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语体论文_王召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艺术语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体,艺术,科学,修辞,短语,差异,形式。

艺术语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召妍[1](2012)在《艺术语体中词语跨体使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态分析语体词跨用的语体因素、社会因素、修辞因素,并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动态的认知阐释。从静态描述到动态分析、解释的研究方法对传统语体学研究是一种有益尝试。(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徐义伟[2](2011)在《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量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鉴语言学界对量词的研究成果,以语体修辞理论为指导,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量词在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的差异,并运用语体修辞理论解释差异的成因。在具体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量词在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存在着以下差异:艺术语体使用量词比较广泛,科学语体使用量词相对集中;借用量词的使用,艺术语体远远多于科学语体。量词重迭(包括数量组合重迭)在艺术语体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在科学语体中出现的频率;量词加词缀方面,艺术语体中量词词缀出现的次数多于科学语体;不同词缀在两种语体中的分布是极不平衡的,艺术语体中量词后缀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科学语体中出现的频率,前缀则相差不大。量词修辞方面,艺术语体大量使用量词的积极修辞,科学语体几乎不使用量词的积极修辞,多使用消极修辞。量词有着明显的语体差异,这既与量词本身的功能特点有关,也与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不同的语体修辞相关。(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5-18)

皮晨曦[3](2011)在《政论语体与艺术语体排比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调查统计与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排比辞格在政论语体和艺术语体中的差异,并从“语境类型——语体功能——语言表征”相关联的角度解释了差异成因。文章首先分析了排比辞格的特征,确立了排比语体差异的考察项目。从排比项的形式层面和排比块的功能层面下的若干项目出发,对约66万字的语料进行全面考察,找出排比辞格在这两种语体中的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政论语体中,排比主要起说理评价和列举说明作用;而在艺术语体中,排比主要用来描绘形象和抒发情感。排比在两种语体中的形式、语义差异,是为了适应功能差异的需要形成的。(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5-01)

刘媛媛[4](2011)在《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比喻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70万字语料为基础,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比喻在语形、语义、语值叁个层面的差异做较为详细的考察。艺术语体的比喻密度明显高于科技语体。语形方面,艺术语体比喻中明喻的比例高于科技语体,科技语体比喻中的暗喻、借喻比例高于艺术语体;艺术语体比喻多以单句形式呈现,科技语体比喻多以词、短语、复句以及多重复句形式呈现;短语形式比喻的结构类型分布在两大语体比喻中存在明显差异。语义方面,艺术语体比喻中事物性比喻多于事件性比喻,科技语体比喻中事件性比喻多于事物性比喻;艺术语体比喻中,本喻体语义特征的对称性明显高于科技语体比喻,两种语体比喻的本喻体语义特征搭配方式和相似义生成方式存在差异。语值方面,艺术语体比喻偏向于艺术形象塑造,而科技语体比喻偏向于认识、说明阐释客观事物。文章认为,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比喻在语形、语义和语值上的差异是类型化语境对交际功能的制约在辞格使用过程中的体现,是表达意图和交际功能影响下比喻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上的语体分化结果。(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5-01)

彭文峰[5](2009)在《名词性非主谓小句在事务语体和艺术语体中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名词性非主谓小句是汉语中一种结构较特殊的句型。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考察了事务语体和艺术语体中其总体分布和小句成活度的情况,试从语体制约方面对名词性非主谓小句的存现差异做出阐释。(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卞仁海,韦超[6](2008)在《状位形容词重迭式在艺术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的差异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状位形容词重迭式在艺术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的出现频率、语义功能和组合结构上的差异,发现艺术语体对状位形容词重迭式具有适应性,政论语体对状位形容词重迭式既有排斥性又有一定程度的接纳性,这说明语体对状位形容词重迭式的使用有一定的制约。(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08年08期)

李小凤,曾毅平[7](2008)在《报道语体与艺术语体中特指问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从话语主体类型、问句功能、答句、疑问代词、句末语气词等方面考察报道语体与艺术语体中的特指问句,对它们在两种语体中的差异进行较为细致地描写与解释。(本文来源于《修辞学习》期刊2008年03期)

杨旭[8](2008)在《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定中短语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40万字的语料为基础,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考察定中短语在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的长度分布、形式、语义、辞格分布方面的差异。长度分布方面,艺术语体中长定中短语较少,科学语体中则较多;形式方面,艺术语体中定中短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存在定语后置的现象,常把多个定中结构工整地排列在一起,科学语体中定中短语的语序比较固定,一般不使用定语后置,常把几个定语或中心语集中在一个定中结构中;语义方面,艺术语体较多地使用描写性、矛盾性和重复性定语,科学语体较多地使用限制性和“同中性”定语,艺术语体中定中短语凸显的语义是“异”,科学语体中凸显的语义是“准确”,艺术语体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组合较多地出现变异搭配,科学语体基本上是常规搭配,艺术语体定语与中心语有时使用转义,科学语体则基本使用本义;辞格分布方面,艺术语体定中短语所用辞格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而科学语体所用辞格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出现频率相对较低。本文认为,定中短语在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既与两种语体的功能特点有关,也与两种语体建构中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联系。(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8-05-01)

程恒[9](2008)在《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状中短语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40万字的语料为基础,标注统计了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的状中短语,然后考察状中短语在构成形式和语法意义上的差异性,最后对状中短语中辞格的语体分布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形式方面,艺术语体中具象动词、状态形容词常充当中心语的中心词,并出现“副+名”结构,科学语体中抽象动词、性质形容词作中心语的中心词的比例较高,无名词作中心词现象;艺术语体存在状语后置和前置,“地”字标记比例较高,状语常具有修饰性色彩,多项状语叁种组合形式与科学语体表现不同;艺术语体多项状语可以出现“变序”,科学语体多项状语的位置不能调换。语法意义方面,艺术语体状语与中心语多是描绘关系,科学语体多是限制关系;艺术语体语义存在重复性、矛盾性或超常搭配,科学语体是常规搭配;艺术语体的“项”数比较少,科学语体“项”数较多。辞格分布方面,艺术语体可容纳多种辞格,尤以比喻和摹绘居多,科学语体只偶尔使用比喻。(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8-05-01)

邹敏,高明扬[10](2007)在《论科学语体、艺术语体语言符号的差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按语体学理论,服务于科学和艺术领域的语言体式可以划分为科学语体和艺术语体。在学界,人们往往关注它们的交叉性,却反把它们固有的差异性忽略了。这两类语体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及其所传达的信息特点方面。(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艺术语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借鉴语言学界对量词的研究成果,以语体修辞理论为指导,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量词在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的差异,并运用语体修辞理论解释差异的成因。在具体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量词在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中存在着以下差异:艺术语体使用量词比较广泛,科学语体使用量词相对集中;借用量词的使用,艺术语体远远多于科学语体。量词重迭(包括数量组合重迭)在艺术语体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在科学语体中出现的频率;量词加词缀方面,艺术语体中量词词缀出现的次数多于科学语体;不同词缀在两种语体中的分布是极不平衡的,艺术语体中量词后缀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科学语体中出现的频率,前缀则相差不大。量词修辞方面,艺术语体大量使用量词的积极修辞,科学语体几乎不使用量词的积极修辞,多使用消极修辞。量词有着明显的语体差异,这既与量词本身的功能特点有关,也与艺术语体和科学语体不同的语体修辞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艺术语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召妍.艺术语体中词语跨体使用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徐义伟.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量词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1

[3].皮晨曦.政论语体与艺术语体排比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1

[4].刘媛媛.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比喻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1

[5].彭文峰.名词性非主谓小句在事务语体和艺术语体中的差异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

[6].卞仁海,韦超.状位形容词重迭式在艺术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的差异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

[7].李小凤,曾毅平.报道语体与艺术语体中特指问的差异[J].修辞学习.2008

[8].杨旭.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定中短语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

[9].程恒.艺术语体与科学语体状中短语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

[10].邹敏,高明扬.论科学语体、艺术语体语言符号的差异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论文知识图

:比喻下位类型在艺术语体文本...:叁类艺术语体分布图一: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句子层面比...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艺术语体和政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艺术语体和政...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艺术语体和政...

标签:;  ;  ;  ;  ;  ;  ;  

艺术语体论文_王召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