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句式论文_吕明臣,丁新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致使句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句式,语法,字句,维吾尔族,范畴,事件,关系。

致使句式论文文献综述

吕明臣,丁新峰[1](2019)在《现代汉语因果句式与致使句式逻辑及语义关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表达中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不同的,但二者都涉及一定的推理过程。语言表达中听话人为了理解因果句式通常要进行听话人假设,这种假设大致可分为叁种类型,分别是"叁域"假设、逻辑命题假设和常识假设。致使句式通常是从影响与被影响的角度进行界定的,其表达的逻辑关系是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发生变化的事件链。研究发现,因果关系所表达的推理恰好是从包括致使关系在内的事件链中进行部件选取然后经语言表征而完成推理过程的,因而致使关系可认定为是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其强调的致使力和致使结果与因果关系强调的内涵不具有矛盾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燕[2](2012)在《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致使句式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致使句式习得情况,用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通过考察和分析,认为可在汉语教学中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原则对习得汉语致使句式进行解释。(本文来源于《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张翼[3](2011)在《汉语“得”字致使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得"字倒置致使句式包含动词多样性、主语非选择性、论元倒置等特征,证明了构式在心智语法中的地位。根据构式语法的研究思路,倒置句式的构式表征同样适用于普通的"得"字致使句式。构式以认知语法中的行为链模式为概念基础,在倒置句式中对动词意义进行了压制。"得"字致使构式和动结式的差异体现在宾语的地位和构式的拟象性上,证明了语义对于形式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郭姝慧,赵金铭[4](2005)在《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毕业院校:北京语言大学答辩日期:2004年6月本文借鉴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借助认知解释和构式语法的观点,结合结构主义的分布、变换等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中几种主要的致使句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本选题的触发是为了解决(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05年03期)

郭姝慧[5](2004)在《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鉴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借助认知解释和构式语法的观点,结合结构主义的分布、变换等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中几种主要的致使句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本选题的触发是为了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致使范畴是语言中一个重要的句法语义范畴。绪论对国内外致使范畴的研究概况作了一定的介绍,梳理了关于致使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致使结构、致事、役事、致使事件、被使事件、命题性致事、个体性致事等等),明确了致使结构本质上是双事件的结构,致使事件和被使事件是构成致使结构的基础。绪论还分析了世界语言致使表达的主要形式(形态型致使结构、词汇型致使结构、分析型致使结构)以及与致使表达相关的语义参项,然后参照世界语言致使结构的叁大类型,对汉语相应的致使结构做了一个大致的划分和归类,确定了本文研究的主要致使句式:结果谓词致使句、“使”字致使句、“得”字致使句和倒置致使句四大类。对这四种句式的具体研究策略主要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既从动词出发,也从句式出发。 第二章是对结果谓词句的研究,结果谓词句的致使义主要来自句中动词。本章比较全面地考察了结果谓词句中出现的致使动词,并确定了致使动词的派生性特征。结果谓词句中的致使动词分两类,一类是可以记录在词典中的,一类是临时活用的,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动词正在不断增加中。并不是所有的结果谓词句都可以变换为“使”字句。结果谓词句的役事成分如果是领属性短语,当它变换为“使”字句的时候,有可能构成一种双层致使结构。 第叁章研究“使”字句。首先确定了“使”字句中“使”的动词性身份,“使”字单纯表示致使概念,我们认为“使”字句中的役事和结果一起构成被使事件作“使”字的宾语;本章详细分析了来华留学生的一些错误的“使”字句例句,结合本体研究作出了相应的解答;本章还讨论到“使”字句和“把”字句的细微差别。本质上讲,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析型致使结构,有着不同的句法构造和语义构造,因此虽然有一些“把”字句和“使”字句可以互相置换其中的“把”字和“使”字,但并不能五条件地置换。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得”字致使句的问题。“得”字致使句中的“得”前V不一定是本文所说的致使动词,句子的致使义是整个句式带来的。我们通过能否变换为“把”字句确定了“得”字致使句的范围;按照“NP1+V+得+NP2+VP”致使句中VP的指向情况,我们这一格式分化为叁类:VP指向V,VP指向NP1,VP指向NP2。采用显着度和距离象似原则解释了VP指向V或者NP1这种类型的句子少见的原因;文章还讨论了“歧义‘得’字致使句”,尤其对朱德熙先生经典歧义句的叁种理解,再一次运用显着度原则和距离象似原则给予了解释。 第五章着力研究了倒置致使句。这种句子中的动词本身并不带有致使意义,致使意义是由句式带来的。因此,本文按照倒置致使句结果成分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四类:结果成分为时量短语的、结果成分为动量短语的、结果成分为周遍义数量短语的、结果成分为金钱数量短语的。本章逐一分析了倒置致使句的句法制约条件、语义(语用)制约条件以及话语信息制约条件:倒置致使句的致事可以选择多种参与者角色,但其役事只能由施事充当,而且倾向于使用代词性的词语;倒置致使句的结果论元是必备的,必须由数量短语充当;此类句式单独来看,一般具有卜受损〕的特征;倒置致使句的结果成分不管由哪种数量短语充当,这种数量必须是说话人主观评价的大量;倒置致使句目前是一种低频句式,致使关系的具体解释要依赖于一定的话语信息,但致使关系是句法结构本身可以控制的。最后,本章简单探讨了“动+了”倒置致使句与其他致使句式如述结式带宾句、“动+得”倒置致使句的一些共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4-05-01)

熊仲儒[6](2003)在《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所采用的框架是最简方案,探讨的是句法语义接口的问题,处理的语料是“把”字句、述结式、重动句、“得”字句、双宾句及与格句等。我遵循一般的做法将语言的变异限制在功能范畴,探讨了功能范畴在句法操作中的重要地位。我提出了“功能范畴假设”,让功能范畴不仅决定移位,而且决定合并。为操作的严格性,还有其它的动因,我们提出“嫁接与移位同向性假设”,使得某些构件只能优先同动词合并。 句式研究在汉语的句法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国外的句法学界,其地位也很重要,特别是在Chomsky(1986)转向原则参数(PP)探讨以后,一些非转换的生成语法更是加强了对句式的研究(方立:1992/1993),并有学者(如Goldberg:1995)推出了句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方面的专着。我们有一种信念,即语言的生成是非常简约的,否则语言的习得将会极其复杂。汉族儿童在两岁左右就基本获得目标语中大多的句法结构(周国光:1997b),这也证明句法生成的简约性。 在简约性的信念的支持下,我们首先试图证明“把”字句的“基础”生成,以往的研究基本上都强调动后宾语的前移,但也有学者试图借助Larson-shell的技术手段与某种题元等级让其基础生成,后者的问题是如何解决非施事性致事的句法映射(如:这瓶酒把张叁喝醉了)与动后零构件的“把”字句的生成(如:我把书卖了_)。所以我们探讨了合并的次序,在我们看来题元等级不能决定论元合并的先后顺序,论元合并的先后顺序是由功能范畴所决定的,题元等级本身也只是推导过程中某个片断的题元的先后顺序。换句话说,题元等级是可推导的,论元合并的次序是由功能范畴所决定的。 在简约性的信念的支持下,根据动结式的个案现象,我们探讨了合并的词序。以先的文献在处理动结式的生成时,采用了右嫁接,而Kayne(1994)认为只能左嫁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了“嫁接与移位同向性假设”,以避免嫁接方向的随意性。嫁接与移位同向性假设在我们的框架中是个重要的结构限制条件,使得结果性构件只能最先同动词合并。根据该假设,我们推导出所有的词汇核心都是核心在后(head-final),所有对它进行扩展的功能核心都是核心在前(head-initial)。这样一来,可以统一处理短语结构,可以解决动结式的核心问题,可以基础生成动后零构件的“把”字句,可以为“得”找到合适的句法位置。 这样一来,功能范畴在我们的研究中被凸显出来。所以我们提出了功能范畴假设,即功能范畴不仅激发移位而且决定着论元的合并。 在致使句式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功能范畴,一个是“致使”,一个是“达成”。根据功能范畴假设与合并的次序,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句法结构: 所以我们就以功能性构件与论元性构件为线索进行具体的探讨。 在第一章中,我们论证了致使性与施事性是一对相交性概念,这是我们讨论的基础。在一些处理中把它们当作一种互补的概念,造成的结果是让它们分别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Fujita:1996),或在投射上存在两套系统(Huang:1988)。我们把它们当作交叉的概念,其结果是施事性的致事与非施事性的致事可以占据相同的句法位置,为论证功能范畴选择论元与指派语义角色提供了铺垫,也好解释补语谓词指向主语的动结式的生成及“把”字句的意义等等。另外就是将“致使”论证为句法概念,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必在语义上进行纠缠,使句法保持更大的自主性。 在第二章中,我们探讨了致使句式的建构,这一章虽主要以致使句式为例,但我们相信其结果具有普遍性,能为其它的句式提供相同的理论基础。我们首先讨论了合并操作,主要是想说明句法结构的双分枝性是由合并操作所造成;接着谈合并的词序,根据“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我们推导出所有的词汇核心都是核心在后(head-inal),所有对它进行扩展的功能核心都是核心在前(head-initial),即[S h[C H]];然后我们谈了合并的次序,我们论证了论元性构件的选择与合并是由功能范畴所决定,题元等级是可以推导的;最后我们谈构件的选择,从逻辑学与汉语语料两方面证明构件的选择由功能范畴所决定。 在第叁章中,我们讨论了功能性构件,如“致使”与“达成”。在“致使”一节中,你们首先证明“把”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致使”,然后证明“把”是“致使”的语音形式;川带证明了“弄”不是“致使”的语音形式,因为如果它是致使的话,则会对我们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构成威胁。在“达成”这一节,我们证明了“得”是“达成”的语音形式,并讨论了“得”字句的句法结构,以证明论元性构件由功能范畴所选择。 在第四章中,我们讨论了论元性构件,如“致事”、“役事”与“结果”。在“致事”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了“命题性致事”,以此来探讨汉语中的重动句,在以往的研究中,常把第一个动宾短语看作附加语,我们把它看作命题性致事,由功能性范畴“致使”所选押。在“役事”这一节,我们讨论得比较少,主要是探讨“役事”的“完全受影响义”,至于“役事”跟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的关系,我们分散在其它的章(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期刊2003-04-18)

致使句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察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致使句式习得情况,用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通过考察和分析,认为可在汉语教学中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原则对习得汉语致使句式进行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使句式论文参考文献

[1].吕明臣,丁新峰.现代汉语因果句式与致使句式逻辑及语义关系对比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王燕.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致使句式习得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

[3].张翼.汉语“得”字致使句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4].郭姝慧,赵金铭.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

[5].郭姝慧.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

[6].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致使句式的概念整合( Fauconnie....英语致使移动句生成过程中的语法整合...致使移动事件在英汉语言中的语法整合模...翻译的语法整合过程现代汉语致使移动构式承继联接图现代汉语致使移动构式承继图

标签:;  ;  ;  ;  ;  ;  ;  

致使句式论文_吕明臣,丁新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