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吴黎敏

昆山市供排水水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215300

【摘要】随着我国水资源保护区重要性的提高,研究其生态保护与建设凸显出重要价值。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加强。在探讨水源保护区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其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

一、前言

作为水源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态保护与建设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研究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能够更好地提升该区域的生态水平,从而保证水资源保护区的良好效用。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述

近几年.我国极少数地区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出现了怪现象,一方面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或筹建自然保护区、申报自然遗产;另一方面,毁林毁草、开荒占地,或围垦湿地,进行无序的旅游开发等违规、违法行径屡禁不止。如此种种看似自相矛盾的做法,颇令人费解。其实不然!问题的症结在于,一些农民罔顾国家法令和有关规定,只求谋取眼前利益,而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以致造成少数杀鸡取卵者迅速致富却不要负相应责任。

值得警惕的一种坏倾向,就是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他利益。如,一些地方政府或少量无良商人,为了政绩或“短平快”致富,不惜大肆破坏生物多样性.千方百计营造万顷茶园、十万顷桉树林,等等。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造福一方之举,实质上是以更阴险的手段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乃至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殊不知,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三、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加强

1.强化资金补贴制度在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作用

强化资金补贴制度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有政府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才能保证自己补偿制度能够持续执行下去。同时要积极引社会力量参与到资金补贴制度发展中,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探索市场化补偿的道路。具体应该做到:首先,立法构建资金补偿的长效机制;其次,提高补贴标准保证资金能够及时到位;最后,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内农民、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

2.强化资源环境的价值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作用

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中应该以环境资源价值为基础,通过政策引导、措施促进等方式改变人们的环境资源价值观念,让人们环境资源价值的所在。提高水资源等环境产品市场化水平。首先,提高公益林经费补助额,增强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其次,适当提高水资源的价格,构建水资源分配的市场化机制。

3.树立生态补偿机制,损害赔偿、受益付费的原则

要树立损害赔偿、受益付费的原则,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作为基础。首先,将损害赔偿、受益付费的原则写入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当中,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起来;其次,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责、权、利相统一”、“共建共享,双赢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的原则和要求完善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四、水源保护区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迅速减少,土地污染沙漠化严重

中国虽然国土辽阔,但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口平均的45%,而且优质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据初步统计,我国荒漠化国土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27.3%,沙漠化速度从1994年的246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3436平方公里;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平均年增1万平方公里。

2.大气污染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3.森林资源在减少

我国属于森林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而且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大小兴安岭林区已经过量开采,南方某些林区的开采也已到了极限。我国森林密集地区包括东北、四川、海南等地,毁林速度惊人。近10几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逐年增加,但同期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却在下降;生态功能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不足30%,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

4.生物多样化趋势锐减

我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但生物物种灭绝和濒危趋势发展很快。由于野生物种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加上一些地区滥捕、滥猎、滥采,导致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减少。全国共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5000种,占总数的20%。

五、加强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1.水土保持必须坚持“两个可持续”

水土流失、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关联。在水土流失防治中,必须统筹考虑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科学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保持作为一项与“三农”工作非常密切的基础性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重要责任。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水土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来实现经济发展。要把水土保持和村容、村貌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以防治面源污染和清除生活污水、垃圾等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型建设,保护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村镇人居生活条件,发挥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排头兵的作用。

2.加大预防监督执法力度,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要切实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落实“三同时”制度,抓好“三权”的落实,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积极治理,将人为水土流失降到最低。依法查处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保障生态安全。另一方面,要努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减轻由于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在生态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考虑自然承载力;既要重视生态效益,又要重视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既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又高效利用水土资源。

3.努力开拓水土保持新领域

市场经济要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国家必须在水土保持方面下功夫,只有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才能缓解社会资源使用不协调的矛盾。水土保持工作必须面向农村,并向城市地区发展,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问题,让城市更美,环境更好,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下,可以发展旅游业,开展生态休闲等活动,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效益。当然,农村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持续下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控制滥砍滥发,以人为本的考虑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将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绿化美化一并进行规划和整治,建设秀美家园。加大江河湖库等周边地区水系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维护生态水系的健康平衡,保护江河水质,提供洁净水源。

六、结束语

通过对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就水资源保护区所面临的多种问题而言,加强其生态保护与建设极为重要。有关人员应该从水资源保护区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冉,王梓,陈诗泓.无锡太湖水源地藻类爆发应急管理与处置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85-88.

[2]沈建军,许海萍.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环境科学导刊.2012(02):27-29.

[3]黄奕龙.城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J].地学前缘.2011(03):162-167.

标签:;  ;  ;  

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