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鄱阳湖-乐安河段夏季水位变化对河岸带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模拟鄱阳湖-乐安河段夏季水位变化对河岸带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论文摘要

鄱阳湖-乐安河段典型湿地受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夏季存在着明显的洪水与干旱交替的现象。因此,在河岸带生长的植物易受到“水淹-干旱”交替胁迫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模拟夏季乐安河河岸带土壤水分变化格局,以河岸带优势草本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CK)、浸润组(INF)、半淹组(HS)、全淹组(FS)等4种不同强度的水淹处理组及后期的对照-对照(CC)、对照-干旱(CD)、浸润-干旱(ID)、半淹-干旱(HD)、全淹-干旱(FD)等5个不同“水淹-干旱”处理组,研究了三种河岸带草本植物对夏季河岸带水位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征和适应能力,为河岸带植被恢复物种的筛选和种群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水淹14d后,INF、HS处理均提高了羊蹄和空心莲子草的株高和生物量,而对水蓼株高和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在FS处理下,羊蹄的主茎断裂,叶片腐烂,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P﹤0.05)下降;而空心莲子草的株高和生物量分别高于CK组41.3%、38.2%,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水淹强度增加,羊蹄和空心莲子草均增加了对根的生物量分配,减少了对茎和叶的投资;而水蓼的生物量分配模式未产生显著变化。在INF、HS处理下,空心莲子草和羊蹄均通过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丙二醛(MDA)的产生,降低根系活力等方式来适应水淹环境;而水蓼的可溶性糖含量与CK组相比差异性不显著。在FS处理下,空心莲子草和水蓼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羊蹄已不能适应高强度的水淹环境,各生理指标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三种草本植物的水淹耐受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空心莲子草、水蓼、羊蹄。(2)干旱14d后,不同植物不同处理组的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水蓼和空心莲子草各处理组的存活率均为100%,而FD处理组的羊蹄绝大部分枯萎死亡,未能测得有效的生理数据。在干旱条件下,三种植物CD组的净光合速率(Pn)、总叶绿素含量(Chlt)、稳态下的有效量子产率(Fv/Fmlss)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小于CC组,同时可溶性糖、可溶糖含量和MDA含量均高于CC组。随着前期水淹强度的增加,羊蹄后期耐干旱的能力显著下降,在FD处理时植株已大量死亡。水蓼的ID、HD和FD处理组的(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a(Chla)、Chlt等指标与CD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前期水淹并未增加水蓼对后期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敏感性。FD处理组的空心莲子草Pn、Gs、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值显著高于CC组,说明前期全淹可能增加空心莲子草的对后期干旱胁迫的适应性。以上变化说明三种植物均能适应一定强度的“水淹-干旱”胁迫,且羊蹄的适应能力要明显弱于水蓼和空心莲子草。(3)恢复正常供水9d后,水蓼和空心莲子草各水分胁迫处理组的植株均恢复正常生长,FD处理组的羊蹄有一部分长出新叶。水蓼和空心莲子草各水分处理组的Pn、Gs、Tr、Chla、Chlt、Fv/Fmlss、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与C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水蓼和空心莲子草对水淹和干旱胁迫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羊蹄的CD、ID、FD组的Pn、Gs、Tr、Chla、Chlt、Fv/Fmlss均小于或显著小于CC组,说明羊蹄在复水阶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但不能抵消前期胁迫对其带来的伤害。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水蓼和空心莲子草能适应一定程度的水淹和干旱胁迫,且在复水阶段表现出较强的恢复能力,而羊蹄却不能通过生长适应和生理调节适应这种复杂的水分胁迫。因此,可以考虑将水蓼和空心莲子草作为鄱阳湖-乐安河河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植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鄱阳湖-乐安河河岸带的研究现状
  •     1.2.2 水淹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1.2.3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工作技术路线
  •   1.6 特色与创新点
  • 第2章 水淹胁迫对河岸带草本植物生长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供试材料与实验设计
  •     2.2.1 供试材料的采集
  •     2.2.2 供试材料的生物学特性
  •     2.2.3 室内实验设计
  •   2.3 数据测定与分析
  •     2.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2.3.3 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2.3.4 根系活力的测定
  •     2.3.5 数据处理方法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水淹处理对草本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       2.4.1.1 水淹后植物的生存状况
  •       2.4.1.2 不同水淹处理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     2.4.2 不同水淹处理对草本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       2.4.2.1 不同水淹处理对植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2.4.2.2 不同水淹处理对植物丙二醛的影响
  •       2.4.2.3 不同水淹处理对植物根系活力的影响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3章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对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供试材料和实验设计
  •   3.3 测定方法
  •     3.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3.3.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3.3.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3.3.4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3.3.5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3.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影响
  •     3.4.2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       3.4.2.1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4.2.2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对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3.4.2.3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4.3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3.4.3.1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3.4.3.2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对丙二醛的影响
  •       3.4.3.3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对植物根系活力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复水对河岸带草本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供试材料和实验设计
  •   4.3 测定方法
  •     4.3.1 各项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
  •     4.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复水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影响
  •     4.4.2 复水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       4.4.2.1 复水后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4.4.2.2 复水后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     4.4.3 复水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4.4.3.1 复水后植物的渗透调节物质变化
  •       4.4.3.2 复水后植物的丙二醛变化
  •       4.4.3.3 复水后植物的根系活力变化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水淹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生态适应性
  •     5.1.2 前期水淹、后期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性
  •     5.1.3 复水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生态适应性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植物光合荧光参数及气体交换参数意义
  • 附录2 水淹试验实施图片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乖乖

    导师: 简敏菲

    关键词: 鄱阳湖,河岸带,草本植物,水淹胁迫,干旱胁迫,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响应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42)“乐安河-鄱阳湖段典型环境胁迫下河岸带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与响应机制定量研究”

    分类号: Q945

    DOI: 10.27178/d.cnki.gjxsu.2019.000715

    总页数: 72

    文件大小: 7653K

    下载量: 52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J]. 南方农机 2020(03)
    • [2].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有机磷酸酯污染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6)
    • [3].金山区生态河岸带(岸坡)设计导则编制的探索与思考[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09)
    • [4].辽河干流河岸带植物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9)
    • [5].平原河道水生植物与河岸带植被设置探讨[J]. 山东水利 2020(08)
    • [6].河岸带功能及其保护修复措施[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7].北京怀九河河岸带植物多样性及影响因子分析[J]. 科技导报 2017(24)
    • [8].河岸带功能及其宽度定量化的研究进展[J]. 北京水务 2018(01)
    • [9].北京山区河岸带植物群落种-面积关系[J]. 生态学报 2018(08)
    • [10].乡土植物在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优势[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08)
    • [11].层次分析法在河岸带生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6(04)
    • [12].河岸带植被对河流生态功能影响研究进展[J]. 福建林业科技 2015(03)
    • [13].基于动物生境的重庆主城区近自然河岸带景观建设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7)
    • [14].关于青浦区城镇区域生态河岸带建设的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36)
    • [15].福建省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下河岸带植物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9(03)
    • [16].高清质谱解析河岸带湿地溶解有机质分子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8)
    • [17].城市河流河岸带的类型、干扰特征及恢复对策——以北京市温榆河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 2016(01)
    • [18].辽河保护区河岸带自然生境恢复现状[J].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19].基于人类需求的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以郑州市花园口黄河为例[J]. 河南科学 2014(12)
    • [20].赣江河岸带植被的数量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07)
    • [21].北京北护城河河岸带的温湿度调节效应[J]. 生态学报 2013(07)
    • [22].河流对河岸带落水区土壤线虫生态指数的影响[J]. 水生态学杂志 2013(01)
    • [23].黄河干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11(01)
    • [24].地被植物在城市河岸带绿化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4)
    • [25].文峪河上游河岸带林下草本调查报告[J]. 村委主任 2010(02)
    • [26].河岸带内生烟曲霉的香豆素类抗氧化产物提高拟南芥抗涝害能力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 2019(06)
    • [27].清水河流域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9)
    • [28].不同类型河岸带土壤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环境科技 2017(05)
    • [29].城市退化河岸带现状分析[J]. 吉林农业 2013(02)
    • [30].九龙江源头山地河流河岸带植物区系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3(05)

    标签:;  ;  ;  ;  ;  ;  ;  

    模拟鄱阳湖-乐安河段夏季水位变化对河岸带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