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幻梦与真实的中学生世界——郭敬明热探讨

走进幻梦与真实的中学生世界——郭敬明热探讨

金毅[1]2004年在《走进幻梦与真实的中学生世界——郭敬明热探讨》文中指出郭敬明的小说《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在中学生中掀起一阵“郭敬明热”。围绕作品 ,结合中学生的评论 ,从情节之梦幻与真实 ,语言之诗意与痞气 ,人物之俊秀与纯情这叁个角度予以分析 ,可以看出 ,郭敬明的小说贴近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因而受到热捧是必然的

金毅[2]2004年在《走进幻梦与真实的中学生世界》文中研究说明郭敬明,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大学期间作品的优先出版权的少年作家,他的小说《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被誉为2003年度最畅销、最有市场价值的青春读物。《幻城》就在中学生中掀起了一阵“郭敬明热”,《梦里花落知多少》则更使这股热潮愈演愈烈,本文就此现象从两个层面探讨了原因。第一层面是表层因素,包括作品和出版社两方面,其中围绕作品从情节之梦幻与真实,语言之诗意与痞气,人物之俊秀与纯情这叁个角度结合中学生的评论予以了分析,而出版社方面,则着重分析了春风文艺出版社在《幻城》的营销过程中为吸引读者所做的种种努力,并将《梦里花落知多少》和同类作品《圈里圈外》做了比较,以展示出版社的营销之功。第二层面则是深层因素,结合心理学理论,从中学生的从众心理、需要心理、交往心理、释放心理、等待心理、完美心理这六个方面予以研究。最后就接受理论得出由于郭敬明的小说贴近中学生的审美要求,靠拢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因而受到热捧是必然的这一结论。

江晶[3]2008年在《论“80后”写作对中学生的影响》文中认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文坛,“80后”写作的迅速崛起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80后”写手用青少年敏锐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用真挚的感情去感受生活,用靠近学生的姿态去描写成长期的青少年及其内心世界,吸引了很多中学生的目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80后”已经对其主要读者——中学生在学习、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影响。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论文从“80后”写作对中学生影响的角度切入,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等理论,对中学生关注“80后”的程度和原因、“80后”对中学生产生影响的具体方面和内容及“80后”对中学生的影响引出的对中学教育的反思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从“80后”作品在市场上的火爆局面,和“80后”受到中学生的喜爱的程度和具体表现,来分析“80后”在中学生中所处的地位。第二部分从内容、形式、情感、传播途径四个方面详细分析“80后”写作对中学生的影响。一、“80后”写作在内容上,通过以反叛与残酷的姿态逃避社会的规训,和用个性化的姿态呼唤、追求真情的方式,实现了对青少年话语方式的自觉运用。二、“80后”写作采用的复制、模仿与拼贴,想象、幻想,以及调侃、戏谑、黑色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成为中学生写作纷纷仿效的样本。叁、“80后”写手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悲观、颓废等消极情感,成为中学生孤独、脆弱、叛逆性格的塑造范例。四、“80后”写作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传播途径,激发了学生进行网络写作的热情。第叁部分从“80后”对中学生的影响,引出了对中学教育的反思。语文教学应以开放、多元的姿态,将“80后”作品作为课程资源,尝试网络作文教学,并重视课外阅读和文学的娱乐、宣泄功能。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促进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对学生对待传媒和事物的态度进行必要的引导,使“80后”对学生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也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有利契机。达到优化语文教学和学校教育,使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走进幻梦与真实的中学生世界——郭敬明热探讨[J]. 金毅.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 走进幻梦与真实的中学生世界[D]. 金毅. 郑州大学. 2004

[3]. 论“80后”写作对中学生的影响[D]. 江晶.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走进幻梦与真实的中学生世界——郭敬明热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