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线耦合论文-苏陆锋,刘岩,李昕

场线耦合论文-苏陆锋,刘岩,李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场线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场线耦合,电磁干扰,系统电磁兼容

场线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苏陆锋,刘岩,李昕[1](2019)在《基于场线耦合的电磁干扰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电磁兼容研究表明,电磁干扰主要来源于场线间的耦合。为此,在实验室对抑制线缆耦合方法进行了模拟试验,基于场线耦合的电磁干扰下研究工程上可行性对策。(本文来源于《2019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与维修技术论坛暨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2-05)

邱日强,朱峰,高晨轩[2](2018)在《铁氧体磁环对场线耦合感应电流的抑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理论上研究铁氧体磁环对场线耦合感应电流的抑制效果。基于传输线理论和铁氧体磁环的材料特性,在频域内建立了同轴屏蔽电缆加载铁氧体磁环-大地回路的有源传输线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方便地得到屏蔽电缆终端接不同负载时屏蔽层上的感应电流,分析了铁氧体磁环对屏蔽层上感应电流的抑制机理,并讨论了抑制效果与铁氧体磁环材料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层两端接不同负载时,磁环对感应电流都有抑制效果;当磁环内外半径差相同时,内半径越小,抑制效果就越好;当内半径相同时,外半径越大,抑制效果就越好;当磁环形状相同时,磁环磁导率越大,抑制效果就越好。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模型是正确的。研究结果可为磁环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节省实验费用。(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韩润兵,赵翔,闫丽萍,刘强,周海京[3](2018)在《含场线耦合的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中的电磁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含场线耦合的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分析方法。在传统场线耦合Taylor模型的基础上,将含场线耦合的传输线等效为有源二端口网络,采用基于频域黑箱模型的大信号S参数表征非线性组件,利用插值和迭代技术结合ABCD矩阵求解端口响应,以分析外场辐照对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工作状态的影响。以若干算例求解其受扰响应,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用该方法可以对外部电磁干扰下级联传输线网络的非线性响应行为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纪执楷,赵翔,闫丽萍,刘强,周海京[4](2018)在《随机线缆束的建模及其场线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平面波辐照下无限大地面上随机捆扎线缆束的场线耦合这一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了分析随机捆扎线缆束场线耦合效应的分析模型。采用传输线超理论(Transmission Line Super Theory,TLST)计算了确定结构时捆扎线缆束在外场辐照下的终端感应电流,可以看出低频时(电长度小于1/100λ)传输线端口感应电流随频率近似线性增加,高频时却不具备类似的规律;采用一种离散随机过程建模随机线缆束,计算具有随机性的线缆束终端感应电流,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分析发现,在低频时线缆束具有随机性,对终端感应电流的影响较小,在高频时影响非常大,甚至可能会使终端响应加倍。(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周楠,董晓霞,赵翔,刘强,周海京[5](2018)在《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导体高频场线耦合问题是电磁兼容及系统级电磁效应评估中的重要研究方向。经典场线耦合模型理论受限于准TEM波近似,对高频率下的场线耦合问题不具有普适性。高频场线耦合模型中的传输线超理论(TLST),解决了经典场线耦合模型这一局限性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TLST的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模型。通过多导体传输线算例对比了高频场线耦合模型、经典模型以及全波分析的计算结果,说明了多导体高频场线耦合模型的正确性及普适性。(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张馨丹,赵春莹,刘强,闫丽萍,赵翔[6](2018)在《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渐近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理想地面上单导体传输线渐近法,提出了改进的多导体传输线渐近法。与已有多导体传输线渐近法相比,所提方法步骤简单,求解效率高。利用所提方法计算电磁波与不同结构多导体传输线网络之间的耦合,结果与全波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吻合很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导体传输线导线间距对沿线感应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导线间距变化,矩形网络和平行网络沿线感应电流波形变化趋势不同,且当间距大于一个波长后,平行网络和理想地面上相同结构的单导线具有相同的沿线感应电流。(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8年08期)

陈旭[7](2018)在《强电磁脉冲作用下地面附近的场线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高功率微波辐射装置的快速发展,现代战场中的通信电子设备受到的电磁干扰威胁越来越严重。目前现代战场中的电磁干扰源主要以核电磁脉冲、高功率微波和超宽带等强电磁脉冲为主。瞬变的强电磁脉冲很容易以后门耦合的方式通过电子设备间互连线缆进入电子通信系统中,从而对后级的敏感电路和器件造成损伤。在常规的电磁干扰防护中,线缆通过增加屏蔽层来减少其电磁干扰。但由于强电磁脉冲能量大,部分脉冲能量仍可耦合进入芯线内部,在芯线上产生足够损伤后级敏感电路的瞬态电流,因此为了对敏感电路进行防护准确计算屏蔽线芯线电流很有必要。对强电磁脉冲而言,核电磁脉冲出现最早,因此人们对核电磁脉冲辐照下线缆的场线耦合效应研究较为成熟,然而人们对于新兴的超宽带和高功率微波辐照下线缆的场线耦合效应研究较少,且这叁种强电磁脉冲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能混为一谈,所以有必要对高功率微波和超宽带作用下线缆的场线耦合效应进行准确的分析。本文基于时频域等效性和最小相位原理提出了一种求解屏蔽线缆芯线时域电流的新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新方法在核电磁脉冲作用下的有效性。为了与核电磁脉冲作用下的场线耦合效应进行对比,最后采用时域有限积分法仿真分析了高功率微波和超宽带作用下的场线耦合效应。第一部分首先对叁种强电磁脉冲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核电磁脉冲、高功率微波、超宽带各自的特点,并根据其时频域波形分别分析了其时频域特性;基于场对单线的物理模型,推导了强电磁脉冲下的传输线方程,并对其进行求解;建立了局部坐标系和总体坐标系来分析考虑地面反射下地面附近的电磁环境,结合推导的传输线方程并采用傅立叶反变换得到两种情况下的时域响应电流,然后通过仿真验证考虑地面反射的准确性。第二部分将传输线等效为最小相位系统,基于时频域等效性和最小相位原理提出了一种求解屏蔽电缆芯线时域电流的新方法,通过仿真以及对同轴线RG58C/U屏蔽效能的测试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第叁部分通过仿真验证了高功率微波和超宽带对传输线模型的适用性并给出了适用条件。由于适用条件对于高功率微波和超宽带较为严格,采用商业软件仿真研究了高功率微波和超宽带作用下线长、距地高度、线径以及场入射方向等参数对地面附近单线耦合电流的影响规律,并与核电磁脉冲下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异同。这些影响规律对系统级的电磁兼容和高功率微波防护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邱日强[8](2018)在《场线耦合的感应电流分布特性及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虽然这些电子电气设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它们也是电磁干扰源,这是因为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一些有用或无用的电磁能量,其可能对其他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导致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例如,高空核爆电磁脉冲(High-altitude Nuclear-burst Electromagnetic Pulse,HEMP)就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电磁干扰源,其频谱范围很宽,可从甚低频到几百兆赫兹;场强很大,可达40kV/m或更高;作用范围很广,可达数千千米。与此同时,在电力、电子和通信等很多领域中,我们用电缆作为系统之间能量与信息的有效传输媒介。由于这些电缆极易与外界电磁场耦合,成为引进电磁干扰的主要途径,因此场线耦合问题的研究已成为近年电磁兼容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围绕着场线耦合的感应电流分布特性及抑制这一主线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可归纳为:(1)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Taylor、Agrawal、Rachidi和Vance这四种传输线模型的电报方程,并根据电报方程及边界条件画出这四种模型的等效电路;然后推导了负载响应的频域Baum-Liu-Tesche(BLT)方程,将四种模型的激励源表达式分别代入BLT方程中得到各自模型在平面波激励下的负载响应解析解;继而从电报方程、微分变量、边界条件、激励源和负载响应这五个方面对四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2)基于Agrawal模型研究了平面波、HEMP与架空电缆耦合的负载感应电流响应特性,给出了入射波入射角度(包括极化角、入射角和方位角)、电缆架空高度、终端阻抗、大地电导率及大地相对介电常数等参数的变化对负载感应电流的影响;然后推导了平面波正入射时电缆两端架空,电缆一端接地、另一端架空这两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其谐振机理,获得了本征谐振频率与电缆长度的关系;最后,当电缆架空高度不满足远远小于电磁波波长这一条件时,针对传输线模型的适用性问题开展实验研究,对纵向阻抗修正后,感应电流理论值和实测值吻合得较好。(3)针对屏蔽电缆架空在有损大地上这种情况,基于天线理论推导了屏蔽层上传输线模感应电流和天线模感应电流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平面波激励下感应电流的分布特性,给出了感应电流分布与电缆架空高度、大地电导率和大地相对介电常数等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能够为大电流注入技术和直接电流注入技术的运用提供数据基础。(4)考虑铁氧体磁环的材料特性,在频域内建立了屏蔽电缆加载磁环串的非均匀传输线模型来评估磁环对负载感应电流幅值和陡度的抑制效果,推导了负载感应电流频域计算公式,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其时域响应。首先研究了磁环串加载位置和长度对负载感应电流的影响;然后讨论了磁环材料特性与抑制效果之间的关系;最后从能量耦合和波的传播两个角度分析了磁环对负载感应电流的抑制机理。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是正确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磁环的选型提供指导,并节省实验研究的费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9)

李湛宇,董宁,纪锋,巩少岩,陈宇浩[9](2017)在《基于多项式混沌方法的场线耦合响应不确定度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在传输线场线耦合的计算中,由于辐射场可能从不同方向入射,入射方位角和入射仰角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可以将其看作不确定变量,因此传输线的响应也呈现出不确定性。针对输入参数服从非典型分布的情况,应用多项式混沌方法对传输线场线耦合频域响应进行不确定度量化。结合入射方位角和仰角的物理意义,给出其服从的分布类型并构建相应的正交多项式基底,并对该模型的传输线方程进行多项式混沌展开。最后结合含两个不确定参数的传输线场线耦合算例,给出远端电流响应的统计信息,对比蒙特卡罗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7年11期)

董晓霞,刘强,赵翔,闫丽萍,周海京[10](2017)在《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分析中的边界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场线耦合问题是电磁兼容分析与电磁效应评估中的重要课题。经典场线耦合模型受限于准TEM波近似,在较高频率时将导致不可接受的模型误差。传输线超理论(TLST)建立了高频场线耦合模型,解决了经典场线耦合模型的困难。基于TLST介绍了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的高频场线耦合模型,提出了叁种不同终端负载情况下对应边界条件的设置方法。最后通过具体算例对比了高频模型和经典模型以及全波分析计算结果,证实了高频场线耦合模型的普遍适用性、边界条件设置的有效性和数值实现过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7年09期)

场线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从理论上研究铁氧体磁环对场线耦合感应电流的抑制效果。基于传输线理论和铁氧体磁环的材料特性,在频域内建立了同轴屏蔽电缆加载铁氧体磁环-大地回路的有源传输线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方便地得到屏蔽电缆终端接不同负载时屏蔽层上的感应电流,分析了铁氧体磁环对屏蔽层上感应电流的抑制机理,并讨论了抑制效果与铁氧体磁环材料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层两端接不同负载时,磁环对感应电流都有抑制效果;当磁环内外半径差相同时,内半径越小,抑制效果就越好;当内半径相同时,外半径越大,抑制效果就越好;当磁环形状相同时,磁环磁导率越大,抑制效果就越好。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模型是正确的。研究结果可为磁环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节省实验费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场线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苏陆锋,刘岩,李昕.基于场线耦合的电磁干扰对策研究[C].2019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与维修技术论坛暨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年会论文集.2019

[2].邱日强,朱峰,高晨轩.铁氧体磁环对场线耦合感应电流的抑制效果[J].高电压技术.2018

[3].韩润兵,赵翔,闫丽萍,刘强,周海京.含场线耦合的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分析[J].无线电工程.2018

[4].纪执楷,赵翔,闫丽萍,刘强,周海京.随机线缆束的建模及其场线耦合分析[J].无线电工程.2018

[5].周楠,董晓霞,赵翔,刘强,周海京.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分析[J].微波学报.2018

[6].张馨丹,赵春莹,刘强,闫丽萍,赵翔.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渐近法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

[7].陈旭.强电磁脉冲作用下地面附近的场线耦合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8].邱日强.场线耦合的感应电流分布特性及抑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9].李湛宇,董宁,纪锋,巩少岩,陈宇浩.基于多项式混沌方法的场线耦合响应不确定度量化[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7

[10].董晓霞,刘强,赵翔,闫丽萍,周海京.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分析中的边界条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7

标签:;  ;  ;  

场线耦合论文-苏陆锋,刘岩,李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