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论文_记者,叶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湿地,群落,植物群落,多样性,植物,物种,紫金山。

植物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记者,叶珊[1](2019)在《湿地原“主人”将陆续“回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新种的红树林“满月”了,麻涌镇种在另一条河涌上的一批红树林也5岁了。它们是我市湿地植被恢复工程的“试验田”,在5岁的红树林四周,曾经离开的鸟类鱼类又回来了。根据《东莞市湿地保护规划(2018-2020)》,我市计划在2020年典型湿地植(本文来源于《东莞日报》期刊2019-12-18)

朱永锋,琚珊珊,蔡庆华,谭路,叶麟[2](2019)在《叁峡水库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是水域生态系统的一个基础信息,叁峡水库作为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而关于叁峡水库全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仍不多见。为了解叁峡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等一系列基础信息,于2015年4月对叁峡水库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调查范围包括17个长江断面(共51个样点)及22条支流库湾(共122个样点)。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39属61种,以绿藻门、硅藻门、甲藻门为主,其中绿藻门有26种,占据总种数的42.62%;硅藻门有16种,占据总种数的26.23%;甲藻门有7种,占据总种数的11.48%。丰度方面,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比例为34.26%,其次是隐藻门(23.72%)、蓝藻门(20.96%)。生物量方面,则是甲藻门占绝对优势,其比例达到了44.18%,随后是隐藻门(29.92%)、硅藻门(14.32%)。丰度和生物量分别变化在2.22×10~4~5.12×10~(7 )cells/L和0.001 8~120.99 mg/L之间,且存在一致的趋势,从叁峡大坝往长江上游,丰度值和生物量值逐渐增加。支流库湾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着高于长江干流(Mann-Whitney U检验,P<0.001)。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在长江干流中,水温(WT)、可溶性硅酸盐(DSi)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P<0.001);在支流库湾中,硝态氮(NO~-_3-N)、水温(WT)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P=0.002)。该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全面认识了解叁峡水库长江干流和支流库湾春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影响因子,同时对叁峡水库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2期)

侯继萍,芦建国[3](2019)在《紫金山森林公园登山道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紫金山登山道植物群落现状调查,探究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性特征及其观赏特性,以期为登山步道两侧的森林群落管理和景观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紫金山登山道两侧植物种类有239种,隶属79科171属,其中南京乡土植物占比85.77%,乔、灌层重要值前十的树种均为南京乡土植物或观赏性极强的适生树种。植物组成以落叶树种为主,常绿植物占比较少。植物群落结构以复层结构模式为主,灌乔密度比为1.36,群落结构较为合理,但草本层盖度相对较低。乔、灌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gl平均数为8.027 0,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数为1.828 0,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数为0.406 9。植物群落均匀度较低,植物种类具有集聚分布的特点。登山道两侧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秋季季相景观明显,但冬季景观相对较为匮乏。登山道两侧可利用不同路段植物的差异性营造特色景观,增加观赏性较强的常绿树种、灌木类香花植物及观赏草本植物在登山道两侧的应用,提高草本层覆盖率,丰富登山道植物种类和四季景观,提升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3期)

刘帆,操瑜,王伟,孙君瑶,江红生[4](2019)在《乌江梯级水库水陆交错区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多样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修建对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梯级水库由于开发时间的不同而成为理想的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平台,即可以通过不同开发时间水库植物群落结构的横向比较,从时间尺度上评估水电开发对水陆交错区湿地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乌江上游代表性的8座梯级水库,在其水陆交错区通过建立3条不同样带,比较分析不同水库间以及不同样带间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探讨水库修建对湿地植物格局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乌江干流8个水库湿地植物共84科199属247种,其中物种最多的科为禾本科(Gramineae),共计24种,物种最多的属为蓼属(Polygonum)共计6种,优势物种分别为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盐肤木(Rhus chinensis)、金樱子(Rosa laevigata)、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就湿地植物分布格局而言,乌江梯级水库植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格局,第一条样带即水库消落区植物多样性与非消落区(第二、第叁条样带)差异明显,消落区不同样点间多样性与水库海拔、水库修建时间、水库坡度密切相关,后续湿地植物的研究将重点关注梯级水库的消落区。(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张芬,周爱民,刘小冬,周厚高[5](2019)在《广州市火炉山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州市火炉山森林公园调查样地的原始资料为基础,通过重要值以及植被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析对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维管束植物共有119种,分属60科100属,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并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重要值靠前植物品种、主要群落组成和优势科属种。森林公园虽受人工造林影响较大,但经过封育管护等措施,林下群落结构的自然演替较好,植被基本上已恢复原貌。(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李瑶,蔡如月,郭英英,李素清,杨明霞[6](2019)在《山楂园草本植物群落数量生态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数量生态分析法,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楂园草本植物(杂草)群落生态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山楂园草本植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山楂园共有53种草本植物,属于26科48属,其中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占45.29%;多年生草本植物占58.49%;中生草本植物占54.70%。TWINSPAN分类将42个样方划分8个植物群丛,分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山楂园草本植物群丛类型分布特征和优势种生活型的变化,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即沿DCA第二轴从下到上,群丛优势种由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过渡到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种的水分生态型在DCA二维排序图上无明显的分布规律,以中生植物为主的群丛(Ⅵ)物种多样性高于以旱生植物为主的群丛(Ⅴ和Ⅶ),表明人为干扰是影响山楂园草本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在未来山楂园管理中,应合理调控草本植物数量,提高山楂果实产量和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4期)

李艳,孙萍,袁超,孙开明,王宗灵[7](2019)在《东印度洋南部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长期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3年3月至5月采集了东印度洋南部(10.0°S-4.0°N,83.0°E-102.0°E)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其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类和细胞丰度等群落结构特征参数。为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热带印度洋浮游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收集整理了该相近区域1960年、2016年的浮游植物数据,综合分析了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350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8属162种,甲藻24属183种,金藻2属4种。生态类型以热带外洋性种、暖水性种为主。优势种组成中硅藻种类占明显优势,如美丽漂流藻Planktoniella formoa、菱形藻Nitschia spp、角毛藻Chaetoceros spp.、佛朗梯形藻Climacodium frauenfeldianum和距端假管藻Pseudosolenia calcaravis,甲藻有夜光梨甲藻Pyrocystis noctiluca和波状新角藻Neoceratium trichoceors。细胞丰度分布不均,调查区东南部细胞丰度较高为140.3×10~(3 )cells/m~3,低值区的细胞丰度多在10~3cells/m~3,赤道临近水域在10~(4 )cells/m~3。与60 a前相比,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甲藻和硅藻种类数均有所上升,甲藻种类数均高于硅藻;几次研究均显示硅藻类群是东印度洋海域的优势类群,角毛藻属的优势种类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乙实,孙海荣,李娜娜,靳省飞,车昭碧[8](2019)在《绵羊放牧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天山北坡放牧条件下的绢蒿草地进行野外调查,以探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绵羊放牧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放牧强度梯度,草地利用率适中。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将放牧区内的植物群落划分为8个类型,各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显着差异,且群落间存在异质性;2)采用除趋势对应典范分析法(DCCA)中的前项选择,对所获取的9个环境因子进行筛选,最终土壤有机质含量、粪便量、放牧强度、凋落物生物量、海拔、坡向等6个环境因子成为决定物种分布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导因素。DCCA排序结果反映出了实际的生态意义,有机质、放牧强度、粪便量在第一排序轴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而坡向和凋落物则在第2轴上呈现出明显梯度变化,物种和群落也沿着上述环境要素的梯度变化而依次分布,很好地解释了放牧条件下绢蒿荒漠草地物种、群落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芳芳[9](2019)在《石家庄长安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石家庄长安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样地法对其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植物群落为水平结构(植物种类组成类型)和垂直结构(乔灌草结构为主,兼有乔灌、乔草等);物种多样性整体水平不高,乔木胸径以叁级最多,集中在25~38 cm;其相对密度和相对盖度较高,多为人工成片、成列栽植。物种多样性呈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胡芯,印江平,唐洪玉,郑永华[10](2019)在《乌杨调节坝运行初期汉丰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乌杨调节坝正式运行初期汉丰湖水体情况,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对汉丰湖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8属114种,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最多,分别占39.47%和38.60%。尖针杆藻、梅尼小环藻和啮蚀隐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8.64×10~5 ind./L;平均生物量为2.03 mg/L;其中,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在2016年12月最小,2017年2—8月不断增大,10月份有所下降;四个采样点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差异均不显着。各采样点浮游植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_(Ma))为1.69~5.23;Shannon-Wiener指数(H’e)为1.12~2.75;Pielou均匀性指数(J_e)为0.45~0.96。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7~31.5℃、1.54~4.92 mg/L、0.01~0.18 mg/L、0.20~1.11mg/L、0.10~0.81 mg/L。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汉丰湖浮游植物与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亚硝态氮和氨氮呈正相关,与透明度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9年06期)

植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是水域生态系统的一个基础信息,叁峡水库作为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而关于叁峡水库全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仍不多见。为了解叁峡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等一系列基础信息,于2015年4月对叁峡水库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调查范围包括17个长江断面(共51个样点)及22条支流库湾(共122个样点)。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39属61种,以绿藻门、硅藻门、甲藻门为主,其中绿藻门有26种,占据总种数的42.62%;硅藻门有16种,占据总种数的26.23%;甲藻门有7种,占据总种数的11.48%。丰度方面,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比例为34.26%,其次是隐藻门(23.72%)、蓝藻门(20.96%)。生物量方面,则是甲藻门占绝对优势,其比例达到了44.18%,随后是隐藻门(29.92%)、硅藻门(14.32%)。丰度和生物量分别变化在2.22×10~4~5.12×10~(7 )cells/L和0.001 8~120.99 mg/L之间,且存在一致的趋势,从叁峡大坝往长江上游,丰度值和生物量值逐渐增加。支流库湾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着高于长江干流(Mann-Whitney U检验,P<0.001)。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在长江干流中,水温(WT)、可溶性硅酸盐(DSi)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P<0.001);在支流库湾中,硝态氮(NO~-_3-N)、水温(WT)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P=0.002)。该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全面认识了解叁峡水库长江干流和支流库湾春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影响因子,同时对叁峡水库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记者,叶珊.湿地原“主人”将陆续“回家”[N].东莞日报.2019

[2].朱永锋,琚珊珊,蔡庆华,谭路,叶麟.叁峡水库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3].侯继萍,芦建国.紫金山森林公园登山道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分析[J].北方园艺.2019

[4].刘帆,操瑜,王伟,孙君瑶,江红生.乌江梯级水库水陆交错区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多样性初探[J].地球与环境.2019

[5].张芬,周爱民,刘小冬,周厚高.广州市火炉山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绿色科技.2019

[6].李瑶,蔡如月,郭英英,李素清,杨明霞.山楂园草本植物群落数量生态关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7].李艳,孙萍,袁超,孙开明,王宗灵.东印度洋南部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长期变化[J].海洋环境科学.2019

[8].陈乙实,孙海荣,李娜娜,靳省飞,车昭碧.绵羊放牧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J].草业学报.2019

[9].王芳芳.石家庄长安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9

[10].胡芯,印江平,唐洪玉,郑永华.乌杨调节坝运行初期汉丰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淡水渔业.2019

论文知识图

海南省旅游公路沿线生态功能区划图研究区地理位置秦岭南坡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物群落不同纬度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组...开垦区啮齿动物全模型潜变量关系路径图样地设置示意图

标签:;  ;  ;  ;  ;  ;  ;  

植物群落论文_记者,叶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