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胆红素及微量血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胆红素及微量血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熊伟

(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610300)

【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采用微量血胆红素(TSB)、经皮胆红素(TCB)进行测定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量血红素(TSB)、经皮胆红素(TCB)进行测定,对比两种不同测定方法的动态监测效果。结果:微量血胆红素、经皮胆红素第一次光疗结束后数据为(242.65±55.21)、(256.55±60.27);第二次光疗结束后数据为(187.16±64.35)、(190.44±55.6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具有准确。快捷、方便等优势,对早期高胆红素症可实现动态监测、明确诊断等,在中后期微量血总胆红素的测定中具有更为准确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微量血胆红素;经皮胆红素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031-02

PercutaneousbilirubinanddeterminationoftracebloodbilirubinintheapplicationofthehighneonatalbilirubinhematicdiseasetreatmentXiongWei.MaternityandChildCareofQingbaijiangDistrict,ChengduCity,Sichuan,Chengdu610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newborninhighbloodbilirubintracebloodbilirubin(TSB),percutaneouseffectivenessofbilirubin(TCB)weredetermined.MethodExtractfromAugust2013toAugust2014were45casesofhighbloodbilirubinnewbornsastheresearchobject,withtracehemoglobin(TSB),percutaneousbilirubin(TCB)weredetermined,comparedtotwokindsofdifferentmeasurementmethodofdynamicmonitoringresults.ResultsThetraceofbloodbilirubin,transcutaneousbilirubinafterphototherapydataforthefirsttimefor(242.65±/-55.21),(256.55±60.27);Afterphototherapydataforasecondtime(187.16±64.35),(190.44±55.66),anddatacontrastdifferencesbetweengroups,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Percutaneousbilirubinisaccurate.Theadvantagesofthequick,convenient,highbilirubindiseasewhichcanrealizethedynamicmonitoringforearlyandcleardiagnosis,etc.,inthelaterperiodtracesofbloodinthedeterminationoftotalbilirubinhasmoreaccurateeffect,worthyofclinical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Highneonatalbilirubinconcentration;Tracesofbloodbilirubin;Percutaneousbilirubin

新生儿多发病、常见病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不仅容易导致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损害,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肾脏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如何有效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展,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难题[1]。本文分别采用微量血红素(TSB)、经皮胆红素(TCB)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测定,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治疗

本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男患儿、女患儿分别为25例、20例,年龄为15h~25d,平均年龄为(12.3±2.5)d;出生时胎龄为38~41周,平均胎龄为(39.3±5.9)周,体重指数为2600~4200g,平均体重指数为(3900±5.3)g;其中14例母乳性黄疸,10例体内出血,10例G6-PD缺陷,8例ABO溶血,3例其他原因。通过分析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其中13例轻度(220.6~256.5mol/L)、22例中度(256.6~342.2mol/L)、10例重度(≥342.2mol/L);将肾毒性药物接触史、窒息、感染等患儿排除出本组研究。

1.2方法

1.2.1经皮胆红素测定(TCB)通过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研发的JH20-1C经皮黄疸仪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工作,分别在新生儿的胸部(胸骨柄)、面颊部(左右两边)、前额部(两侧眉弓连接中点位置)给予测量[2]。在测量之前,首先要确保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有着充足的电量,且调整在备用状态,通过酒精消毒探头后给予晾干处理,对测试点周边皮肤给予固定后,垂直仪器,确保皮肤、探头处于全面接触的状态内,避免出现空隙,将探头向下按压,分别在3个测量点各进行1次测量,选择仪器显示屏读数作为经皮胆红素值的平均值。

1.2.2微量血胆红素(TSB)[3]新生儿在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时同时抽取2ml的静脉血,通过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进行有效测定。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本组新生儿采用TCB、TSB进行测定后,经相关性检测得知,其第一次、第二次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第三、第四次的光疗后期,经相关性数据分析,两者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

表对比微量血胆红素、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数据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表现以皮肤黄疸为主,黄疸症状常见于面部发病,伴随着逐渐升高血清胆红素,黄疸症状慢慢在足底、足心、手心、四肢、腹部等部分发展[4]。目前,胆红素常以delta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等4种不同类型存在血清中;而大多数delta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可联结血清白蛋白,以亲水性呈现结合胆红素,同时可以通过胆道系统、肾脏系统等排出。游离胆红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沉着在颅底神经、小脑、壳核、苍白球、丘脑、纹状体、海马、丘脑底部体等神经组织中,容易出现神经细胞损伤症状。若患儿TSB值越高,则表示有着较高的血中游离胆红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大脑组织,若不能及时控制,则会导致脑红素脑病,导致不可逆神经系统损伤等症状。据分析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有效的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促进胆红素脑部疾病发病率得到明显降低[5]。目前,我国临床主要是采用经皮胆红素、微量血胆红素对患儿胆红素水平进行有效测定。

微量血胆红素测定(TSB)可对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准确的反映,不会受到色素的限制,对于胆红素水平的高低可直接测定。但是因为微量血胆红素测定中需要通过静脉采血来完成,但是新生儿静脉采血有一定的难度[6]。要想对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动态观察,需要多次进行静脉采血,家长接受有一定的难度,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经皮胆红素(TCB)检测仪主要是通过数字显示系统、前端探头共同构成的,其是通过机体皮肤颜色的光谱反射效果,在可见光范围内对胆红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利用探头对皮肤给予轻轻按压后,通过滤光片、光导纤维、分光度计等辅助,把不同程度下的光密度差值在数字显示系统中传输,确保胆红素指数得以有效显示[7]。虽然经皮胆红素测定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仪器检测误差、皮肤颜色、种族等原因的影响,但是其有着操作步骤简单、无创伤性、安全有效、检测迅速等优势,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实行动态监测,在胆红素监测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8]。另外,可以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高低进行有效反应,若确定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值显示为阳性,应该立即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对策进行应对,确保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高胆红素血症伤害新生儿的情况,患儿家属接受程度较高。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微量血胆红素(TSB)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测定的数据分别为(256.55±60.27)、(190.44±55.66)、(160.52±50.65)、(145.80±45.13);经皮胆红素(TCB)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测定的数据分别为(242.65±55.21)、(187.16±64.35)、(130.58±40.92)、(121.57±43.35);两种测定方法第1次、第2次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研究结果表示,新生儿胆红素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的方法准确可靠,同时和血清胆红素值以高度正相关性关系呈现。

研究表明,经皮胆红素(TCB)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动态监测、监测迅速、操作简单易学、重复多次检测、无创伤性等优势,能够良好的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检测中。但因为本文未选择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其应用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扩大样本进行有效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小玥,韩树萍,余章斌等.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的制备及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初步探讨[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03(31):180-186.

[2]田鹏,李娟,杨方政.经皮胆红素测定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筛查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10(22):1965-1966.

[3]凌万里,钱建青,顾梅青等.微量血胆红素及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胆红素监测中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24):107-108.

[4]吴祖成,李建安,鄢能荣等.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2,12(16):1785-1786.

[5]丁香平,谭玮,唐文燕等.微量血胆红素仪在测定不同程度黄疸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中的应用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9(09):55-56+70.

[6]孙志敏,刘相英.探讨经皮黄疸仪在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28(21):101-102.

[7]杨英伟,李淑敏,王俊兰.脐血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其胆红素神经毒性的价值[J].临床荟萃,2011,13(12):1142-1143.

[8]符宝铭,,韦蓉,石明芳等.不同方法对新生儿胆红素测定的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1,27(23):4209-4211.

标签:;  ;  ;  

经皮胆红素及微量血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