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酚酸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银杏酚酸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倪学文[1]2004年在《银杏酚酸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银杏酚酸是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限量因子,在银杏外种皮中含量最高,其独特的药理和毒理活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与银杏叶相比,银杏酚酸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旨在利用现代色谱分离理论和分析鉴定技术,建立银杏酚酸高效准确的定量和分析方法;对从银杏外种皮中分离纯化银杏酚酸的工艺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探讨银杏酚酸对细菌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利用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从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等角度探讨银杏酚酸抗肿瘤的机理。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银杏酚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根据银杏酚酸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银杏酚酸,对流动相组成、pH值和柱温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银杏酚酸的RP-HPLC分析条件为:色谱柱为SUPELCOSIL~(TM)LC-18(15cm×4.6mm,5μm);流动相为90%甲醇,乙酸调pH值为3.15;紫外检测波长λ=310nm;流速为0.7ml/min;柱温为30℃;灵敏度AUFS=0.02。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银杏酚酸的峰高分离度R_h均大于1,银杏酚酸各组分的容量因子均在3~8之间。 在银杏酚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银杏酚酸HPLC的定量测定方法,运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了样品中银杏酚酸色谱峰和对照品的色谱峰,结果表明二者各对应色谱峰的紫外光谱完全相同,定量分析中所确定的色谱峰是正确的。样品用甲醇浸提、过滤后可直接进行HPLC分析,平均回收率为97.02%,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28%,线性范围在0.498~8.879μ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最低检测限为7.2ng。银杏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银杏产品的质量监控。 2 银杏酚酸的提取工艺、纯化和结构鉴定 对从银杏外种皮中提取银杏酚酸的工艺进行优化,得到银杏酚酸的优化提取条件为: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1:7(W/V)的料液比,在60℃条件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4h,此条件下银杏酚酸浸出率为8.021%。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富集银杏酚酸,对银杏酚酸在树脂上的吸附、解吸特性和吸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银杏酚酸分离纯化的工艺流程为:银杏外种皮采用1:7的料液比,用80%乙醇在60℃条件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4h,提取液经抽滤浓缩后,经过D4020吸附树脂纯化(水,65%,90%乙醇梯度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用S_1溶剂萃取,再浓缩,冷冻干燥,再经AB-8吸附树脂纯化(75%乙醇和95%乙醇梯度洗脱),冷冻干燥后得银杏酚酸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燥后得到淡黄色银杏酚酸,产物纯度为95%,得率为0.89%。 通过对从银杏外种皮中纯化得到的银杏酚酸进行定性实验,紫外、红外光谱分析,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喷雾电离质谱伍SI一Ms)联用分析,证实了纯化得到的银杏酚酸为C13:0,C15:1,C17:2,C15:O和C17:1,其相对百分组成为12.0:41.77:4.89:3.52:37.83。 3银杏酚酸的抑菌活性研究 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研究了银杏酚酸对细菌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银杏外种皮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纯化的银杏酚酸都有很好的抑制细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活性,且随着银杏酚酸含量增加,抑菌活性增强,可见银杏酚酸是其中主要的抑菌活性物质。银杏酚酸主要表现为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对蜡状芽抱杆菌、枯草芽抱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同时表明银杏酚酸的烷基侧链在抑菌中起了关键作用. 4银杏酚酸抗肿瘤作用及机理研究 银杏酚酸浓度为10,20,40m叭gd时,对小鼠S:。。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8,93%,42.90%和62.94%,40m叭gd的抑瘤率超过了阳性对照药物cy。银杏酚酸使荷瘤小鼠的胸腺重量减轻,但无明显差异,中低剂盘组能显着提高荷瘤小鼠脾脏的重量,但高剂量组却减轻脾脏重量;银杏酚酸能明显增强DNFB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显着增强荷瘤小鼠脾细胞抗体生成能力,且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血清lgG溶血素的含量。说明银杏酚酸对荷瘤小鼠有免疫调节的作用,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一个最佳剂量范围,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抑制肿瘤。 银杏酚酸能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但只有高剂量组表现出显着性差异;能显着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提示银杏酚酸的体内抗移植性肿瘤的活性可能是通过改变一些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5银杏酚酸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 银杏酚酸能剂量依赖性地显着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经银杏酚酸作用后的hela细胞在倒置和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改变,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DNA梯状条带,单细胞电泳可见明显DNA断片拖尾,原位末端标记检测为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图上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峰,细胞周期分析表明银杏酚酸主要是影响hela细胞S期向GZ舰期的转变过程,将细胞阻滞在S期,减少进入GZ八吐期的细胞数量,减少其有丝分裂,引起细胞凋亡。当银杏酚酸浓度为1.5、6、12、24mg/L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07%、30.69%、49.64%和5

张磊[2]2015年在《银杏外种皮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杏外种皮含有银杏酸、黄酮、萜内酯和多糖,学界曾对其分离、鉴定及药理活性展开研究。本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探索银杏外种皮主要活性成分的综合提取,并对银杏外种皮黄酮、银杏酚酸及多糖提取物进行纯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银杏外种皮中黄酮、酚酸及多糖进行了联合提取研究,并对各活性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石油醚为提取剂,可得到以银杏酸为主要成分的提取物,2次提取累计得率为98.5%,纯度54.6%;再以乙醇-水为溶剂对黄酮进行提取,1次提取率为96.4%,纯度7.5%;最后以水为溶剂从剩余固体中提取多糖,90℃浸提120 min,2次提取率为72.7%,纯度为24.3%。各活性成分提取的重复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0.40%。(2)黄酮粗提物采用沉淀分离和大孔树脂吸附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得到了双黄酮、极性较大的黄酮苷和中等极性的黄酮醇苷叁类物质。首先将粗提液蒸发浓缩除溶剂后,在pH为4.5~6.0条件下,沉淀分离出极性较小的物质,经HPLC和紫外光谱鉴定表明,主要为双黄酮类物质和银杏酸。进一步经石油醚萃取除酸,可得到纯度为76%的双黄酮类物质,其占总黄酮的33%;经HPLC和紫外光谱分析,浓缩沉淀后的母液中主要含黄酮苷类物质。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用水和20%乙醇水溶液洗脱得到极性较强的黄酮苷类产物,用70%乙醇水溶液洗脱得到极性中等的黄酮醇苷类产物。初步研究表明,中等极性黄酮苷产物与银杏叶黄酮提取物组分相同,含量约占黄酮总量的41%。其它主要为不可水解的黄酮苷。(3)以石油醚-异丙醇-乙酸为混合洗脱剂,采用硅胶柱对银杏酸粗提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得到银杏酸纯度为97.5%,并对其组成与结构进行了HPLC、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鉴定。(4)多糖粗提物经鉴定主要为非淀粉多糖。经醇沉和sevage法(正丁醇:氯仿=1:4混合溶剂萃取)分离除去蛋白质,所得多糖产物含量达64%。

辛云海[3]2007年在《银杏叶化学成分及银杏酚酸脱除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1、银杏叶提取物因其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因其成分中含有具有毒性的银杏酚酸使它的使用受到限制。本文旨在利用现代色谱分离和分析鉴定技术,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同时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的脱除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本文对广西桂林的银杏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11个纯的化合物,经理化性质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中8个,鉴定为:①槲皮素②山柰酚③异鼠李素④芹菜素⑤异银杏素⑥银杏内酯A⑦银杏内酯C⑧白果内酯。3、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银杏酚酸,根据银杏酚酸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分析了流动相组成和酸度对银杏酚酸色谱保留行为的因素。得到银杏酚酸的RP-HPLC分析条件为: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V(甲醇):V(3%磷酸溶液)=93:7;紫外检测波长λ=31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灵敏度AUFS=0.5000;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在确定条件下,此方法可以用于银杏制剂中银杏酚酸含量测定。4、根据电离理论及实验方法,选择四甲基水杨酸和芦丁为模拟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浓度乙醇溶液中四甲基水杨酸和芦丁的pKa值。依据研究结果,选择了不同碱性强度阴离子交换树脂为银杏酚酸的吸附脱除材料。5、通过对银杏酚酸的吸附分离研究,对比了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效果,发现D918阴离子交树脂最好。考察了D918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性能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当萃取所得银杏酚酸的浓度为5.87mg/ mL,流速为2BV/h时D918阴离子交树脂吸附效果最佳。6、本文对D918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脱除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D918阴离子交换树脂脱除GBE(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酚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以80%乙醇洗脱,流速为2BV/h,温度为25℃,重复脱除一次,D918阴离子交换树脂脱除银杏酚酸效果最佳。以最佳条件脱除后,银杏黄酮的损失较小。本文初步建立了一种脱除GBE中银杏酚酸的D918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

张远兰[4]2009年在《外种皮用银杏优良无性系选择》文中认为本文重点对银杏外种皮中抑制农业害虫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及优质高产的银杏外种皮用优良无性系的选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银杏外种皮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成功地研究出一条以外种皮为原料分离、纯化氢化白果酸的溶剂回流提取工艺路线,最终得到氢化白果酸纯品,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纯度>90%。2.采用超声波法对乙醇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到了氢化白果酸的最优化提取条件为超声波萃取时间45min;乙醇质量分数80%;乙醇与外种皮液固比15ml/g。3.采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对40个无性系外种皮中的酚酸含量进行了测定。40个无性系的酚酸含量变幅为0.0275g/ml~0.1032mg/ml,其中,52、39、14、19、20、45号无性系的酚酸含量较高。4.对银杏外种皮正已烷提取物对农业害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蚕豆蚜、棉蚜的抑制活性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正已烷提取物对蚕豆蚜和棉蚜有较强的抑制效果。5.对40个银杏无性系的外种皮酚酸含量、出皮率等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把40个无性系分为五大类群,其中,11、32、25、26、55、45、48号无性系的外种皮酚酸含量、种实产量、出皮率和单株经济产量均较高,可作为营造外种皮用银杏丰产林的材料。

赵云奎[5]2007年在《银杏酚酸单体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水产动物病害是制约水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水产养殖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10.00亿元。药物防治是目前渔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措施,而当前渔药主要是移植人药、兽药和部分农药等化学药物,长期使用带来的是环境污染、药物残留、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堡垒问题。植物源渔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所以,从植物中寻找新的杀菌、杀虫活性物质或药物前体,不仅是有效创制新药的经济、快捷途径,而且也是对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本研究是以此为出发点,首先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中分离出银杏酚酸,然后分离出银杏酚酸的各单体化合物,对其进行进行杀灭鱼类指环虫和抑制鱼类病原菌的活性测定,并对活性单体进行结构鉴定,为充分利用银杏外种皮这一天然资源,扩大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如下:1.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分离及其含量测定。银杏外种皮干燥粉碎后,用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所得浸膏用石油醚萃取,然后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1:0、200:1、100:1、50:1、25:1、12.5:1、5:1、2:1、1:1)进行梯度洗脱,经TLC检测后,将主要含银杏酚酸的组分再次进行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200:1、100:1、99:1、98:2、97:3、95:5、90:10、80:20、2:1)进行梯度洗脱,经TLC检测,合并得到银杏酚酸分离物。通过TLC、UV、HPLC、IR和LC-MS分析,确定分离物是银杏酚酸,纯度为86.7%;银杏酚酸混合物中C15:1、C17:1、C13:0、C15:0、C17:2五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49.85%、22.57%、20.08%、3.22%、2.89%。2.银杏酚酸单体的分离和生物活性测定。采用RP-HPLC分离技术分离银杏酚酸中的各单体成分,色谱柱为ODS-A C18 5μm 120Å,10mmx250mm;流动相为甲醇:4%HAc溶液(93.5:6.5,v/v);紫外检测波长310nm。分离获得G-1、G-2、G-3、G-4、G-5五种单体。各单体杀灭鱼类指环虫结果表明:单体G-1)浓度在1.0~2.0 mg.L~(-1)时,杀虫率可达90~100%;单体G-2浓度在5.0~7.0 mg.L~(-1)时杀虫率可达90~100%;G-3、G-4、G-5叁种单体杀虫活性较低,对鱼的毒性相对较高。各单体抑制鱼类病原菌的结果表明:五种单体化合物,对鳗弧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哈维弧菌、杀鲑气单胞菌和水霉的MIC、MBC均大于100μg.mL~(-1);对柱状黄杆菌G~(-1)MIC为6.25μg.mL~(-1)、MBC为7.40μg.mL~(-1);G-2的MIC为11.25μg.mL~(-1)、MBC为12.5μg.mL~(-1);G-3的MIC为25μg.mL~(-1)、MBC为32μg.mL~(-1); G-4、的MIC、MBC均为50μg.mL~(-1);G-5的MIC、MBC均大于100μg.mL~(-1)。G~(-1)和G-2是银杏酚酸中杀灭鱼类指环虫和抑制病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3.银杏酚酸活性单体波谱分析。通过TLC、IR、EIMS,1 NMR、13NMR等分析和结构解析,化合物G-1、G-2分别鉴定为6-(十叁碳烷基)-水杨酸(C13:0)、和6-(8`Z-十五碳烯)-水杨酸(C15:1)。4.银杏酚酸对鲫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第24h的LC5 0为3.8468 mg.L~(-1),第48h的LC5 0为3.7288 mg.L~(-1);银杏酚酸48h对鲫鱼的安全浓度为1.0511 mg.L~(-1)。

刘俊峰[6]2017年在《白果粉中银杏酚酸脱除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物种,食用保健、医疗价值独特。银杏果仁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糖、黄酮等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同时,亦含有银杏酚酸等毒性、酸性成分,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白果粉属于银杏加工的新型产品,可作为保健食品基料广泛应用,深入研究低毒安全优质白果粉加工技术对促进银杏深加工应用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文以郯城白果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制得白果粉,研究了白果中白果新酸、白果酸、十七烷基一烯银杏酸以及银杏黄酮四种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和检测条件,蒸煮处理及干燥条件对银杏酚酸和银杏总黄酮的影响,并建立验证了低毒安全白果粉脱毒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银杏酚酸和银杏黄酮的提取方法及检测条件的确定: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银杏酚酸的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40 min,液料比为1:3(g:g),超声温度为55.6℃,此时银杏酚酸提取量最大值为0.1678 mg/ml。优化得到银杏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为30.9 min,液料比为1:16.5(g:g),超声温度为37.4℃,此时提取银杏黄酮的吸光度最大值为0.09340。确定切实可行的银杏酚酸的HPLC检测条件为Thermo C18(4.6×250mm,5μm)柱,检测波长:245 n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95:5),流速:0.8 m L/min,柱温:35℃,进样量20 u L。银杏黄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可行。2、蒸煮处理及干燥条件对银杏酚酸和银杏黄酮的影响:蒸煮温度、蒸煮时间、蒸煮料液比叁种因素与银杏酚酸脱除率呈显着相关,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银杏酚酸脱除效率最高的蒸煮处理工艺为蒸煮温度100℃、蒸煮时间30 min、料液比1:2。在热风处理的试验过程中,银杏黄酮损失可以控制在10%以下,热风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叁种银杏酚酸的脱出效率影响显着,并且在处理时间九小时、处理温度80℃的条件下,可使白果新酸完全脱除,并且使白果酸和十七烷基一烯银杏酸的含量降低。3、低毒安全白果粉脱毒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与验证:采用蒸煮、去芯、热风干燥处理得到的白果粉经过批次试验可以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为银杏总黄酮损失率≤15%,银杏酚酸含量≤5 mg/ml。

刘亚丽[7]2016年在《干燥对白果中银杏酚酸的影响及银杏酚与顺铂联合应用对肿瘤作用效果的观察》文中研究指明银杏酸和银杏酚为烷基酚酸类小分子化合物,存在于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叶、果和外种皮中,其中银杏酸被认为是导致白果过敏的主要物质,因此在白果加工过程中,降低银杏酚酸类化合物含量,以达到食品安全的要求。与此同时,该类化合物又表现出突出的杀菌、杀虫和抗肿瘤活性,在食品药品和植物农药的开发方面有十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从白果干燥处理角度出发,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白果中银杏酸、银杏酚含量的影响。其次,研究银杏酸降解产物银杏酚对顺铂治疗荷肝癌小鼠疗效的影响。并初步探索银杏酚抗肿瘤的作用机理。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微波和红外对白果进行干燥,以60℃烘干为参照,对比不同干燥方法对其中银杏酸、银杏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0℃烘干相比,白果经700W微波、80℃红外干燥处理后银杏酸、银杏酚含量稍有降低。在白果浆中加一定量Na2CO3静置2~12 h,再于同样条件干燥,发现加碱处理后银杏酸、银杏酚的含量明显降低,其降低率与加碱处理时间无依赖关系;与80℃红外加碱干燥相比,700W微波加碱干燥处理后白果中银杏酸含量降低了39%,银杏酚含量降低了23.3%。2、银杏酚体外对HepG2、SW480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银杏酚及其与顺铂联用对HepG2、SW480、HGC叁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探讨银杏酚对HepG2、SW480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观察MMP-7、Rho A和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0~80μg/mL时,银杏酚体外对HepG2、SW480、HGC的增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当顺铂与银杏酚按照1:2、1:4、1:8的浓度比例联用时,表现为协同作用,联合指数分别为1.23、1.19、1.16。分别用20、40、80μg/mL银杏酚处理HepG2、SW480细胞24h后,两种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随着银杏酚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不同浓度银杏酚处理HepG2、SW480 24h后观察到,随着银杏酚浓度的增加,MMP-7和Rho A、P-AKT的表达量逐渐降低。3、银杏酚与顺铂联用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昆明小鼠接种H22肝癌细胞构造实体瘤模型。分别以7.5 mg/kg顺铂、1/2顺铂(3.75 mg/kg)、40mg/kg银杏酚,及1/2顺铂(3.75 mg/kg)联合银杏酚10 mg/kg(低)或20 mg/kg(中)或40 mg/kg(高)隔天腹腔给药10次,取血后处死。结果表明40 mg/kg银杏酚联合1/2顺铂(3.75 mg/kg)治疗荷H22小鼠的抑瘤效果与7.5 mg/kg顺铂组接近且明显优于3.75 mg/kg顺铂组,降低顺铂的毒性,避免了小鼠体重减轻。计算Q值=1.46>1.15,说明40 mg/kg银杏酚能提高3.75 mg/kg顺铂的抑瘤能力;与3.75 mg/kg顺铂组相比,1/2顺铂(3.75 mg/kg)与40 mg/kg银杏酚的联用,提高了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40 mg/kg银杏酚对顺铂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4、银杏酚对顺铂化疗Heps肝癌小鼠血清中IFN-γ、IL-2、TNF-α水平的影响。昆明小鼠接种Heps肿瘤细胞构造移植瘤模型。分别以顺铂(3.75 mg/kg)、银杏酚组(40 mg/kg)、顺铂(3.75 mg/kg)+20 mg/kg低剂量银杏酚、顺铂(3.75mg/kg)+40 mg/kg高剂量银杏酚,隔天腹腔给药10次,取血后处死。结果显示40 mg/kg银杏酚与顺铂联用不仅能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肝脏指数,还能显着升高血清中IFN-γ、IL-2、TNF-α的水平,Q值=1.16﹥1.15,说明40 mg/kg银杏酚能提高3.75 mg/kg顺铂的抑瘤能力。40 mg/kg银杏酚对顺铂具有增效作用,可能通过拮抗顺铂对化疗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增强其抗肿瘤能力。

郑智慧[8]2007年在《银杏酚类似物及银杏酸的合成研究》文中认为银杏酚酸及其类似物具有杀虫、抗菌作用,抗菌谱广等优点。本课题探讨了几种银杏酚类似物的合成方法及条件,并对银杏酸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对邻羟基苯丁酮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丁酸苯酯为原料,无水AlCl_3为催化剂、硝基苯为溶剂,探讨了丁酸苯酯经Fries重排选择性制备邻羟基苯丁酮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叁因素对邻羟基苯丁酮收率影响的显着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进一步考察了上述因素对邻羟基苯丁酮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催化剂):n(丁酸苯酯)=1:(1~1.2)(摩尔比),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2h时,丁酸苯酯转化完全,邻羟基苯丁酮收率为36%。2.对邻烯丙基苯酚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3-氯丙稀、苯酚为原料,经O-烷化、Claisen重排制备邻烯丙基苯酚,考察了几种常用反应溶剂及碱对烯丙基苯基醚收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进一步考察了原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晌。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时,加入氢氧化钠可提高苯酚反应活性,在n(苯酚):n(3-氯丙烯)=1:1.2(摩尔比),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条件下,烯丙基苯基醚收率达65.0%,烯丙基苯基醚在190~220℃下回流反应7h,邻烯丙基苯酚收率达81.2%。3.对银杏酚类似物—酰基/烷基酚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无水叁氯化铝、浓硫酸为催化剂,丁酰氯、月桂酰氯为酰基化剂,正辛醇为烷基化剂,对苯酚、邻/间/对苯二酚芳环上C-酰基化反应、C-烷基化反应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制得丁酰基邻苯二酚、丁酰基间苯二酚、丁酰基对苯二酚、月桂酰基苯酚及辛基苯酚。4.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银杏酸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以2,6-二甲氧基苯甲酸、n-溴代十四烷基镁为原料,经酰化、缩合、氯代、环合、芳环上C-亲核取代、水解等6步反应制备氢化白果亚酸的合成路径进行了探讨。弄清了合成路径中的酰化、缩合、氯代叁步反应,并建立了合成过程中反应产物的TLC检测方法。

田路飞[9]2015年在《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提取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银杏外种皮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银杏外种皮中的银杏酚酸。结合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实验得出叁种提取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比较了叁种提取工艺的优缺点。首先,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银杏外种皮中的银杏酚酸。对超声提取过程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得出最佳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称取40-80目银杏外种皮粉末5.00±0.01 g,提取溶剂为石油醚(60-90℃),液固比为11.3 mL g-1,超声提取时间为65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银杏酚酸提取率的预测值为69.58 mg g-1,实际值为68.95 mg g-1。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拟合实验数据,建立了超声辅助提取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法的实验效果优于索式提取法。其次,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银杏外种皮中的银杏酚酸。对微波提取过程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得出最佳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称取40-80目银杏外种皮粉末5.00±0.01 g,破壁助剂61.5%(vol.%)乙醇,破壁助剂用量11 mL,微波辐射时间55 s,微波功率336 W,回流提取温度65℃,回流提取时间86mmin,液固比10 mL g-1最佳工艺条件下银杏酚酸提取率的预测值为78.59 mg g-1,实际值为78.48 mg g-1。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拟合实验数据,建立了微波辅助提取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还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的实验效果优于索式提取法。再次,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银杏外种皮中的银杏酚酸。对超临界CO_2萃取过程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得出最佳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称取40-80目银杏外种皮粉末5.00±0.01 g,夹带剂为80%(v01.%)乙醇,夹带剂用量为30 mL,静态浸取时间为1 h,动态浸取时间为2 h,萃取温度为46.1℃,萃取压力为31.3 MPa,CO_2流量11.1 g min-1,最佳工艺条件下银杏酚酸提取率的预测值为74.90 mg g-1,实际值为74.00 mg g-1。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拟合实验数据,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还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法的实验效果优于索式提取法。最后,从银杏酚酸提取率、提取液纯度、工艺操作可行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进行分析和比较。综合考虑得出,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更优于其它两种工艺,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叶志云, 柯莉娜, 黄小红, 林祥明, 石艳[10]2009年在《菜青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筛选》文中指出以菜青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菜青虫部位来源及不同生长期的菜青虫NAGase活性.结果表明,5龄虫和预蛹表皮来源的NAGase比活最高.选取肉桂酸等天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及一些具有抗虫或杀虫活性的植物的粗提物,以其对菜青虫NAGase的抑制作用为指标来粗筛NAGase抑制剂.结果表明茴香酸、异丙基苯甲酸、间-羟基苯甲酸、2,4-二甲氧基苯甲酸以及肉桂酸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6 mmol/L浓度可以分别使酶活力被抑制35.3%、25.9%、26.7%、29.1%和20.0%;银杏外种皮粗提物有较强的抑制效果,0.4 mg/mL的银杏酸可以让酶活力几乎完全丧失.上述结果提示有望从粗筛得到的几种植物中进一步分离纯化出高效的NAGase抑制剂,为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银杏酚酸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倪学文.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2]. 银杏外种皮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研究[D]. 张磊. 武汉理工大学. 2015

[3]. 银杏叶化学成分及银杏酚酸脱除工艺的研究[D]. 辛云海.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4]. 外种皮用银杏优良无性系选择[D]. 张远兰. 南京林业大学. 2009

[5]. 银杏酚酸单体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赵云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 白果粉中银杏酚酸脱除工艺研究[D]. 刘俊峰. 山东农业大学. 2017

[7]. 干燥对白果中银杏酚酸的影响及银杏酚与顺铂联合应用对肿瘤作用效果的观察[D]. 刘亚丽. 江苏大学. 2016

[8]. 银杏酚类似物及银杏酸的合成研究[D]. 郑智慧. 广西大学. 2007

[9].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提取工艺研究[D]. 田路飞. 东南大学. 2015

[10]. 菜青虫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筛选[J]. 叶志云, 柯莉娜, 黄小红, 林祥明, 石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标签:;  ;  ;  ;  ;  ;  ;  

银杏酚酸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