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阻力模型论文_王安麟,于永强,李晓田,王楚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滚动阻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力,模型,轮胎,颗粒,阻尼,参数,模态。

滚动阻力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安麟,于永强,李晓田,王楚昕[1](2019)在《可用于塑性材料的离散单元滞回力矩滚动阻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弹簧阻尼滚动阻力模型无法准确表达塑性材料形变的受力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塑性颗粒材料的新型离散单元滚动阻力模型——滞回力矩滚动阻力模型.以粒子材料弹塑性形变理论为基础,将粒子滚动过程中离散单元的滚动接触摩擦力矩描述为滞回项和阻尼项,滞回项表示其接触中心点前后处于受力不平衡的塑性变形状态,阻尼项表示粒子表面的摩擦.通过沙堆试验对此离散单元滚动接触模型进行验证,实现了粒子接触中心点前后受力不平衡塑性变形状态的更高精度表达.从粒子接触微观过程而言,所提出的模型更符合材料塑性变形力学机理,能更好地应用于塑性颗粒材料的仿真研究.(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罗英浩,胡林,李成波,赵闯[2](2018)在《2维任意形状颗粒间的滚动阻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2维圆形颗粒间的滚动阻力模型推广到非圆形颗粒体系,用于模拟准静态剪切实验,得到了满足率无关和客观性的剪切、剪胀曲线。给出的滚动阻力模型对Hertz接触模型和线性接触模型是普适的,改变颗粒形状也是适用的,所得剪切、剪胀曲线和已有的实验符合;作为对比,将文献中几种常用的滚动阻力模型用于相同的体系,单一速度下的剪切、剪胀曲线和实验符合,但不同速度下的剪切、剪胀曲线却不重合即不满足准静态颗粒体系下的率无关,且所得有效摩擦系数偏小。滚动阻力对剪切强度、剪胀-剪缩影响显着,是必须考虑的相互作用,所给的任意形状颗粒间的滚动速度满足客观性且其特殊情形和圆形颗粒间滚动速度一致。(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波,赵又群,臧利国,王健,张明杰[3](2014)在《基于弹性迟滞理论的轮胎滚动阻力解析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轮胎滚动能量损失,该文提出一种新型轮胎滚动阻力解析模型。分析轮胎滚动阻力产生的机理,考虑材料的弹性迟滞特点,定义非线性弹性力和非线性阻尼力构建轮胎垂向复合回复力公式,搭建特定试验进行模型参数辨识。根据刷子模型将轮胎接地部分化简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接地中心到刷毛单元开始接触地面的加载区域;另一部分为接地中心到刷毛单元离开地面的卸载区域。然后分别对参数辨识得到的加载和卸载曲线在相应区域内积分并求和,获得轮胎滚动阻力矩解析模型。根据ISO 28580标准对轮胎滚动阻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轮胎滚动阻力随速度(10~120 km/h)和垂向负载(6~25 kN)的增大而增大;试验结果与解析值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新型滚动阻力模型的提出有助于轮胎的结构优化。(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7期)

张庆良,崔相军[4](2011)在《基于一次回归正交试验的双滚筒轮胎滚动阻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动力性检测时轮胎在双滚筒底盘测功机上的滚动阻力消耗功率问题,分析了双滚筒轮胎滚动阻力测试的原理,建立了轴荷、车速、胎压及双滚筒底盘测功机结构参数与滚动阻力的数学模型,应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L8(27),重新安排8次试验,用回归方程表达了轮胎滚动阻力。(本文来源于《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期刊2011年04期)

李宝江,管迪华[5](2011)在《利用轮胎模态参数模型对滚动阻力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轮胎模态参数模型对稳态工况下的轮胎滚动阻力进行模拟。计算了不同胎面阻尼下的滚动阻力,所得结果与实际的趋势相符,数值合理。对不同半径转鼓下轮胎滚动阻力的模拟结果与按ISO 18164推荐的公式计算的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了该轮胎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1年06期)

管迪华,李宝江[6](2011)在《轮胎模态参数模型及滚动阻力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车工业产品虚拟开发中建立好的轮胎模型是一个瓶颈问题,需要发展直接利用轮胎模态参数对轮胎特性进行全面模拟的高度解析化的模型。该文在初步建立稳态滚动模型和计算方法,以及对垂直特性计入胎侧非线性刚度模型达到高精度的基础上,又引入花纹阻尼,形成轮胎滚动阻力定量模拟模型,得到在80 km/h推荐速度下滚动阻力系数为0.65%。为进一步表明所建模型及模拟方法的成功,将不同半径转鼓上的模拟结果和ISO 18164推荐的转鼓试验结果与转鼓半径的关系做比较,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轮胎滚动阻力的模拟结果可指导实践,模型及模拟方法可作为动态模拟的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林彩霞,刘浩学,杨小刚[7](2010)在《基于台架检测汽车滚动阻力的修正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底盘测功机台架与实际道路的滚动阻力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对车轮在台架上滚动阻力的分析,建立了车辆台架检测滚动阻力修正模型。以某型汽车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台架对比试验验证。利用该模型求得检测车辆在任意滚筒直径的底盘测功机上的加载功率,其精度满足测功机检测规程中的规定。(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0年04期)

李锋祥,杨卫民[8](2008)在《轮胎滚动阻力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国内外围绕轮胎滚动阻力所展开的理论模型研究、试验技术研究和模拟分析方法研究,指出轮胎滚动阻力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为精确和细化。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轮胎滚动阻力模型——"Semi-Tweel"模型,该模型由轮辋模型、胎冠模型和弹性-阻尼子模型组成,可与温度场耦合。(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08年04期)

管迪华,曾祥生,范成建[9](2006)在《轮胎动态模型的阻尼和对滚动阻力及动态响应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合了一些文献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基于轮胎模态参数模型,给出了不同阻尼环节对滚动阻力及轮胎以不同速度滚越障碍物的动态响应的模拟结果,并部分地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说明具有结构阻尼环节的轮胎模型,对于两者的模拟均给出了更好的定量结果。(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06年07期)

洛志远,蔡庆东,盛小伟[10](2006)在《二维颗粒碰撞模型中滚动阻力矩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干粒子碰撞接触过程中法向接触力的分布问题展开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对粘弹性力建立较为简单的模型,直观地反映了法向力在接触面上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到了一直困扰该领域的滚动阻力矩的解析表达式。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直接将数学参数赋予物理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1-01)

滚动阻力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2维圆形颗粒间的滚动阻力模型推广到非圆形颗粒体系,用于模拟准静态剪切实验,得到了满足率无关和客观性的剪切、剪胀曲线。给出的滚动阻力模型对Hertz接触模型和线性接触模型是普适的,改变颗粒形状也是适用的,所得剪切、剪胀曲线和已有的实验符合;作为对比,将文献中几种常用的滚动阻力模型用于相同的体系,单一速度下的剪切、剪胀曲线和实验符合,但不同速度下的剪切、剪胀曲线却不重合即不满足准静态颗粒体系下的率无关,且所得有效摩擦系数偏小。滚动阻力对剪切强度、剪胀-剪缩影响显着,是必须考虑的相互作用,所给的任意形状颗粒间的滚动速度满足客观性且其特殊情形和圆形颗粒间滚动速度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滚动阻力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安麟,于永强,李晓田,王楚昕.可用于塑性材料的离散单元滞回力矩滚动阻力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罗英浩,胡林,李成波,赵闯.2维任意形状颗粒间的滚动阻力模型[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李波,赵又群,臧利国,王健,张明杰.基于弹性迟滞理论的轮胎滚动阻力解析模型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4

[4].张庆良,崔相军.基于一次回归正交试验的双滚筒轮胎滚动阻力模型[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

[5].李宝江,管迪华.利用轮胎模态参数模型对滚动阻力的模拟[J].汽车工程.2011

[6].管迪华,李宝江.轮胎模态参数模型及滚动阻力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7].林彩霞,刘浩学,杨小刚.基于台架检测汽车滚动阻力的修正模型[J].汽车技术.2010

[8].李锋祥,杨卫民.轮胎滚动阻力模型研究进展[J].橡胶工业.2008

[9].管迪华,曾祥生,范成建.轮胎动态模型的阻尼和对滚动阻力及动态响应影响的分析[J].汽车工程.2006

[10].洛志远,蔡庆东,盛小伟.二维颗粒碰撞模型中滚动阻力矩的改进[C].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论文知识图

单轮动力学模型滚动阻力模型第一种Hertz模型剪切曲线可见本文所给...滚动阻力模型Fig.1Rollingresis...滚动阻力模型电动环卫车滚动阻力模型

标签:;  ;  ;  ;  ;  ;  ;  

滚动阻力模型论文_王安麟,于永强,李晓田,王楚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