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扩展论文_陈前虎,司梦祺,潘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镇扩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镇,模型,景观,生态,空间,清远,舟山。

城镇扩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前虎,司梦祺,潘兵[1](2019)在《浙江省小城镇特色成长的机制、障碍与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扩展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城镇特色的思考与实践存在对象模式固化、动力机制钙化、发展路径硬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特色"置于区域联动、动态复杂的发展系统中,重新思考其作用机理、障碍机制与成长路径。为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提出适用于小城镇特色成长的扩展模型,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申报全国特色小城镇的30个样本为例,发现特色作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内化于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和过程环节,依托于社会和环境等外生力量的支撑;特色成长是内因,社会发展是主要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类不同区域城镇特色成长的差异化路径。(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11期)

张双双,董斌,高祥,倪燕华,朱鸣[2](2019)在《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合肥市城镇扩展及其景观生态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合肥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地理国情数据为数据源,运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2015—2017年的景观格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评价法建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探讨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合肥市景观格局变化显着,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而耕地、园地、林地及草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合肥市2015—2017年间的景观生态风险均处于极低状态,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期间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且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呈显着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梅[3](2019)在《清远市区城镇用地扩展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远建市30年以来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本文通过市区城镇用地扩展情况分析清远在城镇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建市以来,清远市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尤其2001年之后扩展速度较快。南部片区和核心片区的扩展强度最大,其次是西南片区和东部片区。1987年至2009年清远市区城镇用地图斑的扩展主要呈破碎、分散的态势,而2009年之后空间格局逐步趋向紧凑型,但仍较为分散。东北片区紧凑度最大且明显高于其他4个片区;核心片区的紧凑度最小,但其变化趋势最接近整个市区的变化;西南片区和东部片区城镇用地紧凑度指数相当,呈相对较稳定的逐年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陆成杰[4](2019)在《扩展与约束双重导向下的山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城市粗放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展,大量的耕地侵占、环境破坏、能源浪费等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管理城市空间扩展成为当下十分重要的议题。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科学有效的协调城市扩展需求与生态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如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成为城市发展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换的关键一环。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具有其自身的显着特征,其人地关系更加紧张,环境问题也更加尖锐,本文基于城市扩展需求与生态资源约束双重导向,试图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地城镇的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旨在为山地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期刊2019-10-19)

赵建鹏,赵俊叁,袁磊[5](2019)在《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因素综合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用地的扩展受到多种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以2009—2015年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因素综合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各驱动因素对城镇用地扩展的影响路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总效应,进而揭示了驱动因素对城镇用地扩展的综合影响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总人口、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对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的总效应分别为0.83、0.62、0.55和0.46,是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主要驱动因素;总人口主要通过影响第二产业产值、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间接影响城镇用地扩展,影响路径分别为0.32、0.15和0.52,并且总人口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用地扩展的直接影响(0.63)最大,而第二产业产值对城镇用地扩展的间接影响(0.83)最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冯耀明,郑毅,董钧祥,和万荣[6](2019)在《基于CA模型的城镇空间扩展预测——以昆明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空间扩展一直以来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文章以昆明市主城区为例,利用CA模型分别从单一坡度因子以及经济、人口、坡向、坡度等多因子两个方面分析昆明市主城区历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探讨城镇空间扩展模型建立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10期)

樊超,桂峰,赵晟[7](2019)在《海岛城镇空间扩展及景观生态演变研究——以舟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舟山本岛为研究对象,通过7景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获取了1985-2015年7个时期内的5种地物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4个空间分析指标,分析了城镇扩展方位特征、城镇扩展强度及扩展速度特征、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城镇扩展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舟山本岛城镇扩展在空间方位上呈现"串珠状"的非典型蔓延特征,且在本岛第四象限扩展最显着;(2)城镇空间扩展可划分为叁个阶段:城镇雏形阶段(1985-1995年)、城镇生长阶段(1995-2010年)及城镇成熟阶段(2010-2015年);(3)城镇雏形阶段,城镇"向中部绿心"扩展,岛陆森林面积减少了10.34 km2;城镇生长阶段,城镇"向海"扩展,25.10 km2周边海域经围垦转变为耕地及建设用地;城镇成熟阶段,城镇扩展"向海"与"向中部绿心"并存,对海岛生态系统陆海两侧均造成压力;(4)城镇空间扩展的空间指向主要位于海拔20 m以下,坡度10°以下的山谷、沿岸平原及围垦区。本岛人口数、房地产投入、GDP总量及路网总长等因素与城镇扩展相关性最显着。(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瑞波[8](2019)在《物探技术在山东省威海城镇化扩展区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述山东地质六队以服务于威海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为目标,开展城镇化扩展区叁维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城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性调查,借助于物探常规电法查明扩展区内主要位置的基岩面起伏特征及其大体深度,探寻区域内米山断裂、米山次级断裂以及其他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及其在垂向上的赋水情况。(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马红利,王祖亮,李宏建[9](2019)在《基于多源遥感影像和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高陵区2010-2016年城镇空间扩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和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对高陵区2010年、2013年和2016年叁个时相的城市范围进行监测研究,应用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和紧凑度四个指数从城市扩展的数量、形态和空间叁个方面研究高陵区的城市空间扩展,并将凸壳分析方法应用于高陵区的城市发展方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八方向分析、质心移动分析、空间迭置分析等地理信息分析方法研究高陵区城市更精细化的空间扩展,得出高陵区的城市扩展的驱动力主要源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测绘技术装备》期刊2019年02期)

王飞[10](2019)在《南昌市城镇空间扩展及其生态风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城镇扩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合理的评估城镇扩展与景观生态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做到既降低生态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南昌市为例,运用遥感、GIS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借助城镇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度等研究了2000—2017年城镇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以3 km×3 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探究城镇扩展下南昌市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和景观生态风险,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2025—2030年城镇扩展情况,分析了其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从城镇用地面积与景观生态风险值、城镇扩展强度指数与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值两方面对南昌市2000—2017年和2025—2030年城镇空间扩展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正确认识城镇空间扩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南昌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借鉴。研究结果如下:(1)2000—2017年,南昌市城镇用地面积由107.87 km~2增至355.43 km~2,其中2000—2005年扩展最为迅速,年均扩展率为39.62 km~2/a。研究期内,南昌市城镇用地形状紧凑性较差,以外延式扩展为主。城镇扩展呈现出一定的分异特征,西北和正北方向扩展迅猛,正东、东南、东北方位扩展缓慢,扩展快速的地区主要为地形平坦的南昌市中心城区,主要表现为青山湖区、南昌县、新建区等城镇用地扩展迅猛,而正东、东南、东北方位受到军山湖、青岚湖、地势等阻碍,城镇用地空间扩展幅度较小。(2)2000—2017年,南昌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景观斑块数量增加,整体破碎度提高。景观生态风险平均值由0.135 4上升至0.142 0,风险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主要以低生态风险和较低生态风险为主,这些地区面积达到50%以上,中等生态风险主要分布在南昌市中部的西湖区、青山湖区东部、南昌县东北部等;而较高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在整个研究区面积较小,主要以脆弱度较高的水域和未利用土地为主,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低,景观生态风险较高。2000—2017年,对南昌市城镇用地面积和景观生态风险,以及城镇空间扩展强度指数与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值进行耦合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均呈现出负向相关影响,但后者相关性关系在减弱。从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上看,低值均分布在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高值则分布在进贤县、安义县等城镇用地扩展较为缓慢的地区。(3)利用CA-Markov模型得到,2025年和2030年南昌市城镇用地面积分别为370.23 km~2、376.57 km~2,未来城镇空间扩展将沿着主城区向四周扩展,各地区的实际城镇用地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城镇空间扩展较为快速。2017—2030年,除城镇用地外,南昌市不同景观斑块数量不断减少,整体破碎度由1.354 6降至0.624 5,耕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城镇用地、其它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水域、林地由于相关保护措施的实施,面积在也在增加。景观生态风险平均值由0.141 1降至0.093 0,风险值呈快速下降的趋势,高生态风险区和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中等生态风险区转化为低和较低生态风险区,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显着增加,城市朝着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城镇用地面积与景观生态风险总体上同样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上,正值出现在发展较快的南昌县、新建区,负值分布范围较大;2017—2030年叁个时间段,城镇扩展强度指数与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值之间耦合关系较弱,回归系数分布有正有负,正值同样分布在发展较快的新建区、南昌县、青山湖区,负值则分布在进贤县、东湖区、西湖区等,总体上看两者耦合关系微弱。(4)南昌市在城镇空间扩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未来应加强城镇土地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空间扩展过程中景观生态风险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城镇扩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合肥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地理国情数据为数据源,运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2015—2017年的景观格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评价法建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探讨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合肥市景观格局变化显着,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而耕地、园地、林地及草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合肥市2015—2017年间的景观生态风险均处于极低状态,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期间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景观生态安全的压力增大,且城镇扩展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呈显着的线性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镇扩展论文参考文献

[1].陈前虎,司梦祺,潘兵.浙江省小城镇特色成长的机制、障碍与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扩展模型及应用[J].经济地理.2019

[2].张双双,董斌,高祥,倪燕华,朱鸣.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合肥市城镇扩展及其景观生态风险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刘梅.清远市区城镇用地扩展情况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4].陆成杰.扩展与约束双重导向下的山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2019

[5].赵建鹏,赵俊叁,袁磊.滇中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因素综合影响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冯耀明,郑毅,董钧祥,和万荣.基于CA模型的城镇空间扩展预测——以昆明市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2019

[7].樊超,桂峰,赵晟.海岛城镇空间扩展及景观生态演变研究——以舟山为例[J].海洋通报.2019

[8].李瑞波.物探技术在山东省威海城镇化扩展区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

[9].马红利,王祖亮,李宏建.基于多源遥感影像和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高陵区2010-2016年城镇空间扩展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19

[10].王飞.南昌市城镇空间扩展及其生态风险效应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开县治城图(乾隆年间)城镇建设引起的滑坡Fig6.8Landslidet...限制与聚合的地貌类型Fig5.13Geomor...山地城镇与地貌类型的空间范畴Fig1.1...叁轴线延展的空间成长(遵义)昭通城对外交通格局Fig4.76Foreignt...

标签:;  ;  ;  ;  ;  ;  ;  

城镇扩展论文_陈前虎,司梦祺,潘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