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迁移论文_姚炯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码迁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代码,节省,工作流,网络,终端,积木,蜂窝。

代码迁移论文文献综述

姚炯[1](2019)在《从积木到代码:对编程学习经验的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积木编程软件简单易学,成为低龄学生编程学习的主要手段。但是在更深入的编程学习中,算法和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载体还是代码编程。从积木到代码,尽管有基础知识的共通点,但其编程方式和风格存在着巨大差异。那么,学生之前积木编程的知识经验能否进行迁移,从而促进以后代码编程的学习呢?同时,这些知识经验的迁(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徐卓揆,刘明杰[2](2019)在《基于HTML5和代码迁移的轻量级WebGIS》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WebGIS中浏览器不能直接支持矢量数据、以及轻量级客户端不便开发空间分析功能的问题,本文基于HTML5实现矢量数据的可化,基于JavaScript代码迁移实现Web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一种基于HTML5和代码迁移技术的超轻量级WebGIS新模型。该模型可在保持WebGIS轻量级的前提下,实现空间分析功能的拓展,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9年04期)

王珂[3](2018)在《基于克隆突变及克隆迁移的代码缺陷可能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人员对代码段的复制和更改形成克隆代码。现有研究表明克隆代码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克隆代码为开发人员带来便利,能够减少开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克隆代码在代码库中引入缺陷和不一致更改,对软件稳定性造成威胁,有负面作用。针对克隆代码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需要高效地管理克隆代码。然而,软件系统中包含大量的克隆代码,需要更多关于克隆代码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就研究目的而言,了解克隆变化情况,考虑克隆代码发生缺陷的可能性,进而有次序的进行克隆管理是关键所在。基于克隆突变及克隆迁移的代码缺陷可能性分析,不仅能够分析克隆代码在软件演化中发生的变化,而且能够对发生克隆突变和克隆迁移的代码进行缺陷可能性分析,为克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更科学地管理克隆代码。本文以Type-1、Type-2、Type-3类型克隆代码为研究对象,对克隆突变模式的识别、克隆迁移模式的识别、基于克隆突变的缺陷可能性分析、基于克隆迁移的缺陷可能性分析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前期研究成果FClones获取Type-1、Type-2、Type-3类型的克隆检测信息,采用启发式方法对克隆代码进行缺陷标注,将克隆代码与缺陷关联,建立相邻版本间的克隆映射,建立克隆突变和克隆迁移的缺陷可能性分析基础数据库。2.依据克隆类型变化对克隆突变模式进行分类和识别。克隆突变模式包括:CCFE<1>、CCFE<2>、CCFE<3>、CCFE<1,2>、CCFE<1,3>、CCFE<2,3>六种,其中CCFE表示克隆片段在演化中的变化(Changes of Clone Fragments in Evolutionary)。针对6款C语言编写的开源软件进行研究,发现以上六种克隆突变模式比例分别为5.743%,34.983%,26.645%,17.810%,9.230%,5.588%,发生克隆突变的平均比例为32.628%。3.结合克隆平均距离和克隆大小的变化趋势对克隆迁移模式进行分类和识别。克隆迁移模式包括:恒定、稳定、微增、微减、增加以及减少六种。针对6款开源软件进行研究,发现以上六种克隆迁移模式比例分别为65.435%,18.868%,9.438%,1.773%,2.705%,1.78%,发生克隆迁移的平均比例为34.565%。4.基于已识别出的克隆突变模式和克隆迁移模式,分析克隆演化的缺陷发生可能性受克隆突变不同模式和克隆迁移不同模式的影响。通过对克隆突变缺陷可能性分析,发现克隆突变模式对代码缺陷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CCFE<3>比CCFE<2>更容易发生缺陷,CCFE<1,2>以及CCFE<1,3>比CCFE<2,3>更容易发生缺陷。通过对克隆迁移缺陷可能性分析,发现克隆迁移模式对缺陷发生可能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修改克隆位置会增加缺陷风险,即增加以及微增克隆迁移模式更容易发生缺陷。(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4-20)

邵立文[4](2017)在《移动设备云中基于代码迁移的节能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移动终端的电池能量密度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移动应用所需的计算能耗发展速度,移动终端能效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周围空闲移动终端分担计算任务,实现移动终端节能成为解决问题方法之一。现有研究方法忽视了CPU运行频率对任务迁移执行能耗的重大影响,在能耗效率方面还有较大潜力可挖掘。基于CPU频率和能耗特征,研究将终端上以高频运行的一组任务迁移到周围多个终端以低频方式运行,提出能够较大程度地节省终端能耗的代码迁移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面向移动设备云环境的终端节能框架MilDip采用应用代码迁移方法有效降低终端电池能耗。MilDip首先通过软件测量方法确定CPU频率和能耗的非线性关系,即CPU频率越低,能耗越低,然后将高性能设备上的任务划分为多个并行子任务,将子任务迁移至附近处于低性能状态移动设备,从而既达到通过降低子任务的能耗减少任务整体能耗的目的,又通过任务的并行执行保证性能的目标。为了实现代码迁移过程能耗最优,将代码迁移问题抽象为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并提出一个启发式的任务迁移和频率调节算法求解该问题的最优解。为了测试MilDip的性能,采用曼德博集合程序作为测试程序,并将原程序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后迁移至不同CPU频率的附近移动设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不考虑CPU频率和能耗特性的代码迁移方法,MilDip在保证相同性能的条件下,可以多节约20~50%的能耗。(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27)

王明亮[5](2017)在《基于AspectJ的代码迁移快速编程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复杂的移动应用与移动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利用云端融合环境提高移动设备的计算和电池续航能力成为发展趋势。然而现有云端融合环境下的代码迁移框架存在依赖终端自定义运行时环境和部署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云端融合环境代码迁移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研究能够在通用终端环境下快速应用和部署的代码迁移编程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基于AspectJ的代码卸载快速开发框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代码卸载框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客户端应用开发成本过高、依赖自定义运行时环境、服务器系统部署繁琐和网络数据传输等问题。首先从客户端角度,在Android系统应用层上设计实现了编译期增强的方法动态捕获机制,从而在支持Android原生Dalvik虚拟机和尽可能减少修改应用源码的同时,降低框架对应用造成的性能损失。其次在服务器角度,通过自定义类加载器的动态加载技术,解决了代码迁移技术中存在的本地方法调用问题;服务器整体集成为独立应用,支持自动化部署,可以运行在Android虚拟机、容器等环境下。最后针对网络传输中存在的问题,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对象数据传输上,设计实现了对象缓存、对象代理、对象压缩等功能,减小数据传输量;针对敏感应用隐私数据,提供了对象加密模块,保护用户隐私。基于AspectJ的代码迁移快速编程框架在普通的Android设备上,针对六款真实的Android应用进行了系统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应用不同、网络场景不同,客户端应用的执行时间节省比例都在60%以上,执行功耗节省比例在90%以上;通过和主流代码迁移框架如ThinkAir对比测试,证明系统性能达到了主流水准。而对象缓存、对象代理、对象压缩功能效果明显,使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数据传输量降低了40~60%。(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宋娇[6](2015)在《基于数据聚合的多终端节能代码迁移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终端性能得到显着提升,但对爆发式增长的移动应用而言,其计算和电池续航能力均显不足,将终端任务迁移到资源丰富的云端执行的代码迁移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蜂窝网长尾能耗的存在,当前代码迁移方案中存在较大的传输开销,节能效果不理想。考虑到以Wi-Fi和蓝牙为代表的端对端传输方式以及蜂窝网速快的终端的数据传输能耗更少,采用数据聚合的方式对多终端的迁移数据进行以节能为目标的迁移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基于蜂窝网、Wi-Fi和蓝牙等的数据传输能耗特征,针对多终端提出将迁移任务以Wi-Fi或蓝牙方式传输到蜂窝网速快的聚合热点,再由聚合热点将数据集中传输到云端的机制。首先,讨论了方案的可行性,理论分析证明了选择网速快的终端作为聚合热点能实现节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需要解决的叁个问题,即多终端间的协同调度、迁移任务的决策以及聚合热点的选择。其次,依据分析建立了多终端间的数据传输系统模型,包括本地网络端结构图和数据传输能耗模型。进而,描述了问题的建模过程,提出了模型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算法以总能耗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迁移任务量和数据传输能力,以迭代的方式改进代码迁移策略和聚合热点的选择,以求得迁移策略。在每一步的迭代中,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得最优值,使得迁移方案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获得最优解。实验结果证实了基于数据聚合的多终端节能代码迁移方案的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据聚合的多终端代码迁移方案节能效果优于现有传统方法,通常能达到30%左右的能耗节省。当终端任务计算量变大或通信能力增强时,本方案能带来更多的能量节省。相较于通过蓝牙进行端对端数据传输,采用Wi-Fi进行终端间通信的节能效果更优。另外,本地网络端中终端数目和邻接关系的复杂度均会对节能效果产生影响,在终端数目较多和邻接关系较复杂时,节能效果更显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周峰[7](2015)在《面向手机代码迁移的虚拟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量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手机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基于云端可为手机提供近乎无限的计算、存储和电力等资源,将手机端应用的代码迁移到云端远程执行可以有效提高手机的计算能力并增加手机电池的持久性。然而,现有的云端系统在服务请求到来后才会启动虚拟机执行请求的碎片式管理机制和一对一的串行执行策略使得每个服务请求都需要较长的系统响应时间,严重影响了手机应用的用户体验。因此,面向手机代码迁移的云端系统虚拟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面向手机代码迁移的虚拟化研究,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改善现有云端系统的碎片式管理机制和一对一的串行执行策略,减少服务请求的系统响应时间。首先,通过封装虚拟化工具的终端命令,实现了面向手机代码迁移的虚拟机预启动机制,用批处理的管理策略代替原有的碎片式方法,不仅为预启动算法的研究提供了底层的技术支持,而且有效减少了服务请求的平均等待时间。其次,基于虚拟机有效状态的划分和控制信息命令的定义,使用结合主程序的定时检测与控制流的实时跟踪的混合型方法,实现了对虚拟机状态信息的分类输出,以便云端对虚拟机的进一步管理策略的设计。最后,提出了主虚拟机和次虚拟机的概念,使用不同的调度策略管理主次虚拟机,实现了云端资源的按需分配和服务请求的高度并行执行策略,从而有效减少了云端对服务请求的响应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所提出的策略实现了虚拟机的预启动机制,虚拟机的实时跟踪与状态监测机制和服务请求的按需并行执行策略,针对分治算法类型的应用N-皇后问题、病毒扫描程序和数据类型的应用人脸识别程序进行实验与计算,得出云端并行执行服务请求的响应时间相对串行执行的响应时间分别降低了35.60%、38.71%和30.08%。(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徐卓揆,朱建军[8](2013)在《基于代码迁移的Web服务和WPS服务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避免或减少数据传输量的Web服务新模式,提出一种利用程序代码迁移代替数据迁移的Web服务新模型——基于代码迁移的Web服务(CTWS)。同时通过扩展OGC WPS规范、建立代码迁移技术实现体系,将CTWS应用于WPS服务,提出基于代码迁移的WPS(CTWPS)模型和技术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对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了验证,比较CTWPS与OGC WPS服务在数据传输量和调用效率之间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CTWPS相对于现有OGC WPS具有数据传输量小、调用效率和可靠性高的优点,CTWS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程龙[9](2012)在《基于移动工作流的代码迁移框架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与便携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系统中信息的交换与管理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而不必受企业地理位置的限制。在这种背景下,移动工作流作为一种新型应用模式应运而生,移动工作流将信息服务处理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延伸了服务应用环境。然而,移动工作流系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特别是无线网络的不稳定性对于工作流系统中服务交付与服务质量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无线网络使工作流系统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无线网络中保障应用服务的质量与可靠成为研究难点。针对无线网络环境中协同工作系统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工作流的代码组件迁移框架。该框架首先通过基于REST的企业资源模型对业务流程中涉及的任务、服务、资源进行建模,之后基于元模型分离出可独立执行的任务代码组件。这样的代码组件可以与工作流系统动态的组合或复用,并可以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自由迁移,根据具体的网络状况或环境因素,组件可以迁移至客户端独立运行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在建模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企业任务为中心的代码组件模型,并通过融合关键环境因素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对任务代码组件的迁移进行预测与决策,以保证应用服务的质量与可靠。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于移动工作流提出任务组件迁移框架。无线网络中的协同工作系统以任务为中心、流程为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企业任务抽象建模,进而通过相应资源与服务使得任务获得具体应用支撑,以任务组件的方式将业务逻辑的具体实现从工作流系统中剥离出来,这样的任务组件可以动态的组合并复用。其次通过基于环境因素与流程模型的迁移策略,任务组件可以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动态移动以选择最佳的服务位置。因此,本文提出的代码组件迁移框架可以克服不稳定的无线连接对于流程服务质量的影响。(2)基于REST架构风格建立任务组件模型。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中涉及的任务、资源与服务的识别与抽出,建立企业任务、企业资源与企业服务模型,并分析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组合构建出面向任务的代码组件。这样的任务代码组件可以动态的绑定到流程节点上,这样的方式不仅实现组件的复用,同时使系统中流程模型与实现相分离,组件可以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自由的迁移。(3)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提出任务代码组件迁移策略。通过马尔可夫链对业务流程进行数学建模,并基于代码迁移要求对模型进行改进。基于环境因素建立组件关键环境因素模型。最后通过融合关键环境因素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指导任务组件的迁移。(4)采用B/S架构和HTML5标准构建服务组件在浏览器环境下的离线运行环境。通过某企业的设计流程实例的建模与优化,验证了基于移动工作流的代码迁移框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原型系统的实现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代码组件迁移框架,为保障移动工作流系统中流程服务的连续与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12-01)

徐卓揆[10](2012)在《基于代码迁移的WPS服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最初是单机形式,后来逐步朝向网络化发展。随着Web服务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形式正朝向基于Web服务的GIS、网格GIS、云GIS等方向发展,其内在动力为数据共享与功能互操作的需求。Web服务成为现在乃至将来地理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重要途径与发展趋势。OGC、ISO等机构制定了一系列GIS服务的相关标准,这些GIS服务标准使不同GIS系统有了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统一接口,实现了数据访问与共享的Web服务标准化。OGC于2007年发布的WPS (Web Processing Service)规范是面向功能共享的服务组件标准,该规范将GIS共享与互操作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功能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基于WPS服务的GIS功能共享为网格GIS(Grid GIS)、云GIS (Cloud GIS)的实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GIS可以真正实现数据、功能模块的分布化、共享与互操作。目前OGC WPS的实现规范在一般情况下存在不足,限制了其应用及推广。比较突出的问题是:(1)OGC WPS规范中一般的调用和执行过程中的存在网络带宽有限而数据传输量过大的问题;(2)OGC WPS需要大量空间数据反复传输,使得WPS服务链构建困难;(3)OGC WPS规范很多情况下要求空间数据(一般以GML格式表示并以XML封装)在网络中不同主机反复传输,因此不能保证空间数据的完全安全性。论文针对现有OGC WPS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为提高WPS调用效率,保护数据安全利用现有网络技术,研究一种可以避免或减少空间数据传输量的新的WPS服务模型与技术。首先,通过利用程序代码迁移代替空间数据传输,提出基于代码迁移的网络处理服务(Code Transmission based Web Processing Service, CTWPS)新模型;然后,构建了CTWPS模型的实现技术体系,研究了基于CTWPS的服务组合,使其可纳入现有OGC Web服务框架中;最后,实验了一个原型实验系统,对论文中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了验证。具体内容如下:(1)系统归纳和分析了地理信息服务相关理论技术,包括OGCWPS1.0.0规范内容、OGC地理信息服务框架下服务链标准,分析和研究了现有OGC WPS规范及其不足,并指出了问题解决的思路。(2)研究了现有Web服务模式,定义了代码迁移的概念,提出了基于代码迁移的Web服务和基于代码迁移的WPS服务(CTWPS)概念及其理论模型。在保持了与现有OGC WPS标准兼容的前提下,通过对OGC WPS标准进行扩展,定义了CTWPS的实现接口和相关数据结构。(3)提出了基于代码库层、服务器层、传输层和客户层四层结构的CTWPS实现技术框架。对CTWPS实现技术框架各层进行了技术设计,研究了用于实现CTWPS的具体程序语言技术方法;为保护代码安全与用户安全,设计了CTWPS的两层安全控制机制;同时,设计了CTWPS本地化代理,保证了现有OGC WPS客户端可在不更改OGC WPS调用方式的情况下使用CTWPS。(4)分析了WPS服务链模型、现有地理信息服务组合模型与方法,提出了CTWPS服务链理论模型与实现方法,给出了KVP方式的CTWPS服务链实例,验证了CTWPS自我组合的能力。论文同时研究了CTWPS服务组合的一般模型,实现了CTWPS与多种地理信息服务组合的能力。(5)基于论文所提出的CTWPS理论与技术,实现包含多种客户端的CTWPS实验系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OGCWPS服务与CTWPS服务效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调用效率、可靠性和减少数据传输量方面,CTWPS相对于OGC WPS有明显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4-01)

代码迁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WebGIS中浏览器不能直接支持矢量数据、以及轻量级客户端不便开发空间分析功能的问题,本文基于HTML5实现矢量数据的可化,基于JavaScript代码迁移实现Web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一种基于HTML5和代码迁移技术的超轻量级WebGIS新模型。该模型可在保持WebGIS轻量级的前提下,实现空间分析功能的拓展,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码迁移论文参考文献

[1].姚炯.从积木到代码:对编程学习经验的迁移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

[2].徐卓揆,刘明杰.基于HTML5和代码迁移的轻量级WebGIS[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

[3].王珂.基于克隆突变及克隆迁移的代码缺陷可能性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4].邵立文.移动设备云中基于代码迁移的节能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5].王明亮.基于AspectJ的代码迁移快速编程框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6].宋娇.基于数据聚合的多终端节能代码迁移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7].周峰.面向手机代码迁移的虚拟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8].徐卓揆,朱建军.基于代码迁移的Web服务和WPS服务新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程龙.基于移动工作流的代码迁移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0].徐卓揆.基于代码迁移的WPS服务研究[D].中南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服务迁移架构基于代码迁移的WPS(CTWPS)模型基于代码迁移的数据处理Web服务新...代码迁移构件与执行状态迁移构件基于HTML5和代码迁移技术的WebGI...基于HTML5和代码迁移技术的超轻量...

标签:;  ;  ;  ;  ;  ;  ;  

代码迁移论文_姚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