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不稳定论文_王晨曦,邓莲堂,范广洲,李泽椿,周定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称不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稳定,对称,尺度,环流,暴雨,动力学,条件。

对称不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曦,邓莲堂,范广洲,李泽椿,周定文[1](2018)在《一次华北锋面带状降水过程中的对流-对称不稳定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GRAPES_Meso中尺度区域模式模拟了2015年8月2—4日的一次华北锋面带状降水过程,在模拟结果与实况比较吻合的情况下,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降水过程中的对流稳定度、惯性稳定度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I)进行了分析,并诊断出降水过程中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域。个例分析的结果表明:(1)带状降水过程中CSI的发展伴随着对流不稳定的减弱和惯性不稳定的增强。(2)根据不稳定量的变化情况,把降水过程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降水区域上空-?θ_e/?p<0,降水主要受对流不稳定的影响;在第二个阶段,对流不稳定、惯性不稳定与CSI发展增强,此阶段的降水受3种不稳定量的影响;在第叁个阶段,3种不稳定能量均逐渐减弱,但仍然影响着降水的持续。(3)发展旺盛阶段的CSI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与雨带、对流不稳定区域平行,在剖面上CSI主要活跃在对流层低层。(4)用湿位涡结合对流稳定度与惯性稳定度诊断CSI区域的方法比M-θ_e剖面图方法更准确有效。(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8年12期)

王宗敏,丁一汇,张迎新,田利庆,李江波[2](2014)在《副高外围对流雨带中的对流—对称不稳定及锋生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09年8月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外围对流雨带的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WRF3.3中尺度模式对对流雨带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较成功的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对流雨带发生时的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惯性不稳定以及锋生等。结果表明:副高外围对流雨带由若干具有一定间隔的对流单体构成,单体在随对流层中层气流的移动中逐渐发展直至消亡。对流雨带的西北侧为宽广的带状斜压云系,东南侧为副高控制的晴空区。对流雨带发生于对流层低层(700 hPa以下)的对称不稳定区,700~500 hPa存在对流不稳定和弱的惯性不稳定。随着对流的发展,700~500 hPa的对流不稳定度明显减弱,而惯性不稳定明显加强。对流层低层为倾斜上升区,中高层为垂直上升区,左侧对应下沉气流,呈现明显的倾斜对流和垂直对流的混和特征,体现了对流—对称不稳定的作用。对流层低层(750 hPa以下)锋生的存在提供了对流—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的有利条件。对流雨带与500~800 hPa等厚度线基本平行,而与500 hPa等高线存在明显的交角,雨带中的对流单体随环境气流移动,雨带符合与对称不稳定相联系的带状降水特征。上述结论对实际预报副高外围对流雨带的位置和走向具有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费建芳,伍荣生,黄小刚,王元,程小平[3](2010)在《对称不稳定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Kuo-Anthes垂直对流参数化方案和Nordeng倾斜对流参数化方案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倾斜对流一体化参数化方案,在引入MM5模式后,对1999年6月发生在长江流域的一次大尺度带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模式中引入倾斜对流参数化方案,可有效改进模式模拟的降水强度和位置,加快形成锋面附近的垂直环流并使之得到增强,模拟结果更接近实况。同时也表明,在模拟和预报具有对称不稳定的天气系统时,在模式中考虑倾斜对流参数化方案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0年03期)

费建芳,伍荣生,宋金杰[4](2009)在《对称不稳定理论的天气分析与预报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锋面降水、暴雨、暴雪、台风、飑线和爆发性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和倾斜对流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密切相关.在此研究领域,近年来国际间逐步发展起来的对称不稳定理论正在引起国内外气象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介绍了对称不稳定理论的概念、天气学特征及计算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对称不稳定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提出了引起带状云和降水的倾斜对流发生发展机理和对称不稳定理论相关联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杜楠,钟玮,陆汉城,葛晶晶[5](2008)在《一次四川暴雨过程的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区域加密观测资料为背景场对2004年9月3—5日四川省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进行数值试验。在对降水模拟有较好结果的基础上,用模式大气资料分析了暴雨过程的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结果表明,近地面层条件性不稳定和地形强迫的共同作用触发了对流,而中高层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促进对流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深厚湿对流形成了持续大暴雨。(本文来源于《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王伏村,付有智,刘秀兰[6](2007)在《4﹒13“黑风”对流-对称不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4月13日在河西走廊中西部发生了特强沙尘暴,极大风速25m/s,最小能见度50m。本文使用风云2号卫星红外云图对下沉急流云头进行跟踪,并用NCEP1X1度6小时再分析数据对高速下沉急流到达冷锋云带前后的静力不稳定、条件不稳定、条件对称不稳定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有高速下沉急流的引起,急流云头触发了锋区附近强对流发生;凝结潜热释放先在对流层中层发生,然后向下发展,使对流层中下部转为条件不稳定层,在700hpa附近的条件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边界层对流环流迅速增强,引发了这次特强沙尘暴。(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7-11-01)

寇正,陆汉城[7](2005)在《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中的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ARPS(AdvancedRegionalPredictionSystem)模式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中尺度对流系统中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的发展,结果表明,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的发展过程首先是对流的发展,为对称不稳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对称不稳定发展的结果使对流组织化,环流加强,生命史增长,并且对流发展与对称不稳定的释放存在一个正反馈过程,从而给出了其中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5年04期)

寇正,陆汉城,宋晓亮[8](2004)在《对称不稳定与初始扰动尺度关系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一个二维非弹性非静力的数值模式,讨论了初始扰动的尺度对于对称不稳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对称不稳定是β-中尺度的不稳定,但其不一定必须由β-中尺度的扰动来激发;由不同水平尺度的扰动所激发的倾斜环流有不同的特点;对称不稳定倾斜环流可能存在最小临界尺度;对称不稳定的发展存在最优扰动水平尺度,而扰动的垂直尺度对于对称不稳定的发展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景丽,陆汉城[9](2002)在《大气中对称不稳定机制的动力学分析及暴雨的分析与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气块法从力学角度对对称不稳定机制及在对称不稳定条件下产生的环流进行分析 ,更全面地定义了对称不稳定及它的产生机制和中尺度环流形成的过程。对暴雨个例诊断分析表明 ,有些强降水区在降水前和降水过程中存在着对称不稳定 ,说明对称不稳定条件下形成的环流对暴雨有引发和加强作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对称不稳定是否存在 ,及其能量大小的方法 ,用它来预报是否产生降水及降水的强度 ,从而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02年06期)

张铭[10](2001)在《WAVE-CISK对称不稳定谱点分布的半圆定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滞弹性近似研究了WAVE-CISK下对称性扰动的谱点分布,得到了WAVE-CISK下对称不稳定扰动谱点分布的半圆定理,用其可估计该对称不稳定增长率的上界。发现存在WAVE-CISK时加热反馈和层结参数对该不稳定的增长率均有重要影响。WAVE-CISK加热反馈越强、基流的垂直切变越大,扰动的垂直结构越简单则该不稳定增长率的上界就越大。存在WAVE-CISK时滞弹性近似下的对称不稳定发生的条件也较Boussinesq近似下的更苛刻。(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01年04期)

对称不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2009年8月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外围对流雨带的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WRF3.3中尺度模式对对流雨带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较成功的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对流雨带发生时的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惯性不稳定以及锋生等。结果表明:副高外围对流雨带由若干具有一定间隔的对流单体构成,单体在随对流层中层气流的移动中逐渐发展直至消亡。对流雨带的西北侧为宽广的带状斜压云系,东南侧为副高控制的晴空区。对流雨带发生于对流层低层(700 hPa以下)的对称不稳定区,700~500 hPa存在对流不稳定和弱的惯性不稳定。随着对流的发展,700~500 hPa的对流不稳定度明显减弱,而惯性不稳定明显加强。对流层低层为倾斜上升区,中高层为垂直上升区,左侧对应下沉气流,呈现明显的倾斜对流和垂直对流的混和特征,体现了对流—对称不稳定的作用。对流层低层(750 hPa以下)锋生的存在提供了对流—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的有利条件。对流雨带与500~800 hPa等厚度线基本平行,而与500 hPa等高线存在明显的交角,雨带中的对流单体随环境气流移动,雨带符合与对称不稳定相联系的带状降水特征。上述结论对实际预报副高外围对流雨带的位置和走向具有指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称不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晨曦,邓莲堂,范广洲,李泽椿,周定文.一次华北锋面带状降水过程中的对流-对称不稳定诊断分析[J].气象.2018

[2].王宗敏,丁一汇,张迎新,田利庆,李江波.副高外围对流雨带中的对流—对称不稳定及锋生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2014

[3].费建芳,伍荣生,黄小刚,王元,程小平.对称不稳定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J].水科学进展.2010

[4].费建芳,伍荣生,宋金杰.对称不稳定理论的天气分析与预报应用研究进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杜楠,钟玮,陆汉城,葛晶晶.一次四川暴雨过程的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

[6].王伏村,付有智,刘秀兰.4﹒13“黑风”对流-对称不稳定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2007

[7].寇正,陆汉城.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中的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J].大气科学.2005

[8].寇正,陆汉城,宋晓亮.对称不稳定与初始扰动尺度关系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4

[9].景丽,陆汉城.大气中对称不稳定机制的动力学分析及暴雨的分析与预报[J].气象.2002

[10].张铭.WAVE-CISK对称不稳定谱点分布的半圆定理[J].大气科学.2001

论文知识图

950hPa对称不稳定S的分布950hPa对称不稳定S的分布(a)6日...沿108°E对称不稳定S(s-2)空间剖...850 hPa对称不稳定S(s-2)的分布对称不稳定扰动的流函数:(a)L=20...对称不稳定的垂直剖面图

标签:;  ;  ;  ;  ;  ;  ;  

对称不稳定论文_王晨曦,邓莲堂,范广洲,李泽椿,周定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