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以“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构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认知基础

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以“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构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认知基础

郑铭, 郑晓芳[1]2019年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建构》文中提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工作创新中领会精神实质,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点明了高校专业教育的德育功能,提出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同时提供了方法和原则,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从困境反思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梳理融合理路,从教学原则、机制构建探索融合的教学策略。发挥艺术教育资源的德育作用,创新教学内容和实践机制,加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和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引领。

郭晓, 谢兰凤, 李明珠, 陈青, 张斐然[2]2019年在《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文中研究指明100年前,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由北京迅速蔓延至天津、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它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00年过去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投身社会主义伟

苏森森, 王未强[3]2019年在《新时代在改进中加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融入红色文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学情分析,掌握新时代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现状;做好教材分析,找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切入点;做好教学创新,在改进中加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张瑄[4]2014年在《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政府绩效管理模式的变迁》文中指出本文基于对政治学领域存在的五种代表性绩效观的分析,借鉴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作了梳理,指出新中国政府绩效制度变迁的叁个发展趋势,概括出新中国绩效管理制度变迁的独特模式,即诱发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统一、通过渐进式改革维持断续性平衡、“问题—政治—政策”之多元汇流,剖析绩效管理制度变迁的六种动力学说和四种路径依赖,并对路径依赖之所以产生的叁种效应,即成本担忧效应、制度协调效应与集体博弈效应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理论共识和操作建议。

参考文献:

[1]. “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建构[J]. 郑铭, 郑晓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2]. 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J]. 郭晓, 谢兰凤, 李明珠, 陈青, 张斐然. 艺术教育. 2019

[3]. 新时代在改进中加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J]. 苏森森, 王未强.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4].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政府绩效管理模式的变迁[J]. 张瑄.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4

标签:;  ;  ;  ;  

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以“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构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认知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