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在持续质量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静脉治疗护理在持续质量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谭江曼武会苹通讯作者(上海市黄浦区凤阳路415号长征医院肿瘤科200003)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在持续质量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静脉治疗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35/3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9%(29/3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9%,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对照组的优良率为29.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持续质量改进;IPCC;应用价值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水肿,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手段,可避免化疗药物与肿瘤患者的手臂静脉血管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化疗药物对手臂静脉血管造成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2]。然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而与否受相关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影响,穿刺不佳可能引起血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增加静脉治疗护理,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为(55.85±1.3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为(55.60±1.26)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未发现严重感染;无肝、肾等功能障碍,无内分泌系统疾病;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配合县期间配合资料收集。

1.3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PICC护理质量改进管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静脉护理,包括常规穿刺之前准备、导管监测维护、病情观察等等。观察组给予静脉治疗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在科室内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组长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组内成员4到5名,小组内成员均具备两年以上的护理经验。(2)定期对组内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完善PICC置管及静脉治疗护理方法,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针对护理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建立相关的监控机制,提高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3)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置管成功率非常高,无需存在心理负担,叮嘱患者注意配合操作。(4)指导患者置管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应避免剧烈锻炼,置管的手臂提物过重。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患肢,输液时应适当抬高肢体,输液时避免屏气和剧烈咳嗽。叮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日常洗浴时应避免淋湿[3]。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本研究中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35/3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9%(29/3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9%,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对照组的优良率为29.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PICC置管具有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等优势,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置管方式之一[4]。PICC置管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感染、血管堵塞、血栓、静脉炎等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采取护理措施持续改PICC的护理质量[5]。我院通过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静脉治疗护理,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35/3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9%(29/3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9%,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对照组的优良率为29.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静脉治疗护理能持续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飞虹.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97-2298.

[2]董金莲,赵玉.循证护理在携带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门诊患者维护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2704-2706.

[3]郑红军,肖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0-71.

[4]李娜,殷海斌,袁明泽,等.13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家庭留置护理风险管理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6):1037-1039.

[5]项明珍,蔡觉萍,朱葵.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治疗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5):1051-1053.

标签:;  ;  ;  

静脉治疗护理在持续质量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