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分析

医院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分析

一、医院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敏,耿军辉,王俊锋,姚卓娅[1](2021)在《郑州市某三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眼镜带菌现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郑州市某三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眼镜带菌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消毒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率提供保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消毒中心一线工作人员戴眼镜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戴眼镜的工作人员进行眼镜带菌检测,了解其眼镜带菌状况及菌落计数。结果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有32人佩戴眼镜,其中护士28人、灭菌员4人。32副眼镜中,有14副细菌超标,超标率为43.75%;带菌菌落数最高的为67 CFU/cm2,平均菌落数为(11.28±14.33)CFU/cm2。护理人员和灭菌员眼镜的平均菌落数分别为(16.37±13.22)CFU/cm2和(2.26±2.17)CFU/cm2,两者眼镜污染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佩戴的眼镜存在污染现象,应加强消毒意识和操作规范,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景鑫[2](2019)在《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及手机污染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某院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及手机污染情况,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防治院内交叉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某院血透室医务人员共58名,随机抽取50人,其中主治医师17名,护理人员33名。连续5天使用琼脂直接接触采样培养法采集医务人员手部细菌,共250例细菌样本;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上述研究对象的手机使用情况,同时使用同样的方法采集上述调查对象的手机细菌。将医务人员单位菌落计数高于10 cfu/cm2计为不合格,低于10 cfu/cm2计为合格。结果医务人员洗手前手部细菌合格率为12%,洗手后手部细菌合格率为62.00%,洗手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部细菌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92,P=0.00)。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显示,调查对象中,有90.00%会将手机带入工作中,76.00%会在工作中使用手机,其中13.16%将手机用于私事,21.05%将手机用于公事。94.00%的医务工作者认为手机会引起交叉感染,为手机套保护套的有62.00%,使用手机前洗手和使用手机后洗手的分别有42.00%和36.00%。每天清洁手0次、1~2次及3次以下的人分别为16.00%、64.00%和20.00%。检测到的50例手机中,有45例被细菌污染,菌落数为12~153 cfu/cm2,平均(112±21) cfu/cm2。其中检测率最高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杆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91.07%和85.71%。结论血透室医务人员手部带菌率较高,手卫生需要得到重视。手机作为医疗环境的一个要素,对医院交叉感染有较大的影响,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机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意识,自觉做到上班时间不带手机、不使用手机。

林晓琪,吴崇颖,丁欲晓,王灿建,陈燕贤[3](2018)在《某医院普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调查和评价分析医院普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 了解手卫生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调查表, 对我院普外科9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其中医生32名, 护士58名。结果有94.44%(85/90)的医务人员知道七步洗手法, 10%(9/90)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手消毒, 医生、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和医疗、护理操作前后的洗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护士洗手前后平均带菌量分别为(46.033±4.673)cfu/cm2、(36.281±3.029)cfu/cm2、(8.392±1.065)cfu/cm2、(5.368±0.573)cfu/cm2。结论通过洗手能有效去除普外科医务人员手部的大部分细菌, 管理者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与监管, 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质量, 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李巍,费春楠,马广鹏,鲍悦,谢兰兰,纪学悦,年军[4](2018)在《军队疗养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部队疗养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状况,为疗养机构监督管理及制定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军队部分疗养机构卫生管理与卫生消毒质量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本次监测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手、拖鞋、被服、茶具和车辆等7种对象中,选择疗养机构工作人员手和复用拖鞋监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军队疗养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仅为22.16%,复用拖鞋携带真菌数最高值达2 500 cfu/cm2,真菌卫生指标合格率仅为7.71%。结论军队疗养机构卫生质量总体较差,工作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较低,应当建立疗养机构卫生标准。

孙美玲,陈茜[5](2018)在《2015年天津市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及带菌状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天津市部分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其手部自然带菌情况。方法于2015年1—12月,对天津市15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手部进行采样监测,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被调查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良好,150份手拭子样本经检测,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分离共61份,分离菌株6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居多,共分离到55株,占总数的85.94%,革兰阴性菌分离到9株,占总数的14.06%,分离菌株以葡萄球菌为主。结论继续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做到科学洗手,正确洗手,减少通过手传播各类疾病。

马东方,张启文[6](2017)在《外科手消毒前免刷手与刷手两种方法对术中不同时点手带菌情况的影响》文中指出比较外科手消毒前免刷手与刷手两种方法对术中不同时间节点手部带菌情况的影响。选取在本院工作的手术室医务人员共96名,使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无刷手组和刷手组各48名,无刷手组研究对象在洗手时不刷手,刷手组研究对象正常刷手,比较免刷手和刷手洗手法在使用同种消毒液后及术中不同时间节点的手不消毒效果、手部皮肤菌落种类和医务人员对于手部皮肤的评价。经研究发现,无刷手组和刷手组研究对象术中不同时间节点手部存活菌落数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时间节点手部皮肤均有细菌检出,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为主,肠球菌次之,两组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无刷手组对于手部皮肤的评价要明显高于刷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科手消毒时,免刷手能够达到与常规刷手法同样的消毒效果,消毒时效能维持3 h以上,减免刷手步骤,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对手部皮肤刺激较小,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陈炜[7](2016)在《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ICU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防治科室,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国内外研究显示,ICU医务人员手部带菌率较高,这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参差不齐有关。只有了解影响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干预方案,从而进一步改善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因此,有必要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目的:(1)运用微生物学检测方法调查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2)探讨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抽取北京和杭州两家医院工作的ICU医务人员进行手部细菌采样。在知信行理论和行为计划理论的指导下,向北京两家ICU医务人员发放《卫生保健工作者手卫生知识问卷》和《卫生保健工作者手卫生感知问卷》,运用《卫生保健工作者手卫生知识问卷》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进行调查,运用《卫生保健工作者手卫生感知问卷》对ICU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的态度(行为态度)、社会压力对其执行手卫生的影响(主观规范)、执行手卫生的难易程度(知觉行为控制)、医务人员白评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对相关手卫生促进措施的看法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ICU医务人员手部检出菌落数为为34.34±56.97,手部菌落数在不同医院、不同工作岗位间有显着差异。进一步对手部细菌进行分析,我们再两家医院均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发现在B院中ICU医务人员手中仅检出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H院ICU医务人员手中检出多重耐药铜绿色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属3种耐药菌,其中以多重耐药铜绿色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根据手卫生的判别标准,手卫生检测合格率为74.8%,手卫生合格率在护士和医生间没有显着差异。(2)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得分为16.45±2.34。在手卫生感知问卷中,ICU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态度得分为10.59±1.46,手卫生促进措施有效性的得分为50.87±5.46,相关社会压力对ICU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影响得分为19.20±2.54,执行手卫生的难易程度得分为4.13±2.14,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因变量分析其与手卫生依从性的关系,发现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主要受其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相关社会压力对ICU医务人员的影响越大、ICU医务人员临床工作进行手卫生越容易其手卫生依从性越好。结论:ICU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较好,但手部带菌量在不同工作岗位间存在差异。对ICU医务人员手部检出细菌进行分析,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较为普遍,应加强相关防护,同时ICU医务人员手部检出4种耐药菌株,说明ICU中存在耐药菌株的传播,极大的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ICU医院感染管理者应重点加强防护。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普遍较好,但护士手卫生知识得分较高,应加强ICU医生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ICU医务人员手卫生已从性主要与其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有关。建议进一步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教育、领导参与监督、患者和家属配合、改善手卫生设施等措施协同作用,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降低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

谢玲丽,潘引君[8](2015)在《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青浦区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污染状况,探讨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影响。方法对本区两家综合性医院重点科室的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鼻腔进行现场监测采样,并进行SA/MRSA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共监测样品1,980份,SA检出66份,SA阳性率为3.33%,MRSA检出8株,MRSA/SA为14.55%。SA污染高危科室为外科病房、呼吸内科、ICU等;2010年第四季度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鼻腔SA检出率均最高;在不同工种中,医生鼻腔及护士手部SA检出率最高;环境物体表面SA检出率以治疗手推车最高。结论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鼻腔中已广泛存在SA菌株,MRSA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

施丽莎[9](2015)在《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及其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与控制对策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及其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污染最严重的对象,找出护理操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分析污染的原因,提出控制对策,尤其对重点对象提出针对性对策,为制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等提供参考。研究方法:2014年2月20-21日,选择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内科重症监护室(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MICU,内科ICU)、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外科ICU)、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保洁员、护理员和护工),选取其优势手进行手表面采样,同时对这4个科室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共采集手标本112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标本120份。采样方法为琼脂直接接触培养法(Replicate Organism Detection and Counting,RODAC),对所有标本进行培养,并就病原菌分布和同源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12例医院内工作人员手标本中,总的污染率达到94.6%,不同职务手标本总的分离菌株菌落数的比较,保洁员、护理员和护工手部菌落数中位数最高,护士的手部分离菌株菌落数中位数最低,护士和医生、其他人员(保洁员、护理员和护工)的手部总菌落数两两比较,进行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科室手部分离菌株菌落数的比较,神经外科人员手部菌落数中位数最高,内科ICU人员手部分离菌株菌落数中位数最低,神经外科和其他科室人员的手部总菌落数两两比较,进行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标本中,总的污染率达到97.5%,不同类别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数的比较,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处、床档、输液泵、血糖仪、心电监护仪表面菌落数中位数较高。不同科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数的比较,内科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数中位数最高,神经外科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数中位数最低,内科ICU与其他科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数比较,进行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基因分型的结果上看,神经外科护士的手和内科ICU的床档上检出的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属于同型基因(G型),内科ICU的心电监护仪和神经外科的心电监护仪上检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 lococcus aureus, MRSA)属于同型基因(J型),外科ICU医生的手和内科ICU的输液泵上检出的MSSA基因部分相同(B和B’型)。研究结论: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普遍被污染。本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提示我们关注手卫生的同时,还应关注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的控制。同时,我们发现了污染较严重的对象:护理员、保洁员和神经外科工作人员手污染程度最高,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处、床档、输液泵、血糖仪、心电监护仪污染程度最高,内科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情况最严重。在同一病区,手及其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存在MSSA交叉污染。在不同病区,同类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之间也存在MRSA交叉污染。提示我们在一些重点护理操作如:使用输液泵后、监测血糖后、使用心电监护仪以及吸痰后尤其要加强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和护士的手卫生。应加强手卫生和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杨惠淳[10](2014)在《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监测与管理》文中提出目的监测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状况,分析手污染的原因和途径并提出有效的手卫生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为患者的感染伤口换药的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医护人员洗手前、常规洗手以及六步洗手法后分别采样,监测手部的病原菌种类和带菌量,对比不同维持手卫生方法的左右。结果 1医护人员为患者感染伤口换药后其带菌率为100%,平均带菌量为32.8 CFU/cm2,病原菌种类和患者伤口分离出的菌种基本一致;常规洗手之后带菌率为31%,平均带菌量为13.7 CFU/cm2;依据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手部带菌率为4%,平均带菌量为5.2 CFU/cm2,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洗手后合格率为42%,六步洗手法洗手后的合格率为9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污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率为100%,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污染,因此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意识和洗手条件,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污染,减少医院感染。

二、医院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郑州市某三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眼镜带菌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设备与方法
    1.3 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SSD一线工作人员佩戴眼镜情况
    2.2 眼镜污染情况
    2.3 眼镜菌落计数调查
3 讨论

(2)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及手机污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2.2 细菌采样法
        1.2.2. 1 采样时间
        1.2.2. 2 采样方法
        1.2.2. 3 细菌培养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透室医务人员手部菌落计数情况
    2.2 血透室医务人员手机使用情况
    2.3 血透室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污染情况
3 讨论

(4)军队疗养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采样对象
        1.2.2 采样与检测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采样对象分布情况
    2.2 工作人员手检测结果
    2.3 拖鞋检测结果
3 讨论

(5)2015年天津市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及带菌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手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
    2.3 对一次性手套及快速手消毒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4 药敏试验
3 讨论

(6)外科手消毒前免刷手与刷手两种方法对术中不同时点手带菌情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一般人口学资料
    1.2 不同时段2组标本采样的细菌培养结果 (cfu/cm2)
    1.3 2组标本细菌培养分类检出情况
    1.4 两组人员刷手前后HAS评分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研究方法
        3.2.1 干预方法
        3.2.2 取样方法及时间
        3.2.3 细菌检测方法
        3.2.4 手部皮肤自评表
    3.3 数据分析
作者贡献

(7)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ICU医院感染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医院感染
        1.2 ICU医院感染的研究现状
    2 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2.1 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的关系
        2.2 医务人员的手与病原菌的传播
    3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
        3.1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3.2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理论框架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意义
    5 研究内容
    6 操作性定义
第三章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工具
        1.4 资料收集
        1.5 资料分析
        1.6 调查研究中的质量控制
        1.7 伦理原则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2.2 ICU医务人员手部检出菌落数分析
        2.3 ICU医务人员手部菌株具体情况
        2.4 ICU重点检测病原菌分布情况
        2.5 ICU医务人员手中耐药菌的检出情况
        2.6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分析
    3 讨论
        3.1 ICU护士和医生手部带菌量存在差异
        3.2 ICU医务人员手部检出菌种情况分析
        3.3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分析
    4 对下一步的启示
第四章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工具
        1.4 资料收集
        1.5 资料分析
        1.6 质量控制
        1.7 伦理原则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2.2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情况分析
        2.3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感知情况
        2.4 ICU医务人员自评手卫生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情况分析
        3.2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感知情况分析
        3.3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3.4 ICU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促进措施的认识
        3.5 改善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策分析
第五章 结论
    1 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本研究的不足
    4 对将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细菌鉴定
        1.2.2 MRSA的鉴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鼻腔SA监测情况
    2.2 不同科室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鼻腔SA的监测情况
    2.3 不同季节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鼻腔SA的监测情况
    2.4 不同工龄、性别、工作年限医护人员手、鼻腔SA监测情况
    2.5 环境物体表面不同部位的SA监测情况
3 讨论

(9)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及其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与控制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操作性定义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医院感染的概述
    2.2 手及环境污染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2.3 手及医院环境污染现状
    2.4 控制手及医院环境污染的现状
    2.5 护理工作者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类型
    3.2 研究对象
    3.3 微生物检测
    3.4 资料收集与分析
    3.5 调查研究中的质量控制
    3.6 伦理原则
    3.7 技术路线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标本来源
    4.2 分离菌株携带情况
    4.3 病原菌污染的分布情况
    4.4 污染程度的比较
    4.5 交叉污染
第5章 讨论
    5.1 结果分析
    5.2 手污染的原因分析和控制对策
    5.3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的原因分析和控制对策
    5.4 交叉污染的原因分析和控制对策
    5.5 重点对象污染的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
第6章 结论
    6.1 总结
    6.2 研究意义
    6.3 本研究的不足
    6.4 对将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界定调研表
附录三 标本采样说明
附录四 标本采集相关信息表

(10)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监测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采样和分析方法
    1.3 计算和判断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医护人员伤口换药后手部带菌率和带菌率
    2.2 两种洗手法手部带菌量对比
3 讨论

四、医院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郑州市某三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眼镜带菌现况调查[J]. 张慧敏,耿军辉,王俊锋,姚卓娅.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03)
  • [2]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及手机污染情况调查[J]. 景鑫.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05)
  • [3]某医院普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J]. 林晓琪,吴崇颖,丁欲晓,王灿建,陈燕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13)
  • [4]军队疗养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现状调查[J]. 李巍,费春楠,马广鹏,鲍悦,谢兰兰,纪学悦,年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8(05)
  • [5]2015年天津市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及带菌状况调查[J]. 孙美玲,陈茜. 职业与健康, 2018(05)
  • [6]外科手消毒前免刷手与刷手两种方法对术中不同时点手带菌情况的影响[J]. 马东方,张启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04)
  • [7]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调查[J]. 谢玲丽,潘引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5(05)
  • [9]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及其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与控制对策的研究[D]. 施丽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
  • [10]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监测与管理[J]. 杨惠淳. 中国卫生产业, 2014(35)

标签:;  ;  ;  ;  

医院工作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