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线路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王晓龙

10kV配电线路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王晓龙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兰考县供电公司河南开封475300)

摘要:随着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电力工程也逐渐增多。配电线路作为电网系统核心组成内容,对配电线路整体设计掌握和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着电力单位发展和经济创收程度。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优化和调整配电线路设计技术和理念,通过提高配电线路设计水平实现整个系统稳定性和传输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此外,升级和创新配电线路设计水平,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线路损坏程度,从而实现电力单位运营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技术要点;分析

1.10KV配电线路设计流程

结合目前国内电力单位情况,10KV配电线路系统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以及村镇等地点,通过运用架空线以及混合结构架空线模式。由于城市郊区和村镇人口分布率相对集中,因此采用集中放射性传输电力形式。综合考虑配电线路电力传输外界、人为等因素干扰下,在配电线路设计环节进行区域环境和人为施工水平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严格遵守配电线路设计标准流程:掌握配电线路范围和设计区域整体数据,制定配电线路大致规划;深入到配电线路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地质情况和地势,结合地质参数设计线路走向,并且形成初期线路方案。重点勘察特殊、复杂地形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后绘制详细配电线路路径走向蓝图;综合考虑配电线路周边情况,包括地势地形、线路截面导面、自然天气等信息,计算适当杆塔数量和间距;制定三种至四种可行性施工方案,通过专家交流和审核后筛选最佳施工规划;根据最终施工规划制定配电线路工程造价,编制工程预算金额计划书;最终将上述报告和资料整理归档,形成完整的配电线路设计方案,为后期施工提供指导。

2.10KV配电线路主要故障

2.1配电线路老化

电网系统建设具有线路长、分支多等特征,在地形相对复杂区域存在着诸多违章违纪建筑,电网系统中配电线路由于长时期电力传输和运行使得部分线路老化情况严重。尤其是在配电线路建设初期对整体线路搭建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设定不科学,加上外界气温影响下使得线路整体松散或脱离,加重了事故发生机率。

2.2配电线路短路

由于电网初期建设阶段对地形考虑不全,忽视了自然环境的干扰,使得配电线路杆架建设过程中出现间距较短,电线由于杆架间距差出现弧垂。此外,在气候变化相对较大地域,线路下垂问题更加严重,例如在强风环境影响下配电线路两相导线相接触,其中任意导线绝缘表层磨损,就会出现短路现象。配电线路两相导线间混有线路漏皮,将会引发更加严重线路故障。

3.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

3.1配电线路路径设计原则

10KV配电线路设计阶段,需要进行线路架设路径筛选。在对线路架设路径选择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制定最为经济实用架设搭建规划。配电线路设计人员要深入到地质地形进行勘察,对土质、水流以及岩层结构展开检测试验,做好试验数据对比和分析。另外,需要注意对建设地区空间信息采集,确保架设路径与采空区不相影响,实现配电线路设计最佳方案。

首先,10KV配电线路架设线路设计和选择要与当地环保管理部门和电力机构进行交流和沟通,建设施工方案要经过相关机构检查和审核,结合当地情况进行验收和批准。其次,架设路径选择要以顺直、便捷为主,尽量减少配电线路转弯、转角等问题。再次,配电线路设计人员不能仅仅根据采集数据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能力等情况,选择适用于当地情况路径方案,确保线路设计可行性和高操作性,进而降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干扰。第四,10KV配电线路架设搭建过程中尽量选择相对空闲和宽阔的地面空间,避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出行。最后,配电线路设计路径要重点关注架设施工和后期使用维护工作,如果在计算出后期运维费用相对高昂,则需要从新规划方案设计。

3.2配电线路室内路径设计

10KV配电线路中内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资料和文件,主要包括配电线路设计所包含线路施工图、内部结构蓝图、电网室内室外对比航测图等。其中,航测图要重视时效性,相对符合实际要求,降低设计环节测量偏差。另外,在数据测量图纸绘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际施工比例。在进行内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涵盖配电线路整各系统吗,并做好详细标注。针对城郊、乡镇规划区域的工程建筑、水利以及基础设施工程进行标记。根据当地土地使用情况,制定配电线路最短距离设计。制定两至三个设计方案,通过施工前讨论筛选最佳设计,并且完善各项技术缺陷。

3.3配电线路现场选线设计

配电线路设计阶段重点关注现场选线内容,为配电线路方案中最终路径走向、现场施工以及架设定位提供基础条件。保证现场选线准确程度,降低对10KV配电线路整体影响。另外,对现场选线定位过程中要结合外界自然环境与人为因素,包括对配电线路系统特殊塔位、以及杆塔建设转角和跨越较。电网系统由于电力传输距离相对较长,因此架设线路后是否出现间距差异或电线张力等现象,从而抑制电力传输和线路损耗程度。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配电线路施工现场测量中广泛应用GPS系统,实现了精准定位、操作便捷以及偏差率低等特征。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现场选线阶段对绿被植物砍伐数量,将自然环境影响有效控制和保护。

3.4配电线路杆塔设计

由于国内地质、地形环境相对复杂,为配电线路施工带来了极大难度。结合地形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电力传输单位开始运用杆塔、架设等手段,杆塔形式主要包括转角型杆塔、直线型杆塔、耐张型杆塔以及末端型杆塔。现阶段杆塔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杆塔高地脚深埋处理。由于杆塔高度差距直接影响着整体线路施工质量和效果,需要对杆塔高度差距和间距缩短至最小化,保障杆塔高低脚维持在统一平面。在保障了高低脚水平高度基础上,控制杆塔高低脚基础加高参数,将施工操作精准度和高低脚加高安全性做到最优。

4.10KV配电线路自动化设备选择

现阶段10KV配电线路自动化设备具有性能强、技术高、投资大等特征,相对适用于大中型城市。自动化设备管理可以充分符合县级市、乡镇电力需求,方便于线路升级和推广。配电线路自动化设计主要包括电流型和电压型。

电压型设备是由配电线路分段器和断路设备构成,一旦配电线路出现故障,线路上断路设备就会跳闸。线路断电使得分段器重合时间延长,合闸进行到线路故障点断路设备再次调整。故障点两端分段器被封锁,直至三次重合后恢复正产运行和传输电力。配电线路故障点正常段由开关闭合传输至联络供电。10KV配电线路自动化设备选择具有判断精准、减少维护、无需蓄电池供电、操作简单以及运行可靠等优势。

电流型设备在发生配电线路故障过程中,将变电设备断路器开关切断。另外,各开关分段将电流参数传输至主电流分段开关,通过确定故障点位置后发出警报和指令。将故障点开关锁在分闸不问,进而恢复正常供电传输。这一方案由将光缆和通信主所组成,相较于电压型设备成本费用更高,但是配电线路故障过程中,通信主所能够自动中断并且切换为时间模式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工程建设和电力行业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平台。现阶段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对电力传输持久性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和标准,针对这一现状,想要确保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电力企业获取更多经营效益,势必要强化对10KV配电线路设计能力和重点技术运用能力。在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严格按照相关管理部门和制度要求,约束施工行为与设计科学程度,保障电力工程顺利进行,为实现电力单位获取更多经营效益和社会形象提供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小兵.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8):99-101.

[2]刘建刚.浅析10kV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J].科技创业家,2013(23):87-89.

标签:;  ;  ;  

10kV配电线路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王晓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