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一、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黄玫,陈志毅,林紫鸿[1](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多模式镇痛在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自2019-01—2020-10诊治的60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30例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法镇痛(常规镇痛组),30例围手术期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组)。结果 60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多模式镇痛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镇痛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镇痛组短,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常规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围手术期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多模式镇痛可有效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无痛康复锻炼,加快患者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李昌[2](2021)在《四种内固定方式固定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复合骨折,发病率高,常发生于低能量创伤中。由于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其受伤机制,导致后踝骨折移位常不明显,在常规X线中不易被发现漏诊率较高。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大块骨折时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当目前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治疗方法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案有:胫骨髓内针加后踝钢板、胫骨髓内针加后踝空心钉、胫骨微创钢板加后踝钢板、胫骨微创钢板加后踝空心钉。目前,四种固定方式中那种内固定方式最好,临床尚无定论。临床上存在四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研究较多,缺乏有限元模拟生物力学效果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胫骨髓内针加后踝钢板、胫骨髓内针加后踝空心钉、胫骨微创钢板加后踝钢板、胫骨微创钢板加后踝空心钉四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应力分析,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有限元三维有限元软件创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和占胫骨远端关节面50%的后踝骨折模型并在骨折模型附加胫骨髓内针加后踝钢板、胫骨髓内针加后踝空心钉、胫骨微创钢板加后踝钢板、胫骨微创钢板加后踝空心钉四种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四种生物力学模型。然后分别施加四组模型相应的约束和载荷(垂直轴向应力1000N;扭转应力10N),模拟人体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大块骨折手术后在两同运动方式下的受力及位移,得出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设置标准为:(1)胫骨中下1/3骨折断端及后踝骨折断端骨折移位大于1mm不利于骨折愈合,而骨折移位大于2mm则可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几率;(2)胫骨髓内针及锁钉、胫骨钢板及螺钉、后踝空心钉、后踝钢板及螺钉应力大于450MPa可导致内固定物不可逆性形变;内固定物应力大于600MPa可导致内固定物断裂;(3)胫骨骨折端应力大于120MPa可造成骨折端骨质应力吸收。结果:将Ansys17.0输出的胫骨髓内针结合后踝钢板、胫骨髓内针结合后踝空心钉、胫骨微创钢板结合后踝钢板、胫骨微创钢板结合后踝空心钉四种内固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1)骨折移位对比四组内固定方式下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断端移位数值均小于1mm,未达到1mm和2mm的设置标准。(2)四组不同内固定方式在两种不同荷载下,四组内固定方式在骨折断端应力数值均小于120Mpa的设置标准。但胫骨髓内针加后踝空心钉组的后踝骨折断端应力较其他三组应力明显减小。(3)四组不同内固定方式在两种不同荷载下,四组内固定方式的胫骨内固定物应力最大数值均小于450Mpa,四组内固定方式都未达到450Mpa和600Mpa的设置标准。胫骨髓内针加后踝空心钉组的内固定物应力最大值较其他三组减小。结论:(1)四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两种不同力的负载下的得到的结果均未超过本文中设定的标准,都没有出现明显骨折移位及断钉断钢板等情况。(2)胫骨髓内针加后踝空心钉组在骨折断端应力及内固定应力分布上对于其他三组更具有优势,所以这组固定的稳定性上高于其他两组。(3)胫骨髓内针加后踝空心钉组的应力云图显示本组应力分布较其他三组分布更均匀,抗轴向及扭转加载能力更好,相对来说胫骨髓内针加后踝空心钉组更具有优势,而且手术方法也更加微创。

杜青凤[3](2020)在《复元活血汤加减结合MI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和分析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经MIPO技术治疗后联合使用中药方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应用MIPO技术后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1、术后肿胀、疼痛的改善程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指标:术后2天,两组患者PT、APTT、TT、D-二聚体均呈升高趋势,FIB均呈下降趋势,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PT、APTT、TT明显升高,FIB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Johner-wruhs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疗效评分,显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结合MI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显着,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患肢的肿胀和疼痛情况;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周笑[4](2020)在《META钉与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临床工作中,各种原因的外伤导致胫骨干骨折较常见。由于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撑体重的主要骨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骨干骨折的首要治疗目的是恢复小腿的承重功能。因此骨折端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应该予以完全纠正,以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过去采用梅花型髓内钉治疗效果欠佳,后来出现采用接触钢板,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可膨胀髓内钉等治疗方式。经过临床实践,交锁髓内钉几乎可用于所有的胫骨干骨折,不错的临床效果使得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干骨折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已逐步成为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首选方式。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存在普通交锁髓内钉瞄准定位器欠精确,远端一次性锁定成功率较低,出血较多,医患放射线暴露时间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等缺点。为解决这一情况,科研工作者又推出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例如有手术机器人定位系统、计算机导航、光斑重心定位等髓内钉远端锁定技术,但以上技术要求配备过于昂贵的医疗设备,故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META钉即磁力导航髓内钉利用相对简便的原理将电磁信号转变为可视信号,使得操作可视化,弥补了普通交所髓内钉的锁定欠精确,从而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副损伤大、出血多以及医患放射暴露多和手术时间长等问题,渐渐被大家认可。目的:探讨META钉与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胫骨干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共83例(n=83),其中交通伤41例(49%),坠落伤36例(43%),压砸伤6例(8%)。骨折根据AO分型:A型40例,B型29例,C型14例。男性56例(67%),女性27例(33%);左侧35例(42%),右侧48例(58%)。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合并伤及影响骨折与伤口愈合的疾病。对照组39例(n1=39),为普通交锁髓内钉组。男性27例(69%),女性12例(31%);左侧14例(36%),右侧25例(64%);年龄为22-65岁,平均39.00±8.18岁。受伤机制:交通伤19例,坠落伤16例,压砸伤4例。观察组44例(n2=44),为磁力导航髓内钉组。男性28例(64%),女性16例(36%);左侧13例(30%),右侧31例(70%);年龄为25-60岁,平均38.00±7.28岁。受伤机制:交通伤22例,坠落伤19例,压砸伤3例。观察两组患者远端一次性锁定成功率、出血量、放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差异,观察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回顾研究两组患者资料83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个月。全部患者术后14d拆线,均未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以及骨折畸形愈合等情况。进行结果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远端锁定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4±1.3min和9.6±2.1、一次性锁定成功率分别为96.9%和83.8%、平均透视次数分别为0和5.03±1.9次、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8±25.9和91.7±26.4,在术后一年时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6],从膝关节疼痛、肿胀度、跛行等方面评分分别为92.2±5.1和87.7±7.8,遵照Johner-Wruh疗效评估标准[7],从术后患肢疼痛、步态、畸形、运动范围等方面评分得出患肢评为优良的例数,然后再算出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6.3%和80.1%。它们的P值均<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6.1±1.9周和16.8±2.3周,其对比P值>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力导航髓内钉(META钉)较普通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干骨折方面优势明显,远端锁定时无需透视、提高了一次性锁定成功率、降低了远端锁定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一年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临床优良率明显提高。为骨科医生治疗胫骨干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宋孝清[5](2019)在《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胫骨干骨折的患者167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带锁髓内钉组(80例)与钢板固定组(87例)。收集两组患者以下指标: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愈合时间、患者负重时间、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髓内钉组与钢板固定组手术时间[(100.21±12.33)min vs(125.32±14.41)min],术中失血量[(78.16±9.93)ml vs(137.17±12.94)ml],住院时间[(13.45±2.64)d vs 17.53±3.41)d]、骨痂出现时间[(2.67±0.55)个月vs(3.34±0.64)个月]、愈合时间[(5.76±1.43)个月vs(7.03±1.89)个月]、负重时间[(3.01±0.72)个月vs(3.86±0.64)个月]、内固定物取出时间[(13.13±2.45)个月vs(17.24±2.8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手术相关并发症低于钢板固定组(2.5%vs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总体有效率也同样存在显着性差异(98.8%vs 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时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疗效比钢板固定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孙吉鹏[6](2019)在《个性化钛合金胫骨接骨板的设计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金属接骨板虽为骨折手术固定中常见的医疗器械,但其非个性化设计及复杂的传统制造工艺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接骨板的个性化设计与直接增材制造可解决传统工艺的相关不足、进一步放大增材制造的综合效益。鉴于此,本论文以一种应用于胫骨下1/3段42-A型简单骨折手术治疗的接骨板为模型进行了相关设计与评价,以实现更好的个体适配性及更低的应力遮挡率,进一步实现增材制造的综合效益,同时为其他部位的内固定板、乃至其他相关增材制造骨科植入物的设计和制造及相关标准的设立提供借鉴。论文基于胫骨的结构、血供、骨折分类及其内固定等相关知识,利用CT数据及Mimics、3-matic、Geomagic、NX UG等相关逆向工程软件完成了钛合金胫骨接骨板的设计;进行了接骨板的试制与评价;通过有限元分析进一步完成了胫骨接骨板的表面开槽设计与优化。主要结论如下:(1)激光增材制造工艺与传统锻造工艺下TC4钛合金弹性模量的差异不大,但弹性阶段的范围有所扩大,抗拉强度有所提升,故激光增材制造工艺具有一定的工艺替代性,但前提为恰当的热处理工艺。(2)正常状态下,胫骨的应力集中分布于胫骨的前棱与后侧面,但骨折固定后,可在接骨板安装区域观察到明显的应力遮挡现象,且此时接骨板上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主要分布于接骨板右前侧与左后侧边缘,在骨折间隙区域接骨板主要受力区中存在较大应力区,而胫骨上应力主要分布于胫骨后侧面,且胫骨后侧面骨折两端端面会发生轻微挤压,故在相关分析评价中应对骨折间隙区域的接骨板及接骨板固定区域对侧附近区域的骨骼进行着重分析。(3)开槽设计使骨折固定后接骨板的应力更多分布于板体,板上各螺钉孔壁会形成低应力“孤岛”,胫骨上骨折两端面间接触情况改善,接骨板的应力遮挡率下降。开槽设计均可降低应力遮挡率,开槽范围越大,降低作用越明显。不论开槽数量或开槽结构是否存在差异,接骨板开槽对骨折固定后胫骨上应力最大值几无影响,故表面开槽设计是降低接骨板应力遮挡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且可考虑在保证接骨板强度及骨折固定稳定性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增大开槽范围。(4)“内表面纵向开槽”设计使接骨板上应力更多分布于板体,“孤岛”现象更为明显,接骨板的应力遮挡率进一步降低,故该设计为应用于胫骨下1/3段42-A型简单骨折内固定的最佳个性化接骨板板型设计。论文结果为个性化接骨板的实际应用及相关改进提供了一种设计新思路。

蒙剑德,廖志峰,钟玫[7](2019)在《“胫骨远端双柱压杆瞄准器”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胫骨远端双柱压杆瞄准器"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胫骨干骨折并接受交锁钉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远端锁钉以实用新型专利"胫骨远端双柱压杆瞄准器"进行定位、置入,记录手术时间,术后1周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踝关节AOFAS评分。结果 6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5.6±12.7)min;术后1周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5.09±10.26)分,优良率为95.45%;踝关节AOFAS评分为(84.65±14.02)分,优良率为96.97%。结论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钉内固定术中应用"胫骨远端双柱压杆瞄准器",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快且好。

金鹏飞,王志强,宋会平[8](2018)在《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1)目的探讨影响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危险因素。(2)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第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97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骨折部位、骨折形态、固定方式、贫血、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水平、复位方式、是否吸烟、是否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否糖尿病、甘油三酯水平、胆固醇水平15项因素与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愈合率的关系,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能影响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愈合的因素有致伤机制、骨折形态、固定方式、复位方式、骨折部位、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水平、糖尿病、吸烟、贫血10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淋巴细胞计数<1.5×109/L、白蛋白<35g/L、中/远端骨折、高能量损伤、普通钢板固定、吸烟、切开复位、贫血9个因素与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愈合独立相关,骨折形态无统计学意义。(4)结论糖尿病、中/远端骨折(骨折部位)、高能量损伤(致伤机制)、吸烟、切开复位、营养状况不佳(白蛋白水平<35g/L或淋巴细胞水平<1.5×109/L或贫血)、非髓内钉/锁定钢板治疗(固定方式)均为影响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金鹏飞[9](2018)在《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临床闭合胫骨干骨折愈合和不愈合患者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性别、年龄分组、受伤机制、骨折部位、骨折是否移位、固定方式、贫血、白蛋白水平分组、淋巴细胞水平分组、复位方式、是否吸烟、是否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否糖尿病、甘油三酯水平分组、胆固醇水平分组等因素对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从而探讨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可能风险因素,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自2014年5月到2016年4月,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附属骨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97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类型变量(性别、年龄分组、受伤机制、骨折部位、骨折是否移位、固定方式、贫血、白蛋白水平分组、淋巴细胞水平分组、复位方式、是否吸烟、是否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否糖尿病、甘油三酯水平分组、胆固醇水平分组)以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将组间比较有差别的变量,依次进一步导入Logistic多要素线性回归模型计算,观察各因素影响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优势比(Odds Ratio)和其置信区间,将P<0.05(双侧)的因素视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97例研究对象中,171例骨性愈合,愈合率为86.80%;2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不愈合率为(13.2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受伤机制、骨折移位与否、固定方式、复位方式、骨折部位、白蛋白水平各分组、淋巴细胞水平各分组、糖尿病与否、吸烟与否、贫血与否10个因素中胫骨干骨折不愈合发生情况存在差别;将差别有意义的变量导入多要素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中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其中9个因素与胫骨干骨折不愈合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分别为糖尿病,OR值为5.769(95%CI:1.51921.911);淋巴细胞计数<1.5×109/L,OR值为6.506(95%CI:1.57926.799);白蛋白<35g/L,OR值为8.658(95%CI:2.08036.036);中/远段骨折,OR值为4.844(95%CI:1.18519.809);高能量损伤,OR值为4.844(95%CI:1.18519.809);普通钢板固定,OR值为6.892(95%CI:1.17040.603);吸烟,OR值为7.148(95%CI:1.68130.390);切开复位,OR值为5.829(95%CI:1.57621.563);贫血,OR值为5.186(95%CI:1.21222.191)。结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原因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伤机制、固定方式、复位方式、骨折部位、营养状况不佳、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均与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以营养状况中白蛋白水平降低因素对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影响最大。

郭立利,张朝晖,李祥炎,林义文,潘赟,王养华[10](2017)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剖析及处理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以及相应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失败患者11例,回顾剖析导致髓内钉内固定失败原因,探寻改进方法,制定处理方法。结果胫骨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术中大范围剥离胫骨骨折端周围软组织、胫骨平台进钉点选择错误、成角移位未纠正、髓内钉型号选择错误、螺钉固定不稳妥、远端锁钉置入位置错误、术后切口感染、骨质缺损过多、术后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内固定材料选择错误、内固定材料材质不合格等,经过513个月相应处理后,11例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失败患者得到有效治疗,骨折顺利愈合,小腿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胫骨干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时一定要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与特点等因素,合理选用髓内钉固定与手术技巧,注意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锻炼,可以提高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功率。

二、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四种内固定方式固定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综述
    2.1 胫骨干中下1/3 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研究进展
    2.2 胫骨干中下1/3 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解剖特点
    2.3 胫骨干中下1/3 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2.4 胫骨干中下1/3 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受伤机制及骨折的分类
    2.5 胫骨干中下1/3 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治疗原则
        2.5.1 保守治疗
        2.5.2 手术治疗
    2.6 小结
第三章 实验与方法
    3.1 实验设计
        3.1.1 实验方案
        3.1.2 时间及地点
        3.1.3 实验对象
        3.1.4 实验材料
        3.1.5 实验设备
        3.1.6 实验软件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步骤
        3.2.2 观察指标
        3.2.3 实验分组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骨折断端最大位移值
        4.1.1 胫骨中下1/3 螺旋骨折断端最大位移值
        4.1.2 后踝骨折断端最大移位值
    4.2 骨折端最大应力值
        4.2.1 胫骨中下1/3 螺旋型骨折断端最大应力值
        4.2.2 后踝骨折断端最大应力值
    4.3 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值
        4.3.1 胫骨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值
        4.3.2 后踝内固定物应力最大值
第五章 讨论
    5.1 有限元在骨科中的应用
    5.2 胫骨中下1/3 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有限元分析的设置标准
    5.3 骨折移位对比
    5.4 骨折端应力分析
    5.5 内固定物应力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复元活血汤加减结合MI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基本资料比较
        4.2 围手术期资料比较
        4.3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4.4 Johner-wruhs疗效评价比较
        4.5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中医关于胫骨骨折的认识
    2 复元活血汤的组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2.1 组成及理法方药分析
        2.2 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
    3 关于BO理念与MIPO技术
        3.1 生物学内固定理念
        3.2 微创接骨板接骨术
    4 胫骨中下段骨折
        4.1 应用解剖
        4.2 血运特点
        4.3 受伤机制
        4.4 MIPO技术结合LCP接骨板
        4.5 应用MIPO治疗后的并发症
        4.6 关于腓骨的处理
    5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MI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英文缩略词
    附录二: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附录三:Johner-wruhs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四:患者病例观察表
    附录五:典型病例
致谢
发表论文

(4)META钉与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手术方法
    1.3术后治疗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带锁髓内钉组与钢板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3 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
3 讨论

(6)个性化钛合金胫骨接骨板的设计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金属接骨板
    1.2 骨科植入物的增材制造与逆向工程
    1.3 接骨板增材制造的研究应用及标准空白
        1.3.1 接骨板增材制造的研究应用
        1.3.2 接骨板增材制造的标准空白
    1.4 骨折的发生与接骨板设计的选定
    1.5 胫骨骨折的治疗
        1.5.1 胫骨的结构与血供
        1.5.2 胫骨骨折的分类
        1.5.3 骨折内固定
        1.5.4 绝对稳定固定
    1.6 接骨板的应力遮挡
    1.7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选题意义
        1.7.2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第2章 个性化胫骨接骨板的设计与试制改进
    2.1 个性化胫骨接骨板的设计
        2.1.1 胫骨的逆向工程建模
        2.1.2 接骨板的设计规划
        2.1.3 接骨螺钉的选用
        2.1.4 接骨板的设计建模
    2.2 个性化胫骨接骨板的试制与评价
        2.2.1 接骨板的增材制造
        2.2.2 试制接骨板的评价与改进
    2.3 个性化胫骨接骨板的差异化设计
    2.4 增材制造TC4 钛合金接骨板标样的力学性能评定
        2.4.1 试样准备
        2.4.2 试验方法
        2.4.3 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设计改进后接骨板的有限元评价
    3.1 有限元分析软硬件环境
    3.2 未骨折胫骨的受力分析
        3.2.1 有限元参数设定
        3.2.2 胫骨模型验证
        3.2.3 未骨折胫骨的受力情况
    3.3 接骨板设计改进后的分析
        3.3.1 骨折间隙的设置
        3.3.2 有限元参数设定
        3.3.3 骨折固定后的模型整体分析
        3.3.4 骨折固定后的骨折间隙区域分析
    3.4 设计板型改进的优选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接骨板开槽设计的有限元评价
    4.1 开槽设计及有限元参数设定
    4.2 接骨板开槽设计的分析
        4.2.1 开槽设计应用的模型整体分析
        4.2.2 应用开槽设计的骨折间隙区域分析
    4.3 开槽设计板型的优选
    4.4 开槽设计对骨折固定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接骨板开槽改进的有限元评价
    5.1 开槽改进设计及有限元参数设定
    5.2 开槽改进接骨板的评价
    5.3 开槽改进的有效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研项目

(7)“胫骨远端双柱压杆瞄准器”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
2 结 果
    2.1 疗效情况
    2.2 随访情况
3 讨 论

(8)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吸烟
    3.2固定方式
    3.3 复位方式
    3.4 营养状况 (白蛋白或淋巴细胞水平或贫血)
    3.5 糖尿病
    3.6 其他因素

(9)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相关资料
        1.1.1 病例选择
        1.1.2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1.3.1 单因素分析
        1.3.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1.4 讨论
        1.4.1 可控危险因素
        1) 吸烟
        2) 非甾体类消炎药
        3) 固定方式
        4)复位方式
        5)糖尿病
        6)营养状况(白蛋白、淋巴细胞水平及贫血)
        1.4.2 不可控危险因素
        1)骨折部位与移位程度
        2)致伤机制
    1.5 典型病例介绍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不可控危险因素
        2.1.1 年龄
        2.1.2 性别
        2.1.3 胫骨解剖特点
        2.1.4 致伤机制
        2.1.5 骨折类型
        2.1.6 骨折部位
    2.2 可控危险因素
        2.2.1 伴发疾病
        1)糖尿病
        2)骨质疏松
        3)代谢性骨病
        4)肥胖症
        2.2.2 吸烟
        2.2.3 药物
        1)非甾体类消炎药
        2)其他药物
        2.2.4 医源性因素
        1)操作不当
        2)不同入路
        3)固定物选择
        4)不当康复训练
        2.2.5 骨筋膜室综合征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剖析及处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失败原因
    2.2 处理对策
    2.3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分析胫骨髓内钉固定失败原因
    3.2 处理对策

四、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 黄玫,陈志毅,林紫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08)
  • [2]四种内固定方式固定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有限元分析[D]. 李昌. 吉林大学, 2021(01)
  • [3]复元活血汤加减结合MI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 杜青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META钉与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D]. 周笑.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5]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 宋孝清. 当代医学, 2019(23)
  • [6]个性化钛合金胫骨接骨板的设计与评价[D]. 孙吉鹏.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7]“胫骨远端双柱压杆瞄准器”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 蒙剑德,廖志峰,钟玫. 微创医学, 2019(02)
  • [8]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危险因素分析[J]. 金鹏飞,王志强,宋会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5)
  • [9]闭合性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D]. 金鹏飞.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10]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剖析及处理策略[J]. 郭立利,张朝晖,李祥炎,林义文,潘赟,王养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7(20)

标签:;  ;  ;  ;  ;  

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