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三种有效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三种有效策略

朱玮嘉兴一中实验学校314050

【摘要】中国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本文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实际案例,具体阐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情境化、活动化、自主化这三种有效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情境化;活动化;自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98-01

中国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一个人的“人格”,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把核心素养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版并以此提炼各学科核心素养,期中体育学科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然而正确的教学观念,需有可操作的策略,这样走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才能真正的落地。那么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笔者通过不断尝试,现归纳出三种有效策略,以便教师更好的改善课堂教学。

一、利用情境,优化训练环境

“情境是‘汤’,知识是‘盐’,盐只有溶于汤才好入口,知识只有融入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1]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将体育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尤其关键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把体育知识转化为与知识产生或运用的情境,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富有意义地,快乐地理解并运用与创造知识。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内容时,体育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感受这一前滚翻的意义。在“踢球绊倒”的生活情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鱼跃前滚翻的运动技能,更能感受到体育在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现在是多媒体时代,情境的设置也应该多样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同样能玩转。例如,在教女生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时,学生持球姿势很容易不规范,而学生又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教师可以拍摄学生投篮的动作,并利用希沃授课助手进行投屏,学生可以及时在课堂上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行更正。新时代,新发展,教师更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有创意的有效的还原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进而积极投入其中,为提升整个体育教学质量迈出坚实一步。

良好的情境教学能成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体育课形成生龙活虎的互动局面,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都能轻松学习、锻炼,进而提升体育学科素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在正确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巧用情境,优化训练环境,可以使体育教学焕发其独有的学科魅力。

二、巧设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第八章“活动化策略”中提到要让学科知识和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而活动不仅指外在活动和内在活动,更指的是一种感情活动和理性活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有效的活动呢?《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给出了三个评价标准:

(一)通过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来进行学习,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直接的讲解和传授。例如,短跑可以锻炼学生的爆发力,需要一定的肌肉强度和心肺功能,但是单一的短跑训练相对枯燥无聊,但是通过各种有趣的体育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跨障碍短跑折返接力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短跑的技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技术性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必须通过经历一定的过程和完成一定的任务进行学习并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从教材中获得结论。比如在上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巧时,可设置保护“小尾巴”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领悟到了前变向换手运球诀窍。充满游戏性的体育教学是人发展的内在诉求。学生通过游戏体验,轻松学会运动技能,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2]因此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要领,重在感悟和体验,而不是直接得到结论,巧设游戏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体验和感悟是活动的内涵。有活动没体验,活动就会变成一种形式、一个空壳,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体育老师要重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健康行为、自我认识、发展潜能、学习态度、专业理论、综合运动技能等评估作为综合评价。真正的重视他们在活动后的真实感悟,来设计活动。

巧设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活动教学模式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优化,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少教多学,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第十章“自主化策略”着重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首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首学就是让学生进行先学和预习,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无论是课前首学还是课中首学,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先学和预习。因此,体育老师必须要给学生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在设置教学目标之前,体育老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心理情况和学生的家庭条件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学校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等综合以上这些因素,设计出灵活开放和简单易操作的学习任务。少教多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才能不断培养调控学习方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行走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以上三种有效策略,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益,更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7.

[2]潘建伟.只有将游戏还给学生体育教学才能更美好[J].中国学校体育.2018(1).89-92.

[3]阮华权.简论初中体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8)42-43.

标签:;  ;  ;  

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三种有效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