垃圾,较高的劳动力成本等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的转变,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慢慢凸显,成为建筑业转型的关键。本文按照“理论——研究——应用“的思路,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理论研究和相关案例分析,总结了装配式建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研究了装配式建筑的体系拆分、各体系的技术规程以及设计注意要点和相关节点的构造节点,为后续的项目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结合南京市利济巷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项目,本文从项目概况,前期设计分析和装配式具体设计等方面分别阐述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以及装配式建筑的体系拆分方案、构件深化设计和连接节点设计等专项研究。本文共分为两个篇幅,第一篇幅为建筑设计研究报告,第二篇幅为设计成果。其中,第一篇幅的设计研究报告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对于项目背景和设计目标和设计的重点难点,研究方法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进行了总结;第二章为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笔者对装配式建筑理论和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以及在进行装配式设计时常用的设计手法和技术参考,为后续方案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第叁章为案例分析,对两个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装配式建筑的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并重点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和外表皮系统;第四章为前期设计分析,主要包括项目概况、前期设计分析两个部分。通过对项目的区位和规划要求,总结项目主要设计难点和设计把握的主要原则并介绍了方案的生成、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功能的分配、层高的调整以及风貌的协调等方面;第五章装配式具体设计部分,笔者通过体系拆分、结构优化、立面深化和节点构造研究,完成详细完整的装配式拆分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装配率的计算和装配率评价。下篇主要是设计成果图纸汇编,包括设计的前期分析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效果图以及装配式拆分设计图纸和构造节点大样等。(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0)

刘坤,董媛媛[2](2019)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施行背景下的读者权利研究——基于图书馆建筑功能设计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学习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契机,从建筑功能设计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在保障读者权利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实现图书馆建筑功能与保障读者权利有机统一的几点举措。(本文来源于《当代图书馆》期刊2019年01期)

王宏伟[3](2018)在《民国建筑变身公共文化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这几天,南京市高云岭一处民国建筑成为微信朋友圈的热点,一群文化爱好者租下了这幢青砖墙、坡面顶的老房子,挂牌“明社·璞斋”,于10月27日向公众敞开大门,通过办展览、举办文化活动,把民国建筑改造为公共文化空间对外开放。民间力量的介入,为民国建筑的保护利用提(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18-11-02)

招钰英[4](2018)在《“老佛山”新市民共享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在禅城上班的田敏莉只是偶尔才会到佛山新城“遛娃”,但今年以来,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到佛山新城“打卡”,“这里有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宫、科技馆、艺术村,承包了我们一家叁口一整天的活动需求。未来,大剧院和博物馆开放了,那真是一站式的文化服务”。(本文来源于《佛山日报》期刊2018-08-08)

王大千[5](2017)在《中国当代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的艺术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民族自信心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国人对标志性建筑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导致很多褒贬不一的“新地标”建筑应声拔地而起,其中大部分深受全球化“国际风格”影响。作为具有最广泛公共性的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不仅是满足大众对文化艺术生活需求的场所,也是其所在城市乃至所在国家的一道风景、一张名片,甚至是凝聚国家民众精神向往的一个象征。因此,由政府主导建设的诸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剧场、音乐厅、纪念性建筑等大型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何去何从尤为值得探讨。本课题尝试通过对几个代表性建筑个例的艺术表现进行比较,考察中国当代公共文化建筑在功能性、地域性以及文化传承上的需求,用艺术学的人文视角结合工业技术的发展理念,以总结、反思和批判的态度来看待我国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的发展方向。本课题首先在绪论中阐述了研究的意义与当前概况;在第一章中着重研究理论基础,分别对建筑意、公共性、建筑艺术、艺术审美在公共文化建筑中的体现进行论述;第二章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建筑加以分析、对比,剖析它们的艺术因素,总结大众对它们不同审美意见的原因;第叁章立足实际,论述“文化地标”的意义与其基本要求;最后总结全文,提出以“以人为本,传承文化,融汇科技,特色创新”作为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的建设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17-06-01)

王芸辉,雷礼锡[6](2015)在《明清会馆的公共文化特色——以汉江流域明清商会建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汉江流域兴建了许多商业会馆,具有鲜明的公共文化特色。一是广泛兼容传统儒家、道家、阴阳家以及新兴商业文化内涵,使会馆成为多元文化共生、共享的公共场所。二是普遍荟萃了书法艺术、雕刻艺术与四合院建筑艺术形制,使会馆成为公共艺术的重要载体。叁是广泛设置戏楼,堪称中国古代公共文化事业的重大创举。(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5年17期)

李想[7](2015)在《公共文化建筑中的防火疏散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央美院美术馆和天津图书馆新馆的建筑概况、建筑设计特征、防火疏散不利因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公共文化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有效解决建筑的安全疏散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26期)

田平,赵德芳,张东岭[8](2015)在《公共文化建筑中的防火疏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公共文化建筑也成为了当今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这一类公共文化建筑在使用人群,流线以及空间设计上有着不同于居住、办公、商业等建筑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实地调研的两个建筑,分别从建筑概况,建筑设计特点,,疏散的不利因素,解决方案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说明。以此为基础对公共文化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做一个初步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5年04期)

严俊杰,郭珍妮[9](2014)在《浙江省台州市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中的宗教建筑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浙江省台州市新农村宗教建筑现状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台州市村落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宗教建筑现状、宗教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总结出台州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宗教及其建筑发展特点,并对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宗教建筑,促进宗教建筑的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4年02期)

陶俊[10](2013)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分析——以杭州建筑工地民工学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杭州建筑工地民工学校为例,阐述了其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其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对策思路,以探索在未来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部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新型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期刊2013年02期)

公共文化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学习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契机,从建筑功能设计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在保障读者权利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实现图书馆建筑功能与保障读者权利有机统一的几点举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文化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臧倩.南京市利济巷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装配式建筑设计[D].南京大学.2019

[2].刘坤,董媛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施行背景下的读者权利研究——基于图书馆建筑功能设计的视角[J].当代图书馆.2019

[3].王宏伟.民国建筑变身公共文化空间[N].新华日报.2018

[4].招钰英.“老佛山”新市民共享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N].佛山日报.2018

[5].王大千.中国当代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的艺术维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6].王芸辉,雷礼锡.明清会馆的公共文化特色——以汉江流域明清商会建筑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

[7].李想.公共文化建筑中的防火疏散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5

[8].田平,赵德芳,张东岭.公共文化建筑中的防火疏散设计[J].四川水泥.2015

[9].严俊杰,郭珍妮.浙江省台州市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中的宗教建筑调查研究[J].城市建筑.2014

[10].陶俊.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分析——以杭州建筑工地民工学校为例[J].现代城市.2013

标签:;  ;  ;  ;  

公共文化建筑论文-臧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