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事件系统论文_王文荣,李桂莲,张月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散事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事件,透明性,系统,反馈,稳定性,谓词,特征值。

离散事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荣,李桂莲,张月慧[1](2019)在《模糊离散事件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模糊离散事件系统中,首先定义了模糊谓词,给出了模糊谓词变换以及模糊谓词的控制不变和Σ_u-不变的定义,并证明了模糊谓词的控制不变和Σ_u-不变的等价性;其次,给出了模糊可控谓词的定义,并证明了对于预先给定的模糊谓词,存在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的可达模糊谓词等于该给定模糊谓词的充要条件是该模糊谓词是可控的。(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富春,赵毅澎,赵锐[2](2019)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离散事件系统不透明性的验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离散事件系统的不透明性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离散事件系统的不透明性,提出了一种将粗糙集理论作为知识提取工具来处理离散事件系统不透明性验证的方法.先对离散事件系统的不透明性进行形式化,再利用粗糙集理论对离散事件系统以信息表及决策表的形式进行表示,得到一个关于离散事件系统不透明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验证离散事件系统不透明性算法.与现有方法相比,该验证算法既适用于对强不透明性的验证,又适用于对弱不透明性的验证,并且在时间复杂度上也有较明显改进.(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程丽娟,代学武,崔东亮,袁志明[3](2019)在《面向Q-learning智能调度的高铁运行环境离散事件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强化学习由两部分组成:主体和环境。为了开发和评价基于强化学习的高速铁路重调度系统的性能,必须首先建立一个模拟高速铁路运行的环境,本文基于Q-learning算法研究单线列车运行调整问题设计离散事件仿真器。从资源的时空供给和约束的两个角度,采用时空拓扑矩阵的形式描述铁路路网和列车运行中的状态,利用状态和"事件触发-状态转移"的机理,设计并搭建了离散事件仿真系统,用于仿真在调度指令不断下达的情况下,高铁路网运行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实现了强化学习中运行环境的功能。为强化学习Agent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运行环境,具备了与Agent不断交互的能力,可以有效描述列车运行调整过程的环境、状态、动作、终止条件,以及定义以满足列车晚点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即时奖励函数,该方法具有可扩展性可以适应不同场景。最后本文在MATLAB应用环境下实现了四站叁区间,叁辆列车的在Q-Learning动态调度算法下的列车运行动态环境的准确模拟,可以实时地获取Agent的调度指令,并且以向量的形式输出当前时刻路网的运行状态和资源占用状态,使得Agent与运行环境的交互成为可能,为下一步深入开展基于QLearning的智能调度算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刘富春,张旭,赵锐[4](2019)在《不完备离散事件系统的当前状态不透明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不完备系统模型,研究不完备离散事件系统的当前状态不透明性.根据系统的实际输出与预测输出之间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具有学习功能的学习诊断器.这种学习诊断器不仅能够模拟系统的状态转移,而且还可以将系统缺失的状态信息通过学习得到恢复.通过引入集合覆盖理论处理由学习诊断器得出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诊断器的不完备离散事件系统当前状态不透明性的验证算法.(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张文钢,李春桃[5](2019)在《一类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科恩的极大代数方法讨论了一类具有流水线结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对无缓冲系统非阻塞均匀时间的控制条件进行了讨论,证明了无缓冲非阻塞均匀时间控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线性状态的反馈。系统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系统的处理时间矩阵直接表示,同时避免了矩阵维数过大造成的计算复杂性。(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富春,严飞,赵锐,崔洪刚[6](2019)在《分层离散事件系统的不透明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离散事件系统(DES)的不透明性问题,结合具有分层(hierarchical)结构的自动机模型,提出了分层离散事件系统的不透明性.对分层离散事件系统进行标准化,给出了分层离散事件系统不透明性和K延迟不透明性两个概念.为了对分层离散事件系统的两种不透明性进行验证,分别构造了两种相应的不透明性验证器,得到了关于不透明性和K延迟不透明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对构造不透明性验证器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19年03期)

黄金霞[7](2019)在《离散动态系统基于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化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的研究变得相当重要。由于传统的控制一般是在每一个时刻节点都给予系统控制输入,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控制成本,也不利于网络控制技术的应用。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网络带宽,提出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event-triggered control,ETC),即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事件条件,只有在事件发生时才触发控制输入。本文从介绍离散动态系统基于事件触发的控制(ETC)原理入手,给出了离散时滞系统的基于ETC的稳定控制原理与ETC算法;然后针对ETC控制方案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叁层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event-triggered impulsive control,ETIC)方案,分析了离散系统在ETIC下的镇定问题;接着,就所提出的ETIC方案,进一步分析了离散动态网络的镇定问题;最后,利用ETIC的原理,分析了一类微电网的输入状态稳定性控制问题。具体如下:首先,针对离散动态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ETC)问题,介绍了ETC的稳定控制原理以及算法。以离散时滞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类系统ETC的稳定控制原理及控制算法。在理想情况下,对单个线性离散时滞系统进行事件触发设计,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离散动态系统的指数稳定性。研究表明,对于离散动态系统,触发事件的设计就演变成了一个线性矩阵不等式可行性的问题。其次,针对一般ETC控制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离散动态系统的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ETIC)方案,将ETIC的事件触发层分为叁层:不稳定层(危险层)、有界但不收敛层、及有界但不理想层,并就各层设计了相应的事件触发条件与脉冲控制方案。以离散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所提出的叁层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原理,设计了相应的事件触发脉冲控制策略,让不具有稳定性的离散系统获得了所需要的稳定性。理论与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叁层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对不稳定的离散系统获得所需要的稳定性是有效的。接着,就所提出的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ETIC)方案,进一步分析了离散动态网络的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问题。建立离散动态网络的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方案,获得稳定性的判据条件,并就数值例子进行了仿真实验,从仿真分析中,可以看出本文所设计的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ETIC)可以很好地保证整个离散动态网络达到所需要的渐近稳定性。最后,应用事件触发的脉冲原理,对一类微电网中的输入状态稳定性控制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不间断电源的电压源变换器的离散动态系统模型和混合控制方案,根据公共耦合点的电压与其参考电压之间的电压误差,设计出了基于事件触发控制的阈值条件,根据阈值条件进行脉冲控制切换,并针对负载扰动和孤岛干扰两种情况下,对电压源变换器的输入状态稳定性进行测试。通过仿真实验说明,系统在这两种情况下均达到了所需的输入状态稳定性。本文在最后对全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一个归纳总结,并且探讨将来进一步要深入研究的工作。(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6-11)

刘旭[8](2019)在《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离散时间随机系统故障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的发展,微处理器芯片的工艺、性能的快速提升,无线网络环境中的随机系统成为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目标。然而节点电源容量约束以及复杂的网络环境制约了它的发展,亦促使本文开展对非理想网络环境下的故障诊断问题的研究。由此基于事件触发的无线网络传输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索。由于在非理想网络环境中,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无线网络传输策略下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这些问题中着重研究了离散时间随机系统的事件触发故障诊断问题。具体的说,研究了以下内容:(1)研究了随机系统的事件触发故障检测问题。详细描述了故障检测的残差生成和评估模块,提出了两个能量范数指标,使故障检测残差对故障具有最佳的敏感性,对攻击者注入的干扰和虚假信息等因素具有鲁棒性。此外,利用随机李雅普诺夫函数求解估计器增益和残差加权矩阵。最后通过应用实例以及仿真实验,验证了故障检测的性能。(2)研究了非线性随机系统的事件触发故障估计问题。针对含时变时延、传感器和状态饱和的非线性随机系统设计了事件触发的故障估计器。利用随机李雅普诺夫算子和一系列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设计状态和故障估计器的增益以及事件触发条件。与此同时,保证了状态与故障估计器的误差运动方程均方稳定。此外,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方法逼近了传感器建模过程中的强非线性项,并对上述理论进行仿真,表明了理论的有效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3)研究了离散时间马尔可夫跳变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事件触发故障估计方法和相应的事件触发条件,该方法是指在非周期数据传输下重构系统状态和执行器故障。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估计和执行器故障估计的事件触发容错控制器,其确保含执行器故障的系统的闭环性能尽可能接近无故障系统的性能。根据一组标准线性矩阵不等式,利用随机稳定性定理推导出控制器增益,并通过仿真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春芳[9](2019)在《离散事件系统与模糊离散事件系统监控理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探讨了一般离散事件系统与模糊离散事件系统事件反馈控制的关系:研究了模糊语言的正规性与其对应强截集语言正规性之间的关系;给出两个模糊自动机合成的模糊监控器的定义,研究了合成系统中模糊语言的可控性与其对应强截集语言的可控性的关系;进而得到合成系统中模糊监控器的存在定理.其次,在一般离散事件系统与模糊离散事件系统可靠分散监控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两者可靠分散监控的关系:即对于给定的一个可靠({Pi}i∈I,Ee,k)-联合可观察的模糊语言,则其对应的强截集语言也是可靠({Pi}i,Ec,Ec,k)-联合可观察的;研究了模糊语言的({Pi}i∈I,k)-正规性与其对应强截集语言的({Pi}i∈I,k)-正规性之间的关系;进而,由模糊语言的kk-可靠模糊分散监控器的存在性可以得到与其对应的强截集语言的kk-可靠分散监控器的存在性.最后,研究了一般离散事件系统与模糊离散事件系统状态反馈控制的关系:将模糊集理论与谓词的定义结合,给出了模糊离散事件系统中模糊谓词与模糊谓词变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模糊谓词的Euc-不变性和控制不变性;进而得到,若给定的模糊谓词是Euc-不变的,则与其对应的强截集谓词是Euc-不变的.(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俞雪申[10](2019)在《基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的供应链建模与运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字化仿真方法,构建服装供应链运行仿真模型,并针对不同优化策略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是服装供应链持续改进、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进行服装供应链仿真建模与运行效率优化研究,对于提升供应链流整体的响应和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归纳分析了服装供应链运行模式及其业务流程,以辅助构建供应链仿真模型。即在总结服装供应链结构和特点基础上,比较分析了推动式、拉动式和叁种运作模式的异同,提出采用推-拉式作为仿真建模基础;深入分析了服装供应链运作的四大核心业务环节,即顾客订购、库存补充、成衣生产和获取面辅料;基于服装供应链策略和企业的能力水平,对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结合服装供应链运作模式及其运作流程,运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和Flexsim仿真工具,构建了服装供应链仿真模型,该模型通过设置2个发生器、4个暂存区、9个处理器、2个吸收器等模块予以实现。最后,基于Flexsim构建了服装供应链运行仿真模型,结合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市场需求对供应链运行效率的影响,识别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作业。针对呈现的问题,从设备数量改变和设备效率提升两个优化策略,优化服装供应链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离散事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离散事件系统的不透明性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离散事件系统的不透明性,提出了一种将粗糙集理论作为知识提取工具来处理离散事件系统不透明性验证的方法.先对离散事件系统的不透明性进行形式化,再利用粗糙集理论对离散事件系统以信息表及决策表的形式进行表示,得到一个关于离散事件系统不透明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验证离散事件系统不透明性算法.与现有方法相比,该验证算法既适用于对强不透明性的验证,又适用于对弱不透明性的验证,并且在时间复杂度上也有较明显改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散事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荣,李桂莲,张月慧.模糊离散事件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9

[2].刘富春,赵毅澎,赵锐.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离散事件系统不透明性的验证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

[3].程丽娟,代学武,崔东亮,袁志明.面向Q-learning智能调度的高铁运行环境离散事件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4].刘富春,张旭,赵锐.不完备离散事件系统的当前状态不透明性[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9

[5].张文钢,李春桃.一类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英文)[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刘富春,严飞,赵锐,崔洪刚.分层离散事件系统的不透明性[J].信息与控制.2019

[7].黄金霞.离散动态系统基于事件触发的脉冲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8].刘旭.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离散时间随机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江南大学.2019

[9].刘春芳.离散事件系统与模糊离散事件系统监控理论的关系[D].太原理工大学.2019

[10].俞雪申.基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的供应链建模与运行优化[D].吉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声明Fig.5-5DeclarationsofCPN理想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图水箱混杂系统仿真模型仿真软件的界面示例交互式知识获取离散事件系统模型

标签:;  ;  ;  ;  ;  ;  ;  

离散事件系统论文_王文荣,李桂莲,张月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