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胰酶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大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胰酶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杨巍华[1]2004年在《大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胰酶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本实验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为对象,选用天然药物大黄的粗提物,研究大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及其胰酶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大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胰酶样蛋白酶(trypsin-like protease, TLP)活性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为大黄在牙髓根尖周病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本试验选用P. gingivalis ATCC33277作为实验菌株,用液体二倍稀释法药敏实验,测定大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以此为参考,配制BHI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黄和一定浊度的P. gingivalis,使大黄终浓度为1/2MIC、1/4MIC、1/8MIC,P. gingivalis浓度为10~8CFU/ml,在37℃恒温厌氧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收集培养物上清液,并将菌细胞超声破碎,收集菌细胞破碎后上清液,测定培养物上清液和菌细胞破碎后上清液中TLP活性及蛋白含量,计算TLP的比活。

李维丹[2]2016年在《赤藓糖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黏附及胰酶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牙周病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成人口腔疾病,然而,近年来牙周病的发病率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发病的始发因子,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在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角色,P.gingivalis及其代谢产物可破坏牙周支持组织。赤藓糖醇(erythritol),是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热量值低、无致龋性的食品添加剂,作为新型的甜味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等领域中。目前,学者们主要集中于赤藓糖醇防龋特性的研究,并发现其具有抑制致龋菌的生长繁殖及降低其产酸能力的作用。本实验以P.gingivalis作为实验对象,研究赤藓糖醇对P.gingivalis生长及黏附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及探讨赤藓糖醇对其产生的胰酶样蛋白酶(trypsin-like protease,TLP)活性的影响作用,为临床上应用赤藓糖醇防治牙周病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本实验以标准菌株P.gingivalis ATCC33277作为研究对象,配制牛心脑浸液培养基(BHI培养基),向培养液中加入赤藓糖醇以配制成2%、6%、10%、15%、20%质量浓度的溶液,设不加赤藓糖醇的BHI培养基为对照组。分别加入P.gingivalis菌悬液,在37℃恒温厌氧条件下培养,以4小时的时间间隔测量培养液的菌密度值(OD值),绘制其生长变化曲线,并用稀释涂板计数法观察各组菌落的数量及颜色变化。实验以正畸拔除牙的牙骨质表面作为P.gingivalis黏附载体,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CLSM)观察赤藓糖醇对P.gingivalis在牙骨质表面的黏附情况的影响。在上述配制的溶液中加入P.gingivalis菌悬液,厌氧条件下培养48h,收集培养细菌的上清液和菌细胞的破碎液,对赖氨酸蛋白酶(Rgp)行粗提取,测定TLP的活性及计算底物降解程度下Rgp活性百分比。结果:本实验结果显示赤藓糖醇可抑制P.gingivalis的生长及黏附作用,且赤藓糖醇的浓度越高其抑制效果越明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浓度为10%的赤藓糖醇即可良好的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赤藓糖醇能够延长P.gingivalis在血平板中聚集血红素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的时间。P.gingivalis产生的TLP既可存在于菌细胞膜的表面,也可释放到培养液中呈游离的状态,且膜表面TLP的活性较游离状态的强。赤藓糖醇对TLP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特性,赤藓糖醇浓度越高,其酶的活性越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新型甜味剂赤藓糖醇对P.gingivalis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可降低其在牙骨质表面的黏附作用,对P.gingivalis产生的TLP活性的抑制效果随赤藓糖醇的升高而降低。

朱秀丽[3]2002年在《五倍子对牙周常见细菌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牙周病被认为是多因素疾病,在世界大多数人口中广泛流行,是病理性失牙的主要原因。在炎性牙周病,细菌的存在是一个关键因素。与牙周病有关的细菌主要有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等。牙周可疑致病菌增多,以及牙周有益菌减少,导致牙周微生态失衡、菌群失调被认为是牙周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菌斑细菌的生长有赖于它们产生一系列胞外酶(蛋白水解酶和糖苷酶)的能力,这些酶具有降解宿主来源的大分子为可消化基质的作用。 本课题通过体外观察五倍子对牙周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牙周可疑致病菌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五倍子应用于牙周病防治的可能性。 1 五倍子对五种牙周常见细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观察了五倍子在体外厌氧环境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和血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对各实验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对牙周常见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而对牙周有益菌血链球菌则需较高浓度(12.5%)才有抑制作用,说明浓度为3.125%的五倍子可能会在不影响局部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抑制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生长。 2 五倍子对牙周可疑致病菌产生的酶活性的影响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五倍子对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具核梭杆菌产生的胞外酶(蛋白水解酶和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五倍子在低浓度即可显着抑制上述菌株的 第四车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某些蛋白水解酶和糖昔酶活性,其抑制作用可能会降低细菌生长及其毒 力,减缓牙菌斑的形成。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为五倍子作为一种新型的预防牙周病药物提供了 理论基础,五倍子防治牙周病的作用机理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都有待进一 步深入。

沈家平[4]2007年在《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和人牙周膜细胞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上以细菌为主的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口腔中病理性失牙最主要的原因。牙周可疑致病菌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引起牙周组织慢性破坏性疾病的始动因子。消除致病因子和阻断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重要手段,如采用龈上下洁刮治术或药物治疗,控制引起牙周病的牙菌斑。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中医药在牙周病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天然药物防治口腔疾病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名中医干祖望教授推荐的经验方,制成中药复方提取液进行了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牙周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人群牙周健康流行状况,既为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提供了基线资料,又进一步说明研究开发防治牙周病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讨中药复方提取液减少牙茵斑的作用和寻找一个合适的用药方法;观察中药提取物对牙周病可疑致病菌的杀菌作用;观察中药复方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LF)增殖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观察中药复方提取液对HPLF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为研究该中药防治牙周病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课题研究分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叁个部分1、实验研究中药复方提取液:选用江苏省中医院名中医干祖望教授推荐的防治牙周病的方药(以金银花、紫花地丁、蚤休、芦根等组成),中药材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药剂科。将中药材加5倍量水提取3次,过滤合并滤液,90%乙醇沉淀,离心后去除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所需浓度1g/ml作为原液。原液于沸水中煮沸10min,备用。实菌验株及培养基:选用国际标准菌株(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提供):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ATCC 33277、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rlucleatum,Fn)ATCC 25586、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ATCC Y4。用专性厌氧培养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传代培养。变形链球菌(st reptOCOCCUS mutans,sm)NCTC Ingbritt。用(Ms)轻唾培养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传代培养。细胞培养:取正畸需要拔除的无龋、无牙周病的10~16岁青少年前磨牙,随即放置于含有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预冷的DMEM培养基中,在超净工作台内,无菌条件下,刮取牙根中1/3的牙周膜组织,剪成1mm×1mm×1mm小块,平铺于25ml培养瓶中,加入含有20%血清、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2ml,在CO_2培养箱中,37℃、5%CO_2饱和条件下培养4 h后,翻转培养瓶,继续培养。有细胞游出后,每隔3天换液,细胞长满瓶底壁后,以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凡免疫组化角蛋白阴性、波形蛋白阳性的4~10代细胞用于实验。配制系列浓度中药提取液:取1g/ml中药贮存液,用5%血清的DMEM培养基将其稀释成0g/ml(对照组)、1×10~(-7)g/ml、1×10~(-6)g/ml、1×10~(-5)g/ml、1×10~(-4)g/ml、1×10~(-3)g/ml、1×10~(12)g/ml不同浓度的条件培养基。体外敏感试验操作程序(微量液体稀释法):采用TSA血平板培养基。厌氧培养18小时(90%N_2 5%CO_2 37℃)。保存之细菌复苏,经生化鉴定后接种于相应琼脂平板。挑取琼脂表面的单个菌落混悬于相应液体培养基中(1个1mm菌落/ml)培养,培养相应时间后使菌液浓度呈10~(-6)CFU/ml备用。分别吸取两种样品原液。药品液为原液对倍稀释(1:1,1:2,1:4……)。体外敏感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MB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用无菌接种环挑取肉眼观察无细菌生长的微孔板中培养物,划线接种于相应平板,放置适宜培养条件下孵育。48h培养后观察,无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BC。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取第5代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以1×10~5/ml的细胞浓度接种到96孔板,每孔100μl,培养24h后,吸弃原有培养液,每孔加入条件培养液:200μl,每个浓度8孔。分别于培养1d、3d、5d后,每孔加入MTT(5mg/ml)20μl,37℃,5%CO_2饱和条件下培养4h,吸弃培养液,每孔加入DMSO150μl,振荡10min,于酶标仪测定OD值,波长为490nm。仅含有5%血清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取第5代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以1×10~5/ml的细胞浓度接种到96孔板,每孔100μl,培养24h后,吸弃原有培养液,每孔加入条件培养液200μl(不包括1×10~(-2)g/ml),每个浓度5孔。分别于培养1d、3d、5d后,每孔加入100μl0.1%TritonX-100,室温下振荡30min,吸取20μl,转移到另一块96孔板,每孔加入考马斯亮蓝染液200μl,室温下振荡10min,用分光光度计在595nm波长处测定溶液的OD值。仅含有5%血清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超微结构:取第5代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培养24h后,吸弃原培养液,加入1×10~(-3)g/ml浓度条件培养液培养5d,以不含中药提取液的5%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组。第5天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分别收集在离心管中,1000r/min,10min离心后,弃上清液。2%戊二醛固定细胞团块2h,室温下系列丙酮脱水,EPON812包埋,超薄切片后透射电镜观察。2、临床研究中药复方提取液同实验研究,并将其配制成中药低浓度组(0.2g/ml,用蒸馏水稀释)、中药高浓度组(0.4g/ml,用蒸馏水稀释)、阳性对照组(1/2浓度的口泰)、阴性对照组(蒸馏水)4个组分别编为A、B、C、D 4个组。采用双盲法进行实验观察,提供漱口液者不参加实验检查,进行牙周指数检查的人员是经过培训的口腔医生,直接给幼儿提供漱口液并进行监督的是幼儿园老师。实验开始前由口腔医生对幼儿进行牙周指数的检查,再由幼儿园老师安排幼儿漱口,要求每天含漱2次,每次用量10ml,含漱2分钟后吐干净,连续二周,最后一次漱口完后1hr由口腔医生检查牙周指数。整个实验过程中幼儿不改变平时的生活习惯。测量牙周指数,包括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和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3、流行病学研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江苏省35-44岁和65-74岁两个年龄组的城乡居民1584人,男女各半,城乡人数各半。结果1、中药复方提取液对各实验细菌均有杀菌作用,对牙周常见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和常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的MBC值分别为7.8125、3.90625、7.8125和7.8125 mg/ml。2、中药复方提取液浓度在1×10~(-7)×10~(-3)g/ml,均能明显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且1×10~(-3)g/ml作用效应最大。中药复方提取液浓度在1×10~(-4)~1×10~(-3)g/ml,能够明显增加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总蛋白的合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在此范围内,中药复方提取液的作用显示出一个明显的浓度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3、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细胞的内质网、线粒体等明显增多。4、应用含金银花、紫地丁等组成的含漱液漱口可降低牙周指数,与对照组之间有高度显着差异。5、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中老年城乡居民牙周健康的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仅为0.70%和0.50;牙龈出血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为67.74%和1.78;牙结石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为93.93%和4.59;浅牙周袋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为32.07%和0.56;深牙周袋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为7.46%和0.10。(2)65-74岁年龄组牙周袋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高于35-44岁年龄组(P〈0.01)。(3)牙周附着丧失记分为2、3、4的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均为65-74岁组高于35-44岁组(P〈0.01)。结论1、浓度为7.8125mg/ml的中药复方提取液在不破坏牙周局部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可有效杀灭牙周细菌。2、中药复方提取液可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蛋白质合成。3、中药复方提取液能促进细胞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与细胞增殖实验和总蛋白测定结果一致。4、金银花、紫地丁等组成的中药复方漱口液可有效去除牙菌斑,能够发挥药物的抗茵、消炎作用。5、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牙结石是人们口腔卫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应加强牙周病的预防工作,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口腔健康水平;并且说明研究开发防治牙周病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宏, 张秀华[5]2008年在《中草药抑制口腔常见菌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草药应用于口腔感染性疾病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许多种中草药对口腔感染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口腔感染性疾病多由口腔菌群失调引起。本文将中草药对口腔常见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张良[6]2003年在《五倍子、黄芩提取物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牙周病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各地区、各种族的人群中均有发生,患病率可高达90%。它是导致失牙的主要原因,还可能成为感染病灶,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现已公认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产物是引起牙周病的始动因素,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Pg是革兰氏阴性、专性厌氧的产黑色素杆菌,是目前公认的牙周炎主要病原菌之一。在成人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以及炎症严重部位Pg所占比例较高,其胞外膜泡是细菌外膜向外膨出并逐渐形成独立成分后游离入周围微环境的一种外膜芽生体,而且体积小,能透过细菌本身不能透过的解剖屏障,到达深层组织造成“远层破坏”,在其表面,许多生物活性成分高度浓缩,比菌体本身更具组织破坏性。在牙周病中尤其与牙周膜附着丧失,结合上皮回复到原附着点的可逆性小,牙周袋非手术治愈率低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五倍子水提取物、黄芩甲醇提取物对五种常见牙周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Pg膜泡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为五倍子、黄芩提取物用于防治牙周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1.黄芩甲醇提取物对五种常见牙周细菌的抑制作用 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芩甲醇提取物对5种常见牙周细菌的抑制情况。研究表明浓度为5g/L的黄芩甲醇提取物既能抑制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生长,又不对牙周有益菌—血链球菌产生抑制,有利于保持牙周微生态平衡,从而有利于保持或恢复牙周的健康状态。 2.五倍子、黄芩提取物对牙龈卟啉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对五倍子、黄芩提取物对Pg超微结构的影响。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电镜下可见经五倍子、黄苹提取物作用后的细菌大部分胞壁不完整,破裂呈不连续状态或消失,胞浆内可见较多空泡,有的胞浆内可见黑色沉淀颗粒。 3.五倍子、黄茶提取物对牙龈叶琳菌膜泡抑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h丁dR掺人方法,检测五倍子、黄芬提取物对Pg膜泡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五倍子、黄苹提取物均能明显阻断Pg膜泡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的抑制。 4.五倍子、黄岑提取物对牙龈叶琳菌膜泡抑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通过检测OD值,探讨五倍子、黄苹提取物对Pg膜泡抑制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ALP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五倍子提取物对Pg膜泡抑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ALP活性的阻断作用不明显,可能与五倍子提取物在抑制膜泡生物活性的同时对ALP活性也产生一定抑制有关。黄茶提取物对Pg膜泡抑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ALP活性有明显阻断作用。

刘延昌[7]2012年在《甜茶护齿含片对口腔4种常居菌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甜茶护齿含片对口腔微生态环境中4种常住微生物体外生长的影响,探讨甜茶作为一种甜味替代品的同时是否引起口腔常住微生物的生态失调,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甜茶护齿含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收集15份口腔临床检查健康者唾液标本,标本采集震荡10-20s,稀释后取10ul用无菌玻棒分别涂布在胰酶水解物大豆琼脂(TSA)平板上和沙堡氏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置37℃的恒温培养箱培养48h,将不同形态菌落挑取划线接种分离培养,得到不同的纯培养菌株。根据菌落的形态及革兰染色,做出初步判断,并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细菌室自动生化反应仪鉴定细菌种属。2、菌液的制备:将鉴定后的细菌传代培养24h,收集细菌并以3500r/min离心15min,收集细菌,无菌生理盐水洗菌2次,调540nm波长处OD值为1.0的菌悬液。3、甜茶护齿含片混悬液的配制及实验分组实验组:将甜茶护齿含片在无菌条件下研磨成粉末,秤取粉末50.00g,加蒸馏水至100ml,再将甜茶护齿含片混悬液采用二倍稀释法,用蒸馏水配制成500mg/ml、250mg/ml、125mg/ml、62.5mg/ml、31.3mg/ml5个浓度组的溶液,115℃灭菌30分钟,备用。阴性对照组:不含甜茶护齿含片粉末的无菌蒸馏水。空白对照组:不含甜茶护齿含片粉末的空白培养基不接种细菌。4、琼脂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将已倍比稀释的5种不同浓度的甜茶护齿含片混悬液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加热,充分混匀倒入灭菌平皿,将不同的菌株溶液点种在含不同浓度甜茶甙的琼脂平板上。接种好后置37℃培养箱中24h,观察结果,以肉眼观察平板上细菌无生长含甜茶甙的琼脂平板浓度即MIC。设立不含甜茶甙的平板做阴性对照。5、定性测定的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test), K-B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甜茶护齿含片溶解物的抑菌圈直径:选取MIC以上5个浓度的甜茶护齿含片溶液,用无菌滤纸片与样品液在51℃水浴35min,配制成药敏片备用。将药敏片贴在已均匀涂板接种测试菌株的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测量其抑菌圈直径。结果1、甜茶护齿含片对各种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5mg/ml,黏性口腔球菌为250mg/ml,唾液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为500mg/ml。2、甜茶护齿含片定性测定的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test),甜茶护齿含片各浓度组对比阴性对照组,4种微生物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随着甜茶护齿含片纸片浓度的逐渐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浓度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3种微生物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微生物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甜茶护齿含片比较敏感,其它3组微生物对甜茶护齿含片均不敏感。结论甜茶护齿含片对口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黏性口腔球菌,唾液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对口腔微生态不造成危害,在龋病防治领域,作为从天然植物甜茶中提取开发研制的甜茶护齿含片,可作为一种健齿护齿功效的口腔保健品开发利用,将会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于淼[8]2009年在《内毒素诱导的人牙髓细胞损伤及黄芩苷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内毒素(LPS)诱导人牙髓细胞(HDPCs)炎症信号受体—Toll样受体4(TLR4)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情况,以及黄芩苷对其的影响,并探讨牙髓炎症组织中LPS的信号转导途径及黄芩苷可能的细胞保护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髓细胞;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细胞来源;流式细胞术(FC)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以下四组(1)对照组:正常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组。(2) LPS组:LPS诱导人牙髓细胞产生的牙髓细胞炎性损伤组。(3)黄芩苷组:黄芩苷作用于人牙髓细胞组。(4)黄芩苷+LPS组:黄芩苷作用于LPS诱导的牙髓细胞炎性损伤组。观察在不同状态下,人牙髓细胞TLR4的表达与TNF-α的分泌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HDPCs微量表达TLR4与TNF-α。2 100μg/ml LPS诱导HDPCs表达TLR4与TNF-α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对照组比较,10μg/ml黄芩苷诱导HDPCs表达TLR4与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0.001~20μg/ml黄芩苷均可抑制LPS诱导HDPCs表达TLR4与TNF-α,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黄芩苷浓度升高,TLR4与TNF-α表达逐渐降低,不同浓度组间比较,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中10μg/ml与20μg/ml黄芩苷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LPS可能通过TLR4信号受体参与牙髓组织炎症过程。2黄芩苷可抑制由LPS诱导的TLR4表达及TNF-α分泌,对LPS引起的牙髓炎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大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胰酶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D]. 杨巍华. 四川大学. 2004

[2]. 赤藓糖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黏附及胰酶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析[D]. 李维丹. 福建医科大学. 2016

[3]. 五倍子对牙周常见细菌作用的实验研究[D]. 朱秀丽. 第四军医大学. 2002

[4]. 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和人牙周膜细胞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沈家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5]. 中草药抑制口腔常见菌的实验研究进展[J]. 陈宏, 张秀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6]. 五倍子、黄芩提取物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7]. 甜茶护齿含片对口腔4种常居菌的体外实验研究[D]. 刘延昌. 广西医科大学. 2012

[8]. 内毒素诱导的人牙髓细胞损伤及黄芩苷保护作用的研究[D]. 于淼. 暨南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大黄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胰酶样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