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着力打造新形象

中国海关着力打造新形象

一、中国海关力塑崭新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高雨桐[1](2020)在《塑“苦”:接管时期天津市节约运动(1948-1950)》文中研究指明艰苦奋斗是中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倡导和培育出的优良精神作风,也是其不断走向胜利的关键政治优势。在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艰苦奋斗成为中共接管城市的重要法宝。凭借衣冠不改旧家风的精神风貌,中共平稳实现了对天津的接收。但天津享乐浮华的城市文化及市民和接管干部出现“畏苦”心理,与中共长期遵循的“吃苦”文化产生了矛盾。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避开李自成式失败,将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成为中共接管城市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接管天津初期,针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随意滥用水电等物力资源的现象,中共尝试通过开展小范围的节约运动予以纠正。为有效应对汛期天津及周边地区发生的水灾,中共又及时开展了节约救灾运动以帮助灾民渡过灾荒。中共倡导的节约理念也随着初期节约主题活动的进行得以在天津初次亮相。1949年末,为恢复发展天津生产事业支援国家财政,同时进一步纠正天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倾向,中共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了全面的节约运动。通过展开本次节约运动,既教育引导各机关团体干部职工树立了节约观念,又以建立新的节约制度的方式解决了节约检查中所暴露出种种问题和错误倾向。在运动进行中,将节约与树立新作风、认购公债等运动相结合,丰富了节约的内涵,扩大了影响范围,在城市中宣传普及了节约的精神理念。本次节约运动是中共将自身政治文化中的“苦”转化为城市所能接受的文化符号的成功尝试,奏响了中共在城市中“塑苦”的序曲。

王威[2](2015)在《羁束行政行为的执法统一性研究 ——以海关商品归类执法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行政法理论中,行政行为泛指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所为的一切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化,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行为也日趋多元化。在行政行为的分类中,按照自由裁量权的大小可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而执法统一性是指针对相同的法律事实,适用相同的法律依据,根据相同的法律程序,作出合乎法律规定的相同的执法行为。在海关众多的执法行为中,商品归类执法行为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基础工作,它拥有一套严格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标准,并未拥有任何自由裁量的权力。但是根据执法实践情况来看,这套法则至少在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反映出的执法矛盾主要是相同商品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归类结果。这种执法不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进出口秩序,影响了中国海关公正执法的形象,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已成为海关各级层面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作为羁束行政行为的海关商品归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作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从六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商品归类执法不统一的现状、成因分析以及三大客观难题,并介绍了海关目前的有效经验和成熟做法,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一整套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点到面系统而科学的解决方案。本文认为,执法统一不是绝对的统一,而是相对的统一,执法不统一作为执法疑难并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个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与其他论文区别之处在于对行政行为进行了分类,重点研究如何实现羁束行政行为的执法统一,而这正是其他论文所忽略的。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案不仅旨在有效遏制避免海关商品归类不统一的现状,在全关境范围内实现执法统一,更希望能对类似的羁束行政行为的执法统一性提供借鉴和帮助。建设法治国家已成为当今政府的发展目标,而由法制国家向法治国家的转变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证执法统一性,这不仅是法治执行标准的体现,也对法治国家地位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伟[3](2014)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海关的政府治理与制度创新》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转型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国海关作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管理部门,应该在这一特定的时代围绕国家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实际需求,同时需要把握当代快速发展的技术和商业环境的特点,积极地实行职能转变和制度的创新,提升自身的政府治理水平,为实现贸易安全和贸易便利化的双重目标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复杂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关系当中,笔者试图从中理清影响当前中国海关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治理和制度创新层面应当遵循的准则与价值标准。进一步地,在这些准则与价值标准的引导下,分析与探讨了中国海关在当前环境下可能进行的改革与创新。第一章是论文的导言,主要是对选题背景的介绍和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是对当前中国海关所处的环境分析。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析:第一,主要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后,海关部门在全球化影响下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包括贸易便利化和贸易安全的双重目标,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商业运营模式的转变。第二,分析我国海关所处的特殊的环境,主要考察了在经济转型和政府改革的背景下,特定的环境对海关提出的不同层面的诉求。第三,海关现代化。论证海关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实现的路径,包括不同国家海关现代化的比较分析。第三章主要是分析海关部门改革与完善的价值标准。主要从市场机制、政府治理、公平与民生、法治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价值标准的分析评价,结合当前中国海关所处的特殊环境,为进一步探讨海关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提供价值基础。第四章是进行政府治理层面的分析。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探索中国海关在当代政府治理理论下改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的依据和可行性的路径。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海关的治理结构的完善:海关组织管理体制、客户导向管理、协同边境管理。第五章是制度创新的研究。主要是结合中国海关在改革与实践当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包括关企关系、自由贸易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海关业务外包、单一窗口制度、报关行业管理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提出制度创新的设计或者是制度改进的思路。第六章是结论部分,是对本篇论文写作的总结。包括写作的难点,进一步写作的思路,可能的发展等。

胡允银[4](2012)在《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文中指出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研究从理论上讲一方面开拓了区域经济的研究视野,另一方面也丰富和发展了形象理论的内容;从实践上讲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区域知识产权形象概念界定出发,对其维度体系、属性特征、形成机理和测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回顾区域形象、区域竞争力、区域创新能力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借鉴区域形象的定义方法,界定了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概念,搭建起集实力形象、制度形象、机构与人员形象、环境形象等于一体的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维度体系,并进一步分析得出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性、整体性和多样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矛盾性和可塑性等相统一的属性特征。其次,运用了三螺旋模型理论和演化博弈模型理论分析了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得出区域知识产权形象过程中存在三大作用主体:区域政府、区域内核心企业和区域社会公众。并且三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协同发展的关系。研究指出,一个积极、健康的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过程就是三大主体之间行为策略从帕累托劣解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的演化过程。再者,将平衡计分卡和区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相结合,构建起集知识产权产出水平维度(对应的是财务方面)、知识产权客户市场维度(对应的是客户方面)、知识产权资产价值链维度(对应的是内部流程方面)和知识产权创造潜力维度(对应的是学习与成长方面)于一体的区域知识产权形象测评指标体系模型,并论述了选择网络层次分析法这一评价方法理由。随后,选择了浙江、广东及上海三省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进行测评,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三点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对策建议。

王洁[5](2011)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创新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纵向权力结构的调整,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增多,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成果便是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的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的迅速形成。此类以经济协作为基本特征的区域间横向合作,一方面对于实现不同地区间的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却易导致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地区封锁、政策性壁垒以及跨地区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具体而言,作为我国区域经济重要引擎的长三角,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虽在竞争、合作等理念上取得共识,但仍受地方政府行政边界的制约,各自为政、碎片化等不和谐现象相当突出,一体化的道路曲折且漫长。为何会出现碎片化趋势;如何在当前的发展格局中推进统一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改革,确立恰当的理论基础是目前长三角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创新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加强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调适地方政府管理行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已成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既涉及技术、管理、经营等问题,还关系到转型期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内在作用机理的理论诠释问题。本文选取整体性治理作为创新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指导思想,试图利用整体性治理倡导的方式、方法解决长三角区域行政协调中的障碍,以期实现权力整合、资源整合以及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目标。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选题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则是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整体性治理与区域行政协调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两者的契合性,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长三角区域协调与合作的现状与困境,认为该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土壤已具备,但总体进展缓慢,收效甚微,须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行政协调机制。第四章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区域行政协调方面的经验、教训,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第五章提出整体性治理视角下长三角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创新的思路与政策建议。最后一章是对前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和梳理。总之,本文在结合世界公共管理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形势要求,重点论述当前长三角区域行政协调面临的各种问题及挑战,借鉴西方国家区域合作的有益经验,探讨创新长三角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可行性途径,以此解决长三角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增强公共政策协调整合的能力。

龚正刚[6](2004)在《钢铁产业及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春季以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钢铁产业凸现井喷式的增长。体现为钢铁产量和消费量的大幅度增加、钢材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由此钢铁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普遍大幅度提高。然而随着钢铁公司产能的快速提升,中国钢铁产品市场必然趋向于总体需求平衡,钢材价格的继续上升空间有限甚至会出现价格下滑,钢铁上市公司的业绩必然会出现分化。本文旨在通过模型的设计找寻出未来中期(3-5年)内中国钢铁上市公司中竞争力最强的佼佼者。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钢铁产业简介及中国的钢铁产业)简要介绍钢铁产业的特点以及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前景进行了预测;第二部分(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设计两维模型,即从公司运营效率和财务健康状况两个维度,选取钢铁上市公司1999-2003年的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遴选出运营效率高以及财务状况健康的公司,它们必定会成为下一发展周期中的佼佼者。最后,本文对遴选出的重点公司进行了点评。

李军育[7](2003)在《着作权保护及其成本收益分析》文中指出着作权的创作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生产的目的是通过交换,使个人所需各类物品达到最佳组合,达到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为此,着作权保护制度应遵循交易成本最低的原则,调整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的权利配置关系,以实现促进文化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优效益。本文以着作权保护制度为线索,依照从浅入深,概念——形式——理论——现实的逻辑顺序,对着作权保护的现状及其成本收益评价进行了剖析,并对我国着作权保护领域的相关主体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第一章从着作权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引出着作权的相关背景信息:着作权的保护对象、内容和独创性;着作权制度的历史;着作权保护的内容在网络时代的新变化。第二章重点论述了着作权保护制度的作用形式与机制。着作权保护制度在鼓励知识产品的创造、实现产权人的利益、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垄断优势以及促进新技术扩散与利用等四个方面起到了对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着作权保护制度的作用形式从国际保护、地区保护和企业保护三个层面得以实现。第三章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着作权保护成本收益模型,阐述了选择合理保护制度以实现着作权最优配置的理论途径。此外,着作权国际保护的焦点问题——平行进口也在该章给予阐述。在此基础上,第四章对中国着作权产业化发展和着作权保护制度改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二、中国海关力塑崭新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海关力塑崭新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1)塑“苦”:接管时期天津市节约运动(1948-195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第四节 资料概况
    第五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接收天津中的“苦”与“甜”
    第一节 “艰苦朴素”——中共城市工作思想的不变内涵
    第二节 “衣冠不改旧家风”:接收天津中的艰苦本色
    第三节 “畏苦思甜”——接管天津初期的社会心态
        一、天津市民的复杂心态
        二、中共接管干部的心态变动
第二章 接管初期的小规模节约运动
    第一节 初期机关团体内部的节约运动
        一、接管初期的浪费现象
        二、早期开展的节约主题活动
    第二节 接管初期的节约救灾运动
第三章 天津市节约运动的全面发起
    第一节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统一节约运动的背景
        一、国家财政经济的困窘
        二、贪污享乐思想的萌芽
        三、工作作风的敷衍涣散
        四、密切关系加强团结的需要
    第二节 全市节约运动的酝酿与发起
        一、刘秀峰副市长作节约运动报告
        二、全市节约运动的前期准备
第四章 节约运动的动员与检查
    第一节 全面准备阶段
        一、思想动员
        二、思想检查
        三、制定节约计划
    第二节 实际检查阶段
        一、工作业务中的浪费现象
        二、人事编制中的浪费现象
        三、财政开支中的浪费现象
        四、部分人员的生活作风问题
第五章 节约运动的发展与收获
    第一节 建立新的节约制度
        一、人事编制精简化
        二、财政物品管理规范化
        三、业务工作开展制度化
    第二节 开展新作风运动
    第三节 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第四节 节约运动的收效
        一、机关经费的节省
        二、财政工作方案的建立
        三、节约精神的社会普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羁束行政行为的执法统一性研究 ——以海关商品归类执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羁束行政行为执法统一性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行政行为与羁束行政行为
        一、羁束行政行为定义
        二、羁束裁量行政行为的特点
    第二节 行政行为执法不统一的影响
        一、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
        二、制约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容易产生寻租空间滋生腐败
    第三节 海关商品归类执法行为的法律属性解析
        一、海关商品归类执法行为作为行政行政行为的法律意义分析
        二、海关商品归类执法行为作为羁束行政行为的法律分析
第二章 羁束行政行为执法统一性的现状、问题
    第一节 海关羁束行政行为的执法现状
        一、纵向上突出垂直管理
        二、横向上加强同级协调
    第二节 海关羁束行政行为的执法不统一问题
        一、归类职能重叠之争
        二、蓝浆果皮之争
        三、巴斯夫与美国海关之争
        四、脱水蔬菜退税高低之争
        五、电池芯补税之争
        六、其他因素之干扰
    第三节 羁束行政行为执法不统一的难题
        一、法律解释的不确定性
        二、法律法规的不可穷尽性
        三、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第三章 羁束行政行为执法不统一成因分析
    第一节 归类职能交叉
    第二节 个体认知差异
    第三节 地方利益驱动
    第四节 处理方式混淆
    第五节 重实体轻程序
    第六节 公共舆论压力
第四章 完善羁束行政行为执法统一性的对策
    第一节 信赖保护的运用
    第二节 逆向合理化的推定
    第三节 程序与实体的并重
    第四节 互联网思维的引进
    第五节 通关一体化的扩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海关的政府治理与制度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思考
    1.2 文献综述
        1.2.1 经济转型的特征
        1.2.2 政府治理
        1.2.3 当前海关面临的环境
        1.2.4 价值体系
        1.2.5 海关的治理与制度创新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海关的环境分析
    2.1 21 世纪海关所面临的环境分析
        2.1.1 经济全球化
        2.1.2 贸易便利化与贸易安全
        2.1.3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2.1.4 新的商业模式的涌现
    2.2 特殊环境:转型与治理
        2.2.1 经济转型
        2.2.2 公共治理
        2.2.3 法律环境
        2.2.4 创新需求
    2.3 海关现代化
        2.3.1 世界海关组织与海关现代化
        2.3.2 美国海关的现代化进程
        2.3.3 中国海关的现代海关制度建设
第3章 中国海关治理和改革的价值考量
    3.1 市场机制
        3.1.1 市场与政府
        3.1.2 产权理论
    3.2 政府治理
        3.2.1 新公共管理运动
        3.2.2 治理理论
        3.2.3 公共选择理论
    3.3 公平与民生
        3.3.1 公平问题
        3.3.2 民生问题
    3.4 法治精神
        3.4.1 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的地位与作用
        3.4.2 转型阶段的法治需求
    3.5 经济转型期中国海关改革与创新的价值取向
第4章 海关的治理
    4.1 中国海关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
        4.1.1 当前我国海关的组织管理模式及问题
        4.1.2 国际海关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
        4.1.3 中国海关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建议
    4.2 实行“客户导向”,推进海关服务型政府建设
        4.2.1 “客户导向”的国际经验
        4.2.2 “客户导向”在我国的实践
        4.2.3 我国海关实行“客户导向”的政策建议
    4.3 促进协同边境管理的实现
        4.3.1 协同边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4.3.2 我国海关实现协同边境管理的政策建议
第5章 海关管理的制度创新
    5.1 完善 AEO 制度,促进海关与企业关系的变革与发展
        5.1.1 变革关企关系,真正实现海关与企业的伙伴关系
        5.1.2 完善中国式的 AEO 制度
    5.2 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整合
        5.2.1 自由贸易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性质的界定
        5.2.2 当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现状及问题
        5.2.3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的国际比较
        5.2.4 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关监管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5.2.5 优化存量,整合资源,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
    5.3 发展与完善海关业务外包
        5.3.1 中国海关业务外包的现状
        5.3.2 海关业务外包的利弊分析
        5.3.3 海关业务外包的效益分析
        5.3.4 海关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5.3.5 海关业务外包的发展与完善
    5.4 建立单一窗口制度
        5.4.1 单一窗口的定义
        5.4.2 单一窗口各国实践的经验
        5.4.3 当前单一窗口在我国实施的条件分析
        5.4.4 单一窗口在我国实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5 报关行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5.5.1 我国报关行业管理的现状
        5.5.2 报关管理制度现状的国际比较
        5.5.3 优化报关行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学探索
        5.5.4 报关行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报关行业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4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创新
    1.5 基本框架
2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概念推出
    2.1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概念内涵
    2.2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维度体系
    2.3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属性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
    3.1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认知来源及影响因素
    3.2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三螺旋结构模型分析
    3.3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测评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
    4.1 现有区域发展状况测评研究的分析与比较
    4.2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测评指标模型研究
    4.3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测评方法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实证研究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对象的选取
    5.2 三省市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测评比较
    5.3 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的几点思考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指标间相互依存关系

(5)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创新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2.1 探寻新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点
        1.2.2 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
    1.3 研究综述
        1.3.1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相关研究综述
        1.3.2 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1.4 相关概念解析
        1.4.1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区域”
        1.4.2 长江三角洲区域范围的界定
        1.4.3 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基本内涵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
    2.1 作为公共管理新范式的整体性治理
        2.1.1 整体性治理兴起的背景
        2.1.2 整体性治理的主要内容
    2.2 作为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分析框架的整体性治理
        2.2.1 整体性治理与创新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契合性分析
        2.2.2 整体性治理对创新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启示
    2.3 整体性治理应用于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创新的简要评价
第三章 长三角区域行政协调的成就与挑战
    3.1 长三角区域协调的历史进程与现实成果
        3.1.1 长三角区域协调的历史进程
        3.1.2 长三角区域协调的现实成果
    3.2 长三角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创新面临的挑战
    3.3 长三角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创新的可行性探析
第四章 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创新:域外经验与启示
    4.1 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4.1.1 网络状区域治理结构的形成
        4.1.2 多样化区域协调模式的构建
        4.1.3 法律协调手段的运用
    4.2 国外大都市圈解决区域不协调的主要措施
    4.3 域外启示
第五章 创新长三角整体性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路径探微
    5.1 创新长三角整体性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总体思路
        5.1.1 创新长三角整体性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基本原则
        5.1.2 创新长三角整体性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注意事项
    5.2 创新长三角整体性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路径分析
    5.3 创新长三角整体性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微观策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6)钢铁产业及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钢铁产业及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
    第一部分 钢铁产业简介及中国的钢铁产业
        钢铁产业简介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状况
        我国钢铁行业的前景分析
    第二部分 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
        钢铁上市公司概况
        竞争力的定义及衡量模型设计
        关键指标的选取
        第一个角度的分析
        第二个角度的分析
        重点关注-具有竞争力的公司
        重点公司分析
第二篇 中国汽车工业
    第一部分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
    第二部分 中国汽车(轿车)工业的现状及分析
    第三部分 中国汽车工业的优势和劣势
    第四部分 中国汽车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总 结
第三篇 TCL手机营销分析
    Chapter 1 Executive Summary
    Chapter 2 Situational Analysis
    Chapter 3 Market Coverage Strategy
    Chapter 4 Positioning Strategy
    Chapter 5 Product Strategy
    Chapter 6 Pricing Strategy
    Chapter 7 Placement Strategy
    Chapter 8 Promotion Strategy
第四篇 华润集团收购深万科股权的投资估价分析
    公司背景与行业背景
    收购的战略分析
    pro forma 分析
    beta 与 WACC 计算
    计算结果与实际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着作权保护及其成本收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着作权及着作权保护制度发展
    一、 着作权的基本概念
        (一) 着作权与知识产权
        (二) 着作权的保护对象(作品)、内容
        (三) 着作权与邻接权
    二、 着作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 特许出版权时期
        (二) 着作财产权时期
        (三) 作者权时期
        (四) 国与国之间的着作权保护和国际公约
    三、 现代着作权内容的发展变化
        (一) 国际着作权保护体系的形成
        (二) 新的着作权权项及其权利制度的出现
        (三) 着作权保护范围的扩大。
        (四) 两大法系着作权立法差异逐渐缩小
第二章 着作权保护作用机制和保护方式
    一、 着作权保护制度的作用形式与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 着作权保护制度的作用形式
        (二) 着作权作为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二、 着作权的国际保护: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一) TRIPs协定着作权和相关权利规定的历史背景
        (二) TRIPs协定对着作权的规定
        (三) TRIPs协定与现行着作权和相关权利公约的关系
    三、 中国着作权保护的作用形式
        (一) 中国着作权的立法保护
        (二) 中国着作权的行政保护
    四、 中国着作权保护机制与TRIPS的冲突比较
    五、 着作权的微观保护
        (一) 企业着作权的国际保护
        (二) 着作权纠纷的预防与解决机制
    六、 着作权国际保护的焦点问题——着作权的平行进口
        (一) 平行进口的特征
        (二) 国际公约对着作权平行出口的态度
        (三) 各国处理版权平行进口的不同原则
        (四) 我国关于着作权平行出口的立法对策
第三章 着作权保护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一、 交易成本:对着作权合理保护的分析
        (一) 着作权交易的外部性
        (二) 着作权合理保护途径-交易成本最小化
    二、 均衡状态与公平诚信使用:对着作权合理保护的分析
        (一) 着作权保护中的最大化和均衡
        (二) 均衡和公平原则
        (三) 均衡和诚信原则
    三、 成本收益模型:对着作权保护制度选择的分析
        (一) 着作权制度选择的成本与收益经济学评价
        (二) 着作权制度选择的机会成本
        (三) 着作权制度选择的外在成本
        (四) 着作权保护制度的选择——外在成本最小化
第四章 中国着作权保护制度成本收益的评价与建议
    一、 中国着作权产业化建议
        (一) 消除产业发展障碍
        (二) 保护着作权产业的生存之本--着作权资源
    二、 构建我国出版单位科学的着作权工作体制
        (一) 着作权管理
        (二) 着作权服务
    三、 中国着作权保护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 国民待遇问题
        (二) 扩大着作权保护的客体范围
        (三) 增加着作权人的权利内容
        (四) 增加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装帧设计权
        (五) 增加着作权的利用方式
        (六) 完善有关着作权限制的规定
        (七) 增加着作权集体管理的规定
        (八) 增加对着作权人的救济措施,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
参考书目及文献
后记

四、中国海关力塑崭新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 [1]塑“苦”:接管时期天津市节约运动(1948-1950)[D]. 高雨桐. 南开大学, 2020(04)
  • [2]羁束行政行为的执法统一性研究 ——以海关商品归类执法为例[D]. 王威.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8)
  • [3]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海关的政府治理与制度创新[D]. 徐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12)
  • [4]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D]. 胡允银.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5]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创新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D]. 王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
  • [6]钢铁产业及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D]. 龚正刚. 清华大学, 2004(03)
  • [7]着作权保护及其成本收益分析[D]. 李军育. 天津财经学院, 2003(02)

标签:;  ;  ;  ;  ;  

中国海关着力打造新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