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纤维经稀土处理后的改性研究

真丝纤维经稀土处理后的改性研究

查明[1]2004年在《真丝纤维经稀土处理后的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氯化镧稀土溶液对桑蚕丝纤维、盐缩真丝及微溶真丝进行了改性处理,研究了稀土溶液处理对真丝纤维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极限实验,研究了真丝纤维经稀土溶液处理后的增重特性,探索了真丝纤维在不同稀土溶液处理条件下的增重规律,并探讨了经稀土改性后不同真丝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溶液处理对真丝纤维表面具有一定的侵蚀作用,并使真丝纤维表面产生裂纹,稀土溶液的处理也使真丝纤维内部产生孔隙;真丝纤维结晶度下降,纤维内部结构呈β化趋势;稀土处理后真丝纤维的断裂强度和伸长率也发生了改变,初始模量有所增大,纤维的弹性略有下降。

赵为陶[2]2007年在《载银桑蚕丝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桑蚕丝纤维是一种天然的绿色蛋白质纤维,虽然其丝素氨基酸中的甘氨酸使之具有一定天然保健功能,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的加重,人们对各种服用纤维保健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真丝制品的抗菌处理研究也就日益重要。本论文采用单宁酸预处理再络合银离子的方法处理桑蚕丝纤维,探讨了单宁酸处理桑蚕丝纤维的较优工艺,以及各种因素对丝纤维络合银离子能力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单宁酸处理蚕丝纤维的较优工艺为:pH为3,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0min,通过调节TA浓度来制取不同增重率的样品。银离子处理液的pH值和纤维的单宁酸增重率对桑蚕丝纤维络合银离子的能力影响比较显着。纤维二次增重率在pH为8时达到最大值(20%左右),且随着纤维单宁酸增重率的增大而增大。本论文还采用SEM、FTIR、XRD、TG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桑蚕丝纤维处理前后的微观形态及聚集态结构变化情况。并通过ICP-AES和XPS两种测试手段研究了丝纤维上银离子的吸附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方式,同时采用抑菌圈定性法及振荡烧瓶定量法测试了处理后真丝制品的抗菌性能。此外,对蚕丝纤维也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银离子处理后桑蚕丝纤维内部构象有β化的趋势,结晶度有所降低,热稳定性变化不大,断裂强度下降、伸长率和初始模量变化不大。碱性环境下单宁酸预处理丝纤维更易吸附银元素,被吸附的银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与纤维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处理后真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及耐久性。

侯江波[3]2005年在《金属离子修饰真丝纤维及纤维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制得各种含金属离子的改性真丝纤维,采用了含稀土金属离子、铜离子和镍离子的改性溶液,达到了制得改性真丝纤维的目的。探讨了各种工艺因素,如温度、时间、pH值、各种金属离子浓度、促进剂浓度等对真丝纤维改性程度的影响,从而得到不同改性程度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对真丝纤维的脱胶率、增重率、吸湿性、染色性、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热性能(TG)和X-射线衍射等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改性程度对真丝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丝纤维经金属离子修饰后,吸湿性提高:弱酸性染料染色的K/S值有所上升;结晶结构没有变化,结晶度下降;热稳定性提高。

林红[4]2005年在《蚕丝纤维的微孔生成及其填埋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围绕蚕丝蛋白纤维的微孔生成和表征、改性蚕丝纤维的内部填埋及其填埋的可行性展开。本论文主要采用了物理和化学的改性方法来对蚕丝纤维进行处理,并分别研究了丝纤维经改性处理后的结构与性能。在蚕丝研究中,氯化钙叁元溶液常被用来溶解蚕丝丝素以制备丝肽蛋白,本研究中采用氯化钙叁元溶液对蚕丝丝素进行部分微溶解以达到改性的目的。论文还采用了同为中性钙盐的硝酸钙溶液来对蚕丝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并比较了它们对蚕丝纤维作用的异同点。研究发现:蚕丝纤维经钙盐处理后产生失重,纤维表面有纵向侵蚀条纹,处理初期丝纤维产生溶胀和分纤现象,且结晶度略有提高,处理后丝纤维内部构象有β化趋势。蚕丝纤维在硝酸钙溶液中浸润快速,而在氯化钙水溶液中浸润缓慢。桑蚕丝纤维在硝酸钙溶液中收缩明显,而在氯化钙叁元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蚕丝纤维在硝酸钙溶液和氯化钙叁元溶液中处理时,丝纤维都发生溶胀和溶解现象。论文采用了低温氧离子体技术对蚕丝纤维进行处理。研究发现:由于低温氧等离子体对丝纤维的刻蚀和氧化作用使处理时丝纤维产生失重现象,且其失重率与处理时间呈正线性相关关系。经处理的丝纤维表面出现刻蚀条纹和凹坑,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不但对丝纤维表面形态结构产生作用,同时使丝纤维的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纤维内部部分结构由于氧等离子体的氧化与还原作用使得丝蛋白分子产生重组,丝纤维内部构象由无规向β折叠转变。短时间处理后丝纤维结晶度变化不大,长时间处理后纤维结晶度和吸热分解温度均下降。论文采用锡酸胶体对改性处理后的丝纤维进行了微孔表征。发现:蚕丝纤维经硝酸钙溶液分纤处理后,锡酸填埋量随着分纤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短时间氯化钙叁元溶液处理的丝纤维锡酸填埋量也有所改善,说明在适当条件下采用钙盐溶液对真丝纤维进行处理可以在丝纤维内部有效生成微孔。等离子体处理丝纤维的锡酸填埋量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且成线性相关关系。同时对微溶-等离子体处理丝纤维进行锡酸处理发现,微溶-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锡酸填埋量大于只

丁巧英[5]2009年在《纳米TiO_2及其与稀土复配物对真丝绸防紫外和防黄变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真丝织物因其优良的服用性能而被人们喜爱,但其在紫外线照射、水分、氧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会黄变脆化,影响其美观性和服用性。本论文选用无机紫外线屏蔽剂纳米TiO_2及其与稀土复配物整理真丝织物,改善其防紫外和防黄变功能。论文首先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用量及溶液pH值对纳米TiO_2粉体分散性的影响。以沉降实验考察分散液的稳定性,以吸光度、粒径和TEM测试表征其分散效果。结果表明:当分散剂选聚丙烯酸钠,溶液pH值为6~7时所制得的分散液稳定性及分散效果最好,分散剂最佳用量为0.075g(纳米TiO_2粉体质量1.2g)。论文采用纳米TiO_2分散液及其与稀土复配液分别对真丝绸进行浸渍整理,采用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等研究了各因素对真丝绸防紫外和防黄变效果的影响,得出较优整理工艺。纳米TiO_2整理绸较优工艺为:纳米TiO_2用量25g/L、浸渍温度30℃,浸渍时间40min;在相同的浸渍温度和时间下,稀土与纳米TiO_2复配整理绸的较优工艺为:纳米TiO_2用量25g/L、稀土用量4g/L、pH=5。经上述工艺整理后,纳米TiO_2整理绸和复配整理绸的UPF值分别达41.97和100.64,白度下降率为5.49%和2.8%,约为原样绸的1/2和1/4。可见整理绸具有优异的防紫外和防黄变功能,尤其是稀土/TiO_2复配绸,优于纳米TiO_2整理绸,更优于原样绸。本论文还对整理前后真丝绸的结构和性能做了比较,整理后织物结晶度下降,经向断裂强度稍有下降纬向则有所上升,经纬向断裂伸长率增大,手感变柔软,弹性回复能力、悬垂性和透气性变好。论文最后通过测量并比较纳米TiO_2粉体、稀土粉体和两者复配粉体以及各整理绸对紫外线的作用,初步探讨各粉体和整理绸的防紫外机理。结果表明:稀土粉体对紫外线具有很高的反射作用;纳米TiO_2粉体和复配粉体对紫外线以吸收为主,反射作用较小。稀土整理绸对紫外线具有一定的反射和吸收作用,但作用较小;纳米TiO_2整理绸对紫外线以吸收为主;稀土/TiO_2复配绸对紫外线的强吸收取决于纳米TiO_2对紫外线的吸收和稀土的促进作用,使其具有很低的紫外线透过率,紫外屏蔽性能最佳。

路艳华[6]2007年在《纳米壳聚糖和纳米TiO_2-壳聚糖对真丝(绸)的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基于绿色化学和生态纺织品的理念,成功制备了两种纳米材料的分散体系:一是纳米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纳米壳聚糖,二是制备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与纳米无机材料的复合物——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旨在充分利用其纳米材料的特性以及壳聚糖和二氧化钛本身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克服真丝的弱点。纳米壳聚糖分散体系采用降解后的低分子量壳聚糖(粘均分子量为2.1×104),根据离子凝胶法的原理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分散体系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先制成纳米二氧化钛溶胶,再将纳米二氧化钛溶胶均匀分散于低分子量壳聚糖的柠檬酸溶液中制成。本论文探索了纳米壳聚糖体系中各组分用量、pH值、制备温度等因素对纳米壳聚糖粒径分布的影响,确定了用于真丝改性处理的纳米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分散体系的制备工艺。采用激光粒度分析、透射电镜等现代分析手段,分析了纳米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中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和分布状态等,所制备的纳米壳聚糖粒径分布在15~30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20.82nm,多分散指数为0.43;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中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6.71nm,多分散指数为0.46。采用扫描电镜、傅利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现代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经两种纳米材料处理前后蚕丝纤维的结构,发现处理后蚕丝纤维内部结构呈现β化趋势,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处理后的蚕丝纤维通过柠檬酸与壳聚糖之间产生了共价交联作用。经两种纳米材料处理后,柞蚕丝和桑蚕丝纤维的断裂强度和伸长率提高,杨氏模量、断裂功、弹性和急弹性增大;柞蚕丝和桑蚕丝织物对酸性染料的上染率和染色深度增加,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固色率和染色深度提高,高粱红天然染料媒染染色的深度增大;柞蚕丝和桑蚕丝织物的急、缓弹性折皱回复角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皱性能有所改善;柞蚕丝和桑蚕丝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性能,抑菌率超过85%。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纳米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并将这两种纳米材料应用于真丝材料的改性,提高了柞蚕丝和桑蚕丝纤维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实现了对柞蚕丝和桑蚕丝织物的抗皱、抗菌、提高染色性能的目标,为开发功能性真丝新材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黄小萃[7]2010年在《芦荟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对真丝(绸)的改性研究》文中指出生物制备纳米银因其环保节能成为绿色化学的一个的研究热点。本课题基于对真丝(绸)的复合功能化改性和环保为目的,利用芦荟中有效成分制得纳米级银粒子,将其对真丝(绸)进行功能化改性处理,以赋予织物优异的抗菌性,提高织物的防紫外能力。本文以芦荟和银氨为原料制备了芦荟纳米银溶液。采用XRD、UV-Vis、TEM、DLS等手段表征纳米银的形成,平均粒径最小可在10nm以内,并进一步研究其形成机理及形成规律。用芦荟纳米银溶液处理后的真丝纤维表面附有纳米级的银颗粒,改性处理对真丝(绸)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影响。研究了芦荟纳米银改性真丝织物的较优工艺,处理抗菌真丝织物对S.aureus和E.coli的抑菌率分别可99.71%和99.54%,洗涤50次后,对S.aureus和E.coli仍具有97%以上的抑菌率,织物抗菌耐久性良好。改性真丝织物在UVA、UVB波段透过率大幅度下降,UPF由原来的6.52提高到36以上,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及其耐洗牢度明显提高。改性后真丝织物保湿性、吸水性和折皱回复能力增强,改性对织物原有的染色性能、透气性、力学性能和伸性能影响较小。

丁颖[8]2016年在《木棉纤维的改性及染色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棉纤维是天然的具有中空与薄壁结构的非棉纤维素纤维,具有保健、保暖、超轻等特性。长期以来,木棉纤维主要应用于絮填料(如被褥、枕头、棉衣等)、隔热和吸声材料、浮力材料(如救生衣等水上救生用品)等,在服装、服饰等方面的应用却鲜有报道,是没有在服装、服饰行业得以广泛应用的天然纤维素纤维之一。究其原因,一是可纺性较差,二是染色性能差(上染率极低)。近年来,木棉纤维可纺性差的缺陷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木棉纤维染色性能差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方法很少见报道。本论文探讨了采用阳离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改性、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及稀土改性等方法对木棉纤维预处理,以实现活性染料在木棉纤维上的染色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如下方面:(一)木棉纤维的稀土改性与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了稀土对木棉纤维的改性,以及活性染料NOVACRON RED FN-R在改性后木棉纤维上的染色性能。研究内容包括:稀土种类的筛选、稀土改性方式以及稀土媒染剂的配制等。结果表明:在活性染料NOVACRON RED FN-R对木棉纤维的稀土改性媒染工艺中,相对于稀土铈和钕,稀土镧的改性效果较好;同浴媒染处理效果较好;柠檬酸作为络合剂与氯化镧形成媒染剂的配比为1:1较合适;媒染剂用量0.8%(o.w.f.)、染料用量1%(o.w.f.)、氯化钠浓度10~20g/L、浴比1:50、60℃入染30min后,加碱剂10g/L固色60min。与未改性木棉纤维相比,媒染改性后,染料NOVACRON RED FN-R的上染率由38%提高到70%;固色率由29%提高到68%;皂洗牢度由4级提高到4~5级;染色K/S值基本无变化。(二)木棉纤维的阳离子改性及活性染料染色工艺以自制的阳离子改性剂对木棉纤维进行改性,以红外光谱和小角X衍射仪对阳离子改性前后木棉纤维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粒度与电位分析仪对改性前后木棉纤维的表面电势进行了分析。阳离子改性工艺为:改性剂的用量10%(o.w.f.);改性液的p H值10~12;改性液温度75℃;改性时间45min。改性后用活性染料NOVACRON RED FN-R进行染色,染料0.5~1.0%(o.w.f.)、温度40℃、Na Cl 20g/L、染色30min后加入10g/L的Na2CO3碱固色90min,染料在木棉纤维上的上染率可达90%以上。红外光谱测试表明:阳离子改性后的木棉纤维上,归属于C-O的伸缩振动(C-Ost)及-OH的面内弯曲或面内剪切振动(O-Hδ)的1510~1245cm-1区域的吸收峰变小或消失,表明改性剂中的长链脂肪烃-(CH 2)11-CH 3接枝到了木棉纤维分子上而限制了O-H的面内弯曲或剪切振动;Segal经验法分析表明:对纤维改性前后的晶粒尺寸、相对结晶度进行计算,发现改性前后的木棉纤维的微结构基本无变化;粒度与电位分析仪的分析表明:随阳离子改性剂浓度的增加,改性后木棉纤维在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逐渐增加。(叁)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木棉纤维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以官能团活性不等的丙烯酸甲酯和二乙烯叁胺为单体,采用不等活性双组份单体对法,甲醇做溶剂,合成了水性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并将其与自制的阳离子改性剂接枝,合成了季铵盐化超支化聚合物(HBP-HDC)。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核磁共振仪及乌氏粘度计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红外及紫外光谱分析确证了HBP-NH2的制备成功;核磁共振谱图确证了HBP-NH2与阳离子改性剂接枝成功,得到了季铵盐化的超支化聚合物HBP-HDC;HBP-NH2与HBP-HDC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45和295nm处;在强极性溶剂(如:水、乙醇等)中,HBP-NH2与HBP-HDC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在非极性溶剂(如:丙酮、氯仿等)中溶解性较差;HBP-NH2特性粘度[η]=4.313ml/g。木棉纤维经HBP-NH2改性后,表面富含活性氨基,活性染料NOVACRON RED FN-R在改性后木棉纤维上的上染率由38%提高至75%左右,固色率与K/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提高HBP-NH2在木棉纤维上的结合牢度,对木棉纤维进行了半氧化改性,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改性后有新吸收峰出现,位置在1729 cm-1附近,经与标准谱图对比,归属于醛基中C=O伸缩振动,产生了醛基,半氧化改性成功。活性染料NOVACRON RED FN-R在HBP-NH2改性的半氧化木棉纤维上的上染率为85%,固色率为65%,K/S值约为6,水洗牢度为4级。经HBP-HDC改性后,活性染料在木棉纤维上的上染率可达近100%,固色率为77%,K/S值和耐水洗牢度均有进一步的提高。(四)等离子体处理对木棉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及木棉纤维疏水原因探究NOVACRON RED FN-R在经过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木棉纤维上的上染率为84%,固色率65%,水洗牢度4-5级,K/S值6.3;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木棉纤维上的上染率为80%,固色率62%,水洗牢度4-5级,K/S值6.7;在氮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木棉纤维上的上染率为76%,固色率57%,水洗牢度4级,K/S值5.4。SEM观察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木棉纤维的表面产生明显刻蚀,刻蚀的程度与等离子体处理的气体环境有关,在空气、氧气和氮气环境中产生了多或深的刻蚀;动态接触角观察表明:木棉纤维经过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与水的接触角由原来的119.19°减小到94.6°。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测试结果表明:经空气、氮气与氧气环境的等离子体处理后,木棉纤维表面C-C基团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O基团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甚至出现了C=O基团。说明经不同气体环境的等离子体处理后,木棉纤维表面C-C等疏水基团的含量降低,C-O与C=O等亲水基团含量有所增加,纤维的亲水性有提高。经氧气与空气环境中等离子体处理后,木棉纤维表面-OH基团含量分别增加了50%与80%,氮气环境中处理,-OH基团含量减少了53%;-C=O含量有所增加,-O-C=O基团含量减少。说明在空气及氧气环境中用等离子体对木棉纤维进行处理,处理后纤维表面亲水性极强的-OH含量有了极大的提高,纤维的亲水性得以提高。(五)木棉纤维染色性能差原因分析木棉纤维染色性能差的原因除了与纤维素含量低以外,还与其表面的形态特征及表面元素含量有关,木棉纤维的外壁非常光滑,使得木棉纤维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导致染液无法在其上铺展及润湿纤维,染料不易上染。再者,纤维表面-C-C基团、-C=O与-C-C=O等亲水性较差的基团含量较高,也是造成纤维疏水的原因之一,同样使得染液无法在其上铺展及润湿纤维,染料不易上染。因此,木棉纤维染色性能差的原因是因其纤维素含量低、表面光滑、疏水亲油以及纤维中亲水性基团少的特点而导致染液无法在其上润湿、铺展。

任煜, 陈宇岳, 林红, 杨简刚[9]2002年在《真丝纤维经等离子改性处理后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对经低温氧等离子处理的真丝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处理后真丝的结构和性能都发生了变化。由于经低温氧等离子处理真丝纤维表面产生剥离,真丝纤维的强力有所下降;真丝纤维的取向度有下降的趋势。经低温氧等离子处理后真丝纤维的结构发生了改良,纤维的弹性增加。

周晓英[10]2010年在《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及其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木棉纤维是一种单细胞果实纤维,附着于木棉蒴果壳体内壁,广泛产于亚热带地区。木棉纤维具有独特的薄壁大中空结构和质轻拒水吸油的优良特性,是天然环保型纤维,是目前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小品种天然纤维。在石油资源日益紧缺和生态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研究和开发具有独特性能的木棉纤维就显得尤为必要。一直以来,木棉纤维因其长度短、强度低、抱合性差和缺乏弹性而难以单独纺纱,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在纺织服装方面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由于木棉纤维自身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在当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绿色、生态的环境下,它无疑又是一种十分具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生态纺织材料。目前,已有人利用木棉纤维生产出具有极好保暖性能的保暖内衣。但是在开发利用木棉纤维的过程中,存在着染色及后整理问题,主要是可用染料品种少(仅限于直接染料)、上染率低,匀染性差等问题。这有可能是由于木棉纤维的纤维素含量较少,与棉纤维比较,木棉纤维的纤维素含量明显较少,且木棉纤维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致使染料分子的上染情况不容乐观,并且匀染性、色牢度等不够理想。本课题首先研究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为之后提高染料对木棉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为改善木棉纤维染色性能做些基础依据。其次,为了提高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分别采用阳离子改性方法和稀土媒染染色方法。(1)采用了阳离子改性剂SA对其进行阳离子化,提高染料分子的上染情况,研究阳离子改性工艺对染料上染木棉纤维的影响,并对改性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阳离子化改性工艺条件为阳离子改性剂SA8%、pH值为12、改性温度75℃中处理45min,处理得改性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较佳。而改性木棉纤维的染色,染色条件为染料浓度为2%(o.w.f.),电解质氯化钠20g/L,60℃入染30min后,添加碱剂碳酸钠10g/L进行固色60min,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2)采用稀土媒染剂对木棉纤维进行媒染染色,筛选出较为合适的媒染剂,并探讨媒染条件和染色各因素对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活性染料对木棉纤维染色过程中添加络合稀土作为媒染剂,其对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提高效果较好。其中以氯化镧与柠檬酸1:1的配比络合形成的络合稀土媒染剂效果最佳。络合稀土媒染剂用量0.8%,染料浓度2%(o.w.f.),电解质氯化钠10g/L,60℃入染30min后,添加碱剂碳酸钠10g/L进行固色60min,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

参考文献:

[1]. 真丝纤维经稀土处理后的改性研究[D]. 查明. 苏州大学. 2004

[2]. 载银桑蚕丝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 赵为陶. 苏州大学. 2007

[3]. 金属离子修饰真丝纤维及纤维性能研究[D]. 侯江波. 苏州大学. 2005

[4]. 蚕丝纤维的微孔生成及其填埋特性研究[D]. 林红. 苏州大学. 2005

[5]. 纳米TiO_2及其与稀土复配物对真丝绸防紫外和防黄变功能的研究[D]. 丁巧英. 苏州大学. 2009

[6]. 纳米壳聚糖和纳米TiO_2-壳聚糖对真丝(绸)的改性研究[D]. 路艳华. 苏州大学. 2007

[7]. 芦荟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对真丝(绸)的改性研究[D]. 黄小萃. 苏州大学. 2010

[8]. 木棉纤维的改性及染色性能研究[D]. 丁颖. 东华大学. 2016

[9]. 真丝纤维经等离子改性处理后的性能研究[C]. 任煜, 陈宇岳, 林红, 杨简刚. 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 2002

[10]. 木棉纤维的染色性能及其工艺研究[D]. 周晓英.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真丝纤维经稀土处理后的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