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实践——坝美村桃源书院设计解析

乡村实践——坝美村桃源书院设计解析

论文摘要

当代建筑师在经历了"实验建筑"后,逐渐呈现出对乡村乡土营建实践的关注。一方面逐渐深入对建筑空间、材料、建构、场地、建筑形式等建筑本体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通过建筑的介入和公共空间的组织,促进村民的公共交往并提升乡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凝聚力,或是通过城乡互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1]。文章以云南坝美村的"桃源书院"①节点设计实践为例,思考如何在现代建筑语境下让书院不仅延续传统书院的特质,而且满足当下村民和游客的日常公共活动,笔者从场地的隐藏秩序生成到单体的形式和空间操作进行解析,期望建筑成为改变乡村社会的触媒,激活乡村活力,重构村民集体无意识的记忆和日常公共空间。

论文目录

  • 1 背景
  • 2 场地形态逻辑
  • 3 屋顶重构
  • 4 秩序重构
  • 5 形式生成图解分析
  • 6 后记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琳,叶涧枫

    关键词: 场地秩序,形式和空间操作,针灸,日常公共空间

    来源: 城市建筑 2019年3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68027)

    分类号: TU982.29

    DOI: 10.19892/j.cnki.csjz.2019.31.021

    页码: 91-95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4501K

    下载量: 6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乡村实践——坝美村桃源书院设计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