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研究

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研究

潘胜利[1]2003年在《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品牌虽然产生的很早,但仅仅在市场竞争演化到以精神和情感为主的高级阶段后才体现出其重要性。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品牌的竞争上,但中国的市场尚未成熟,中国企业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足,并且缺乏品牌建设的真正实践。再者,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面对国外资金和品牌运营经验都十分强大的对手,中国的企业亟需建立适合自己现实的一套品牌运营模式。而在与国外企业的品牌竞争中,消费品产生的影响最大。另外,关于品牌传播整合的观点散见于营销理论的文献中,迄今未有系统的阐述。鉴于此,非常有必要将现有的品牌理论系统的加以研究,提出针对消费品的品牌传播整合模式,以求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主导思想,在综述已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模型与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效果的评估模型。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品品牌理论基础,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综述,消费品品牌的整合研究,消费者品牌行为识别的整合研究,传播媒体的整合研究,消费品品牌传播过程的整合。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的模型,对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并且借助计算机,开发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效果评估系统,实现对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效果的快速分析。同时经过实证分析,检验了本论文所提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本论文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希望能提出一个适合中国现实的消费品品牌传播实践模式,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另gF%望S团迄花文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时有所启发,使消费品品牌传播研究不再局限于规范性研究,而进入注重定性与定量并重的研究思路。

龙成志[2]2009年在《消费品品牌形象的绩效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品牌形象与营销实践联系紧密而备受关注。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头脑中所持有的关于特定品牌的认知、联想、评价的总和,是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品牌资产的基础性概念。虽然品牌形象与品牌的概念近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但是关于品牌形象的研究依然存在理论上的研究机会。1.品牌形象概念一直以来并不稳定,导致缺乏稳定一致的结构模型。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研究学者们给出的概念定义各不相同,并没有达成一致。国内外研究学者虽然提出过众多模型,但基本上属于精神模型,没有实证基础,且不同程度上存在结构不完备的问题。2.综合性研究视角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推进。一方面需要整合认知心理、消费者行为、品牌传播等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需要整合品牌关系、品牌知识以及品牌绩效(品牌资产)领域的研究成果。目前,整合而全面的研究较为缺乏。3.品牌形象对品牌绩效(品牌资产)的驱动路径的研究较为欠缺。目前,国内外关于品牌关系、品牌形象(均被视为品牌资产的来源)对于品牌绩效的作用路径的研究报道极少。当然,在实践上,同样存在急迫的研究需求。1.正值“大国崛起”的年代,品牌的强大必不可少,而基于本土环境的品牌形象管理工具同样不可少。2.国内外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感知结构存在差异,但差异点究竟在哪里,还没有研究报道。3.中外品牌差距明显,具体体现在消费者的认知差异上,即品牌形象上。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品牌形象结构及绩效贡献路径将有助于找出国内品牌差距,探索发展路径。为解决上述品牌形象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满足实践需要,本研究综合了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不同结构的品牌形象模型以及品牌关系和消费者行为模型的研究成果,从建构综合视角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开始,逐步探索品牌关系对消费者品牌形象感知,品牌形象感知对于消费者行为的作用路径(消费者行为将体现为品牌绩效),从而搭建了一条清晰的品牌形象绩效贡献的路径模型:品牌关系→品牌形象→品牌绩效。在品牌形象过往研究及品牌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研究达成了两个基本目标:建构并实证了基于中国品牌消费者样本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完成了中国本土化的品牌形象感知结构的解剖;建构并实证了品牌关系-品牌形象-品牌绩效的综合路径模型,厘清了品牌形对品牌绩效的作用路径象以及品牌形象的建构途径(通过良好的品牌关系来建立)。由于品牌研究的热点转移快,品牌形象的研究在热点轮换中并没有形成稳定一致的概念和结构模型,但品牌形象作为消费者行为、品牌资产以及品牌战略等研究的基础性地位却没有改变。现实上来看,基于本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实证解构显得尤其必要。本研究对几十年的品牌形象理论研究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回顾,分析了消费者行为、认知心理、品牌传播以及品牌资产视角的研究特点、成果贡献和局限,对迄今为止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基于此,本研究从综合性视角上将品牌形象感知的解构路径分成感知内容要素与感知层次性属性两个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视角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假设。依照严格的实证路径,基于中国消费品行业13子行业30个品类679个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品牌形象可以解构成产品形象、服务形象、使用者形象、企业形象与视觉形象等五维结构模型,其完备性、稳定性、一致性均获得实证支持。品牌关系、品牌形象均被视为品牌绩效或品牌资产的驱动力量,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研究报道清晰界定两者对于品牌绩效的驱动路径和作用关系。本研究在“品牌关系影响消费者品牌感知(品牌形象),品牌感知决定消费行为(品牌绩效)”路径梳理的基础上,从传统的消费者决策模型的简化开始,一步一步建构起品牌绩效综合作用路径模型,路径模型得到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679个消费品样本的实证支持。结果表明,品牌形象是品牌绩效的直接驱动力量,品牌关系对于品牌绩效的作用和贡献需要品牌形象这一中介变量才能实现,也即品牌关系是品牌形象提升的直接途径。当然,不同的品牌关系状态以及不同维度的品牌形象因子对于绩效的贡献路径存在显着性差异。本研究开发了综合视角的、一致性的结构模型,并基于中国消费情境进行了严格实证,对品牌绩效乃至品牌资产的形成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成果对于品牌形象及品牌资产的进一步研究,对于中国消费文化下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探索,对于品牌管理诊断工具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李小川[3]2008年在《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伴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竞争也日趋激烈。品牌是快速消费品市场竞争的利器,然而我国本土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品牌力明显不足。如何促进我国快速消费品品牌的快速成长,研究快速消费品品牌运作规律显得非常的必要。快速消费品品牌的建设离不开品牌传播,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针对如何实施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从品牌、品牌资产及品牌传播叁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概述,着重阐述了品牌传播的概念与特征,结合传播理论构建出品牌传播模型。然后介绍了快速消费品的市场现状,分析快速消费品的消费特征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以及对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缺乏统一、持续的品牌传播策略;品牌传播整合的力度不够;品牌传播是快速消费品品牌成长的关键。其次,针对快速消费品行业特点,结合品牌传播理论,提出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的运作方式,认为快速消费品的品牌传播应包括,建立品牌识别体系、进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信息设计、选择品牌传播途径。最后,选择红罐王老吉的品牌传播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以品牌传播理论为基础,对快速消费品的品牌传播的具体实践作了一些很初步的尝试。尝试着提出了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的运作流程,希望能为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品牌传播的实际操作方面提供借鉴。

高峰[4]2017年在《现代产业形态下中国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艺术衍生品主要指由艺术品的符号价值衍生,具备大众化、商品化的艺术消费品。其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现代博物馆商品,伴随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被广泛了解。品牌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符号标识,其市场价值则主要由代表物质属性的使用价值与表现文化属性的符号价值共同组成。艺术衍生品与品牌的结合,既可以提升艺术衍生品符号价值的象征意义,同时品牌所包含的文化理念与精神内涵也进一步强化了艺术衍生品的情感体验。现代产业形态下,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代表马克斯·霍克海默与西奥多·阿道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用“文化工业品”一词指工业生产方式下的文化产品。其认为,由于资本入侵所造成的文化质变使得人类原有的创造性审美活动转变为现代工业化的文化产品。艺术衍生品作为现代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成果,则成为文化工业品的重要类别。艺术衍生品产业以产业价值链上游环节的符号授权与研发设计为核心,基于相关特征要素的品牌培育行为,既可以提升艺术衍生品的品牌价值,增强其品牌竞争力和品牌信誉度,也是艺术衍生品企业实现品牌差异化,以及艺术衍生品产业走向品牌国际化的必然选择。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主要以现代产业形态下中国大陆地区的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为关注重点,开篇通过对现代产业形态下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的特征分析,明确了艺术衍生品所包含的符号价值、体验经济与品牌形象等品牌关联特征,总结了艺术衍生品产业及其产业链构成所具有的规模商品化、符号品牌化、产品授权化与产业关联化等品牌化发展特征,为后续有关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的对策分析以及相关品牌培育模式的建构奠定特征基础。其次,本文通过对现代产业形态下国内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的阶段、现状与问题研究,系统分析了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的叁个发展阶段及其价值意义。并通过对国内艺术衍生品不同培育主体品牌发展现状的论述,基于品牌培育的不同发展阶段,总结归纳了国内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品牌培育不同阶段所涉及的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传播、品牌延伸、品牌整合和品牌维护等品牌培育基础性理论的回顾,分析得出针对国内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自身发展特点、存在问题的建议对策与未来趋势。最后,在上述相关问题归纳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的创建、成长与成熟叁个主要阶段,基于相应的品牌塑造、品牌传播与品牌整合等品牌培育理论,总结得出以现代产业形态下国内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自身特征为基础的艺术衍生品品牌艺术授权、艺术衍生品品牌分众传播,以及艺术衍生品品牌生态链叁个相关品牌培育的具体模式。并通过相关典型案例的透视,试图为国内艺术衍生品的品牌培育提供有益启示。

奚茜[5]2012年在《品牌传播发展历程阶段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纵观品牌理论研究和发展历程,其中对品牌战略和品牌管理等的研究专着可谓浩如烟海,近些年来对于品牌传播的研究也受到了学者及业内人士的关注,但关于品牌传播研究的更多的停留在个案分析层面,如就某一商品的品牌或城市的品牌进行品牌传播研究;在学术界关于广告、公关和传播等方面的研究都不乏对其历史的研究,然而对于有着5000年历史的品牌传播,就没有非常系统的对其进行历史脉络梳理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品牌传播历程”作为研究对象,从5000年前品牌观念时代的品牌传播,到21世纪信息大爆炸品牌整合传播,收集整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有价值的研究论着,以期找到品牌传播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征,作为品牌研究者和经营者建立品牌有效传播品牌的参考依据,并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所贡献。本文以传播学的基础视角,籍由营销学、广告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铺垫,在前人对品牌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传播的相关理论和历史进行了描述和梳理,同时解释性地探索研究了品牌传播的起源和发展,力求从历史的视角来对品牌传播各阶段特性进行探索研究。结合品牌发展史将品牌传播历程分为叁个阶段,即1870年以前的品牌观念阶段,1870年—20世纪60、70年代的商标与企业形象背书的产品推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理论自觉的品牌整合传播阶段。每一阶段先简单介绍这阶段的时代背景,概述影响这阶段品牌传播进程的相关理论和思想,归纳该阶段的各种传播途径及渠道,重点分析该阶段的品牌传播特性。尝试性地描述并分析以宏观和微观结合、理论和实务互补的品牌传播阶段特性,这也是本文的核心研究成果。第一阶段主要以中国古代的商帮商号为代表,在分析了古代社会的商业属性即资源稀缺使得传播具有地域性和专业性、商业氛围浓厚使得传播表现为表演性和娱乐性,描述了影响了古代商业经营的道德思想即以徽商为典型代表的儒商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归纳出4条已经具备现在品牌传播渠道雏形的古代商号的品牌传播途径:1.商号的视觉形象2.商号的信誉口碑3.商号的公益赞助4.商号的原始广告;总结出3条这一阶段的品牌传播特性:1.属于人际传播2.注重商品的实际价值和用途3.以艺术娱乐化的形式表达诉求。第二阶段,商标的出现标志着品牌进入法律化阶段,CIS出现使得品牌更加成系统。这时期是营销和广告发展的繁荣时期,品牌传播也只是强调产品推销、以及广告、公关的单向度传播,一些品牌理论还只是停留在实践操作层面,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品牌学理论,但还是侧重于从品牌的定义、命名、标识、商标等,也有独特销售主张、品牌生命周期、品牌个性等理论。这时的品牌传播途径主要有:1.企业的CIS推广2.产品的广而告之3.企业的公共关系4.企业的营销沟通;总结出这一阶段的品牌传播特性有3点:1.单向度的品牌传播,2.注重客户心理感受3.挑逗告知型传播。第叁阶段,在过度信息市场环境的长尾市场中,企业的竞争从产品之战进入心智之战。随着品牌权益、品牌价值、品牌战略性管理等现代品牌理论出现,品牌学理论进入深化发展阶段。伴随着强调沟通、尊重消费者的营销学、整合营销传播、传播学、新媒体的出现,从格外突出品牌传播的重要地位。品牌整合传播途径有叁个:1.企业组织层面的战略性整合传播2.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的传播3.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的消费者体验传播;这一时期的品牌传播特性有叁点:1.互动传播2.注重消费者个性和身份类化3.互动体验式分享。本文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充实巩固了品牌传播研究领域的现有研究,同时也补充了对其历史研究的缺乏;从品牌传播的理念层面和行为层面,详细的梳理了品牌传播在不同历史阶段独特的传播思想和传播手段,分析找到了各阶段的传播特性,丰富了品牌传播的管理实务策略,希望能为现实的品牌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芑[6]2017年在《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家具品牌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家具品牌建设一直是行业发展短板,品牌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产,在“全球扁平化”的商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家具行业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在以消费者为驱动重心的营销传播模式下,目标受众个性化、传媒碎片化的营销传播环境下,家具品牌建设面临多品牌运作乱相、顾客参与性不强、各大品牌间同质竞争激烈、渠道重迭、品牌延伸困难等问题。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家具品牌建设,实现从行业品牌向消费者品牌的顺利延伸,从而打造强势品牌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入手,基于以消费者为中心、双向沟通、由外向内规划和整合所有营销传播活动的指导原则,提出家具品牌建设中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即从品牌理念的整合、传播媒介的整合、传播内容的整合叁个方面阐述品牌整合传播的方法。研究认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家具品牌整合传播,品牌理念的一致性整合和传播包括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品牌识别、品牌文化、品牌延伸等要素;通过分析和选择目标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所有接触点,从而确立家具品牌传播中的媒介整合策略;运用形象识别、广告、公共关系、促销活动、直复营销、活动营销、新闻发布等传播内容的整合来实现品牌向消费者表达信息与过程的统一;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必须与品牌理念一致,而且要为其服务,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统一的、连贯的品牌形象。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分析HOUSEN家具品牌升级过程中品牌整合传播策划方法的应用,论证整合传播运用于家具品牌建设的实践意义。最后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家具品牌整合传播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曹雯[7]2010年在《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品牌传播研究》文中认为品牌传播在我国已有近叁十年的发展,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品牌传播策略,很多企业甚至曾经一度以为品牌传播就是做广告,从而出现过众多企业哄抢中央电视台标王这一黄金资源的现象。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品牌的竞争上,品牌传播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品牌传播的重要性,并开始寻求更好的品牌传播策略。上个世纪90年代末,整合营销传播开始传入中国,其将各种营销工具整合的思想,“用同一个声音”去传播品牌的核心信息的观念,让企业意识到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可以很好的指导品牌传播。整合营销传播提倡树立一致的、独特的形象,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用“一种形象,一种声音”进行品牌传播,达到与目标消费者建立双向的、深入持久的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一理论深层次的指出了实现最佳品牌传播效果的核心要素。在现代营销的背景下,整合营销传播可以实现品牌信息传播的一致性、持久性、有效性,进而使得品牌与顾客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和谐关系,达到品牌资产的最大化。整合营销传播思想的引入是对品牌传播理论的一次系统优化,整合营销传播下的品牌传播有其鲜明的优越性。因此,品牌传播应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以此来提升品牌传播的效果,创造理想的品牌形象。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企业急需建立适合自己的品牌传播策略。然而现实情况是,关于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品牌传播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也还没有系统的阐述。鉴于此,就非常有必要将现有的整合营销理论和品牌理论系统地整合研究,以求在整合营销传播的指导下,达到最佳的进行品牌传播效果。本文以传播学、市场营销学、设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利用理论分析结合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法,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下对品牌传播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品牌传播理论分别进行了文献综述,梳理了整合营销传播及品牌传播的发展历程,由此展开对整合营销传播与品牌传播的适配性研究。在上述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品牌传播理念层面、品牌传播行为层面与品牌视觉理念层面叁个方面对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品牌传播的策略进行探析,并在品牌传播行为层面着重分析了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关系这几个最重要的营销工具。最后,结合我国成功的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品牌传播实例实证分析论证了本文的结论,以期能为企业在品牌传播的实际操作层面提供借鉴。

童海琳[8]2011年在《利乐公司品牌传播策略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尽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许多西方研究学者就试着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工业品品牌,但是对于工业品品牌实证方面的研究却十分匮乏,这与工业品市场日趋重要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反差。而更多的工业品企业也不重视品牌策略,认为通过理性决策的工业品市场有更好的策略选择。其实,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世界的日益扁平化,全球性的竞争更加激烈,工业品市场的竞争也从传统的关系营销转向借助品牌化战略发展的阶段,如何运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品牌化战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地位,从而更接近顾客,也更接近成功是每一个B2B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2006年,菲利普·科特勒用他的新书《B2B品牌管理》,给这个几乎空白的市场带来了国外的前沿思想和最佳实践。中国作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市场,更需要适合国情的实证研究,而跨国公司在中国品牌化运作的成功实例,能够给中国企业许多很好的启示。本文就是以利乐公司这家瑞典的跨国公司为例,从而研究工业品品牌传播策略怎样能够获得成功,以及如何实现传播的创新。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文章的背景、意义,全文框架以及研究对象做简单介绍。从分析工业品品牌传播逐渐受到重视的原因,到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论述框架介绍,最后简述了利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创新传播理念。第二部分:理论分析,以递进的阐述方式,从认知品牌传播的涵义开始,逐层对工业品品牌的目标、工业品与消费品品牌差异、工业品品牌传播的利益点、原则做了引证和分析,最后从中发现了工业品品牌传播的创新研究方向。第叁部分:实证论述,对利乐公司在品牌传播实例中体现出的创新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以一个具体生动的利乐案例,为其他工业品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四部分:评估与建议,对利乐的品牌传播活动做点评时,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改进的建议。第五部分:对整篇文章中未尽事宜,做出进一步的建议。本文通过对现有工业品品牌理论的梳理,并与消费品品牌传播进行差异比较后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不断提升的需求,及工业品企业自身谈判能力的减弱,原先工业品仅面向直接销售客户的品牌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的需求,而绕开工业品销售的直接客户,将传播触角直接伸向终端消费者的新传播理论则在很多成功的工业品企业中得到应证。本文正是以一家着名的工业品公司——瑞典利乐公司为例,通过对它的品牌运作方式的研究,以及品牌传播具体实例的阐述和分析,发现它正是借鉴了新传播理论从而获得成功的最佳案例,除此以外,本文还介绍了利乐公司借此衍生出的其他创新传播方式,这些都为国内外工业品品牌传播研究提供了有利的资料。

董博[9]2011年在《安兴纸业品牌规划与品牌整合传播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造纸行业的周期性特点逐渐显现,产能将逐步走向稳定。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造纸业公司现有的品牌传播方式及效果,并不能满足公司品牌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优化现有品牌传播体系,对促进纸业品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兴纸业(深圳)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公司品牌传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安兴纸业品牌传播优化方案。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介绍了本文所运用的品牌传播理论。第叁部分从分析中国纸品行业现状着手,结合安兴纸业市场现状,通过对相关利益者的分析,揭示了安兴纸业的机会与威胁。第四部分运用品牌营销5S诊断工具,分析了安兴纸业品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从品牌规划的角度,重新确立了安兴纸业的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品牌核心价值、品牌传播语、形象、产品特性。第六部分研究了安兴纸业品牌整合传播的实施原则、目标、具体步骤、推进时间等。安兴纸业(深圳)公司品牌传播中的问题在目前中国纸品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对安兴纸业(深圳)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希望能为我国纸品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侯秋燕[10]2014年在《青岛啤酒的品牌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也越发激励,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地位,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需要慎重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对于生产快速消费品啤酒的生产企业更是需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有效的对策。目前,国内的啤酒行业正朝着大规模、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啤酒品牌的影响力显得越发重要,啤酒品牌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大啤酒生产销售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保障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战略。青岛啤酒在中国啤酒行业名列前茅,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是值得国民骄傲的着名民族品牌。青岛啤酒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是青岛啤酒品牌运营部门所有员工需要认真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的研究基于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充分调查、分析了国内啤酒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青岛啤酒这个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充分研究了青岛啤酒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遇到的不同挑战和困难,所制定的相应应对策略和效果;同时,本文还研究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品牌发展战略使得青岛啤酒久经沙场,在国内啤酒行业一直占据着优势竞争地位和良好的品牌信誉。本文首先通过对啤酒行业发展与竞争环境分析啤酒品牌研究背景,论述了啤酒品牌理论与实践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在品牌战略研究现状;其次,以品牌战略理论、品牌的生命周期理论、品牌个性理论和品牌定位理论、PEST分析理论、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 STP理论等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指导;再次,通过对世界及国内啤酒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啤酒品牌竞争分析,掌握外部环境分析啤酒品牌竞争状况,并研究品牌对消费者消费习惯与购买决策的影响;之后在青岛啤酒品牌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青岛啤酒品牌进行SWOT分析,确立青岛啤酒品牌战略要从定位、品牌组合、品牌识别等方面进行修正,并加强青岛啤酒品牌传播提升和品牌文化塑造;最后,通过品牌组织体系建设、品牌人员及团队开发、品牌制度完善、财政供给的等保障措施,确保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本论文对青岛啤酒的品牌发展战略的研究,不光希望对青岛啤酒品牌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还希望为同类快速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起到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研究[D]. 潘胜利. 西安理工大学. 2003

[2]. 消费品品牌形象的绩效路径研究[D]. 龙成志. 华南理工大学. 2009

[3]. 快速消费品品牌传播研究[D]. 李小川. 云南财经大学. 2008

[4]. 现代产业形态下中国艺术衍生品品牌培育研究[D]. 高峰. 上海大学. 2017

[5]. 品牌传播发展历程阶段特性研究[D]. 奚茜.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6].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家具品牌建设研究[D]. 刘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7]. 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品牌传播研究[D]. 曹雯. 江西财经大学. 2010

[8]. 利乐公司品牌传播策略创新研究[D]. 童海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9]. 安兴纸业品牌规划与品牌整合传播研究[D]. 董博. 兰州大学. 2011

[10]. 青岛啤酒的品牌战略研究[D]. 侯秋燕. 山东理工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