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中移动论文_鲁光炜,焉钰,何武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远中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移动,上颌,尖牙,磨牙,下颌,畸形,技术。

远中移动论文文献综述

鲁光炜,焉钰,何武成[1](2019)在《初始力值对远中移动牙龈沟液TIMP-2和PGE_2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远中移动初始力对错畸形患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2)、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4例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C叁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治疗,各组给予患者50g、100g、200g的远中移动初始力,分别对两侧上颌尖牙于加力前、加力后1、2、3、4周检测TIMP-2,1周内检测PGE_2水平并记录。结果:治疗1、2、3、4周后,B组龈沟液TIMP-2水平明显高于A、C组(P <0.05);龈沟液PGE_2水平在24h、48h明显升高,在168h后逐渐回到基线水平;B组治疗1h、24h、48h、72h龈沟液PGE_2水平明显高于A、C组(P <0.05)。结论:错畸形患者龈沟液中TIMP-2、PGE_2水平与不同远中移动初始力及持续时间相关,100g作用力下是最佳矫治力,同时TIMP-2、PGE_2水平可作为远中移动初始力重要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斌,陈渝斌[2](2019)在《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早期远中移动尖牙速度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早期远中移动尖牙速度的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受试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对照组则使用传统托槽进行矫治,使用种植支抗远中移动牙尖,两组患者分别在加力前以及加力后测量两组尖牙的向远中移动的速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牙尖移动的速度明显要快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一条件下,运用自锁托槽能够适当的加快正畸牙齿的移动,但是同时也需要加强支抗控制,避免支抗丧失。(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姜洪涛,刘琳[3](2018)在《不同部位植入种植钉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不同部位植入种植钉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有效应用种植钉远中移动骨性Ⅱ类错的上颌牙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骨性Ⅱ类错成年女性患者24例。年龄21~26岁,平均(23.8±1.2)岁。按种植钉的植入部位平均分为3组:A组,将种植钉植入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B组,将种植钉植入颧牙槽嵴区;C组,将种植钉植入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种植钉施力4个月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观察各组上颌牙列远中移动的临床效果和特征。结果各组患者种植钉施力4个月后较治疗前,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明显(均P <0.05)。其中A组患者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最为明显,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角度(MTD)为2.28°±0.14°;B组患者上颌切牙及上颌磨牙明显压低,上颌中切牙切缘到X轴的距离(U1-X)减小(1.0±0.9)mm,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面最突点到X轴的距离(U6-X)减小(1.4±0.7)mm;C组患者上颌牙列远中移动最为明显,上颌中切牙切缘到Y轴的距离(U1-Y)减小(2.0±0.8)mm;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面最突点到Y轴的距离(U6′-Y)减小(2.6±1.2)mm;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不同部位植入种植钉均可远中移动上颌牙列,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植入种植钉时,上颌第一磨牙产生明显远中倾斜移动;在颧牙槽嵴区植入种植钉时,对上颌切牙及磨牙产生压低作用;在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骨皮质区植入种植钉时,远移上颌牙列的效率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杨雅楠[4](2018)在《CBCT评价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BCT评价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并行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治疗的30例(52颗)安氏二类错颌患者,回顾性分析CBCT对术前术后牙根长度、倾斜度的评估效果。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30例患者52颗尖牙的压根长度无显着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CBCT显示,患者的牙根倾斜度由术前的(133.26±13.25)°,降低至(25.50±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拍摄CBCT观察,正畸治疗中快速移动尖牙的效果颇为显着,安全性高,值得在口腔科临床上积极推广与使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18期)

张春利,王丽卫[5](2018)在《用微种植支抗钉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临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微种植支抗钉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矫正治疗II类前牙前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II类前牙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微种植支抗钉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ANB角、U6-X、U6-Y、U6-X角、U1-X、U1-Y、U1-SN角、NLA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1-X、Ul-Y、U6-Y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钉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支抗较为稳定,不良反应较小的优点,能够给II类前牙前突患者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8年16期)

韩世智[6](2018)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磨牙效果的叁维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无托槽隐性矫正技术远中磨牙效果的叁维分析与评价进行探究。方法搜集2017年在门诊收治的6例需要进行移动上颌磨牙远中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性矫正技术,按顺序依次从远中移动至上颌第二、第一磨牙,分别对移动到位后阶段模型进行数字化重建,并通过叁维模型重迭软件对阶段模型与患者治疗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预期移位的表达率为82.39%;经矫治后,磨牙实际的远中移动量占牙弓中出现的间隙总表达率为90%(磨牙实际位移动量+间隙总量)。结论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正器技术可体现出方便、舒适、清洁等优势,同时减少复诊次数,缩短矫正时间。(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3期)

熊剑英,李贝贝[7](2018)在《PAOO技术在正畸治疗中加速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AOO技术在正畸治疗中加速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拔牙患者,采用PAOO技术,观察双侧上颌尖牙远中移动加速的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PAOO术后,在正畸过程中双侧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速度加快1.5~3.5倍,完成双侧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时长减少为传统诊疗时间的1/2。结论:PAOO可以显着加快正畸牙的移动,缩短矫正时长。(本文来源于《兵团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心慧[8](2018)在《微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齿的叁维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下颌骨(包括牙齿和牙周)、MBT托槽、0.019*0.025英寸的不锈钢弓丝及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对比分析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磨牙时,单个牙齿分别远移与组牙远移时牙齿的应力分布、移动趋势及(牙合)平面的变化等情况,选出下颌尖牙至第二磨牙组牙远移的最适宜正畸力,为正畸临床磨牙远移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个别正常颌青年女性志愿者一名,对志愿者的口腔牙颌系统行全口CB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将扫描所得的CT数据进行叁维重建,使用Croe软件建立MBT托槽、0.019*0.025英寸的不锈钢弓丝及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模型,将以上叁维模型进行组装,利用Abaqus软件分析,当种植体支抗位于下颌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之间,使用0.019*0.025英寸不锈钢弓丝加力150 g推下颌第二磨牙远移,观察其叁维方向的移动趋势及初始位移;以及当种植体支抗位于下颌外斜线时,使用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分别加力150 g、200 g、250 g、300 g、350 g、400g牵下颌尖牙至第二磨牙组牙远移,观察其叁维方向的移动趋势、初始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使用水平力推下颌第二磨牙远移时,下颌第二磨牙是倾斜移动,并且伴有磨牙的伸长,而组牙远移时,下颌第二磨牙的移动接近整体移动,在垂直向上第二磨牙有压低趋势;利用微种植体为直接支抗进行下颌尖牙至第二磨牙组牙远移的最适宜正畸力为250g;利用微种植体为直接支抗进行下颌尖牙至第二磨牙组牙远移时下颌牙列的(牙合)平面发生了逆时针旋转。结论:两种磨牙远移的方式有显着差异,组牙远移更有利于牙齿的整体移动及垂直向控制;利用微种植体为直接支抗进行下颌尖牙至第二磨牙组牙远移的最适宜正畸力为250g。(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姜雅楠[9](2018)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后稳定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叁维数字化模型和头颅侧位片结合测量,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后,磨牙在矢状向、颊舌向、垂直向及轴向旋转上的变化,推磨牙远中移动结束4个月后的稳定性分析。为临床上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远移来获得间隙治疗轻中度拥挤患者,所得间隙的稳定性及治疗的远期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2月间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隐形矫治的患者10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在16-30岁之间(2)轻中度拥挤的患者,拥挤度<8mm(3)无正畸治疗史(4)非拔牙矫治(无片切)(5)通过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来获取间隙解除拥挤(6)依从性良好,矫治期间每天坚持佩戴矫治器≥20h(7)先天缺失或者拔除上颌第叁磨牙(8)均佩戴II类牵引,不使用种植钉(9)Clincheck设计中第一、二磨牙均不设计附件。将符合标准的患者的矫治过程分叁期:T0期:开始远中移动磨牙;T1期:远中移动磨牙结束;T2期:远中移动磨牙结束4个月后。分别在患者T0期、T1期、T2期制取石膏模型并拍摄CBCT,获取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各标志点的定点、描绘及测量,所获线距和角度进行数据分析。使用丹麦3Shape R700叁维激光扫描仪对所获得的模型进行扫描,重建出数字化的叁维模型,应用3Shape OrthoAnalyzer?2013-1分析软件对T0期(开始远中移动磨牙)、T1期(磨牙远中移动结束)、T2期(磨牙远移结束4个月后)的叁维数字化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将所测得的所有数据导入Microsoft Excel软件中进行整理后,应用SPSS19.0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组内差值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差值比较则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远中移动时,磨牙在矢状向上的移动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牙弓颊舌向上,远移磨牙间牙弓宽度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牙齿垂直向上,远移磨牙有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牙齿轴向旋转上,远移磨牙发生远中腭向旋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远中移动结束4个月后,远移的磨牙在矢状向、颊舌向、垂直向及轴向旋转方向上均有所变化,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矢状向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远中移动的效果明确,前牙有少量支抗的丢失,远移的磨牙呈现远中倾斜移动。2.在颊舌向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推磨牙远中移动的过程中,远移的磨牙发生一定程度的颊向移动。3.在垂直向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推磨牙远中移动过程中,远移磨牙存在着压低现象。4.在牙齿轴向旋转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推磨牙远中移动过程中,远移磨牙发生远中腭向旋转。5.远中移动磨牙结束4个月后,在其叁维方向上较为稳定,根据移动效率的大小,稳定性表现为轴向>颊舌向>矢状向>垂直向。(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刘京京,潘永初[10](2017)在《牙周膜牵张成骨加速尖牙远中移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畸治疗牙列拥挤患者通常需拔除第一前磨牙,远中移动尖牙来解除拥挤。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影响尖牙远中移动的最大阻力来自尖牙远中的牙槽间隔。牙周膜牵张成骨能够有效地减小尖牙远中牙槽间隔的阻力,快速远中移动尖牙。其牙移动的基本组织变化与传统牙移动相似,差别主要体现在减阻后张力侧与压力侧组织改建的速度更快。实验已证明牙周膜牵张成骨能够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短期未观察到明显的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7年12期)

远中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讨论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早期远中移动尖牙速度的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受试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对照组则使用传统托槽进行矫治,使用种植支抗远中移动牙尖,两组患者分别在加力前以及加力后测量两组尖牙的向远中移动的速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牙尖移动的速度明显要快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一条件下,运用自锁托槽能够适当的加快正畸牙齿的移动,但是同时也需要加强支抗控制,避免支抗丧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远中移动论文参考文献

[1].鲁光炜,焉钰,何武成.初始力值对远中移动牙龈沟液TIMP-2和PGE_2水平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9

[2].王斌,陈渝斌.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早期远中移动尖牙速度的对比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姜洪涛,刘琳.不同部位植入种植钉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

[4].杨雅楠.CBCT评价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5].张春利,王丽卫.用微种植支抗钉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8

[6].韩世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磨牙效果的叁维分析与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7].熊剑英,李贝贝.PAOO技术在正畸治疗中加速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疗效评价[J].兵团医学.2018

[8].李心慧.微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齿的叁维有限元分析[D].兰州大学.2018

[9].姜雅楠.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后稳定性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

[10].刘京京,潘永初.牙周膜牵张成骨加速尖牙远中移动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微种植钉远中结扎镍钱维簧远中移动推磨牙远中移动结束后口内像远移时Z方向的位移根据之前坐标轴的...推第一磨牙近中及第叁磨牙向远中移“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领磨牙...(一)用固定矫治器使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

标签:;  ;  ;  ;  ;  ;  ;  

远中移动论文_鲁光炜,焉钰,何武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