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论文_王利军

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论文_王利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缘,政治思想,现代化建设,国家主权,政治,环境,论文。

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军[1](2003)在《试论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战略家、外交家。关于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相当广泛的,真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于邓小平外交思想,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就其价值,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挖掘。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或者变换某种视角,人们都会进一步发现它的深邃、都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价值。我在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的过程中,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也因此被引发出深入研究和挖掘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更大兴趣。 邓小平作为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为创造有利于我国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我认为,从地缘政治的视角,他的确做了大量的、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观点,并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而且,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也是非常丰富的,构成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普遍,我的学识和水平也有限,研究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我还是欣然做一下尝试。 本文包括以下叁个部分: 一、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先后制订了“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等地缘战略,极大地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和安全,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是对毛泽东地缘政治思想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世界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逐渐转换为“和平与发展”,世界的格局逐渐由“两极”走向“多极”,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逐渐由“传统安全因素”向“非传统安全因素”转换。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是深刻分析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发展变化的结果。 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周边环境复杂;我国既大又小,地大物博,人日众多,然而人均收入较低、人均资源贫乏;完成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中国的当务之急。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是充分研究和认识我国复杂的基本地缘要素的结果。 我国在50、60年代遭到西方孤立和封锁,在60、70年代故步自封。闭关锁国使我国落后于时代的潮流,拉大了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进入m年,我国开始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是深刻反思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及其对中国影响的结果。 二、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独立自主,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完全“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诀定自己的立场。”我国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不充当第叁世界的盟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界线、定亲疏。我国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 睦邻友好,改善和加强周边关系。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努力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努力处理好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如中苏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等,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设创造和维护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解决领海领土纷争。“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中国政府历来主张采用和平的办法,而反对用战争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可以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办法,即暂时先不谈主权问题,先进行共同开发。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稳定世界局势。“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一种新的构想,“是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思路可以延伸到某些国际问题的处理上”,也就是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用战争的方式解决某些国际问题,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国际局势。 全面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叁个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对第叁世界国家开放。通过全面对外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东西南北划世界,准确把握世界主题和世界趋势。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现在世界上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和平离不开发展,发展需要和平,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努力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就是要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指导国际关系,以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就是要努力在国际社会中实现公正、合理、平等,以促进整个人类共同繁荣。 叁、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是党和政府制订我国外交政(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王存福[2](2001)在《论邓小平的地缘政治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缘政治”一词最早本为欧洲和美国学者用来对国家的对外发展战略进行地理上的、或与地理空间相关的分析,后来成为大多数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以往地缘政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缘的实际情况,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为基点,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地缘政治思想,开创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地缘外交战略,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认(本文来源于《贵阳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缘政治”一词最早本为欧洲和美国学者用来对国家的对外发展战略进行地理上的、或与地理空间相关的分析,后来成为大多数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以往地缘政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缘的实际情况,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为基点,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地缘政治思想,开创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地缘外交战略,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利军.试论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3

[2].王存福.论邓小平的地缘政治思想[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论文_王利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