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隙论文_王大钊,刘家军,翟德高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孔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孔,孔隙,页岩,结构,力场,砂岩,深井。

微孔隙论文文献综述

王大钊,刘家军,翟德高[1](2019)在《河北省东坪碲金矿床微孔隙金结构特征与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东坪金矿床是我国发现的产在碱性岩中规模最大的碲金矿床。其主要产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内,并含有大量碲化物及微孔隙金。微孔隙金是一种特殊的自然金结构,其主要产出于碲金矿床中。其可经两种反应过程形成,为溶解-再沉淀作用(ICDR)和固态扩散作用(SSD)。自然界中的矿物在形成后常发生这两种反应,使矿物的结构构造及成分分布发生改变。当不饱和流体与矿物发生接触时,ICDR便会发生,原矿物发生溶解,并生成更加稳定的新矿物。其反应速率和强度受流体温度和p H值等影响小,但高的氧逸度是反应发生的关键。实验表明,碲金矿、针碲金银矿和白碲金银矿可通过ICDR形成微孔隙金(Zhao et(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王继垚,李彦志,张宗浩,吴岳,秦军令[2](2019)在《唐口煤矿深井砂岩微孔隙渗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针对唐口煤矿的3煤顶底板孔隙砂岩渗水问题,以砂岩的微孔隙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光学、电镜扫描分析测试实验,探究微孔隙砂岩的成分,同时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砂岩的微孔隙渗流,并结合唐口煤矿深井的3煤顶底板工程渗水案例,阐述砂岩微孔隙渗水过程。结果表明:密实砂岩渗流主要是微孔隙渗水,孔隙水压力和喉道直径是影响渗流的主要因素;提出3煤顶底板砂岩微孔隙渗水过程可划分为杂基软化阶段、杂基冲蚀阶段和喉道直径增大、渗流增加阶段。(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周动,刘志祥,冯增朝,沈永星[3](2019)在《甲烷在煤的微孔隙喉道通过性及其对解吸的影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是天然的多孔介质,其内部含有大量破碎煤块与多种类型的微孔隙结构,甲烷在煤的微孔隙喉道通过性是影响甲烷解吸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单孔喉模型,分别对孔喉直径、孔喉几何形态与甲烷分子在孔喉附近的Leonard-Jones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基于两能态模型,得到了孔喉势阱/势垒的几何临界尺寸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R/r_0(孔喉半径/甲烷分子直径)<0.89时,孔喉平面位置对甲烷分子存在势垒,孔喉平面两侧存在势阱;当R/r_0>0.89时,孔喉平面仅存在势阱,势阱深度随着孔喉增大逐渐降低。基于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定律与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原理,推导出了温度、压力、孔喉直径对微孔隙吸附/解吸甲烷过程中的孔喉通过性影响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温度、压力差、孔喉直径是影响甲烷通过孔喉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压力差越大,孔喉直径越大,孔隙甲烷的通过性越好,反之则通过性越差。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建立了煤的非均匀孔喉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含孔喉微孔隙吸附/解吸甲烷规律研究。研究证明,煤中孔喉势阱对甲烷分子运移的阻滞作用,是引起煤层甲烷吸附/解吸速率下降与甲烷解吸滞后现象,导致煤层气开采期限内解吸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微孔隙孔喉越小,其影响越明显。研究结果对于煤层气开采效率评价及煤层原位致裂增透改性强化煤层气开采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4](2019)在《用热缩性材料开发具有超微孔隙的微穿孔面板》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噪声控制受到了很多关注。微穿孔板(MPP)噪声吸音器是众所周知的最有吸引力的下一代吸音材料替代技术。这种吸音器重量轻、价格低廉、而且耐风、防潮,在实践应用中具有显着的优势。微穿孔板(MPP)吸音器是由一个穿孔的薄平板和刚性背衬板组成,之间是空气夹层,薄平板上面有大量亚毫米级的穿孔。微穿孔板(MPP)吸音器的穿孔薄板或薄膜厚度小于1毫米,穿孔孔径小于空气夹层厚度的1%。微穿孔板(MPP)吸音器的基本吸音机理通常被称作Helmholtz-resonance机理(根据空腔回音原理)。这(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曾文韬,许明标,由福昌[5](2019)在《泥页岩纳—微米微孔隙封堵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普遍存在于泥页岩中的纳—微米孔隙结构,很少有可靠的方法对其进行封堵实验评价。目前,模拟评价泥页岩微孔隙的介质,大多是人造岩心、砂盘以及微裂缝等,尺寸大多处于微米级别以上,很难达到泥页岩所具有的纳米级微孔隙。针对该难题,通过电镜扫描和岩心驱替实验等分析方法,选取微孔隙尺寸大小、孔隙度以及渗透率与龙马溪泥页岩相当的露头泥页岩制备岩心,并使用泥页岩微孔隙封堵效果评价装置,进行动态封堵压力传递实验。介绍了该装置的组成、操作方法以及特点,给出了封堵效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室内封堵压力传递实验,验证了该装置稳定性好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及方法能较好地评价不同加量,提高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泥页岩微孔隙的封堵效率,还能够筛选出合适性能优异的纳米封堵材料,为解决泥页岩井壁难题提供了一种扎实可靠的实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03期)

段留洋[6](2019)在《多微孔隙不锈钢板的制造及其在气浮止推轴承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微孔隙材料体内含有大量相互联通微小孔,所以多孔质气体润滑轴承相较于传统的小孔节流型、狭缝节流型气体润滑轴承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静刚度,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多孔质气体润滑轴承的多孔质节流器要求多孔体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多孔质材料承受较大压力时不发生变形或破坏。目前已有的石墨多孔质节流器、烧结金属粉末多孔质节流器均只能在低压下工作,无法承受较高压力。金属丝网本身具有孔隙结构,网内的金属丝连续无断裂使得丝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以金属丝网为材料制备金属多孔体也将继承这些优势。为获得一种以金属丝网为原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并可以直接用于成型加工的金属多孔材料,本论文提出一种新型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制备方法,并研究了材料的结构表征、力学性能、成型性能及在气浮推力轴承的承载特性。本研究设计了一套不锈钢丝网、粉末预成型的坯体制造装置,该装置包括粉末铺设平台、粉末轧制设备和网、粉卷绕设备,其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坯体的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提出了以不锈钢丝网和不锈钢粉末复合坯体为原材料,通过对复合坯体压制、轧制最后烧结的方法制备多微孔不锈钢板材的工艺,并以该工艺制备了孔隙率为10%~40%,厚度为0.5~4.5 mm的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其中包括不含不锈钢粉末的烧结多层不锈钢丝网多孔板和含有粉末的烧结不锈钢丝网、粉末复合多孔板。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孔隙及骨架结构、孔径参数决定其功能应用。通过宏观测量和显微观察法研究了多微孔隙不锈钢板的孔隙及骨架结构:烧结不锈钢丝网多孔板材的表面孔隙形状为规则的正方形,表面金属丝被轧制成扁平状,内部孔隙因金属丝的随机分布呈现大小不一的矩形;烧结不锈钢丝网、粉末复合多孔板表面孔隙形状因粉末嵌入网孔呈现不规则性,形状各异,内部孔隙分则为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排列。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多微孔隙不锈钢板孔隙率的影响:轧制下压量越大,材料的孔隙率越低;烧结温度越高,材料的孔隙率越低。数据对比表明,轧制量的选择对多孔板的孔隙率有决定性影响,烧结温度对孔隙率影响较为微弱。通过气泡实验法研究了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的孔径参数: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的孔径随着原材料丝径的减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烧结丝网多孔不锈钢板材的平均孔径尺寸介于4.16~5.51μm,绝大多数孔径小于10μm,尺寸分布均匀;烧结丝网、粉末复合多孔不锈钢板的平均孔径约20μm,最小孔径2.3μm,最大孔径86.3μm,分布范围较广。通过气体渗透法研究了烧结不锈钢多孔板的气体透过性能,孔隙率越高,透过性能越好;原材料丝径对透气性也有影响,但是不及孔隙率对透气性的影响显着;烧结不锈钢丝网、粉末复合多孔板的透气性最好。材料的力学性能是评价其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抗拉强度为指标研究了烧结温度、原材料丝径、孔隙率等参数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的抗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原材料丝径的增粗和孔隙率的降低而升高。其中,原材料为60目丝网、烧结温度1330℃、孔隙率越15%的多孔板抗拉强度达到380 MPa,达到致密不锈钢材料的70%。通过冲击力学实验研究了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的冲击力学行为: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的冲击韧性随烧结温度、原材料丝径、孔隙率的变化与拉伸实验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多孔板的力学性能数据表明,其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相较于传统的烧结不锈钢粉末、纤维多孔体具有大幅提升。通过胀形实验和筒形拉深试验研究了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的冲压成型特性。实验显示,孔隙率为15%,坯体直径180 mm,厚度1.5 mm的坯体材料在凸模直径110 mm模具下,胀形高度达到30 mm未出现破裂,说明多微孔隙不锈钢板具有良好的塑性成形性能,可被冷塑性加工成为各种形状的零件。以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为多孔质节流器,设计、制备了带有气腔的多孔质气体静压推力轴承,并实验研究了轴承的静态承载特性。多孔质气体静压轴承的承载力和静刚度随着外部供气压力的增大和节流面的增大而增大;而在节流面面积相同时,局部多孔质气体静压轴承的承载力和静刚度相比于单面节流轴承均有所增大。与其他形式的多孔质气体静压推力轴承的静态承载性能数据对比,以多微孔隙不锈钢板材作为多孔质节流器的轴承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且在高压极限承载试验中,节流器直径为30 mm的气浮轴承测得最高承载力达5108 N。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多孔质气体静压轴承的静态性能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多孔质气体静压轴承的静态性能,并与实验结果相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最后,将以多微孔不锈钢板制备的气浮止推轴承用于高速电主轴的减振测试,试验结果数据证明,气浮轴承对高速运转的电主轴的振动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这对多微孔不锈钢板在气浮轴承中应用具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1-20)

张志霞,胡长庆[7](2018)在《含铁粉尘碳酸化球团微孔隙分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铁粉尘碳酸化球团微观孔结构对其宏观特性具有显着影响。本文采用分形维数研究CaO含量、造球时间、反应温度和CO_2分压对孔结构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aO含量升高,凝胶孔含量增多,孔结构复杂程度增加,分形维数升高;延长造球时间,分形维数增大;生球孔隙比表面积和转化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分形维数的变大而增大;提高反应温度或CO_2分压,分形维数随之降低。(本文来源于《烧结球团》期刊2018年05期)

范俊锴,彭波,侯高杰[8](2018)在《再加热条件下钢内微孔隙氢压模型及其应力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再加热过程中白点的复杂萌生机理,以微孔隙缺陷为研究对象,结合再加热过程中氢压理论、气体状态方程和再加热过程中的微孔隙应力应变特征,建立再加热条件下微孔隙氢压应力场分析模型。针对钢制工件内微孔隙在再加热条件下,加热温度、微孔隙初始氢压强度和金属膨胀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微孔隙的氢压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周围应力场的随动特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形态对其周围应力场的影响十分明显,决定了微孔隙周围次生裂纹的萌生特性;在氢分子激活转化温度(400℃)附近,氢压的突然消失导致了微孔隙应力场的随动突变;在微孔隙周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剪切应力,极易导致次生滑开型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贤庆,王元,郭曼,张吉振,赵佩[9](2016)在《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储层微孔隙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孔隙特征研究是评价页岩气储层性质优劣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和孔隙结构方面做过许多研究,从不同尺度、不同角度研究页岩气储层的储集空间、孔隙类型特征、孔隙结构和连通性等[1-7]。四川盆地东南缘涪陵、南部威远和长宁等区块已取得了海相页岩气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在重庆涪陵焦石坝构造探明了首个千亿立方米整装页岩气田,标志着我国进入页岩气勘探开发初期(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9-23)

刘伟新,鲍芳,俞凌杰,张文涛,张庆珍[10](2016)在《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T扫描、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提出了4种页岩孔隙结构类型:(1)粒间微孔,存在于矿物颗粒之间,数量较少;(2)粒内微孔,分布于粒间分散有机质中及与球状黄铁矿共生的有机质中,少量见于黏土片间的微孔隙;(3)粒缘隙,存在于分散有机质颗粒及矿物颗粒周缘;(4)层(页)理缝,基本平行于页岩沉积层理较大的微裂隙。有机质纳米孔隙呈蜂窝状,呈正态分布,互相连通,孔隙直径主要在30~90 nm之间;孔隙喉道呈单曲线形,喉道宽度主要在7~20 nm之间;层(页)理缝约占页岩孔隙体积的1%~2%,是页岩的优势渗滤通道。微孔隙主要分布于有机质中,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粒缘隙形成页岩连通网络,层(页)理缝为页岩的主要渗滤通道,提出"纳米孔储集、粒缘隙连通、页理缝渗滤"的页岩气连通与流动模式。(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6年04期)

微孔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针对唐口煤矿的3煤顶底板孔隙砂岩渗水问题,以砂岩的微孔隙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光学、电镜扫描分析测试实验,探究微孔隙砂岩的成分,同时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砂岩的微孔隙渗流,并结合唐口煤矿深井的3煤顶底板工程渗水案例,阐述砂岩微孔隙渗水过程。结果表明:密实砂岩渗流主要是微孔隙渗水,孔隙水压力和喉道直径是影响渗流的主要因素;提出3煤顶底板砂岩微孔隙渗水过程可划分为杂基软化阶段、杂基冲蚀阶段和喉道直径增大、渗流增加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孔隙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大钊,刘家军,翟德高.河北省东坪碲金矿床微孔隙金结构特征与成因[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王继垚,李彦志,张宗浩,吴岳,秦军令.唐口煤矿深井砂岩微孔隙渗流研究[J].煤矿安全.2019

[3].周动,刘志祥,冯增朝,沈永星.甲烷在煤的微孔隙喉道通过性及其对解吸的影响机理[J].煤炭学报.2019

[4]..用热缩性材料开发具有超微孔隙的微穿孔面板[J].家电科技.2019

[5].曾文韬,许明标,由福昌.泥页岩纳—微米微孔隙封堵评价方法[J].能源与环保.2019

[6].段留洋.多微孔隙不锈钢板的制造及其在气浮止推轴承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张志霞,胡长庆.含铁粉尘碳酸化球团微孔隙分形特征研究[J].烧结球团.2018

[8].范俊锴,彭波,侯高杰.再加热条件下钢内微孔隙氢压模型及其应力场[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李贤庆,王元,郭曼,张吉振,赵佩.川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储层微孔隙特征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10].刘伟新,鲍芳,俞凌杰,张文涛,张庆珍.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6

论文知识图

试件中钙矾石微观形态试件孔隙中的钙矾石微观形态内埋法加工的内凹形硅基微通道[93]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各沉积微相有效...草炭土的细观结构(透射光实体显微镜...草炭土微观结构(SEM)

标签:;  ;  ;  ;  ;  ;  ;  

微孔隙论文_王大钊,刘家军,翟德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