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沙能力论文_高祥宇,窦希萍,张新周

导读:本文包含了挟沙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力,河口,含沙量,河道,椒江,悬移质,水流。

挟沙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高祥宇,窦希萍,张新周[1](2019)在《挟沙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挟沙能力是表征一定水流和河床条件下河流挟带泥沙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少学者通过现场实测含沙量分析、原型沙和模型沙水槽试验及理论推导,研究了挟沙能力的特性和其表达式,为预测泥沙冲淤变化提供基础公式。相对河流而言,河口海岸地区的动力条件更为复杂,挟沙能力的定义存在分歧,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挟沙能力公式建立也更为困难。对国内外挟沙能力研究的试验和公式建立等进行了综述,指出今后需要加强原型沙和轻质模型沙(木粉和煤粉或电木粉)在潮流、波浪共同作用下运动特性的研究,重点关注挟沙能力与含沙量的关系,完善潮流波浪共同作用下挟沙能力公式。(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王延召,张耀哲,叶瑞禄[2](2018)在《水流挟沙能力及其双值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流挟沙能力对研究河床变形、渠系淤积有着重要作用。根据重力理论,引入能量扩大系数以满足能量平衡,推求得到水流挟沙能力公式,并分析公式中各参量对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挟沙能力双值关系的存在性以及以往有关双值关系的认识差异。结果表明,挟沙力公式是在冲淤平衡条件下由能量守恒得到的函数关系,并指出浑水性质变化是产生水流挟沙能力双值性的直接原因。根据临界冲淤条件下背景含沙量的不同,明确了水流挟沙能力上下限,并指出这种上下限关系是对平衡挟沙能力的补充,可用于说明挟沙能力"带状"分布问题。(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李彦杰,李畅游,李超,史小红[3](2017)在《引黄灌区总干渠挟沙能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黄灌区挟沙能力特性研究一直是泥沙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包头镫口扬水灌区总干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总干渠挟沙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总干渠挟沙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流量、悬沙中值粒径、来水含沙量。总干渠挟沙能力沿程变化规律是离泵站出水口越近挟沙能力越大;时间变化规律是春灌期挟沙能力小于其他叁个灌水期的挟沙能力,秋灌期挟沙能力最大。总干渠挟沙能力在春灌初期小于来水含沙量;其他时段挟沙能力大于来水含沙量。(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开静芸[4](2017)在《坡面流挟沙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坡面流挟沙能力被定义为在给定流量、地形、表面特征、沉积物的密度和大小的情况下,水流所能带走的沉积物的最大数量。坡面流在顺坡流动过程中会产生土壤颗粒的分离、泥沙的输移和泥沙的沉积。若来水的含沙量小于该水流条件下的挟沙力,坡面水流就会从本段坡面上挟带更多同类型泥沙,从而造成坡面侵蚀和水土流失;反之,若来水的含沙量大于该水流条件下的挟沙力,水流中过剩的泥沙就会在该段坡面发生淤积。坡面处于不冲不淤平衡输沙时水流搬运泥沙的最大通量即为水流挟沙力,它是确定泥沙是否分离或沉积的控制因子。因此,挟沙能力的精确估计是许多基于过程的土壤侵蚀模型的关键,研究坡面水流的挟沙能力对建立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土壤侵蚀过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为我国黄土高原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室内水槽输沙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3种坡度(6°、9°、12°),7种流量(0.042L/s、0.083L/s、0.125L/s、0.167L/s、0.208L/s、0.250L/s、0.333L/s)组合冲刷试验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综合其他学者的试验数据共计355组,采用无量纲化分析坡面流挟沙能力与无量纲平均流速、无量纲水流剪切力、无量纲水流功率、无量纲单位水流功率、无量纲有效水流功率等水力参数的耦合关系,最后基于无量纲有效水流功率建立统一挟沙力公式。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本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坡面流挟沙力随着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流速、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单位水流功率、有效水流功率均与坡面流挟沙力呈正相关关系。(2)揭示了坡面流挟沙能力与水动力学参数的耦合关系。为了消除量纲对挟沙力的影响,对水动力参数和挟沙力进行无因次化。在本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试验数据,共计355组进行分析,经过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粒径、流量及坡度下,坡面流挟沙能力对平均流速、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单位水流功率、有效水流功率等水力参数的响应关系均可以用幂函数方程描述。(3)阐明了坡面流挟沙能力变化的动力学机理。综合355组各学者试验数据得出,坡面流挟沙能力对主要水动力参数响应的决定系数大小顺序为:有效水流功率(R2=0.9785)>水流功率(R2=0.9701)>水流剪切力(R2=0.9662)>单位水流功率(R2=0.8770)>平均流速(R2=0.8428)。由此表明,有效水流功率是与坡面水流挟沙能力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水动力学指标,是描述坡面水流输沙能力变化最好的动力学参数。(4)建立了具有动力学意义的坡面流挟沙能力数学模型。选择无量纲有效水流功率作为模拟挟沙力的水动力学指标并引入相关因子,最后基于无量纲有效水流功率建立了坡面流统一挟沙能力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夏威夷,赵晓冬,张新周[5](2017)在《椒江河口挟沙能力经验公式在其河床冲淤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计算椒江河口的挟沙能力,依据近年来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从"背景含沙量"概念入手,结合水流紊动作用与泥沙重力作用的对比关系,得出了适用于椒江河口的挟沙能力经验式。运用该式预测了短期内河床的冲淤趋势,并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及数模计算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椒江河口背景含沙量的形成是由最大浑浊带的存在、潮波作用以及悬、底沙在径、潮流作用下频繁交换等几个因素引起;引入"背景含沙量"的挟沙能力经验式可较好地计算椒江河口的挟沙能力,可用于预测河床冲淤趋势,计算结果与实测情况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用于椒江河口的河床冲淤估算,并为类似河口的闸下淤积预估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曾剑,陈刚[6](2016)在《强潮河口潮流挟沙能力的影响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大量的钱塘江河口实测水沙资料,通过引入时变挟沙能力的概念获取了挟沙能力的数据,利用RBF神经网络的拟合功能,构建了强潮河口潮流挟沙能力预测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结合方差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挟沙能力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挟沙能力与垂线平均流速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水深呈负相关关系,当泥沙沉速小于0.06 cm/s的范围内,水流挟沙能力与泥沙沉速呈正相关关系,超出此范围后,则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陈先云[7](2015)在《波浪挟沙能力及航道骤淤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波浪挟沙能力进行了分析,在对波浪挟沙机理进行推导后,得出了泥沙浓度分布函数。本文还对航道骤淤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区域的泥沙骤淤形成有着一定差别,常见的形式主要有绝对骤淤、不平衡输沙型骤淤等。波浪挟沙能力与航道骤淤有着一定联系,通过笔者的分析,希望可以对航海部门提供一定帮助,以利尽量减少航道的淤积量,保障航道正常通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24期)

陈伟,朱云峰,崔秀梅,李秋景[8](2013)在《人造气流扰沙提高水沙挟沙能力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黄河河道水流挟沙能力低、输沙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主流流速低、紊动能力不强,如果加大流量提高流速,经济上又不划算。所以在一定流速的条件下,要想提高挟沙与输沙能力,只能从提高水流紊动与泥沙上扬速度方面来考虑了。 人造气流扰沙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黄河报》期刊2013-10-17)

侯丽娜,尹明万,段彦红,何婷[9](2012)在《河道挟沙能力法及其在流域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常采用的输沙水量计算方法虽计算简便,但难以反映水量过程不同对输沙能力的影响,且回避了河道水沙关系演变问题。以大凌河朝阳站为例,根据泥沙动力学机理及水文站积累大量年月水沙资料,建立了以河道流量为自变量的挟沙能力函数,从而反映河道水量长系列过程的总输沙能力,并分析了人类活动特别是水库对河流水沙关系的定量影响。(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徐敏,李九发,李占海,姚弘毅,陈炜[10](2012)在《长江河口南、北港河道挟沙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来沙量的减少,河口水沙动力条件以及河床地形必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对长江口南、北港河道连续9 d小潮至大潮水沙定点观测发现,小潮期含沙量较低,但随着潮流速增强,大潮期含沙量较高,表明泥沙再悬浮明显。通过实测数据分别给出大、中、小潮南、北港河道挟沙力经验公式,显示出潮流与含沙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显示出潮流流速与挟沙能力的方次变化有良好的对应性。(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挟沙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流挟沙能力对研究河床变形、渠系淤积有着重要作用。根据重力理论,引入能量扩大系数以满足能量平衡,推求得到水流挟沙能力公式,并分析公式中各参量对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挟沙能力双值关系的存在性以及以往有关双值关系的认识差异。结果表明,挟沙力公式是在冲淤平衡条件下由能量守恒得到的函数关系,并指出浑水性质变化是产生水流挟沙能力双值性的直接原因。根据临界冲淤条件下背景含沙量的不同,明确了水流挟沙能力上下限,并指出这种上下限关系是对平衡挟沙能力的补充,可用于说明挟沙能力"带状"分布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挟沙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高祥宇,窦希萍,张新周.挟沙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2].王延召,张耀哲,叶瑞禄.水流挟沙能力及其双值关系分析[J].泥沙研究.2018

[3].李彦杰,李畅游,李超,史小红.引黄灌区总干渠挟沙能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泥沙研究.2017

[4].开静芸.坡面流挟沙能力计算方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5].夏威夷,赵晓冬,张新周.椒江河口挟沙能力经验公式在其河床冲淤预测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7

[6].曾剑,陈刚.强潮河口潮流挟沙能力的影响因子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16

[7].陈先云.波浪挟沙能力及航道骤淤机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8].陈伟,朱云峰,崔秀梅,李秋景.人造气流扰沙提高水沙挟沙能力的设想[N].黄河报.2013

[9].侯丽娜,尹明万,段彦红,何婷.河道挟沙能力法及其在流域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

[10].徐敏,李九发,李占海,姚弘毅,陈炜.长江河口南、北港河道挟沙能力研究[J].海洋学研究.2012

论文知识图

流体单元流速监测曲线襄阳站冲刷条件下挟沙能力对比黄河花园口站在冲刷过程中挟沙能力襄阳站冲刷条件下挟沙能力对比黄河花园口站在冲刷过程中挟沙能力挟沙能力公式(24)计算值与实测值...

标签:;  ;  ;  ;  ;  ;  ;  

挟沙能力论文_高祥宇,窦希萍,张新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